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蒿的功效与作用图片,白蒿和茼蒿是一回事吗?
白蒿和茼蒿不是一回事。白蒿是药食同源的一种野生植物。可以入药,在中药里用途比较广泛。一般有“正月白蒿,二月草”的说法,就是说正月的白蒿药用价值最好。白蒿蒸菜也是一到美味菜品。
茼蒿属于培育种植类蔬菜,吃火锅当涮菜很好吃。
另外,它们的外观形状也天差地别。
白蒿和茼蒿的区别?
不是一种东西
茼蒿:又称同蒿、蓬蒿、蒿菜、菊花菜、塘蒿、蒿子杆、蒿子、蓬花菜 、桐花菜(在福建等地也叫鹅菜、义菜),为桔梗目、菊科、茼蒿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长形羽状分裂,花黄色或白色,与野菊花很像。瘦果棱,高二三尺,茎叶嫩时可食,亦可入药。
在中国古代,茼蒿为宫廷佳肴,所以又叫皇帝菜。茼蒿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据中国古药书载:茼蒿性味甘、辛、平,无毒,有“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利肠胃”之功效。中国各地花园观赏栽培。河北、山东、河北石家庄等地有野生。
白蒿:是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单一,狭纺锤形,茎下部稍木质化,纵棱明显,多分枝,茎、枝被类白色微柔毛。
白蒿是一种多年生轴根小半灌木。春季返青早,生长快,3月中旬至4月开始生长,8月中旬开花,9月初结实,10月初成熟。
药店有卖茵陈的吗?
茵陈是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采收者习称“绵茵陈”,秋季采收的称为“茵陈蒿”,一般药店都可以买得到。
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功效利湿退黄,解毒疗疮,《神农本草经》谓其“主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本草从新》称其为“治黄疸之君药”,是临床治疗黄疸不可或缺的一味药材。
1、 治疗黄疸
茵陈味苦能燥湿,性寒可清热,善能渗泄湿邪而利小便,故而能够清利脾胃肝胆之湿热邪气,使湿邪从小便而出,无论湿热熏蒸之阳黄还是寒湿郁滞之阴黄均可配伍使用。关于茵陈入药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名医华佗一日采药归来,偶遇一位农夫,因见其面目发黄,身体浮肿,十分虚弱,故而上前询问,一番问症和诊脉之后华佗已知其病症已深,回天乏术,劝慰几句之后便告辞离去。然而半年之后华佗再次来此采药,惊讶的发现这位农夫非但尚在人世,而且神采奕奕,不见病容,急忙询问由来,才知二人分离之后正值山上茵陈生长茂盛,农夫以之充饥,却发觉身体慢慢好转,连皮肤眼睛也不黄了。华佗连忙采来茵陈试药,却不见效果,经过大约三年的研究和尝试华佗终于发现茵陈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故而有了“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世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的民谣。茵陈治疗湿热黄疸热重于湿者,多配伍黄柏、栀子、大黄等药加强清热利湿之力,代表方为茵陈蒿汤;治疗黄疸湿重于热者,多配伍茯苓、猪苓等利湿之品,代表方为茵陈五苓散;若用治寒湿所致之阴黄,则多与附子、干姜同用,如茵陈四逆汤。
2、 湿疮瘙痒
茵陈还有解毒疗疮之效,《医学入门》记载其可“消遍身疮疥”,治疗风疹瘙痒,湿热生疮均有疗效,临床多配伍苦参、黄柏、地肤子等同用,也可单味煎汤外洗。茵陈煎汤内服或漱口治疗口腔溃疡也有良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茵陈具有显著的利胆、保肝、解热作用,同时还可抗肿瘤、抗病毒,且有较好的降血压、降血脂作用,单味代茶饮可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
中医治病有个“异病同治”的原则,即不同的疾病,只要辨证相同,可以使用相同的治法、方药。对于男科疾病来讲,例如阳痿,辨证为湿热邪盛者,可以使用茵陈五苓散等方剂治疗。
文:岳增宝/王传航
白蒿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白蒿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白蒿又称蓬蒿、臭蒿子,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功效,其作用为治疗肺热咳喘、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热痢、淋病、风湿痹痛、吐血咯血、外伤出血、疥癞恶疮等。
白蒿具还有利胆退黄、保肝、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炎、胆结石所致的黄疸以及胆固醇结石,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另外还可辅助治疗气管炎等疾病。
现代研究发现,白蒿含有白蒿素、洋艾素、兰香油、芝麻素、艾黄素、云香苷、咖啡酸、绿原酸、香草酸等化合物,具有抗炎、抗缺氧、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等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白蒿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使用时,可将白蒿煎汤服用,也可研磨成粗粉后用水送服,还可将新鲜的白蒿捣汁服用。
本内容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临床药学部 副主任药师 解皓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叶下珠有哪些药用价值?
叶下珠属于大戟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下珠的别名含羞草,珠仔草,五时合,龙珠草,珍珠草,鲫鱼草,夜合珍珠,日开夜闭,胡羞羞,夜盲草,阴阳草,假汕柑,小利柑等等。
叶下珠茎部紫红色,直立生长分枝较多,高度可达50厘米左右,它的叶片互生薄而小长圆形或者倒卵形,叶片对着生长羽状复叶左右并齐排列,叶子下面长出一颗一颗的小果子。白色的花朵开在叶子下面没有花柄,果实比较小圆球形,表面有明显的凸刺,慢慢成熟变成红色,种子橙黄色。
叶下珠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湖南,云南,四川,江西,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区。叶下珠喜欢生长在光照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经常生长在山坡,旷野,灌丛,路边,田边,林中,山谷,阴湿地。
叶下珠价值很高具有保肝明目,清热解毒,治疗痢疾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