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有哪些症状,糖尿病是怎么形成的?
糖尿病是怎么形成的?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出现胰岛素抵抗,或两者兼有引起。
糖尿病的病因至今也没有明确,形成原因很复杂,一般认为主要有两点:
不少人认为,既然叫糖尿病,这里的糖会不会就是“尿糖”,其实并不是,糖尿病才不是“尿糖”,它指的是血液中的葡萄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血糖”。
之所以叫糖尿病,是因为古代最初发现这种疾病时,发现患者的小便会招来蚂蚁、蜜蜂,有甜味,所以才叫“糖尿病”。事实上“尿糖”并不一定是糖尿病。
同样,不“尿糖”也不代表就没有糖尿病哦!糖尿病患者“尿糖”,往往代表着血糖已经很高了,病情较为严重。
血液中的葡萄糖(简称:血糖)从哪里来,将要去哪里?1、血糖从哪里来?
主要来自食物含糖类食物(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经进入胃肠,经过消化作用逐步分解,转化为葡萄糖等,最终被吸收进入血液。
肝糖原、肌糖原的释放分解人体主要有两个存储“糖”的“仓库”,肝脏(肝糖原)、肌肉(肌糖原),使正常机体保持着血糖平衡。
当人体进食后血糖会升高,血液中部分过剩的糖就会进入肝脏、肌肉这个“仓库”中,在肝脏、肌肉中转化为肝糖原、肌糖原储存。当血糖逐渐下降,为了避免重要器官(例如大脑)因为糖分供应不足而“消极怠工”,肝糖原、肌糖原就会释放存储的“糖”,维持血糖的平稳。
非糖物质转化脂肪、蛋白质,在机体得不到充足能力时,就会动员脂肪、蛋白质,经过负责的转化,最终成为功能的“糖”。
2、血糖将要去哪里?
血糖会随着血糖,一路来到急需能量的各个器官细胞面前。血糖是无法直接进入细胞内部的,这时候就需要一群有着“通行证”的搬运工-胰岛素的帮助,搬运工胰岛素会把血糖搬送到细胞内部,提供细胞所需要的能量,从而维持机体器官的正常运作。
但是,当血糖过多时,肝糖原、肌糖原也无法储存过多的血糖。胰岛素“搬运工”就需要天天“996”,加班加点的工作,时间长了,谁也受不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胰岛素被累到、累病、罢工(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或者磨洋工、工作效率下降(胰岛素抵抗)。
血糖进不了细胞,越积越多,就会出现血糖升高,确诊为糖尿病。
细胞得不到能量的补给,也会弄情绪,时间久了,各种并发症也就来了。
糖尿病初期都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由于遗传、免疫功能紊乱、病毒感染、饮食以及不良情绪等多种因素作用于我们的机体导致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者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诱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那么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1.“三多一少”是糖尿病早期的典型症状,主要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以及体重减少。
多食:糖尿病的病人在查尿检时会发现尿糖阳性,也就是说尿里面有糖,而正常人尿里面是没有糖的。所以糖尿病的病人由于尿糖会大量丢失糖,假如每日失糖500g以上,则机体就处于“半饥饿状态”,这时候处于能量缺乏状态,需要补充能量,就会引起“多食”。另外,高血糖会刺激胰岛素分泌,使我们产生饥饿感。多尿:糖尿病的人血糖浓度高,人体不能够充分利用,肾小管也不能完全重吸收,肾小管内溶质浓度高使水的重吸收也减少,从而产生了渗透性利尿情况导致多尿。糖尿病的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可以多到3000-5000ml,排尿次数也会增多。血糖越高,排除的尿糖越高,尿量也越多。多饮:大量排尿,会使体内水分丢失过多,可能发生细胞内脱水,从而刺激口渴中心,出现口渴、喝水多的情况,并且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会增多。体重减轻:糖尿病时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我们体内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只能通过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来补充能量和热量,这样就会使我们体内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加上水分的丢失,糖尿病的人就会有体重下降的情况,还会有疲乏无力、精神不振等症状。2.视力下降、视力模糊:这是因为血糖升高较快时可使眼房水、晶体渗透压改变而引起屈光改变导致视力下降、模糊。
3.皮肤瘙痒,在女性可以表现为为外阴瘙痒。
4.容易感染。如泌尿系反复感染、胆道感染等情况。其中胆道感染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尤其高。
5.原因不明的突然疲乏无力,可以表现为走路像踩棉花一样的感觉,这是因为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被消耗的缘故。
6.手足麻木、感觉异常等,这种情况主要是末梢神经炎。
7.糖尿病也可以出现腹泻和便秘的症状。这是因为糖尿病可以引起内脏神经病变,造成自主神经的功能失调,从而导致顽固性的便秘和腹泻。
8.以上这些症状也不是每一个糖尿病的人都会出现,因为大概有50%的人患了糖尿病一点症状都没有,只是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才发现。
其实,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引起的急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肾病等,这些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我们发现了糖尿病之后就要积极检查、治疗,避免引发其他的急慢性并发症。请问糖尿病的餐前血糖指标以多少为标准?
