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前期症状,心梗脑梗的症状?
心肌梗死的主要表现是出汗、持续性胸痛和背痛等。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也和性别有关,性别不同导致症状完全不同。脑梗死的发病信号为突然头晕,周围的景物出现旋转,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突然感到一侧或四肢麻木或无力,嘴歪,流口水,四肢虚弱无力,如筷子夹不住菜,走路拖着一条腿等。
心肌梗塞病人的症状有哪些?
心肌梗塞,这个病真的好恐怖,前几天身边的2个人,好端端的就是因为这个病过世了。年纪也不大,一个40多岁,一个才30岁。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精神压力大,在疾病面前,人显得如此弱小。
好在,我们能够通过了解疾病知识,提前的预防和治疗,避免悲剧的发生。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心肌梗塞发作的症状有哪些?
一、身体出现这3个“信号”,可能是心梗一般来说,我们身体出现疼痛或者不舒服的症状,其实都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警告”,一定要重视。
1.心绞痛症状加重
心肌梗塞,又叫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闭塞,导致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为严重的、持久性的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
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绞痛症状有逐渐严重的趋势,比如说最近胸痛次数越来越频繁,疼痛的时间越来越久,千万不要以为忍忍就过去了,因为这很可能是心肌梗塞即将发病的预兆。
2.感到莫名的胸痛
如果本身患有心绞痛,那么胸痛会引起重视。但是如果自己没有诊断出明显的急病,但是在安静状态下,也会出现胸痛,并且还伴随着大汗淋漓、呕吐、恶心等症状,一定要马上就医,这可能是心梗发病的征兆。尤其是年轻人,经常的熬夜、过大的工作压力,都会让你的身体过早的衰老,出现问题。
3.突然感到心慌胸闷
心梗的征兆,除了痛,还有心慌胸闷。如果突然感觉到心慌、胸闷、手脚无力,不是因为面对自己喜欢的人小鹿乱撞,那就是心血管出现了问题。
二、怎么预防心梗既然聊到了心肌梗塞的征兆,我们就把如何预防心梗也一起跟大家普及一下。
1.保证规律的生活方式
2.学会释放压力
3.避免寒冷刺激
4.不要过度劳累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可以选择更健康的活着。
更多健康知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健康全说,跟我一起学知识,涨姿势!
有什么想问、想知道的也可以在下方评论。
什么原因引起心肌缺血?
过去我们总以为类似心脏缺血这样的疾病是上了年纪的人才会得的,但现在,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年轻人长期吸烟、喝酒、熬夜,心肌缺血的发病人群也逐渐向他们发展。
据有品PICOOC高血压临床医学海外研究中心统计,中国人口疾病死亡原因的前10位,癌症居于榜首,而心脑血管疾病稳稳地占据了第2名的位置。
30岁左右发生心悸梗死、脑梗死和脑出血的患者越来越多,平均每15秒就有一个中国人因冠心病而丧命,而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
什么是心肌缺血?
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
心脏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靠有氧代谢提供,所以即便在安静的时候,心肌的血氧摄取率也很高(约为70%),正常情况下,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保证心脏正常工作。
当某种原因导致心肌血液供需失衡,就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而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
心肌缺血前期症状
1、突然出现心动过缓
如果心肌缺血发作,患者可能会出现突然性的心动过缓,或血压降低的现象,严重者甚至还会出现昏厥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患者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了。
2、无故疲乏,且心前区感觉疼痛
工作或学习后,身体易出现疲惫无力、胸闷、精力不足等情况,且心前区有时还发生持续性的紧缩性疼痛、闷痛,甚至肩部也会被疼痛影响,这种情况可能是心肌缺血引起的。
3、突然感觉心悸、憋闷
心肌缺血患者容易在睡觉时突然出现胸闷憋气、心悸的情况,需要经过站立和走动缓解。或者在吃饱后,气温低时突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的现象,经过静坐后可以恢复正常,如果身体出现这样的症状,千万要引起重视。
4、体力活动时容易感觉呼吸不畅
当身体耐力变差,即使轻度的体力活动后,也会出现心跳加速、呼吸不畅的情况,感觉身体非常不舒服。
如何预防心肌缺血呢?
