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姜的八大功效与作用,杆枝叶拿去做些什么了?
1、入汤:藤三七的叶片肥厚、枝茎嫩滑,在做各种汤菜时加入洗净撕碎的叶片即可。如在即将出锅的紫菜蛋花汤中放入几片藤三七叶片,即点缀了食品的色彩又能健胃保肝。
2、清炒:将藤三七的叶片、枝茎洗净控水,油锅入油烧热放入剁碎的蒜蓉炒香后将以上食材放入锅中快炒一两分钟即可出锅。
3、煎蛋:藤三七叶片洗净剁碎后与打散后的鸡蛋一起搅拌均匀,再加入少量的盐稍搅拌。炒锅烧热后倒入少量的油,将以上搅拌好的汁液入锅煎至两面金黄即可食用。
4、和肉类同炒:肉片加淀粉、酱油、料酒搅拌均匀后放置十分钟左右,油热后入锅翻炒,待肉快成熟时放入切好的藤三七,加适量的盐,翻炒几下即可。
5、藤三七块根的食用方法:藤三七的根茎和洋姜的根茎很相似,呈块状。煲各种汤时可以将其切片加入,有补益肝肾、壮腰膝之功效。
洋姜和芋头的区别?
1.洋姜,学名:Helianthus tuberosus (L. 1753),又名菊芋、鬼子姜,是一种多年宿根性草本植物。高1-3米,有块状的地下茎及纤维状根。茎直立,有分枝,被白色短糙毛或刚毛。叶通常对生,有叶柄,但上部叶互生;下部叶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头状花序较大,少数或多数,单生于枝端,有1-2个线状披针形的苞叶,直立,舌状花通常12-20个,舌片黄色,开展,长椭圆形,管状花花冠黄色,长6毫米。瘦果小,楔形,上端有2-4个有毛的锥状扁芒。花期8-9月。
原产北美洲,十七世纪传入欧洲,后传入中国。其地下块茎富含淀粉、菊糖等果糖多聚物,可以食用,煮食或熬粥,腌制咸菜,晒制菊芋干
多年生块茎植物,常作一年生作物栽培。叶片盾形,叶柄长而肥大,绿色或紫红色;植株基部形成短缩茎,逐渐累积养分肥大成肉质球茎,称为“芋头”或“母芋”,球形、卵形、椭圆形或块状等。母芋每节都有一个脑芽,但以中下部节位的腋芽活动力最强,发生第一次分蘖,形成小的球茎称为“子芋”,再从子芋发生“孙芋”,在适宜条件下,可形成曾孙或玄孙芋等。
性喜高温湿润,不耐旱,较耐荫,并具有水生植物的特性,水田或旱地均可栽培。根系吸收力弱,整个生长期要求充足水分;对土壤适应性广,以肥沃深厚、保水力强的粘质土为宜;种芋在13~15℃开始发芽,生长适温20℃以上,球茎在短日照条件下形成,发育最适温27~30℃。如遇低温干旱则生长不良,严重影响产量。
2.芋头与其它块茎植物比起来较少奇怪的形状。芋头可以长到6呎高而且有宽大的叶子;然而嫩芽在沸水烫过之后是可以食用的。不过叶子及嫩芽在西方市场的用途较少。而块茎部分呈深褐色,外皮是环状的且相当粗糙,上面还有毛。果肉有白色、米白色及紫灰色,有的还有粉红色或褐色的纹理。
它的市场前景怎样?
我们老家给洋姜叫鬼子姜,具体为什么叫它鬼子姜,曾经问过家里老人,他们说这种姜是从国外传过来的。在我们这边农村反正国外传进来的东西都喜欢带个洋字,比如火柴叫洋火;柴油叫洋油;自行车叫洋车……虽然是国外传进来的品种,但是对于我们这边的农村人还是都很喜欢这种植物,一个是它特别容易种植,而且基本上种植一年,以后年年都不用再种植,因为收获是遗留的小块就能成为第二年的种子;另外它不挑地,而且还是越瘠薄的土壤越长得好;第三自然是它的产量非常高,一般种上几颗就能长一大口袋,按照亩产量来说,正常情况下亩产就能达到五六千斤。
洋姜的价值不可小觑,未来前景值得期待在过去洋姜就是作为腌制咸菜的主要原料,在初冬洋姜的茎秆被霜打蔫后,趁着没有上冻,我们就会抓紧去挖洋姜,挖回来的洋姜清洗干净后就开始放在咸菜缸里腌制,一般腌制一个月就能捞出来吃了。过去我们那一带农村的日子很苦,冬季餐桌上的咸菜除了大白菜,萝卜就是洋姜。
但是洋姜的用途远远不止腌咸菜那么简单。2018年我参加了一个洋姜的研讨会,会上专家介绍洋姜其实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功能性植物。它的全身都是药材,根块具有凉血、疏肝清热、解毒消淤等功效;洋姜的花还具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它的根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药材,具有通便消肿等功效。作为国家产业机构在甘肃等地已经开展大规模种植,主要从洋姜的根茎提取天然菊粉,这种菊粉非常受很多健美人士的喜爱,因为它是一种高膳食纤维食品,在瘦身塑性等方面得到了开发利用;此外它的花已经被很多企业开发成为茶饮,河北省廊坊一家农业企业就研发了一种洋姜花茶,据说市场销量还是不错。
此外,从那次会上我还品尝了不少洋姜制作的果脯类小食品,因为含糖较少,口感脆爽,尤其适用于糖尿病人食用。
