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皮的功效与作用,茯苓怎么服用?
谢邀!杏林大讲堂很荣幸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茯苓的功效:
那么日常生活中,茯苓主要应用于煲汤、粥、入药等方式。
请持续关注,我们继续努力为您排忧解难。
如果还要其他问题,欢迎评论、私信咨询。
茯苓的种植方法和利润?
茯苓系常用大宗中药材,可食用亦可入药。根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资料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品年销售量达1000万公斤。其栽培方法如下:
一、选地整地
茯苓种植场地宜选择排水良好的东、南、西向的10~25°的山坡为宜。土壤以黄砂土为好,粘土、砂砾土不宜种植,且不宜连作。选好地后,深翻时要除净杂物,有白蚁危害的地区需用杀白蚁药进行土壤消毒。在茯苓接种前10天再翻地1次,打碎土块,彻底除净杂物。
二、备料
茯苓菌生长要依赖松木提供养分,因此,栽培茯苓要以松树为材料。在生产上主要分为干段木栽培和树蔸栽培两种。
1.干段木备料法选择直径12cm以上不成材的松树砍倒(或取材后留下的头尾),砍去其部分枝条,留下树尾的树叶,然后用铲刀按树的大小铲去4~5面树皮(以铲至木质部为宜),铲面间要留下两指宽的树皮4~5条,从上至下不宜有断痕,留下的树皮称为引线(俗称“留筋”)。经10~15天,待树干晒干至出现有裂口后将其锯成长70~80cm的小段,并按“井”字形堆垛于干燥向阳处。段木垛上盖草料,垛的四周开好排水沟,地面上撒杀白蚁药。
2.树蔸备料法在秋、冬季砍伐松木时,选择直径12cm以上的树桩,将其周围1?5m范围内的杂草、表土铲除干净,灌木砍掉,深挖0.8m左右,让树桩和根部暴露在土外。然后在树桩上铲去4面树皮,留下4条两指宽的引线。露出地面的树根最多留4~6条,将其余的根截断。对树根也要铲皮3面,左右侧各留1条手指粗的引线,留根长度1~1.5m。上述各项工作,宜在上年冬季进行。
三、接种
1.接种季节
茯苓接种分春、秋两季。春植是在清明至立夏进行。桂南、桂东南、桂西地区气温回升较早,在清明前后接种较适宜;桂北、桂西北地区宜到立夏前后接种。秋季各地气温相差不大,茯苓可在立秋前后接种。
2?接种方法
茯苓栽培是以菌种或鲜茯苓个(菌核)作为“种子”进行繁殖。菌种是用小松木段片装瓶(塑料)消毒,加适量培养基质,接上茯苓原种培养后,在瓶内长出白色旺盛的菌丝体。鲜茯苓个繁殖则是选用皮薄、嫩红褐色的鲜茯苓个,用竹刀切成带皮、重为0.1~0.15kg的片块作为接种用的繁殖材料。
接种前,在整好的种植地内顺着坡向开窖,窖深20cm,宽40~50cm,长度依段长而定。稍平整窖底,撒上杀白蚁药并与土拌匀,将段木顺坡向摆入窖内。先放入两段。用菌种接种时,先在两段木上半部分用利刀削成长×宽=150cm×10cm的新口,用镊子将瓶内长有菌丝的松木段片取出,平摆在段木间新口处,加盖松木片或松叶,上面再放一条段木(两段木重20kg以上则不放第三段木),覆土10~15cm。用鲜茯苓块接种则在段木的上端锯几处,将鲜茯苓块贴上,轻轻摩擦后用手压紧,用土覆盖。树蔸接种则是在树蔸上削2~3个新口,然后将菌种和鲜茯苓块分别接种在树蔸的新口处,盖上松木片和松叶,盖土15~17cm,窖面要堆成龟背形。
四、田间管理
1.查窖补缺 接种后7~10天,便可长出白色的茯苓菌丝,这时应检查各窖内的菌情,以便及时补缺。1清晨露水未干时在种植地内察看,若窖内段木已长有茯苓菌丝,则窖上土干燥无露水;若窖上有露水,则说明段木未长有茯苓菌丝。2从窖旁把土挖开,发现段木下段已有白色菌丝生长,闻之有茯苓气味,可确定为茯苓菌丝。如发现死菌和不上菌的茯苓窖,应隔7~10天再检查1次。如第2次检查仍不见茯苓菌丝,才可开窖从其它已上菌的段木中取出1段调到未上菌的窖内。或将未上菌的段木全部挖出,晒干水分,将剥口重新削过,另接上菌种。3要注意的是,茯苓菌种上菌1个月左右,在木面是见不到菌丝的。此时,大部分菌丝已入木生长。茯苓接种后1个月,不见基面菌丝,就误认为不上菌而把段木撬开,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接种7~10天后,如果发现白蚁,应立即用杀白蚁药喷洒在白蚁身上或蚁路上,进行防治。
3.茯苓形成菌核(结苓)后,如发现茯苓露出地面应及时培土,雨季要注意排水。
五、采收加工
茯苓一般在接种后8~10个月成熟。将采收的茯苓堆放在室内避风处,用稻草盖严“发汗”5~6天,然后摊开晾1~2天。待水分蒸发后,重新堆起,再用稻草盖严放5~6天后,去皮(或先剥净鲜茯苓外皮),放入蒸笼内隔水蒸熟至透心,或用水煮熟至透心(煮时要换水3~4次,其标志是当水转黑时便换水)。取出用利刀将其切成长×宽×厚=4cm×4cm×0.5cm的方块。然后将白块、赤块分别摆放在竹席或竹筛里,上覆1张白纸,置阳光下晒至全干,要注意常翻动。如遇阴雨天可用炭火烘干,但不可用明火烘烤,避免烟熏使茯苓片变黄,影响产品质量。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梅毒及汞中毒引起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以及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等病症。现代研究表明,土茯苓具有镇痛、利尿、解毒、细胞免疫抑制、保肝等药理作用。
