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乙肝意味着什么,乙肝血检报告怎么看?
乙肝相关的检查主要有乙肝五项和HBV DNA定量。
乙肝五项也称“乙肝两对半”,是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标志。要了解乙肝五项,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乙肝病毒。我们可以把乙肝病毒想象成一个鸡蛋,当然乙肝病毒是非常非常小的,肉眼看不到,就当把它放大无限倍后是个鸡蛋的样子,方便我们理解。
一个鸡蛋拿在手里,鸡蛋最外面是蛋壳,相当于乙肝病毒表面的外膜,我们称之为表面抗原。再往里是蛋白部分,称为核心抗原,核心抗原比较特殊,因为在病毒的内层,不出现在血液里,所以在血清里检测不到这一项,细心的朋友可能知道,化验从来没有核心抗原这一项,能检测到的是可以溶解的成分,医学上称之为E抗原。
人感染乙肝病毒后,体内的免疫系统接触外敌就开始工作了,免疫细胞对上述三种抗原产生反应,这就产生了三种对应的抗体,即表面抗体、E抗体和核心抗体,刚才说了,核心抗原血清中检测不到,所以临床检查时乙肝病毒标志物只有“两对半”,即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
乙肝的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分别的英文简写就是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那具体每一项阳性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呢?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标志乙肝病毒感
染,是感染乙肝病毒后的最早标志,一般在感染HBV两周后即可阳性,只要HBsAg阳性就可以诊断HBV感染,却并不能说明病毒是否活跃复制,肝炎还是携带、病情是轻是重,是急性还是慢性。
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说明体内有了保护性抗体,见于乙型肝炎恢复期、过去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或在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表面抗体HBsAb提示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
乙肝E抗原HBeAg阳性:阳性常提示乙肝病毒的复制活跃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但也不能说明肝炎还是携带、病情的轻重。
乙肝E抗体HBeAb阳性:阳性表示乙肝病毒无明显活动性复制,传染性较弱。但E抗体的出现有两种情况要注意,一是对于血清转氨酶持续正常的,表示乙肝病毒复制已经非常少,处于感染恢复期。第二种情况是血清转氨酶升高或时高时低,HBV-DNA阳性,则是小三阳的慢性肝炎,患者病情常迁延不
愈,是乙肝病毒变异所致。
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也有两种不同情况,
与表面抗原同时阳性表示乙肝病毒感染;与表面抗体同时阳性表示感染后获得了针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
上述五项检查一般会按表面抗原、表面抗体、E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的顺序进行排列,如果第135项阳性就是我们常说的大三阳,具有较强的传染性,145阳性呢就是小三阳,传染性较弱。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HBVDNA代表的意义。HBVDNA是乙肝病毒的基因,相当于鸡蛋的蛋黄,是乙肝病毒自我复制和基因传承的部件。还有一点要强调的是乙肝病毒本身并不致病,有大量病毒却不一定是肝炎,肝细胞炎症是人体免疫系统清除病毒的过程中发生的。
所以HBVDNA水平不一定能判断病情的轻重,如慢性病毒携带者,因免疫系统可以容忍病毒复制,所以病毒量虽然很高,但是却并没有发生肝脏炎症,病情反而是轻的,但是如果是小三阳肝炎,免疫耐受基本已经消失,这种情况下,病毒水平越高,病变就越重。实际情况要比这两个例子复杂的多,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很多人对HBVDNA病毒定量化验单看不太明白,这里也讲一下,HBVDNA的数据是这样表达的:1.00E+06copies/ml,意思是1乘10的6次方,copies也就是拷贝,代表病毒的个数,重点看在10的几次方变化,每一次方代表10倍的增减,前面的系数差几倍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另一种表示病毒数的单位是国际单位(IU),1 IU约等于5-6拷贝数。一般2000国际单位相当于10的4次方,20000国际单位相当于10的5次方。因不同医院设备、试剂等不同,需要参考医院给出的正常范围。
乙肝颈部出现了蜘蛛红点怎么办?
