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最明显的一个征兆自测,结肠癌Her2?
Her2这个指标最早进入人们视野的是乳腺癌中的靶向治疗的一种基因检测指标。对应的药物赫赛汀是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很多人不熟悉的是在胃癌中应用广泛,是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有效靶向药物,同时在肺癌中也有所应用。目前在HER2阳性肠癌中也有很多临床试验在开展中,估计不久的将来,双靶治疗也会成为HER2阳性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案。这也是为什么要检测结肠癌中HER2表达是否扩增的原因。
HER2检测方法有免疫组化(IHC)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结肠癌Her2(2十)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肠癌Her2结果,这种情况下对于Her2扩增是否阳性是有疑问的,需要做进一步的FISH检测。在乳腺癌中,《2016年NCCN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和《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6版》均强调:FISH是检测HER2基因状态的金标准。正确检测和评定乳腺癌的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状态对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在胃癌和结肠癌中同样如此。
关于Her2结果的判断有专门的指南,这里给的是乳腺癌中的判断方法。Her2结果有四种:0:无染色或≤1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不完整的、微弱的细胞膜染色;1+:>1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不完整的、微弱的细胞膜染色;2+:有两种情况,第一种为>1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不完整和/或弱至中等强度的细胞膜染色,第二种为≤1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强而完整的细胞膜染色;3+:>10%的浸润癌细胞呈现强而完整的细胞膜染色。
免疫组化(IHC)2+表示不确定是否扩增,需要做进一步的FISH检测判断结果是否阳性。胃镜活检标本和手术标本均适用于HER2检测。肠癌也是如此,肠镜活检标本和手术大体标本都可以做。同乳腺癌一样IHC 2+的病例为"不确定"病例,需进一步行原位杂交检测最终明确HER2状态,如有扩增判定为HER2阳性,如无扩增则判定为HER2阴性。
(上图所示:左边为扩增阴性图像,右边为扩增阳性图像)
FISH技术通过荧光标记的DNA探针与细胞核内的DNA靶序列杂交。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分析细胞核内杂交于DNA靶序列的探针信号,以获得细胞核内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上基因状态的信息。相比免疫组化能够更加准确判断Her2(2十)结果,目前来说是Her2检测的金标准。
(上图上半部分所示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和下半部分所示为FISH检测扩增阴性和阳性图像)
Her2阳性乳腺癌和胃癌经过靶向治疗后,总体临床评价很好。结肠癌中也有很多实验支持抗Her2治疗,虽然目前不是一线治疗方案。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您进一步完善FISH检测,如果是阳性的话就可以行靶向治疗,这对改善预后来说又是一个有利因素。
那些活过5年10年20年的肠癌患者?
我父母都是肠癌患者,到现在分別都已活过12年,10年。具体有哪些特征 ?我来跟大家说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喜欢的就收藏并转发给需要的人吧!
一,早发现早治疗,按医生的步骤科学治疗。
我妈是2009年春节过后说肚子疼去医院检查发现的。当时她说肚子疼,我们还没去注重她,以为是春节吃坏东西了。可半个月过去了,吃了好多药还是隐约痛。
而且这时伴有经常想上厕所,且拉不出来的现象,急忙带她去医院,做肠镜发现右结肠有一颗3cm大的肿瘤,已堵住了三分之二肠管。
后病理报告出来,还好没转移。通过手术治疗加二次化疗,又喝了一年多的中药就恢复了。
我爸是2011年也是肚子疼,加大便有血去查出来肠癌。当时是肚子疼得满地爬,而且每天大便时都会有暗血,就去医院检查。后肠镜发现结肠内有十二颗息肉,其中四颗有癌细胞。
经过全部结肠切割手术,后又中药调理一年多,恢复的也不错。
从我父母的肠癌发现过程可以看到,他们都没有转移,还是早期,又通过医生的科学治疗,才能活到现在。
二,及时复查,预防复发。
我妈刚开始手术后是先一个月,接着三个月,后就是半年,现在是每一年做一次肠镜 。我爸因为全部结肠切了,所以不用肠镜,只做些肿瘤标志物等。
我妈在每年肠镜中都会大大小小查出息肉,医生说她是这种容易生息肉体质。幸亏每年复查,把息肉在肠镜中割了,不然又会发展成肠癌。
所以及时复查是肠癌复发的关键,一定要预防复发。
三,保持良好心态,适当运动 ,健康饮食,不要把自己当病人看。
自从得病来,我父母都是坦然面对,不被病吓死,开心过每一天。不管家里发生什么事,他们都是坚强面对。
在他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他们都在地里劳动,家里干家务活。特别是我妈,70多岁还做手工活赚钱补贴家用。从来不把自己当病人看,你越觉得有病,你会越没精神。
饮食也很重要,我父母喜欢吃腌制食品,这是他们得癌的主要原因。现在不吃了,吃的很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奶制品等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总结:患癌症是不辛的,像我们家有五个癌症病人,但都健康的活了下来。相信随着医学的发展,只要通过科学治疗,合理饮食,及时复查,一定都能带瘤生存的更久。
肠道病变会出现哪些迹象?
