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其实就是湿热,知柏地黄丸的功效与副作用是什么?
谢邀
知柏地黄丸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入知母、黄柏两味苦寒的药。
知母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主治疗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
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的功效,主治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这两味药物的加入使得知柏地黄丸在滋阴的基础上具有较强清热的功效,对于阴虚阳亢或者阴虚火旺证的患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而六味地黄丸性质偏于平和,清热效果不佳。
知柏地黄丸的临床应用知柏地黄丸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用于阴虚火旺证或者阴虚阳亢证,临床表现为五心烦热,夜不能眠,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而现代研究表明其可以用于结核病急性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高血压、前列腺炎、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中属于阴虚火旺证或者阴虚阳亢证的患者
知柏地黄丸的注意事项①知柏地黄丸是偏寒性的药物,虚寒性病证患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怕冷,手足凉,喜热饮。
②孕妇、儿童慎服
③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④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⑤知柏地黄丸的副作用较为轻微,多为腹泻、怕冷、食欲不振等,如果出现请立即停用。
什么叫湿热下注?
许多朋友在看中医书或者某种药物的应用时会看到“湿热下注”这四个字,对于这四个字,许多人都不理解,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啊,又湿热的,又下注的,难道湿热还分上中下注?下面,我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个“湿热下注”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什么是湿热下注?要想了解湿热下注是什么意思,我们就先要了解人体三焦。中医里将人体分为三焦,分别为上中下三焦,而诊断湿热,必须辨明三焦,也就是说这个湿热的病证它又分为上焦湿热证、中焦湿热证以及下焦湿热证,而这个下焦湿热证其实就是文中所问的湿热下注证。
而根据中医里对这三焦的划分,一般认为上焦是指横膈以上的内脏,包括心和肺,它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的精气宣散分布于全身,像自然界的雾露一样滋润溉养全身;中焦是指横膈以下至脐部的内脏,包括脾、胃、肝、胆等,它的主要功能是助脾胃,主腐熟水谷,泌糟粕,蒸津液,化精微,是血液营养生化的来源;下焦是指脐以下内脏器官,包括肾、大肠、小肠膀胱以及女子胞宫等,它的作用是分别清浊,渗入膀胱,排泄废料,其气主下行。
因此,从概念上来讲“湿热下注”,就是指湿热病邪流注于下焦,简单的来说就是指我们身体产生的湿热之邪侵犯到下焦的内脏器官,如肾、大肠、小肠、膀胱、子宫、阴部、下肢等部处,从而产生的多种证候。
二、湿热下注会有哪些症状?那么,当湿热下注的时候,人体会产生那些症状呢?下面我们再一一来分析一下:
●①湿热下注于肾和膀胱:名医叶天士指出“湿热下注,溺痛淋浊”,也就是说当湿热于肾和膀胱的时候,就会影响到肾分别清浊,膀胱气化功能,导致肾与膀胱气化失常,就会出现小便不通或者不畅,不通则痛,在排尿的时候就会出现尿痛。另外湿热蕴结肾与膀胱,还会产生淋证,包括热淋、血淋、石淋、气淋、膏淋、劳淋六证,也就是西医里说的泌尿系统感染,泌尿道结核,尿路结石,前列腺炎,膀胱炎,乳糜尿等疾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血、尿浑浊或者小便困难等症状。这些都是由于湿热下注,渗入肾和膀胱,气化不利所致。
●②湿热下注于大肠:名医叶天士指出:“湿热壅痹,致小肠火腑失其变化传导之司,二便闭阻”。那就是说当湿热下注于大肠时,就会影响肠道的传导以及消化吸收功能,会出现腹痛、便秘以及里急后重等症状,而且肠道受湿热蕴结,还会伤害气血,出现脓血、下痢等,拉出来的大便腥臭溏烂,而且在排便的时候就会出现肛门灼热、小便短赤等症状。而在这个时候,我们观察到患者的舌苔,它是又黄,又厚腻的,这就是大肠湿热的舌象。
●③湿热下注于胞宫:中医认为,若湿热之邪内侵胞宫,则任脉损伤,带脉失约,发为带下。而清代医学家傅青主在《女科》中也指出“带下俱是湿证”。也就是说,当湿热侵犯到女性的子宫或者阴道时,会出现白带增多,而且白带的颜色色发黄较粘,有异味,患者还会伴随着阴道瘙痒、灼热等症状。
④湿热下注于下肢:当湿热下注于下肢时,就会导致下肢出现风湿骨痛,关节红肿疼痛,这就是平时我们说的风湿,中医里认为是由于湿热引起的;另外,我们的下肢皮肤还会出现湿疹、脚气等症状,裆部还会出现阴囊湿疹、股癣等皮肤病,这些都可以归结于湿热下注于下肢所造成的。
三、湿热下注如何治疗?对于湿热下注的治疗,中医里其实有许多方法,而温病名家叶天士在治疗湿热时,首重是祛湿,然后再清热。另外,各个名医大家也有许多治疗的名方,比如名医朱丹溪的二妙散,简简单单的两味中药黄柏、苍术就可以有效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各种症状,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健脾解郁的作用,黄柏寒凉苦燥,其性沉降,擅长清下焦湿热,苍术辛苦而温,性质燥烈,既可以健脾助化湿而治本,又可以芳香苦燥除湿而治标,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当然了,对于治疗湿热下注的方法,还有许多,这里也就不一一细说,而且每个人的症状也有所不用,这个治疗应该在中医大夫的辨证之下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尽量减少摄入一些油腻、生冷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体内产生过多的湿气,还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同时应该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体内新陈代谢,而且还有利于祛除体内湿气,缓解湿热产生的不良症状。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湿热带下是什么意思?