洋姜的种植相对简单,规模种植需要技巧在我们这边农村,洋姜号称“万年藏”,也就是播种一次,之后年年都可收获,尤其是在田间地头种植后,隔不了三年两载,洋姜就会扩散到附近农田里,如果不加以控制,它的扩展速度绝对非常惊人。因此,洋姜的种植相对简单。
1、选择土壤。不过要说起规模种植来,那咱们就不能那么随意了,还是需要咱们掌握一定的技巧。洋姜适合生长在比较干燥的环境里,它耐旱,耐寒能力非常强,每年春天它总是在作物里第一个露头,每年冬天它都是最后一个被霜打蔫。因此,规模种植咱们需要把握的是尽可能选择疏松的土壤进行栽培,这样长出来的姜块大,而且表皮光滑,容易清洗。
2、适温播种。虽然洋姜耐寒,但是咱们还是要注意适期播种,最好在5摄氏度以后再进行田间播种。洋姜种子就是选择它的块茎,可以选择完整的小块,也可以选择切分的大块做种。在我们这边一般每年的4月初就可以进行播种。洋姜需肥不多,也不苛刻,但是为了实现较好的产量,咱们尽可能在播种前每亩施入5000斤腐熟基肥,注意一定要腐熟,否则一些病虫害在后期容易危害洋姜的块茎。我们这边规模种植都是选择沟播,也就是先用机械挑开10公分深的沟,然后按照株距20公分,行距50公分的距离进行撒放种块,然后覆土, 一般20多天洋姜苗就能出齐。
3、适当控高。洋姜生长特别快,一般情况下不是特别干旱根本不用浇水,需要咱们做的就是适当进行培土,目的是防止后期洋姜长高后出现倒伏。此外,在洋姜长到1.5米高的时候要注意进行打顶控高,防止过多的营养浪费,以此促进地下茎块的迅速膨大。
4、适当晚收。洋姜抗冻,在我们这边农村过去如果家里冬天的蔬菜够吃,人们往往选择第二年早春再采收洋姜,经历一个冬季虽然茎秆停止了生长,但是地下块茎却没有停止。当然如果您那里冬季特别寒冷,就一定要提早收获。对于规模种植,咱们一定要等初冬季节,茎叶干枯后再进行采挖,这样有利于提高洋姜的产量,也利于收获的洋姜更耐储存。
结束语。其实最近几年来我多次关注参加那次研讨会的企业,和那些种植户都有联系,目前洋姜的种植前景还是比较乐观,一般种植户都是选择相对贫瘠的土地进行栽培,而且通过与相关的科研部门和加工企业合作,很多洋姜都被订单收购,效益还是不错的。如果您也想发展洋姜种植,建议您可以与相关的企业进行提前联系,最好提前签订回收意向,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生产,才能丰产有丰收。
我是燕赵农业,专门讲农业技术和致富经验的创作者,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洋山药学名?
学名菊芋,俗名鬼子姜、洋姜、菊姜。顾名思义,洋山药者,海外所产山药也。因其形状异常丑陋,似姜,故名之鬼子姜。此物原产北美洲,清朝初年传入中土。其地下块茎富含淀粉、菊糖等果糖多聚物,可以食用,煮食或熬粥,腌制咸菜,晒制菊芋干,或作制取淀粉和酒精原料。宅舍附近种植兼有美化作用。
农村叫鬼子姜的植物?
鬼子姜,通用名洋姜,属于根茎植物,种植可以参照土豆的种植方法:春天的时候,可以根据它上面的萌芽孔,切割成几块,随便埋在想种植的土壤里浇水就行;要想高产,只需要勤施肥浇水即可获得不错的收成。它比土豆的生命力顽强很多,只要有土壤和水分的地方,洋姜都可以顽强的生存下去,因此它的另一个绰号叫做:“万年脏”,种植到有土壤的地方,那里就是属于它的底盘,它“做主”了。认识洋姜。一个小伙伴给了我一块洗干净的鬼子姜,生吃嘎嘣脆,有一丝丝甜甜的味道,在八十年代农村零食少的情况下,这洋姜也算是玩伴们的一道“美味”佳肴了。种植洋姜。由于是初夏,怕移栽的洋姜苗成活不了,小伙伴又大方的给我挖了几棵带着洋姜的小苗,我高兴的种植在自己家的菜园旁……。在这童年的时代,洋姜就是我家的一道菜:腌制咸菜、生吃、清炒、切成细丝焯热水后凉拌辣椒油或者花椒油,这可是非常美味可口的下饭菜……。洋姜的疯狂。长大后出门打工,有一年十一回去帮忙秋收。一天跟着母亲去菜园摘菜,突然发现菜园周围的河道两旁,全是它的枝干,把菜园都包围了,如同天然形成的篱笆。母亲看出了我的惊诧,给我道出了因由:这些年村里的人都出去上学、打工等,小孩子少了,而且现在物质丰富多彩,没有人那么多人去吃洋姜,它也就蔓延开来,越长越旺。菜地里要是不经常打理,也会是它们的“天下”。消失的洋姜。现在人们认识到它食疗价值――降血糖,对它的需求量开始逐年增多。每到洋姜秋天收获的季节,当地城镇市场上都会有它的身影,高品质零的售价格每斤三元左右;当地的腌菜厂也会敞口的收购它,一块多一斤。有些人没事到处挖洋姜,长的没有挖的快,号称万年脏的洋姜,我家的菜园旁已经看不到它们的身影了。院子里只要有地方,可以种植洋姜。从我的生活经历经验中告诉你:它很容易种植成活,生根发芽;但是要有人打理它、消费它,才能控制它生长繁衍的速度,要不然,只要是土地,临近它的地方,都是它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