乙肝患者出现了蜘蛛红点的实际上就是蜘蛛痣的出现!
蜘蛛痣是乙肝患者比较重要的一个症状,一般而言,当出现蜘蛛痣则意味着乙肝病情加重,这需要关注肝功能以及其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那么既然是蜘蛛痣出现,那么究竟什么是蜘蛛痣?
蜘蛛痣蜘蛛痣其实就是皮肤局部表面出现毛细血管扩张,中间出现一个红点,并且周围出现细微的毛细血管扩张,长的像一个蜘蛛,因此得名!蜘蛛痣的出现可能原因很多,主要可能与体内雌激素的水平有关,因为雌激素的一个作用就是扩张毛细血管;因此,对于乙肝患者而言,由于肝功能出现障碍,导致肝脏在进行雌激素代谢的时候,导致体内雌激素不能被代谢掉,从而造成雌激素增多,导致蜘蛛痣的出现。一般而言,蜘蛛痣的出现部位大致在颈部、头部和胸部。如果出现蜘蛛痣,就是说明乙肝功能进一步降低,可能出现了病情加重的情况。
出现蜘蛛痣,应该怎么办?蜘蛛痣的出现,意味着乙肝患者病情加重!需要加强治疗和预防,延缓病毒对肝功能的损害!
1.及时就医:对于蜘蛛痣的出现,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就诊,检测一下肝功能,看看是否出现肝硬化,并进行对症治疗;在若果前期已经开始服用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需要评估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之前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对于现在的病情是否适用,如果不适用的话,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抗病毒治疗的策略。
2.健康饮食:乙肝患者肝功能代谢不好,应该注意食用清淡饮食,多吃素菜水果;注意平衡膳食,补充体内每天需要的糖类、蛋白质以及优质脂肪,提高机体抵抗力,这样对于乙肝患者的预后是极其重要的!
3.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对于乙肝患来说,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很重要,比如戒烟戒酒,乙肝患者肝代谢功能不好,一定注意千万不能喝酒;同时,应该积极加强体育锻炼,尤其不能够熬夜,这样乙肝的病情才能够得到缓解!
漫话点评乙肝患者出现蜘蛛红点,意味着乙肝病情已经恶化,需要及时的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要警惕肝硬化的出现,在医院进行肝功能、乙肝两对半的检测,这样有助于评估乙肝的病情,更加能够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肝癌就是乙肝的归宿吗?
很多乙肝病人有时候担心的不只是经济压力,更多的是为将来可能的转归担忧——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这公认的乙肝三部曲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这到底有多可怕呢?
只能说乙肝病人有可能发展成肝癌,但是并不是所有乙肝病人的归宿都是肝癌。
正常人有多少人可以做到无疾而终呢?很少很少,现在慢性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有的人甚至几种病缠身。乙肝病人肝癌的发病率确实比正常人高很多,虽然如此也是有概率高低之分的,差异性非常大,顺其自然的与人为干预的区别非常大。慢性乙肝肝炎患者肝硬化的年发生率为2%--10%。肝硬化患者肝癌年发生率为3%--6%。——如果积极治疗,这些率会更低。
即使是乙肝病人也能通过抗病毒治疗让自己的肝脏相对处于健康状态。或者很多乙肝病人根本无需治疗就能让自己的肝脏保持相对健康的状态。——这种相对健康的状态肝脏损害比较小,可以延缓或者避免肝硬化肝癌的发生。
抗病毒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轻肝细胞损害及肝纤维化程度,达到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很延长生存时间。
如何避免乙肝癌变呢?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注意保肝护肝。如果有抗病毒治疗适应症就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减少或者减轻肝脏的损害,这样有效降低乙肝癌变的发生率。
感谢你的关注!
乙肝这种病是怎么回事?