土茯苓治疗梅毒、肢体拘挛时既可单品水煎,也可与金银花、威灵仙、白鲜皮等药物同用。也常常与薏苡仁、防风、木瓜等药物配伍用于治疗服汞剂中毒引起的肢体拘挛者。
土茯苓治疗热淋时,常与木通、萹蓄、车前子等同用;治疗湿热带下、痈肿瘰疬时,多与苍术、黄柏、苦参等配伍使用;治疗脾虚湿盛、湿疹瘙痒时,可与泽泻、白术、茯苓皮等配伍使用。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不可盲目自行用药。
本内容由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药剂科 主任药师 汪永忠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茯苓的加工品种及其性状?
中药茯苓可加工处茯苓皮茯神木和茯苓块。
牡丹皮有什么功效?
牡丹皮为毛茛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秋季挖根,剥取根皮,晒干,气芳香,味微苦而涩。味辛、苦,性凉。入心、肝、肾经。
功效主治:1、清热凉血。主治血分热证:高热发斑,舌绛谵语;血热动血,吐衄。余热伤阴,夜热早凉;或肾阴亏虚,相火偏旺,阴虚发热。
2、活血散淤。主治血分瘀滞证:妇女血瘀,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红肿热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
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牡丹酚是牡丹皮中对中枢有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实验证明:牡丹酚有镇静、降温、解热、镇痛、解痉等中枢抑制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牡丹皮对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使左室做功量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冠脉流量增加,并有降血压和减少心输出量作用。
3、对血液系统的作用:牡丹皮在体外有显著抗凝血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牡丹酚。此外牡丹皮在体外有浓度依赖性纤溶抑制作用。
4、抗炎作用:实验证明,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甙成分均有抗炎作用,且后者的抗炎作用比牡丹酚还强的多。
5、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牡丹皮在试管内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枯草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等有较强抗菌作用。牡丹皮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作用显著,在pH7.0~7.6杀菌力最强。
临床应用报道:1、治疗高血压:牡丹皮30~45g,水煎成120~150ml,每日分3次服;或初次量用15~18g,如无不良反应增至30g。治疗20余例,一般服药5d左右血压即有明显下降,症状改善;经服药6~33d,舒张压平均下降1.33~2.67kPa(10~20mmHg),收缩压平均下2.67~5.33kPa(20~40mmHg)。本组病例近期内均能使血压下降到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范围,症状随之消失或改善,但远期疗效有待继续观察。个别患者服药后有呕心、头昏等副作用,无需停药即能自然消失。
2、治疗过敏性鼻炎:用10%的牡丹皮煎剂,每晚服50ml,10天为1疗程。治疗31例,痊愈12 例。〔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57;5 (2):99〕
3、治疗湿疹类皮肤病:用牡丹皮加工提取,制成丹皮酚霜,外涂皮损处,每日2次。共治疗湿疹类皮肤病40例。用3.5%的丹皮酚霜治疗急性湿疹 27 例,治愈8例,显效5例,好转6例,无效8例。用5%的丹皮酚霜治疗皮炎13例,痊愈3例,好转6例,无效4例(其中脂溢性皮炎10例,痊愈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接触性皮炎2例,痊愈1例,无效1例;神经性皮炎1例,无效);有效病例中,4例停药数天后皮疹复发,另2例用药2天,局部出现潮红、发痒和灼热而停药。〔中医杂志 1983;24(10):19〕
(本答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永康提供)
欢迎关注“逸仙药师”,内有关于各种疾病合理用药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