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栏目,什么是养生?
日常工作生活中,身心的放松非常重要。
国内外众多的研究已经表明.心理调节对心身的健康重要性是非常明显的,可以改变人对疾病的传统错误认识,明显地改变人对疾病的恐惧情绪,提高身体免疫能力,减轻或消除疾病症状,改善体质,延长生命。
养神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神的物质基础
神的表达形式有“神气”、“神明”、“精神”、“神机”等。
中医学认为,神是人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它包括精神意识、知觉、运动等,以精血为物质基础,是血气、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产物,并由心所主宰。
也就是说,人的形体运动受精神意识支配,人的精神状态与形体功能密切相关,在同样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精神意志坚强的人,身心遭受的损害会比意志薄弱者轻得多。
神首先表现在气血方面。
因为气血是化生精神的基础物质,故气血的多少与人的精神状态息息相关,气血充盛则精神旺盛,气血不足则精神萎靡。
《黄帝内经》说: “神者,血气也。”
可见,人体的精神活动正常与否,要以气血的功能活动为前提,若气血化生障碍,运行、输布失调,皆可影响神的活动。
临床上,当心血不足时,可表现为心跳、心慌、健忘、失眠;反过来,若精神过用,又会暗耗气血,导致气虚、血虚,或气血两虚。
另外,神与五脏也是息息相关的。中医认为五脏藏精而化生神。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神、魂、魄、意、志都是属于人的精神活动范畴,但它们分别有赖于五脏所藏的物质基础,即血、气、脉、营、精。
“五脏藏神”在于强调人体内部有承担心理活动的统一系统,神是在全部生理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最为高级的机能,即脏器间的整体协同作用,是产生精神活动的先决条件,如果各脏器不能协调和谐,则不可能有正常的神志活动
养神以不伤为本
古代养生家认为“神安则寿延,神去则形散,故不可不谨养也”。
养神以不伤为本,即首先要避免对精神的各种伤害,防止七情过度;其次是心欲常静,这里所说的静不是绝对的不动,静者即静动也,非不动也。精神不用则废,多用则疲,疲则不足;用之则振,振则生,神则足。由于“大用则竭”,所以合理用脑有助于健脑全神。
那么什么消耗我们的阳气最多呢?
是精神。从中医角度讲,人体阳气五种外在表现的神、魂、魄、意、志与人体器官有着紧密的联系。
神属心、魂属肝、魄属肺、意属脾、志属肾,精神上的不调和,也会引发脏器的病变,这种无形的阳气,随时左右着人体的健康。
就我们的形体来说,除去先天带来的疾病。
24岁以前发的病,一般都没有大问题,因为人24岁之前先天的元阳之气很足,人体神经、肌肉、骨骼都处于最佳状态。
24岁以后,人们身上的压力会逐步增多,耗费精神过度,也就是耗费阳气过度,身体呈现出阴盛阳虚的状态。
所以24岁以后的成年人生病,更应该从精神、情志层面去找病因,大部分疾病是精神、情志受到损害造成的。
得神与失神
《黄帝内经》说: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所谓有神、无神,主要表现在精神好坏、意识是否清楚、动作是否协调、反应是否灵敏等方面。
由于“目为五脏六腑之精气所注”“神藏于心,外候在目”,故察眼神的变化是判断有神、无神的重要标志。
若两眼明亮、灵活,鉴识精明,语言清楚,即为得神;相反,目光晦暗、瞳仁呆滞、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则称为失神。
失神者表明身体正气已伤,病情严重,预后不好。用现代科学的话来说,得神即心理健康,失神就是指心里的某种异常和情志不遂。
心理健康、精神好的主要表现
1、情绪稳定、心情愉快。
情绪稳定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心情愉快则表明人的身心活动处于和谐与满意的状态。
2、有良好的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适应是个体为满足生存的需要而与周围环境发生的调节作用,心理健康要求自身和客观现实环境保持和谐的统一,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有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沉着冷静,积极稳妥地加以处理。
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因为社会分工和共生环境而存在着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建立良好的与人交往的关系则可以消除孤独感。
4、积极参加劳动锻炼。
劳动可以使人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生活的意义。
为什么一些中老年人喜欢在朋友圈转发养生知识?
