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早期症状图片,胃癌症状难察觉?
胃癌早期经常症状与胃炎非常类似,甚至是毫无症状。但仔细观察也有细微不同,下面我就来详细说说,因此,如果出现了以下的一些胃病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第一、胃部痛。这是胃癌最常见的症状,与胃炎症状雷同,与胃炎不同的是,胃癌会反复发作,如果治疗后症状可以暂时缓解,短期内又发作的患者就要重视了,很有可能是胃癌。
第二、胃炎及胃癌早期在胃痛的同时都会伴随着食欲消退的情况,但胃癌除了这些情况外,还会突然的乏力、无缘由的消瘦。
第三、胃炎及胃癌在胃痛时都有可能伴随着恶心、呕吐,但胃炎的症状与进食有一定关系,会因进食而加剧,但胃癌与进食与否没有关联且会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
第四、与胃炎不同的是,胃癌会常常无缘由的出血和黑便,但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往往也说明胃癌已经进一步恶化了。
除了上述这些症状以外,胃癌患者也会出现腹泻、便秘、轻度贫血、发热的症状,也需要警惕。
说到这里,或许很多人都会担心,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人都患有胃炎,难道都会得胃癌吗?事实上,我们也不需要过分担心,从最开始的胃炎演变到最后的胃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致有以下四步演变过程:
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第一阶段:慢性浅表性胃炎,大多数人也都处于这个环节。
第二阶段:萎缩性胃炎,多数上了年纪的胃炎患者这一阶段居多。慢性胃病中只有大概20%是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变成胃癌几率,比一般人正常人高一点。
第三阶段: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炎反复发作,出现了“肠上皮化生”。再发展下去,就是胃癌早期。所以反复性胃炎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尽早治疗。
第四阶段:胃癌。不是所有肠上皮化生都会走到胃癌那一步,如果小心呵护,也是完全可以避免发展成胃癌的。
需要明确的是,定期复查胃镜很重要,随时注意身体变化,预防转化成胃癌。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患上了早期胃癌?
首先说结论:目前对于胃早癌筛查最好的办法必然是胃镜,这个结论毋庸置疑。如果抛开胃镜还有胶囊内镜和肿瘤标志物CA72-4、胃泌素-17、血清胃蛋白酶原等可以一定程度上检查胃癌,但无论其准确性还是敏感性,都并不理想,仅作为临床上在不具备进行胃镜检查时使用,或仅仅作为胃癌初筛手段。至于消化道造影和胃部其他影像学检查,由于影像精度和解剖结构的问题,也不适合用来筛查胃早癌。
其实对于医学上的检查人们更希望通过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或西医查体的“视触叩听”就能发现问题,但实际上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将查体和辅助检查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避免误诊和漏诊,这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最负责的表现。
对于胃部早癌筛查来说,胃镜检查是金标准,但是由于其检查过程会引起患者恶性、干呕等表现,检查体验往往不尽理想。人们都迫切需要一种不用遭罪就能得到精确检查结果的检查方式,因此胶囊内镜和一些列血清学检查应运而生。但是由于技术有限,这些新技术在诊断胃早癌的能力和效果上与胃镜相比依然有一定差距。不过作为客观条件无法进行胃镜检查的备选项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几种检查手段吧。
胶囊内镜胶囊内镜因其形似胶囊而得名,是一种无创、安全的内镜检查方式,对无法耐受胃、肠镜检查的患者来说是一种替代方式。在临床上没有把胶囊内镜作为胃、肠道检查的首选手段主要还是因为内镜的不可控和影像不够清晰,并且哪怕是磁控胶囊内镜具备一定的可操控性,但普通内镜下取病理、止血或者切息肉等操作胶囊内镜还是无法完成,因此胶囊内镜大多数是作为怀疑小肠病变时才作为首选的检查方式,而非检查胃和大肠。
不过如果真的是实在没什么有效手段了,胶囊内镜仍然要比血清学或其他辅助检查更靠谱一些。其在胃内拍摄的影像虽然不能将早癌病变清晰辨认,但是对于进展期的肿瘤来说,漏诊率还是比较小的,可以起到一定的诊断作用。
肿瘤标志物 CA72-4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在所有的肿瘤标志物中,CA72-4对胃癌的特异性应该是最高的,而其敏感性则波动较大,处于28-80%之间。由此我们可以发现,CA72-4虽然作为肿瘤标志物具备了一定的定位功能,但是稳定性尚待后续研究的深入。
