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冻症早期症状图片,有人却吐槽那些悼念者?
首先,对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的逝世表示悼念。这是物理界的一大损失。
霍金的逝世之所以引起全民的悼念,是因为他在宇宙学和科普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以及他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霍金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宇宙学。宇宙学里用到的理论,首先是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其次是广义相对论并列的另外一个基础物理学理论“量子力学”。在这两方面霍金做出了很多贡献,,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霍金辐射”了。
我们知道,广义相对论预言了一种天体,叫做“黑洞”。黑洞的质量异常的大,在它周围的引力也异常的强,以至于连光都跑不出去。黑洞外部的物质,倒是有可能被黑洞吸进去。传统上对黑洞的研究,都只考虑了广义相对论。但当你加上量子力学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在空间的任何地方,都有许多的粒子和反粒子的对在瞬间产生,又瞬间湮灭。看似真空的东西,其实是暗流汹涌,无数粒子反粒子方生方灭,流动不息。在黑洞的边界上,也是如此。如果黑洞把边界上一个瞬间产生的粒子吸进去了。与此同时,原本应该跟那个粒子湮灭的反粒子现在就不会湮灭了,它作为一个持续存在的真实的粒子出现在了世界上。从外界观察者的视角看来,就相当于黑洞发射出了一个反粒子!按照这个理论,黑洞确实会发出物质。这种效应,就叫做霍金辐射。黑洞并不是必然会长大的,也可能越变越小,最后消失。这对于之前人们习惯性的黑洞思维,是极大的突破,产生了很大的震撼!
宇宙学向来都是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的一个专属领域。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至今还有很多人不能理解,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理论与我们日常的经验想去甚远以及需要复杂的数学公式。霍金尽力把这么多深奥的话题写得通俗易懂,出版了一本《时间简史》,让大部分人可以享受最先进的宇宙学理论,感受宇宙的美。《时间简史》在全世界的销量以千万计,创造了科普史上的神话。这对全世界的科普作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霍金患有一种不寻常的早发性和慢发性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这种疾病俗称渐冻症。这疾病开始于霍金在牛津大学读书的最后一年。在21岁时,医生诊断其患有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只有两年好活。60年代后期,霍金的身体状况又开始恶化,行动走路都必须使用拐杖,逐渐失去写字能力,
霍金的言语功能也逐年退步,感染了严重的肺炎,必须用特别方法传达信息,对方一手拿着一张字母卡,另一手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用食指指,当指到霍金想要的字母时,霍金会扬起眉毛,这样,可以慢慢地把整个单字拼出来。他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和两只眼睛可以活动,疾病已经使他的身体严重变形,头只能朝右边倾斜,肩膀左低右高,双手紧紧并在当中,握着手掌大小的拟声器键盘,两脚则朝内扭曲着,嘴已经几乎歪成S型,只要略带微笑,马上就会现出“呲牙咧嘴”的样子。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的机器。2005年,他开始使用脸颊肌肉的运动来控制他的通讯设备,每分钟大约可以输出一个字。2009年,他不再能独立驾驶他的轮椅,他的呼吸越加困难,时常需要使用人工呼吸器,还有几次严重到需要去医院诊疗。
在如此身体条件下,霍金没有向命运低头。他自己发展出一种替代的视觉性方法,他在脑里形成各种不同的心智图案与心智方程,他可以用这些心智元素来思考物理问题。霍金不愿对恶疾低头,甚至不愿接受任何帮助。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也是让全世界悼念霍金的一大原因。
在科学界做出如此贡献的人逝世,居然还有人吐槽,只能说这些人为了博眼球,博流量而哗众取宠而已。或许他们不了解霍金的贡献,或许看不惯全民悼念一位与己不想关的人,或许为国内科学家不被重视而打抱不平,或许。。。。。。原因太多,但还是希望我们能够对他人多一份尊敬,提高自身素养。
渐冻症早期症状?
渐冻症早期症状
渐冻症早期症状可能只是感到有一些无力、肉跳、容易疲劳等。
渐冻症不是标准疾病名称,临床上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也叫运动神经元病,我国通常将肌萎缩侧索硬化和运动神经元病混用。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球部(所谓球部,就是指的是延髓支配的这部分肌肉)、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
1.早期症状轻微,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患者可能只是感到有一些无力、肉跳、容易疲劳等一些症状,渐渐发展为全身肌肉萎缩和吞咽困难,最后导致呼吸衰竭。
2.当上运动神经元出问题,就会产生肌肉僵直、反射增强,临床上查体会发现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有时患者膝盖不停抖动等。
3.当下运动神经元有问题,以肌肉萎缩、无力、肌肉跳动为主,肌肉萎缩主要表现在手掌、拇指间骨间肌。病初为虎口肌肉渐渐萎缩,随着病程发展肩膀、颈部、舌头等肌肉也可萎缩,造成吞咽困难、呼吸衰竭等。
本内容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杜志刚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抗疫英雄有哪些人?