肠道,其长度,约为身高的4~5倍,蜿蜒曲折。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系统,人体70%的免疫力来自肠道,95%以上的感染性疾病与其有关。
人的一生中,大约要摄入70吨的食物,都要经过肠道处理。
人的一生中,要排出约4000公斤的大便,有1/3是肠道细菌,80%以上的毒素由肠道排出体外。
肠道十分“脆弱”,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都会损害肠道,导致其“病变”,损害生命健康。
肠道病变,有迹可循,一旦出现下面这些不适,及时检查,莫拖延迹象1,放屁增多,且臭味重
放屁,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然而,如果突然间放屁多,每天放屁超过20次,并且味道恶臭,需警惕肠道病变。
迹象2,排便次数多
一旦肠道发生病变,最先影响的就是排便习惯。
如果,无缘无故,每天排便次数变多,甚至经常腹泻,一定要高度警惕肠道病变了。
迹象3,出现血便
血便,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信号,也是大肠癌的一种早期症状之一。
和痔疮的便血不同,痔疮的便血大多是鲜血,而患有肠癌排便时有明显出血,量少且伴有黏液。如有感染,会出现脓血便,切莫大意!
迹象4,中下腹部疼痛
腹痛十分常见,很多人会认为是普通的胃肠疾病,吃点止痛药。
一旦肠道发生癌变,十分容易导致腹痛,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轻重不一。
当腹痛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时,也表明肿瘤在不断恶化,一定要尽早就医。
迹象5,肛痛
这一点,十分容易与痔疮混淆。
一旦是接近肛门的直肠,发生癌变,就很可能表现出肛痛。
此时,一定要注意与痔疮区分,最好及时就医确诊,切莫忽视。
三大行为,损害肠道健康,劝你少做为好1、久坐不动
长期久坐不动,肠道蠕动会减慢,粪便中有害成分,会在肠道内滞留,刺激肠黏膜;
加之,久坐的人腹腔、盆腔、腰部血液循环不通畅,容易导致肠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增加癌症的发生。
2,喜欢吃肉
有研究表明,每日食用100克红肉,可增加17%的结直肠癌风险。
每日食用50克加工肉制品,就可增加18%的结直肠癌风险。
3、长期熬夜
经常熬夜,肠道失调加班熬夜、周末通宵玩乐,白天则疯狂补觉。
但过度疲劳和不规律的作息,会改变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引发肠胃不适。
减少熬夜的次数,哪怕是补觉,也不要补过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日常养护肠道,做好三件事第一件:吃好1、多吃蔬果
新鲜的蔬果,一定要多吃点,不可缺少。
蔬菜水果吃得少,已经成了现代人的通病,而这也会增加结肠癌的风险。
因此,生活中,一定要记住,切莫大鱼大肉,每天都要吃点新鲜的蔬果。
蔬果中,营养丰富,并且含有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蠕动,带走有害物质。
2、多吃粗粮
粗细搭配,对于肠道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
食物吃的过于精细,也是导致肠癌的诱因之一。
粗粮中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可增加粪便的体积,使粪便成形利于排出。
同时,还可减少致癌物与肠壁的接触,降低肠道中的致癌物质的浓度,从而减少发生结肠癌的危险。
3、少吃烫口食物
食物入口温度,不宜超过60℃。
调查发现,过烫的食物,以增加胃癌、肠癌、食管癌等消化道癌症。
因此,虽然食物要“趁热吃”,但是绝对不能“烫口吃”。
第二件:喝好1、多喝白开水
水,是使肠道保持清洁、润滑的重要因素之一。
多喝水,可减少肠道有害气体,使大肠保持清洁,能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温热的白开水,是最佳选择,要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
茶水,对于润肠通便,改善便秘,十分有益。
2、多喝茶水
除了白开水,喝点植物茶水,润肠通便,排肠毒,更可预防癌症。
植物茶水,比白开水好喝,比饮料健康,是养护肠道,不错的选择。
咖啡草根茶,泡水喝,可以排肠毒,改善肠道菌群,亦可改善肠炎,预防癌变。
咖啡草,是从欧洲引入国内的,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其根茎药用价值高,对改善肠道内环境,促进粪便排出有很好的帮助。
相关研究表明,咖啡草根富含菊粉,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对保养肠道,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炎有不错的帮助。
还有研究显示,其提取物可促进有益菌的数量,抑制有害菌生长,从而改善肠道内微环境。
同时,还能清肠排毒,改善脂质代谢,促进肠道蠕动,减少粪便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利于粪便排出,增加排便量,预防和改善便秘。
因此,生活中,经常用其泡水喝,对于肠道健康,十分有益。
3、多汤水
黑木耳,银耳,一起煮汤饮,可促进肠蠕动,利于肠道排空,保持大便通畅。
黑木耳,含有大量植物胶质,可在短时间内,吸附残留于肠道的“毒素”,并将其排出体外,起到“洗涤”肠道的作用。
银耳,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和吸水膨胀,有利于粪便的排出。
第三件:动好研究发现,坚持运动6周,就能改变人们的肠道细菌。
1、走路
研究显示,常走路的女性,和几乎不走路的女性相比,得大肠癌的机率降低了31%。
走路,是预防肠癌,最简单方便的运动,随时随地,都可进行。
2、慢跑
慢跑,可使体内物质代谢增强,促进消化系统功能,改善食欲,避免或减少胃癌和肠癌的发生。
跑步,能够降低人们患结肠癌高达31%的机率。
即使,只是每天跑10分钟到15分钟,也能够帮助消化系统运作。
因此,养成跑步的习惯,也是不错的护肠运动。
真的有可能成为肿瘤早期筛查的利器吗?