人的行为都是意识的外显现,
老年人经常朋友圈分享养生知识,
恰恰是他们的内心写照,
这个年龄阶段的人,
除了吃喝拉撒最关心的就是健康了,
所以潜意识中不知不觉就会对这方面信息留意比较多,
就像失眠的患者,
会下意识的关注与睡眠失眠有关的信息,
自动过滤到自己不关心的话题,
因此这就是我们的潜意识在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留意自己关心的信息,
过滤到自己不关心信息,
不光老年人如此每个成年人都如此,
比如职场人士就对职场方面的信息比较关注,
单身人士就比较在意交友方面的信息,
玩股票的人就喜欢留意投资理财的信息,
所以人的行为趋利避害,
这都是正常的。
游老师简介,通心脉失眠康复疗法实践者
成功康复1200名失眠患者
点击关注我,如需帮助 请找老师
感觉2020最火的是大健康产业?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提醒所有人,健康才是第一位的,房子、车子、票子、位子,只有在健康存在的前提下,才有意义,所以未来大健康产业的前景会更好。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大健康产业持续看好。大健康产业估值为八万亿的市场。大健康产业的范围涵盖非常广,医疗、养老、养生机构、营养补充剂生产销售、健身、瑜伽、康养旅游、心理健康服务等都属于大健康产业。
进入大健康产业,想在大健康产业中有所作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你有资金、技术、产品、人脉、资源等任何一个方面的优势,都可以凭借相关优势开始,但大健康产业,进入的门槛不高,能持续地走下去,甚至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翘楚,以至于成为上市企业,中国500强,世界500强,一定是依靠团队的力量,单打独斗是很难成功的。
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当然也不必自卑,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建立创业团队,成功的几率会成倍地提高。团队的成员,能力上一定要具有互补性,不要都是技术人员,也不要都是出资本的,要有善于开拓市场的,也要有善于埋头苦干的。
投资的大小,根据自己的财力和市场调研决定。不能一厢情愿地闭门造车,想当然地凭主观出发,盲目投资,盲目乐观。新的项目在初期是很难融到资的,必须有长远规划,先致力于自我造血,先生存后发展。
小投资不一定做不大,大投资也不一定做得好,大健康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市场竞争都很激烈,想要成功,工作一定要做细做实,知道抬头看天,更要低头走路,一步一个脚印,一时冲动是不可取的,创业是长跑,比的是耐力。当然大健康产业有极好的前景的,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想风险小的话,作为一个从业者也不错,梦想大的话,可以去做创业者,百舸争流,显英雄本色,做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中国的养生文化是什么?
谢谢题主的提问。中国的养生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通过不断了解人体自然奥秘,从而总结积累出科学有效的修身养息系统,进而提高自身的生命力。我国的养生文化,注重从人体的物质状态向精神境界均能得到调养和提升,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中国养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养生的历代理论典籍和科学方法。中国的养生文化有些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诸多因素。
中国养生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和形神合养等。
中国的养生文化不仅能够防治身体疾病,还能达到身心通畅、精神饱满的功效。科学养生从生活习惯、审美情趣、修身律己等方面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从而有利于社会文明健康发展并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以上个人观点难免肤浅偏颇,欢迎各位留言发表您的观点。原创和码字不易,若有所启发敬请点赞或转发。我是漫步世界遗产,喜欢独立思考,远离人云亦云,专注文化领域,探究传统文化,每日分享美文美图。斧正更多拙作,欢迎点击右上角添加关注。谢谢。
每天走多少步才最健康?
生命在于运动。随着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人们渐渐开始放慢自己的脚步,去追求更有品质的生活。人们更希望自己能够活得健康,长寿。健康可不只是靠嘴上说说就能达到的,最重要的是你在管住嘴的同时还要迈得开腿。
1 . 对于缺乏锻炼的人来说,走路是非常好的运动。此外,美国大学也做出一项研究,结论得出,每天坚持走路并且走路速度比较快的人,他们的实际的寿命要比国家 平均寿命长。
2 . 每天走多少路有益健康呢?一天走路的范围应该是在6000步左右,也就是相等于3到4公里的步行距离。任何运动都会有一个范围,超过了就会达到相反的效果。不要认为走的越多越健康。
3 .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散步式的走路,这种方法适合每个人,晚饭过后散步,有助消食,不会因为过度的运动导致胃下垂。此外,适当的散步还可以治疗失眠,促进身体血液循环,提高代谢。
4 . 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自己走路的速度,快步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比如:心脏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就不适合。快步走对人的身体却有很大的好处。通过快步走路,可以对心肺起到一定的刺激。可以加速身体代谢,有助于保持年轻。
5 . 走路是一项很好的运动。人的寿命是有限的,通过“走路”,却能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更多的益处。坚持走路,你会明显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