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关穴的位置及主治,按哪个个穴位对心脏好?
高温天气持续,心血管病又进入高发期。有街坊在朋友圈互相提醒:如果突然感到心悸、心绞痛、胸口憋闷,特别不舒服,而身边又没有带备用药,请马上用手指按压这两个穴位:内关穴和鱼际穴,它可是心脏病患者的关键保命穴。
图@视觉中国
这招在心绞痛发作时真能“保命”吗?日常保健如何找准穴位有效按压?除此之外,高温天要避开哪些伤身更“伤心”的因素?不妨跟专家一起来学一学。
专家:按内关穴确实可缓解心绞痛“这种提醒有一定的道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庄礼兴教授解释说,这两个穴位中的内关穴确实是心包经穴位,属于手厥阴心包经。一般遇到心绞痛或心肌缺血,可以针刺、按压内关穴,有助减轻症状。而另一个穴位——鱼际穴则是手太阴肺经的穴位,他建议,如果出现跟肺有关的不适症状,如咳嗽、发热胸闷、呼吸不畅,按压鱼际穴有助缓解。
不过,庄礼兴坦言,临床上对心绞痛、心肌梗塞的患者,同时针刺或按压其内关穴和外关穴,比起选其内关穴+鱼际穴的止痛效果要更好。
“但一定要记住,如果心肌缺血引起严重的心绞痛,还是要尽快拨打120以免延误抢救。”他再三提醒,按压内关穴+外关穴只能起到帮助缓解心绞痛的作用,不可盲目当作救命的“绝招”来用。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病科赵益业主任中医师也表示,突然感到心悸、心绞痛、胸口憋闷,临时手指按压内关穴和鱼际穴确实有缓解症状的效果,但要谨记及时寻找身边人帮助,最好找到硝酸甘油或救心丹舌下含服,如不能缓解,则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而在日常防治中,心脏病患者如果能结合心电图检查结果来选穴位可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庄礼兴举例说:比如心肌缺血、心绞痛患者如果出现胸闷、心绞痛,可按压内关穴;如果心肌缺血没有疼痛症状,也可按压内关穴做日常保健。但若心电图提示有心率失常、早博的,则建议选择按压手少阴心经的神门穴助缓解。
穴位怎么找 快来学一学内外关穴
内关穴位于掌心面前臂正中,腕横纹直上两寸,大约从腕横纹往手腕方向三横指处的中间点;而外关穴位于掌背面,位置刚好跟内关穴相对应(见图1)。
图1
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见图2)。
图2
鱼际穴
属手太阴肺经,位于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见图3)。
图3
按压提示力度:如果用于辅助止痛,力度要够大、按压穴位要够深,以按压后局部有酸、痛、麻的感觉为宜;如果只作日常保健,力度可以轻些。
频率:每次按压相关穴位20~30秒,松开后重新再按。如果用于治疗,可从发病起一直反复按到症状缓解;如果用于日常保健,可每天反复按压相关穴位5~10分钟。
身体不适 不同人群应对方法各异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主任沈宏友提醒,高温天气下,平时有心绞痛的病人,应尽量避开中午前后外出活动,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或速效救心丸等药物,及时补充水分,出现症状时及时在避阴处休息,胸闷不缓解及时服用药物同时呼叫120。
如果是既往有冠心病的中老年患者,应考虑为心绞痛或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可能,需立刻停止运动,最好就地采取半卧位休息,松解紧身衣物,让周围的人立刻联系急救中心或附近的医院,一般病人在停止活动后疼痛会有所缓解。
如果患者是青少年,既往没有心绞痛病史,应结合其他表现,如有过度出汗、体温升高等表现考虑中暑可能,需停止活动并在阴凉、通风处休息,松解紧身衣物,适当补水,如30分钟没有缓解,应联系急救中心进行救助。
需要提醒的是,任何年龄患者,如既往有肺部疾病史,活动后出现胸闷、胸痛,伴呼吸困难、咳嗽,要特别考虑自发性气胸可能,处理办法依然是立即休息,同时联系医疗急救人员处理。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伍仞、周洁莹 实习生许钰敏 通讯员方宁、张秋霞、吴佳仪
心悸按摩哪个穴位管用?
心悸按摩哪个穴位管用
心悸可以点按内关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心律不齐、胃炎、上肢疼痛等。
内关穴的定位一定要准确:具体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简便取穴可以腕正中横纹以上三指的位置,两条大筋之间凹陷处有一酸胀点即是内关穴。
点按方法:用大拇指的指腹紧紧的按住内关穴,旋转按揉穴位2-3分钟,直到穴位局部产生酸、麻、胀的感觉。
具体操作建议进一步咨询专业医生。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内关穴的作用?
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经脉》,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直刺0.5~1寸。
肚子胀气按哪个穴位?
肚子胀气按摩内关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可以消除胀气的。同时可以服用一些药物进行缓解。而且换可以采用按摩的方式进行缓解。注意由上到下按摩,轻轻的按摩就可以,每次坚持按摩10分钟,一天坚持两次,主要是促进整个胃肠道的蠕动功能的。
胸闷想打嗝又打不出来?
打嗝按摩7个穴位止嗝 1、按少商穴 少商穴在大拇指侧距指甲一分处。在打嗝发作时,用拇指按压少商穴,使酸痛感持续半分钟,打嗝即可停止。这个方法真的很有效果,小编打嗝的时候一按这个穴位就止嗝了。 2、掐按中指 分别用自己的左右手指,用力掐住中指顶部,大约过1~2分钟以后,打嗝即可被制止。 3、掐按内关穴 用手指掐“内关穴”,此穴位于手腕内侧6~7厘米处,即第一横纹下约2横指的距离,其止打嗝的效果也比校好。 4、刮眉棱骨 将双手的拇指压在两侧太阳穴上,用弯出的食指侧面从眉骨的内侧向外侧刮,稍稍用力,以微有酸痛感时为佳。 5、膻中穴 仰卧取穴,操作者以拇指对准膻中穴(位于胸部,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先轻后重,按压2~3分钟。为巩固疗效,休息15分钟后再按压2~3分钟。 6、鱼腰穴 仰卧,按摩者用两手拇指同时按两个鱼腰穴(眉毛中点处),由下向上按压,用力由轻到重,病人会有酸胀感。按摩时,病人要用力憋气,再用力呼气,反复两三次,每次按揉2分钟,如不见好,24小时后再进行一次 7、攒竹穴 平卧或半坐位,操作者以两个拇指指腹按住攒竹穴(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先用力较轻,并呈螺旋形顺时针方向按摩,逐渐加重至有酸、麻、胀痛感后按住本穴,以眼球、眼眶能感觉到酸胀为好。一般1分钟左右即可起效,慢者约5分钟,止嗝后继续按摩3~5分钟。严重者每天按2次,5天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