简单地说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具体乙肝病毒进入机体的途径有哪些;乙肝病毒究竟怎样损伤肝脏;机体能不能清除乙肝病毒?这就是我们现在需要讨论的话题。乙型肝炎的感染环节
1.传染源
主要是急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患者、病毒携带者。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常常无特殊不适,但是其体内含有乙肝病毒,其传染性与体液中乙肝病毒含量成正比关系,所以这两类人群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最大。
2.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途径、血液体液途径,可导致含有乙肝病毒的体液或血液进入机体而感染乙肝。母婴传播途径:包括宫内感染,围生期传播(是母婴传播的主要方式,婴儿因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母血、羊水或阴道分泌物而传染)、分娩后传播。血液传播途径——输血及血制品、血液透析、手术、器官移植、注射、针刺等。体液传播途径——密切的生活接触、性接触等。
3.易感人群
无保护性抗体者(抗HBs阴性)均为易感人群。高危人群包括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HBsAg阳性者的家属、反复输血及血制品者、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吸毒者、多个性伴侣者等。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免疫应答既可清除病毒, 也可导致肝细胞损伤,患者感染HBV后,机体免疫反应不同,导致临床表现各异。根据肝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及体内乙肝病毒的含量,主要包括非活动性病毒携带状态、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等。
当机体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不发免疫应答,多成为无症状携带者;当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基本可彻底清除病毒,多表现为急性肝炎;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完全免疫耐受、自身免疫反应产生、乙肝病毒基因突变等情况下,可导致慢性肝炎;当机体处于超敏反应状态,抗原-抗体复合物大量产生,在细胞因子的参与下激活补体系统,导致大片肝细胞坏死,发生重型肝炎。
婚后五年才突然知道老公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看到这个问题,正好想起前段时间我的一位同事护士小刘,她发现爱人也是乙肝携带,倍感痛苦,大有自己被上当受骗的感觉。其实我劝她大可不必过于紧张,如果目前处于这个方面担忧的朋友,不妨看一看以下几个问题。
我问小刘:你打过乙肝疫苗吗?目前乙肝抗体吗什么情况?乙肝疫苗目前是预防乙肝传染的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我们国家实行新生儿就开始乙肝疫苗接种,分别在刚出生时,一个月,六个月接种,共接种三针。
乙肝疫苗是一种灭火的乙肝表面抗原,接种疫苗后,可以刺激身体产生乙肝抗体,这种乙肝表面抗体存在于健康人身体中,一旦有乙肝病毒病毒入侵人体时,它就会起到抵抗病毒唑用,将它清除掉,防治人体感染乙肝。
这里不得不说的问题就是,接种乙肝疫苗,即使规律接种3针后,有很少的一部分人,也可能没有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所以说,接种完乙肝疫苗,并非就万事大吉,需要通过乙肝五项血液检查看一看是否已经产生抗体,这样才是最为保险的。
而护士小刘因为从事的职业有关,接触乙肝患者非常多,所以她入职后已经经过检查,发现自己乙肝表面抗体阳性。
在被传染这一方面,我劝她不用担心,因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它的屏障作用不能说完全阻止乙肝病毒传染,但是绝大多数乙肝传播,乙肝定量检测表面抗体大10mIU/m1的说明是阳性,就能有效地阻止乙肝病毒的感染,乙肝表面抗体的量越高,预防的效果就越好。尤其是大于100mIU/m1,再感染乙肝的机率就非常低了。
所以说,如果密切接触乙肝患者的人,应该关注一下自己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和乙肝表面抗体是否存在阳性的情况。