餐前血糖?应该是空腹血糖吧。
空腹血糖(简写为FPG)是糖尿病的监测指标之一,指在8~10小时未进食后所测的血糖值。通常为隔夜空腹检测,即在早上6~8点采早餐前血液进行检测。
【诊断标准】
<3.9 mmol/L 血糖偏低
3.9~6.1 mmol/L 血糖正常
6.1~7.0 mmol/L 空腹血糖受损(简写为IFG)
>7.0 mmol/L 可能为糖尿病,需要进一步进行糖耐量测试(OGTT)进行诊断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检测指标会有不同。
其中空腹血糖受损(IFG)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人之间的过渡状态,通常视为糖尿病前期的表现之一。在此状态中的人群尚有可能回到正常范围,只要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注意科学的饮食和运动。但如果继续发展,病情将不可逆转,完全进展为需要终身服药的糖尿病患者。
【注意事项】
为保证准确,检测前可少量饮水,但避免进食、避免剧烈运动、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初次就诊时,指标在边缘区间的患者可考虑换一天再次检测确诊。
对于刚刚进行过手术、和服用影响糖代谢药物的患者,不宜检测血糖。
除了血糖,控制糖尿病还要监测这几个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将显示你在8~12周以来血糖控制情况。
参考文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脑溢血早期5个症状?
脑溢血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会给身体造成巨大伤害,比如半身不遂、甚至昏迷死亡,脑溢血在发病前,会有很多征兆,特别是对于本身有高血压的人群,下面这5个脑溢血早期症状,一定要记住!
脑溢血早期的5个症状1, 突然眩晕,眼前蒙黑
很多人在发生脑溢血前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晕眩,突然感到天旋地转,眼前蒙黑,一只眼睛视模糊,甚至出现重影。站立不稳,抬脚费力,甚至摔倒在地上。但有些人眩晕感觉不明显,有点类似于喝酒后站不稳的感觉。2,白天嗜睡
嗜睡是脑溢血发病前的常见症状,即便是晚上睡的很好,白天也睡意明显,非常疲惫,总有睡不够的感觉。
3,剧烈头痛
这种头痛没有明显诱因,很多人开始都是断断续续的头痛,但后来转化为持续性头痛。根据每个人的病情不同,症状持续的时间可能不一,甚至有些人还会伴发恶心和耳鸣。
4,握力下降,舌根发硬
手臂突然失去握力,比如拿一个东西明显感觉拿住了,却掉在地上。有时突然感觉舌头根部僵硬,舌头膨大,说话说不清楚。甚至舌头痛、吞咽困难。5,身体一侧麻木
很多脑溢血在发生前都会出现面部、胳膊、手指的麻木,特别是无名指!如果常常感觉左右半身麻木,应该考虑脑内小血管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如果麻木的同时,出现上肢或者下肢的乏力,情况就更加危急了。
这5个症状出现3个就要小心了!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如果出现3个以上症状,就要小心了,最好及时到医院进行系统检查,千万大意不得。一旦错过治疗就可能落下终身残疾。 如果检查结果显示已经出现少量出血,这时候更要平复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加重出血。如果脑出血晕倒在地,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解开衣领,就地侧身平躺,尽量减少肢体活动,减少血压波动,等待救援。
预防脑溢血记住这5点!1 ,控制好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脑溢血的主要诱因,因此预防脑溢血首先就要控制好血压。高血压患者控制平稳,使24小时内血压的“波峰”和“波谷”接近,可以有效避免血压波动对血管壁的损害。 2,留意身体变化
高血压患者平时应该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头晕,晕厥,或者肢体麻木,视力模糊,语言交流困难等,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3,避免情绪波动较大
高血压的发生与精神状态有明显的关系,情绪突变、精神冲突等,都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及其他自主神经反应。很多脑溢血患者在发病前都经历了情绪波动,如和别人吵架、生气等。 3, 防劳累,防跌倒
避免体力和脑力劳动过度,超负荷工作可诱发脑出血。很多老年人都有脑动脉硬化的情况,血管、血管壁较脆弱,跌倒后会发生颅内血管破裂的危险,因此行动时要特别小心。
4 ,戒烟酒,择饮食
酒和烟都能使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加速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患者更应该戒烟戒酒。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低脂、低盐、低糖、少吃动物的脑、内脏,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配适量瘦肉、鱼、蛋。5,预防便秘,排便不能使劲
大便燥结,排便用力,不但腹压升高,血压和颅内压也同时上升,极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而引发脑溢血。预防便秘,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如青菜、芹菜、韭菜及水果等。也可作适当的运动及早起床前腹部自我按摩。
糖尿病有哪些表现?