CTC,是circulating tumor cell首个字母的简称,中文叫循环肿瘤细胞。
循环肿瘤细胞是指从原发病灶或转移病灶脱落进入到血液并随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临床上称CTC是肿瘤转移的“种子”,CTC进入血液后在一定条件下会“生根发芽”,最终形成转移灶。因此临床上检测出CTC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CTC可以在CT等影像学手段发现病灶之前被找出来,这样就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筛查,辅助诊断,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和复发监测,当然也有把CTC拿出来进行培养或者继续进行下游的基因测序等分析。
但是CTC在血液中非常少,10亿个血细胞中可能只有1个,找CTC就如“大海捞针”,再加上CTC的类型也非常多,找出来并且能准确识别出来,到底是不是肿瘤细胞,那更是难上加难。因此CTC的检测技术的要求非常高,这个直接决定到CTC的应用是否靠谱。
美国人比较厉害,10多年前就开发出一个技术叫“cellseach”,但只是针对已经确诊的肿瘤,主要是判断预后和疗效评估,当时FDA批准了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中应用。但这个技术很可惜,由于技术的灵敏度比较低(把CTC找出来挺困难),特异性也不太理想(找出来不能确定是不是真的肿瘤细胞),又比较昂贵(仪器价格300万左右,患者做一次5000元)。2017年的时候这个研发团队解散了,部分试剂盒也被召回,现在几乎看不到影子了,已经退市了。
国内也有很多CTC检测技术,称为二代,三代CTC技术,反正都是相对“cellsearch”技术而言的,对外宣传都比“cellseach”有优势。
技术确实也有很大进步,但大部分有些过度宣传了。其中用于肿瘤早期筛查甚至说肿瘤早期诊断的宣传有些过了,巨大的早筛市场潜力和资本的介入让液体活检用于肿瘤筛查的应用项目火遍全球。北京胸科医院从2008年也开始进行CTC研究,也使用过包括“cellsearch”和国内大部分技术。在肿瘤的复发监测和疗效评估上甚至后续的下游研究上都还可以作为参考,但在肿瘤早期的筛查上技术还是有很大的问题。
最主要原因是技术瓶颈,一方面是找CTC,这个如大海捞针,何况从还未发现病灶的人群中去找,更是难上加难。另一方面是即使能找出来CTC,是肿瘤细胞还是疑似细胞或者不清楚是什么细胞,是否有确定的标准,这个更是难题。这两个方面至少现有技术都没法完美解决。
回到题目,CTC是否可以成为肿瘤早期筛查的利器,答案是肯定的,从理论和临床实践来看,如果能在血液中找出CTC(真的CTC),对于早期筛查的意义重大。但从现实来看,至少目前的技术是无法完美解决,随着技术和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相信肯定会有更完美的CTC技术出现,那做筛查就真的能落地,能给百姓带来福音。更重要的是CTC潜力巨大,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
新技术需要时间来发展,但解决不了CTC的技术瓶颈就来谈临床应用,尤其是患者收费很高的,应该算是耍流氓吧。
个人不是搞技术的,以上认识只是从临床出发,属于个人观点,难免有疏忽和错误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谢谢。
结肠癌转移能有多快?
结肠癌转移能有多快
结肠癌转移的速度没有固定值,而取决于肿瘤的具体情况,受到肿瘤分化程度、部位、患者体质、治疗效果等因素的影响。
转移是导致结肠癌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常见的转移途径包括淋巴转移、血行转移与种植转移。淋巴转移是结肠癌重要的转移途径,当其侵及黏膜下层后,即存在淋巴转移的可能。
血行转移是结肠癌远处器官转移的主要方式,常见的转移部位依次为肝、肺、骨、脑。肝脏是结肠癌最常见的转移器官,转移发生早,15%~25%的结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另有约15%的结肠癌患者在根治切除术后可发生肝转移。
结肠癌的种植转移最常见于腹腔种植与卵巢种植,发生相对较晚。典型的腹腔种植可表现为腹膜、网膜和其他腹腔器官表面的粟粒样结节。
因此,结肠癌的高发人群应定期体检,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最大限度地控制病情的进展。
本内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副主任医师 宋岩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