骨质疏松怎么治疗,治疗骨质疏松症只需补充钙和维生素D吗?
骨质疏松症是由骨代谢异常造成的。因此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是单纯补钙,而是综合治疗,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和预防骨折。对于已有骨质疏松或已发生过脆性骨折的人群,钙和维生素D仅仅是基础用药,在补钙的同时,必须阻止骨丢失并降低骨折风险。患者应当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断,遵照医嘱服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有促进骨矿化类、抗骨吸收类和增加骨合成类三大类药物。
1.骨矿化类
骨矿化类看似不易理解,其实这类药物就是大家最为熟悉的钙剂、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众所知周,补钙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常见药物,在医院、药店都可以获得,包括钙片、液体钙等,均可以有效的补充钙剂。可是大家知道吗,补钙的过程中联合使用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含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增加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以及抑制骨吸收,起到协同的作用。即如果钙剂和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合用,可使补钙事倍功半!
2.抑制骨吸收药物
上述补充钙剂是“开源”,那么抑制骨吸收药物即为“节流”。所有骨质疏松患者都应规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并根据患者病情,服用抑制骨吸收药物。这类药物包括二磷酸盐,即阿仑膦酸钠、帕米磷酸钠、依替膦酸二钠等,其中阿仑膦酸钠是当前治疗骨质疏松一线用药。阿仑膦酸钠可与矿化的骨基质结合,有效降低骨转换、增加骨密度,可有效的缓解疼痛,还可预防骨折。其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为主,一般可以耐受。
3.降钙素
降钙素具有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重建的双重作用,且可抑制中枢缓解疼痛,对伴有骨痛的骨质疏松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比较少。临床上常用的是通过人工合成的鲑鱼降钙素。但值得注意的是,单独使用降钙素可引起低血钙和甲状腺功能亢进,致骨吸收和骨丢失增加,因此降钙素可与钙剂合用。
4.其他药物
其他药物包含雌激素、骨合成促进剂等。雌激素对维持女性骨量和骨代谢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补充雌激素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可有效的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但是雌激素可能增加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风险,因此不作为一线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骨折后骨质疏松怎么治疗?
骨折后骨质疏松,需要进行全身骨密度的检查,除进行系统治疗外,平时的时候需注意避免外伤与跌倒,多进行日常活动与晒太阳,可通过食物或药物的补钙措施快速提高骨量,防止病人再次出现骨折。具体方法为去除石膏,恢复锻炼,骨量可较快获得提升,改善骨质疏松的情况。
骨质疏松患者应该怎样进行锻炼?
骨质疏松患者能否进行运动,这个问题一直是患者所忧虑的。虽然运动益处多,但是并不是任何疾病的患者都可以进行运动的。骨质疏松者容易发生骨折,则也就导致患者想运动,但担心运动过程中发生骨折。其实,骨质疏松患者更需要进行运动。那么,骨质疏松患者进行运动有哪些好处?
骨质疏松患者是可以进行运动的。当年龄越来越大的时候,骨质的丢失也会增加,而运动却能减慢其速率。再者,患者担心骨折,而运动是可以降低其发生的几率的,因为当肌肉力量增加、平衡能力加强后,跌倒的风险也会降低。若在年轻能多加运动,可以使得骨密度增大,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减小了。
以下是运动处方:
1、运动频率
骨质疏松患者每周应该进行3到5次的负重有氧运动,并进行2到3次的抗阻力量训练。
2、运动强度
进行力量训练的运动强度是中等(即8到12RM)或者高等(即5到6RM);若是进行有氧运动训练,则运动强度在中等(即40%到60%靶心率)即可。
3、运动时间
在进行负重运动有氧运动时,可以与阻力量训练结合在一起。至少需要半个小时的运动时间,最长也尽量控制在1个小时左右。
4、运动类型
步行、间歇慢跑、爬楼梯、打网球都属于负重有氧运动。患者除了可以进行这样的一些运动外,也可以进行带有跳动动作的运动。打排球、打篮球等带有跳动动作的运动对患者的骨骼有刺激作用,可以使其增强。为减少骨折发生的几率,还可以进行脊背力量的训练,这种训练对脊柱的支持性肌肉起到锻炼的作用,但是患者尽量不要使得脊柱前屈。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病情以及身体情况可能有差异,可能无法进行高强度的抗阻力训练,再者,即便能达到,运动处方也仍需要进行调整。另外,骨质疏松患者在选择运动的方式时,不要将跑步和跳跃运动作为首选,因为相对于其他的运动,并不鼓励患者进行。患者是可以进行非负重运动的,因为这样的运动对患者也是有益处的,可以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间接的改善骨健康状态。相关的运动有骑车、游泳等。
总结一下,骨质疏松患者进行运动的好处以及运动的处方。该处方只适用于部分患者,所以患者在采纳前需要询问医生的意见。
码字不易,感谢点赞!转发给更多朋友看吧!为什么还要做X光和血液检查?