1、饮食
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多吃红薯、西红柿、胡萝卜、黑木耳等蔬菜,喝些绿茶,茶叶中含有少量的茶碱,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对患者的心肌缺血治疗有一定的帮助,茶叶中还有维生素C,能起到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但不宜过浓。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情绪要稳定,避免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定时排便,不能过度劳累,临睡前不看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戒烟少酒,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饱餐后不宜运动。
3、适度运动
可促进心肌侧支循环的建立,运动应根据各人自身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要量力而行。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已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应密切注意自身情况,病情如有变化要及时就诊治疗。此外,易患冠心病的高危人群,也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如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腹型肥胖者、有心血管病家族史者等。
5、预防药物
主要是防止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或因冠心病死亡,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调血脂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急性心肌梗死会有哪些表现?
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死疼痛的部位在心前区和或胸骨后,表现为突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剧痛,可放射至左颈根部、背部或左上肢,持续半小时以上,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不敢继续工作或活动。
但有20%~30%的病人症状不典型,首发症状表现为胸外非典型部位疼痛,这种情况极易忽视,导致误诊或漏诊。当有急性心梗高危因素的患者,突发下面这些部位的疼痛应该警惕急性心肌梗死可能。
1、典型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特别提醒:
■ 硝酸甘油直接吞服没有用。
吞服硝酸甘油会在肝脏被降解掉,剩下的有效成分不到10%,所以硝酸甘油禁止吞服!正确的使用方法是舌下含服,极易溶化的硝酸甘油通过舌下丰富的静脉血管快速吸收入血,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虽然在含服时可能会有轻微的烧灼感,但大多会很快消失。
■ 同时含服三片硝酸甘油风险极大。
正确的含服方法为:含服硝酸甘油后2-3钟起效,5分钟达到效应的高峰。如果胸痛不缓解,间隔5分钟左右可再次含服,如含服3片硝酸甘油症状仍不缓解应警惕急性心肌梗死,建议患者即刻呼叫“120”,尽快就医。
2、前胸、左肩、左腋下、右上肢痛左肩是心脏的放射点之一,但是有时因为其定位不精确的特点,也有可能会出现左臂或是左前臂的疼痛,尤其是伴有胸闷、气紧时,更要警惕心肌梗死。
3、胸骨后、颈部痛,是指颈与胸廓下缘(胸部正中或偏侧)之间疼痛冠心病患者出现这种疼痛,往往呈阵发性的胀闷痛,有明显的胸部紧迫感,并可牵引或放射至肩臂部等处。常见于中老年人,应警惕是急性心梗。
4、以腰部、背部、肩部的放射性疼痛为主5、上腹部疼痛也可以说是胃痛。如果患者出现出虚汗、呕吐甚至晕厥时,要考虑急性心梗的可能性。
6、颈部、咽喉因为咽喉和心脏的神经受到同一节段脊神经的支配,当心肌缺血、缺氧时,产生的乳酸、丙酮酸、磷酸等酸性物质及多肽类物质,会刺激神经产生疼痛,并扩散至咽部的迷走神经,诱发咽喉疼痛症状。
如果出现咽喉痛,又找不到明确原因,并伴有胸闷、出汗或恶心症状时,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
7、下颌痛、牙痛可能表现为颈部、下颌疼痛,甚至是牙齿疼痛,尤其是与运动相关的颈部、下颌、牙齿疼痛,即这些部位静止状态并不痛,但是走路就会疼痛,或是疼痛不止,并伴有头晕冷汗等症状时,那么很有可能是急性心梗。
8、偏头痛有人认为是由于心肌梗死前,血管痉挛期伴发脑血管痉挛所致;也可通过自主神经反射性引起颅内外血管舒缩障碍引起。
9、左下肢、左腹股沟突然左下肢剧烈地疼痛,出现胸闷、憋气及出汗,应警惕急性心梗。
10、无痛性心梗患者仅表现出轻微的胸闷,上腹部堵闷、不适、恶心、憋气等症状。糖尿病、闭塞性脑血管病或心衰的老年病人易出现无痛性心梗,容易漏诊。
参考文献:余云华. 以特殊部位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32例临床分析[J]. 临床误诊误治,2011,24(2):64-65.
请问心肌桥症状是什么?
心肌桥症状表现为发作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觉,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心肌桥引起的临床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猝死,心肌顿抑等。将冠脉管径于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缩窄程度进行划分,当缩窄小于50%,通常无任何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