日常生活接触乙肝患者,能够被传染吗?怎样才能被感染?目前我们国家乙肝感染率逐年下降,尤其儿童感染率下降明显,去年国家出具数据下降至1%以下,但是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仍有好达1.2亿人口乙肝携带者。每年仍然很多人死于乙肝带来的肝硬化等疾病。
所以日常最为担心的就是是日常生活中,是否都会被乙肝感染。其实这个大可不必担心。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依靠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极少数的生活接触传播。
生活接触传播指的是密切接触,比如说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等等,存在接触到破损伤口或者黏膜带来传播可能。
对于日常接触,世界卫生组织的官网上宣称,乙肝病毒并不通过以下渠道传播:共用餐具,母乳喂养,拥抱,接吻,握手,咳嗽,喷嚏,或在公共游泳池玩耍或类似行为。
而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夫妻,难免会有密切接触,所以说,原则上存在被感染可能,尤其是男方乙肝滴度很高,而且女方恰巧没有乙肝抗体,在一起时没有采取安全套等防范措施,那么是可以存在感染可能性的。有研究显示:乙肝患者的精液、血液或阴道分泌物可能含有乙肝病毒,可以借性生活相互传染,感染率达10%左右。再者,如果存在明显的血液接触,那么也会出现感染。
但是为什么一方携带乙肝病毒的夫妻,共同生活很多年没有被感染?首先,虽然说原则上乙肝携带者就会有传染性,但是取决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病毒量,临床上可以用乙肝病毒定量来检测表示。如果病毒载量减小,传染性也就不会很高。
再者,即使在日常成人感染了乙肝病毒,也仅仅有极少数的感染者演变为乙肝患者,发展成慢性乙肝携带,大约95%的被感染者,都会通过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
所以说,成人接触乙肝后,被传染几率就会明显下降。
这里不得不说的是,如果携带乙肝病毒的父亲,把病毒传染给刚出生的婴儿,那么婴儿由于免疫力低下,感染的机率机会大大增加。
那么对于乙肝患者,是否会带来明显的健康影响,甚至影响到寿命长短?上文说到,乙肝患者给人们带来了健康隐患,但是如果积极的进行干预,那么寿命并不会因此收受到影响。在2009年的一份数据表明,乙肝患者平均寿命达到73岁,这一数据和当时的人均寿命相差无几。
所以说,对于乙肝患者,应该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的参与到生活中,其他任何人都不应该对乙肝患者有任何的歧视。
这也要求乙肝患者需要做好日常生活管理。
一方面注重乙肝健康查体,最好每年或者每半年参加一次体格检查。包括肝脏彩超、乙肝DNA、肝功能等等,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另外,做好日常管理,需要避免其他损害肝脏的事情。比如注意饮食,戒烟戒酒,合理用药,避免长期负面情绪,规律生活避免熬夜等等。这些要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始有终始终如一。
所以说,即使得了乙肝,也不应该自暴自弃,过于担心。要努力减少它对身体的影响。
夫妻二人一方携带乙肝,应该怎么去做?首先,坦诚相待,为了自己,更为了家人健康。这个这里我们不过多涉及。
其次,一起夫妻生活,使用安全套可以有效的减少乙肝感染的机会。正处于乙肝急性期或者慢性乙肝活动期时,注意节制。
再者,及时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时接种乙肝,检查是否有抗体。
再者,注意避免生活中接触到血液或者黏膜的密切接触。比如不要共用牙刷,发生口腔溃疡发生时避免接吻等等。
再者,注意一方传播给子女。尤其母婴传播,目前可以在孩子出生时及时干预。而且目前也有了父婴传播的说法,就是因为婴儿免疫力差,较容易被感染。
再者,注意做好定期健康查体和干预。双方都需要做好健康查体,利于身体健康维护。
一个侧面,婚前体检是非常有必要的。我问小刘:“婚前检查没有做吗?”
“没有”,她回答。
对于婚前体检,目前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婚前体检包括婚前医学检查,婚前卫生指导和咨询。
做好婚前检查,对于健康婚姻,优生优育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个是非常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夫妻一方是乙肝患者,另一方不用过于担心,摆正心态,科学防护,科学管理,不要因为这个事情,影响到夫妻生活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