骨质疏松是骨骼系统衰退的一种病理变现,它的形成有多种原因。
如果是因为女性绝经后身体失去性激素作用而产生的骨质疏松,是绝经后骨质疏松。
如果是随着年龄增加,骨骼渐渐衰老,新骨细胞的修复生成赶不上衰老骨细胞的凋亡损耗,形成的骨质疏松就是老年性骨质疏松。
这两种都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范畴,也就是没其他啥特别的病,就是老了,骨头松了。对于这两种骨质疏松的病人,补钙,晒太阳,适量运动,吃抗骨质疏松的药物,就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或治疗作用。
但是还有一部分人不是上面这两种原因。他们发生骨质疏松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先得了其他的病,比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比如慢性肾病,比如骨癌,比如骨矿化不全症,等等等等。这些因为其他疾病影响了骨科代谢状态而产生的骨质疏松叫做继发性骨质疏松。这个时候单纯去补钙等治疗是没用的,因为这并没有去除他们的病根。而很多得这些病的病人最开始来医院看就是因为腰背痛等骨质疏松的症状,医生通过给他们查骨密度发现,哦,你有骨质疏松啊。但是你这个骨质疏松到底是原发性的还是继发性的?骨密度只能告诉我们你有没有骨松,不能告诉我们你骨松的原因。这个时候就要去通过查血,主要是查骨代谢标志物那几项来查找下骨质疏松的病因,以防漏掉其他疾病。
至于查X线片,我想如果是拍的胸腰椎的片子,应该是为了看看有没有骨质疏松性的椎体压缩骨折。 除此之外,以拍片子来诊断骨质疏松意义不大。
要知道再早十年,绝大多数骨科医生根本不知道有这些骨代谢标志物,也很难根据骨质疏松的病人查血来排查其他疾病。 那个时候只要骨密度检查阳性就按照骨质疏松治,有多少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病人就这样错过了确诊和及早治疗的良机。
现代骨科随着骨内科学的发展,越来越重视骨代谢的检查和普及,很多地级市的骨科医生也有了这方面的意识,这是患者之福。
我自己有个病例在这分享下
在我刚工作初期,有个老爷子在一年内在我们医疗组上住了三次院,都是因为腰背痛,走不了站不了,一次比一次重。看片子和核磁共振,胸腰椎椎体变形的一塌糊涂,骨质疏松极其严重。我们就按照重度骨质疏松给他治疗,补钙,补维生素D,用抗骨质疏松的药物等等。但是一次,两次,三次,不但没好转,还不断加重。
第三次来住院的时候我想前两次应该肯定是诊断出了问题,不然不会治疗上去了不轻反重。
于是查了大量资料,重新研究三次住院的各项检查单,又给新开了骨代谢的血液检查,并且把老爷子平时吃的药物的说明书逐个仔细阅读。
最后发现是因为老爷子常年吃一种治疗乙肝的药物,阿德韦福酯片导致了骨矿化不全。停药,换药,补磷后,三个月老爷子重新恢复自理,半年后专程自己无拐走来医院找我道谢。
而前两次的失察就是因为单纯只检查骨密度,没有骨代谢骨内科相关的诊疗意识造成的。
所以,现在在临床上,虽然不是每个病人都常规把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都查,但是如果是重度的骨质疏松或者在不该有骨质疏松的年龄出现骨松,查血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治疗骨质疏松的针剂有哪些?
第一类是双膦酸盐类,其代表药物有唑来膦酸注射液,使用方法是5mg静脉滴注,一般一年一次;伊班膦酸钠注射液使用方法是2mg静脉滴注,每三个月一次,需要注意的是低钙血症者慎用,而严重维生素D缺乏者需要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才可以注射。第二类药物是降钙素类,鲑鱼降钙素注射液50IU或者100IU,每日皮下注射或者肌肉注射。降钙素类注射液少量使用药物后,可能会出现面部潮红的不良反应,使用前需要做过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