滴虫性阴道炎是由于滴虫生长在阴道内而引起的阴道炎症,同时也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其发病机制是滴虫消耗阴道细胞内糖原,阻碍了乳酸生成,改变了阴道的酸碱度,破坏了防御机制,进而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并使病情加重。其传播途径除直接通过性交将男性尿道内的滴虫传至女方外,也可通过公共浴池、浴盆、毛巾、衣物、器械及敷料等途径间接传播。据调查,有3%~ 5%的妇女阴道内有滴虫感染,但无炎症表现。
中医将包括滴虫性阴道炎在内的各种炎症性阴道炎统称为“湿毒带下”或“阴痒”,但在治疗方法上又各有不同。中药是临床治疗的主要药物。
一、主要表现
(1)最主要的症状是白带或异常白带增多,多呈灰黄色泡沫状,质稀量多,有臭味,有时为血性或脓性。
(2)外阴瘙痒,有灼热感和蚁行感,性交时疼痛。还可出现尿频、尿痛、血尿等,长期未愈或病情严重者可致不孕。
二、检查验证
(1)妇检时可见阴道宫颈黏膜红肿,有散在的红色点状丘疹,呈草莓状,尤以穹窿部最甚。
(2)可用滴虫培养法加以验证,但也可经悬滴涂片在低倍镜下观察是否有滴虫活动,后一种方法是一种最好的常规检查。
三、服药治疗
(一)非处方药选
中成药
(1)妇科白带片膏 膏剂:成人每次15克,日服2次;片剂:成人每次4~ 5片,日服2次。本品有健脾舒肝、除湿止带之功效,适宜脾虚湿盛、白带量多、腰膝酸痛者服用。月经期暂停用药。糖尿病患者慎用。
(2)妇康片 成人每次5片,日服2次。本品有补气、养血、调经之功效,主治疲乏无力、心慌气短、行经腹痛及经血不畅。孕妇慎服。
(3)白带丸片 丸剂:成人每次6克,日服2次;片剂:成人每次6片,日服2次。本品有健脾燥湿之功效,主治湿浊下注型湿毒带下证(滴虫性阴道炎)。肾虚带下者不宜用。
(4)白带净丸 成人每次6克,日服2次。本品有健脾除湿、清热止带之功效,主治湿热下注型湿毒带下证(滴虫性阴道炎)。
(5)龙胆泻肝片、丸 片剂:成人每次4~ 6片,日服2~ 3次;丸剂:成人每次3~ 6克,日服2次。均用开水送服。本品有清肝胆、利湿热之功效,主治肝经湿热型湿毒带下证(滴虫性阴道炎)。大便溏软、年老体弱者以及孕妇禁服。
(6)盆炎净颗粒 成人每次12克,日服3次,开水送服。本品具有健脾除湿、和血通络、清热止带之功效,主治湿热下注型湿毒带下证(滴虫性阴道炎)。孕妇忌服。
(二)普通处方药选
1.西药
(1)灭滴灵(甲硝唑,甲硝基羟乙唑) 成人每次400毫克,日服2次,7天为1个疗程。应与配偶同服。本品可杀死阴道毛滴虫等多种原虫,是治疗阴道滴虫病的主要西药之一。月经期暂停用药。孕早期和哺乳期妇女忌用。
(2)替硝唑(黄甲硝咪唑) 成人每次2克,日服1次。应与配偶同服。本品可用于治疗包括阴道滴虫在内的许多敏感性原虫感染。月经期暂停用药。孕早期和哺乳期患者忌用。
2.中成药
(1)愈带丸 成人每次6克,日服2次。本品有益气调经、散寒止痛之功效,主治气血两虚型湿毒带下证(滴虫性阴道炎)。孕妇忌服。
(2)四妙丸 成人每次6克,日服2次。本品有清热利湿之功效,主治湿浊下注型湿毒带下证(滴虫性阴道炎)。
(三)中草药处方药选
【药方1】甘草6克,苦参、百部、白藓皮各12克,苍术、茯苓、白术、薏苡仁各15克。
【适应证】湿浊下注型湿毒带下证(滴虫性阴道炎)。主要证候是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有泡沫,腥臭,外阴瘙痒,口中黏腻。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数。
【制用法】水煎2次,将两煎之剂混匀后早晚分服。有严重慢性内脏病患者慎服,孕妇忌服。
【药方2】生姜3片,炙甘草4.5克,大枣5枚,川芎6克,白术、茯苓、当归、白芍药各9克,党参、熟地黄各15克,紫背天葵9克,蒲公英、金银花各15克,野菊花、紫花地丁各30克。