1、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再次临危受命,挂帅亲征,敢于发声,家喻户晓,一声号令,全民不动,是一位院士,也是一位战士,更是一位国士。
2、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对打赢这场战役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第一个提出“武汉封城”的人,奋战在抗疫一线,呕心沥血,带领团队研发疫苗。
3、陈薇:中国工程院院士,生化专家,病毒终结者,缩短核酸检测时间,加快了确诊速度。
4、张文宏: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更像是一个医术高超的心理治疗师,他在和人们调侃的同时医治着疫情带给人们心灵的创伤,“最有效的药物是什么?人的免疫力”“你在家隔离也是战士,病毒都给你闷死了”,“都在歌颂医生,完整说法应该是医护人员”,“防火防盗防同事”成为抗疫的名句。
5、张继先: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生,疫情上报第一人,奋战在抗疫第一线,急病人所急,“我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
6、王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首屈一指的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与钟老齐名,大胆提出建设方舱医院的设想,让武汉在短短24小时之内,迅速建成3所“方舱医院”,增加了4000多张床位,是火神山医院床位的4倍还多。
7、张伯礼:中国工程院院士,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提高了中度和轻度病人治愈率,降低了重度和危重病人死亡率。
8、张定宇: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疫情狙击手,身患渐冻症依然战斗在抗疫一线。“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这位硬汉、这位狙击手眼中只有一个目标---新冠状病毒,狙击、狙击、再狙击。
9、张思兵:武汉火神山医院院长,解放军总医院卫勤部部长。2003抗击非典年他和他的医院做到了三个“零感染”,援建小汤山医院,这次抗疫临危受命,他要把救治流程搞好,因为流程很重要。
10、王行环:武汉雷神山医院院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一切为病人着想”,是王行环的座右铭。“尽量针对不同的病人制定不同的方案,做到因人而异、个性化治疗。”截至2月16日,雷神山医院收治患者总人数近600人
出现肌肉萎缩是不是患了渐冻人了?
5年前的夏天开始得一系列冰桶挑战让一个罕见的疾病进入了大家的视野--渐冻人症(肌萎缩侧索硬化)。这是一个让人非常害怕的疾病,不少人越害怕越仔细的观察自己,对照疾病的描述,生怕自己逐渐变成渐冻人。
那么,出现肌肉萎缩是不是患了渐冻人症了呢?答案是不一定的。渐冻人症患者常见的有三个症状:无力、肉跳和肌肉萎缩,肌肉萎缩只是其中一个症状。渐冻人症的诊断要结合病史、专业的神经系统查体、必要的辅助检查,并结合医生的经验,排除其它疾病,才能完成。因此,并不是出现了肌肉萎缩就一定是患了渐冻人症。
接着,我们来谈谈肌肉萎缩。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肌肉体积缩小,常与肌无力同时出现。除了上述的渐冻人症以外,肌肉萎缩可发生在以下三大类疾病:1、全身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等。2、病毒感染,如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样病毒慢性感染等。3、肌源性肌萎缩,如肌营养不良、缺血性肌病、多发性肌炎和重症肌无力等。
值得注意的是,肌肉萎缩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存在某种免疫缺陷,如不及时防治感染,预后不良,甚至危及生命。
中国小孩到底要怎么教?
感恩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
中国小孩和世界上其他小孩都有共同特征,所以教育方法相类似。
首先,要尊重、爱护孩子,尊重是爱的前提。
孩子虽然小,但也是独立的一个人,一定要尊重孩子,那些跳楼的孩子多数是为自己的尊严而死吧。
爱护孩子就是保护孩子们身体不受伤害、心灵上宁静、快乐。
鼓励孩子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刻苦学习,但要以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为主,以孩子们的健康、幸福为主,决不能只抓成绩,不顾其他。
就像种苹果,该松土松土,该施肥施肥,到什么季节做什么季节该做的事,不可以一天到晚想着、说着这个苹果树到底会结多少个苹果呀!
总之,孩子们的平安、健康、信心、兴趣是第一位的,轻易不能被伤害了。
以我们家为例:我们家的孩子,在别人看来就是很优秀很成功的别人家的孩子那种。
但是我们和老师还是做了很多错误的东西,伤害了孩子,很难疗愈。比如我的女儿是我的第一个孩子,她刚生下来,奶奶就心生一个不好的念头,把女儿换掉,因为同一个产房那个妈妈刚生了一个男孩,后来奶奶多次在我女儿跟前当个笑话讲给女儿听,这使女儿觉得自己是女孩子,没有价值感,对身体的攻击就是长大后痛经很厉害,痛经的隐语就是不认同自己的女性身份,虽然女儿读书特别努力,从贫困地区的乡村小镇起步,一直读到法国的斯堡,读了研究生,回国以后在一所大学教法语。
我的儿子主要是在严酷的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成长的,到九年级毕业考了全市三万多考生的第一名,厄运开始了!
到了高中,作为我们这所乡村高中的清华目标生,儿子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拼命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本来应该给儿子减压,可是乡村老师普遍不自信,他们无法处理自己的恐惧、焦虑等,全投射到我儿子身上,最极端的一个例子是有一次全县联考,我儿子考了600多分,全县第一,六个老师一人骂了一顿,关键是不允许我儿子犯错误,似乎门门考满分,老师们就满意了……往事不堪回首!这样儿子在高三也极其焦虑,出去取快递,也和人家吵架,因为儿子做事每一件事都掐时间,他认为5分钟快递老板可以做成的事,对方居然超过了5分钟。
在这样的情况下,多亏我们高三的包级领导讲科学、可以沟通,多亏我们作为家长,理解儿子的处境,在家里尽可能放松对儿子学业上的要求,最后儿子考入上海一所全国名校,身体也保持了较好的状态,从去年后季上大学到现在,儿子的状态越来越好,学习也在进步,最明显的变化不焦虑、不抱怨了,也感些疫情期间,儿子可以不上大学,有充足的时间在家充分的休息。
愿朋友们引以为戒,祝福所有的孩子们平安、健康、快乐、进步!
以下图片来自网络,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