目前CA72-4比较可靠的作用是监测胃癌的术后复发和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上,至于在胃癌的筛查上,临床上常把CA72-4同CA19-9联合检查,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的能力。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查指标包括PG I 、PG II和PGR,再加上胃泌素-17(GAS-17),临床上常用这四个指标组合起来对早癌或进展期胃癌进行筛查。
虽然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的产生渠道不同,但是大家都可以理解为是由胃分泌的有助于我们消化的物质,在胃里存在病变的时候,这些物质的分泌就受到了影响,因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这些不同的结果就间接地反映了我们胃内的状态。
有研究表明,当胃内存在病变,尤其是恶性肿瘤时,体内的PG I水平下降,PG II不变或相对增加,而作为二者比值的PGR则是明显下降。此时GAS-17的水平会成比例的升高,根据这几项指标的检查就能够提前预警或筛查出胃癌的发生。数据显示4项指标联合时,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7%和76.8%,也就是说它们在检查出恶性肿瘤或排除恶性肿瘤的能力表现上处于中上水平。
小结今天给大家介绍了三组除了胃镜检查之外能够对胃早癌和进展期胃癌起到筛查作用的检查,这些检查都可以在比较便利的条件下对胃内恶性肿瘤起到一定的初筛作用,与胃镜相比舒适度也好了很多。但是在这里吴医生仍然要提醒大家,胃镜依然是最准确的检查和筛查胃早癌的检查手段,所有有此需求的患者都应该首先考虑胃镜检查。只有在客观条件不允许或主观强烈反对的时候才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去检查,但其检查的结果和意义在目前的医学水平发展下,还有待继续的考证。
如果有帮助记得关注五号医生,在这里将得到有深度、有数据的医学健康科普,同时欢迎私信咨询,有问必答。
胃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近年来我国胃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仅次于肺癌,给患者身心和家庭造成了很大伤害,那胃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怎样预防胃癌呢?听听齐医生怎么说。
早期的胃癌没有明显特别症状,部分患者有饱胀不适、胃痛、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吃点就饱)等症状,与胃炎和胃溃疡症状相似,不易引起重视,往往病情发展到了进展期、终末期,即胃癌中晚期,患者才去就诊,此时治疗棘手困难,预后不良。
早期的胃癌患者可通过手术治疗得到根治,中晚期患者需要根据其病理学类型和临床分期,采用综合多种手段进行治疗,如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化疗,生物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医治疗等,来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其生存质量。
对于肝肾心肺功能不全或本身体质很弱的晚期病人来说,扩大手术、姑息手术、减瘤手术和放化疗,都有很大的术后反应和毒副作用,患者可考虑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中医治疗。中医的经穴埋植术、经络靶向深部光疗、穴位注射和贴敷及三位一体疗法对中晚期胃癌患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患者可结合自身经济状况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本人的治疗方案。
齐医生经常说:癌症预防大于治疗, 癌前病变期和早期的胃癌治愈率都很高,或者说我们平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辛辣刺激、腌制食物,注意清淡饮食不吸烟,多补充维生素,也可多吃硒含量较多的食物,降低患癌风险。另外已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应及时治疗,定期做胃镜检查,都可减少胃癌患病概率,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我是齐冬梅医生,跟癌症打了一辈子交道,大家有关于癌症的问题可以在下面评论或者直接私信,我会尽力为大家一一答复。
胃癌早期的治愈率大概多少?
感谢邀请!