【适应证】气血两虚型湿毒带下证(滴虫性阴道炎)。主要证候是身体虚弱,月经不调,带下质黏但无臭味,阴户灼热,五心烦热,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口干便燥,小便赤黄,腰酸耳鸣。舌红少苔,脉弦数。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将两次煎液合在一起后分2次服用。
【药方3】生甘草6克,当归、栀子、木通、柴胡、泽泻、车前子(包)各10克,黄芩、生地、苦参各12克,龙胆草15克。
【适应证】肝经湿热型湿毒带下证(滴虫性阴道炎)。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将两次煎液合在一起后分2次服用。孕妇忌服,有严重慢性内脏病患者慎服。
【药方4】白果仁8克,黄柏(淡盐水炒)、苦参各12克,车前子15克,茵陈18克。
【适应证】混合型湿毒带下证(滴虫性阴道炎)。主要证候是白带量多,呈稀薄泡沫状,灰黄色或黄绿色,外阴瘙痒明显,灼热、疼痛,性交;或合并其他细菌混合感染,白带为脓性黄绿色,或夹有血丝,秽臭,或兼有尿道口感染,出现尿频、尿痛,甚则尿血。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将两次煎液合在一起后分2次服用。不可过量服用。
【药方5】百部、苦参各10克,泽泻、熟地、山萸肉各12克,山药、旱莲草、椿树白皮各15克,蒲公英20克。尿痛尿频者,加鹿衔草15克;带下秽臭者,加龙胆草6克,粉萆薢12克;因瘙痒影响睡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各10克。
【适应证】多种类型的湿毒带下证(滴虫性阴道炎)。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用。孕妇忌服,有严重慢性内脏病患者慎服。
四、其他治疗
1.熏洗疗法
(1)将30克桃树叶捣烂,加水1 000毫升,煮沸20分钟后离火晾凉,用以冲洗阴道,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
(2)将中成药洁尔阴洗液溶化于水,冲洗阴道或坐浴,每晚1次。
(3)用黄柏15克,苦参、蛇床子、白藓皮各30克,水煎后熏洗阴部。
2.置入疗法
(1)取曲古霉素栓剂,每晚用10万单位置入阴道内,10天为1个疗程。
(2)取呋喃西林1克,装入胶囊,置入阴道深处,每晚1次,10天为1个疗程。
(3)取灭滴灵0.2克放置阴道中,每晚1次,7天为1个疗程。
(4)每晚或隔晚取中成药苦楝皮栓1枚,置入阴道,5次为1个疗程。
(5)每晚取中成药消滴栓1枚,置入阴道中,5~ 7天为1个疗程。
(6)在每晚临睡前用洁净温开水清洗外阴后,取卧位,用六神丸15粒塞入阴道中,每晚1次,经期停用,6天为1个疗程。
3.涂敷疗法
先用0.1%~ 0.2%的醋溶液清洗阴道后拭干,再用冰硼散适量涂于患部。每日1~ 2次,7天为1个疗程。
五、饮食宜忌
(1)宜食用粳米、小麦粉,玉米、小米、豆制品、蔬菜、水果及平凉性肉食,特别是绿叶蔬菜和新鲜水果。饮食宜清淡而又富有营养。
(2)可适当多吃一些具有抗菌作用的食物,如熟大蒜、洋葱、马齿苋、鱼腥草、马兰头、菊花脑等,还要适当多饮水,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冲淡阴道炎症。
(3)患病期间要少吃大温及热性食品,尤其要忌烟酒和海腥发物。
(4)可参考“霉菌性阴道炎”一节的相关内容。
六、专家提醒
(1)治疗期间要勤换内裤,换下的内裤要煮沸5~ 10分钟以消灭病源,同时要避免房事。
(2)如系已婚妇女患有此症,应夫妻双方同时检查治疗。男方除了检查生殖器外,还要检查前列腺液是否有滴虫感染,如果有的话,也要同时治疗。
(3)此症容易复发,因此在发现滴虫转阴后,不要立即就停止治疗,而应于下次月经干净后继续治疗一个疗程,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