您好。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糖尿病大国,发病 率仅次于印度,并且糖尿病已经成为继癌症、心血管之后,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第三大疾病。随患病率的上升,糖尿病的治疗再次被提上了“风口浪尖”。小编今天就和大家主要从三个方面一起聊一聊糖尿病。
一.糖尿病是什么?1.糖尿病是以高血糖(血糖高,是指空腹血糖值在6.1mmol/L以上,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在7.8mmol/L以上,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者是其生物作用受损所致。)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2.糖尿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组织,尤其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3.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
1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以下的年轻人,起病突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少体重)状况明显。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肥胖者居多,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病症。早期无任何病症,有时只是有轻度的乏力、口渴等状况。
二.为什么会得糖尿病?1.遗传因素:有关调查数据显示,1型和2型糖尿病都存在明显的家族遗传特性,其中25%-50%患有糖尿病遗传史;
2.精神因素:和A型性格易引发冠心病如出一辙,研究发现当人处于高度紧张、过度发热精神压力之下会引发体内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也可能引发糖尿病;
3.生活习惯:无节制的摄食导致营养过剩,进而使体内潜在功能低下的胰岛B细胞产生过度的负担而诱发糖尿病产生。肥胖者有大量脂肪,加之缺乏运动,进而加速脂肪的堆积,进一步加速糖尿病出现的概率。
三.怎么预防以及治疗糖尿病?1.预防糖尿病:
从糖尿病的引病机制入手,“对症下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小步快走,而不是大步慢走),维持合适的体重,定期进行体检,时刻注意调控自己心态,保持好心情。2.治疗糖尿病:
首当其冲的是要考虑去除血糖升高的诱因,坚持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糖尿病知识的储备、对自身病情的监测以及听从专业医师的建议进行药物的辅助治疗,其次,高血糖极易引发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也是要及时进行相应治疗的。对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可以考虑试用银杏叶片银珠进行安全性治疗。四.糖尿病的先兆1.胸部闷痛:超过一半的猝死是由于心脏骤停或室颤,多数是由急性心梗所致,所以对于很多有心脏病的人来说,如果出现胸痛症状,伴呼吸急促,且反复发作,一定要高度警惕心源性猝死。
2.嗓子发紧,牙痛或胃疼:心脏病患者如果出现一阵一阵地嗓子发紧、牙疼、胃痛或肩臂疼痛等,提示很可能是心肌缺血导致的转移性疼痛,即心绞痛发作。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发生急性心梗乃至猝死。
3.心慌或晕厥:反复发作心律不齐,心跳加速或心跳过缓,容易导致心、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及心血管意外。
4.突发呼吸困难、头晕:心功能不全会导致气促气短、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同时常伴有头晕,因此如果患者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重视,及时处理。
5.极度疲劳:没有过量运动,患者不明原因地感觉四肢沉重、疲惫不堪,同时,伴有胸闷或水肿等其他症状,往往也是心脏病的征兆。前面案例中的杨大爷当时应该就有这样的征兆。
最后,小编建议您爱护身体健康,从此刻做起,很多很难治愈的疾病大都是生活习惯病,像咱上面聊到的糖尿病其实和生活习惯也是脱离不了关系的,世上几乎没有100%健康的人,但是我们要尽自己的努力从身边小习惯做起,努力做那个最接近100%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