癌症在医学上仍属于最大难题之一,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其中,胃癌导致的死亡率占据着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位,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胃癌的人约有16万,这更加使人们谈癌色变。
根据胃镜检查,将胃癌分期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指的是局限于黏膜或粘膜下层的癌。胃镜下可见小的息肉样隆起(也就是我们说的癌灶),其中,癌灶直径小于1㎝的称之为小胃癌;小于0.5㎝的称之为微小胃癌。
早期胃癌治愈率目前已超过90%, 但本病一经确诊大部分已为晚期, 5年生存率处于较低水平。尤其对于发生转移的患者, 治疗难度系数较高且预后不理想。
进展期胃癌又称中晚期胃癌,指的是癌组织浸润超过黏膜下层或浸润胃壁全层的胃癌,可以想象的是,浸润越深,预后越差。
对于早期胃癌,医学上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以下几种:一、腹腔镜下手术
多通过胃镜行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该手术多用于早期胃癌或部分进展期胃癌,胃癌症状出现时会伴有沉重感、厌食、腹痛、恶心、发热等,这时候患者可通过腹腔镜治疗,不但创伤较小,还能进行根治,获得早日康复。
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患者其病灶全切除率约为56%,我们可以实现在一次性将病灶完整切除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手术适应证范围,最大程度的提高治愈率。 将传统开腹手术与内镜手术相比, 早期胃癌通过该治疗方式治疗后患者5年生存率均能达到90%以上。
二,传统开腹手术
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下手术一致,适用于早期胃癌或部分进展期胃癌,与腹腔镜下手术相比,创伤较大。
三,根治性切除手术
一般用于胃癌中期。有两种手术方式:1.切除并发的范围以及十二指肠的一部分和区域淋巴结残癌细胞。2.除了上述所要切除的范围之外还要切除全胃或横结肠、脾脏等。
两者的区别在于胃切除的范围以及淋巴结清除的范围,具体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选择,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胃癌的治愈率。
四,姑息性切除术
适用于晚期胃癌病人,当患者腹膜或淋巴结已广泛转移时,传统手术无法进行,姑息性切除术则能够很好地减轻机体肿瘤负荷,与其他非手术治疗相比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患者手术完毕后,还需要通过精心的术后护理来降低并发症产生的几率,巩固治疗。
胃癌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一、与正常人相比,术后患者消化功能差,这时最好要控制患者进食的量,多让他们吃一些流质、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逐渐提高饮食量,从而增强他们的身体免疫力。
二、保证饮食护理完善的同时,还要让患者保持卧位正确,深呼吸、翻身等,预防肺部感染,避免出现并发症,要定期复查,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将每日更新医学问题早期胃癌是不是不痛不痒?
早期胃癌的症状往往并不是很典型,很多病人是没有症状的,仅有部分患者有轻度消化不良的症状,如上腹隐痛不适、轻微饱胀、疼痛、恶心、嗳气等。但是这些症状不是胃癌特有的症状,如患有慢性胃炎、溃疡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甚至正常人偶尔也会出现。
临床发现,约2/3的胃癌患者,早期可出现上腹部疼痛,约1/3的患者早期仅出现胃部闷胀、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烧心、恶心、呕吐、嗳气或黑大便等症状。还有一部分患者不会表现出消化系统症状,而是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消瘦和疲倦无力。
如果出现上腹痛,也就是常说的心口窝疼,消化不良,就是吃完饭以后胃老不舒服、腹胀,或者吃完东西以后,感觉食物在胃里边存的时间比较长,下不去。或者出现嗳气,就是打嗝,老是打出的嗝不好闻,有异味。或是吃饱饭后感觉有饱胀感并伴有轻度恶心。或是吃饭时感觉进食不顺,逐步发展为吞咽困难和食物反流。或是有轻度胃部疼痛、膨胀沉重感,有时心窝部隐隐作痛,以胃炎或溃疡治疗后,症状可能暂时缓解,短期内又复发,反复发作不易治愈。还有患者出现黑便,因为大便发黑而就诊。还有些患者没有胃肠道的症状,而是表现为体重减轻,贫血,气色不佳等症状。
这些都有可能是胃癌的表现,因为不典型,不能仅从一个症状表现,就感觉得了胃癌,一定要与胃炎或胃溃疡相鉴别。
所以,如果出现上腹不适症状,又伴有其他高风险因素,或在治疗后反复发作的人,必须提高警惕,做进一步的检查,做到早发现,及早治疗。
了解更多健康知识,关注小晓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