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茶的功效与作用禁忌,什么是陈皮?
这位网友您好!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橘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10至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广陈皮剥取时多割成3至4瓣。
1. 陈皮果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或呈不规则碎片。厚约1至4毫米,外表面橙黄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及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黄白色,粗糙呈海绵状,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而微苦。
2. 广陈皮果皮多剖成3至4瓣,基部相连,形状整齐有序,厚度约1毫米。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均以片大、色鲜、油润、质软、香气浓、味甜苦辛者为佳。
新会陈皮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传统名产。当地所产的大红柑的干果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据说新会陈皮运往北方各地,过了岭南之后,其味更为芳香。曾有华侨携带新会陈皮乘船出国,船抵太平洋,顿时芳香四溢,无法掩盖。新会陈皮散发芳香扑鼻的香味,是其独有品质。经药检部门初步化验结果表明,由于土壤条件、栽培技术、农田气候的差异,新会产的陈皮与外地移植新会柑的陈皮,其形状组织结构虽然相似,但挥发油所含的成分及品味都有很大差异。因此,药用与调味效果就相差很大。
在新会民间流传并实践着许多陈皮调味和食用的方法,如陈皮配鱼(蒸鱼、鱼旦、陈皮禾虫等),陈皮配禽(陈皮鸭、陈皮鹧鸪等),陈皮配畜(陈皮骨、陈皮牛肉、陈皮狗肉等),陈皮味料(陈皮卤水、陈皮豉油、陈皮酱等),陈皮甜品(陈皮红豆沙、陈皮绿豆沙、陈皮冰糖木瓜等),陈皮糕点(陈皮糕、陈皮饼等),陈皮酒类(陈皮酒、桂花陈皮酒等),陈皮凉果类(陈皮梅、陈皮应子、陈皮姜等)等等。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橘皮具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之功。主治脾胃气滞湿阻、胸膈满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秽逆、二便不利、肺气阻滞、咳嗽痰多,亦治乳痈初起。
燥湿化痰:陈皮所含挥发油有刺激性被动祛痰作用,使痰液易咯出。陈皮煎剂对支气管有微弱的扩张作用。其醇提物的平喘效价较高。使肾血管收缩:陈皮煎剂可使肾血管收缩,使尿量减少。调中开胃:陈皮所含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的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显示了芳香健胃和驱风下气的效用。预防动脉硬化:陈皮煎剂、醇提物等能兴奋心肌,但剂量过大时反而出现抑制。另外,它还可使血管产生轻度的收缩,迅速升高血压。陈皮中的果胶对高脂饮食引起的动脉硬化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消炎:陈皮煎剂与维生素C、维生素K并用,能增强消炎作用。预防流感:陈皮能预防流感病毒的感染。适宜人群泡茶饮用,适宜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之人食用;也适宜预防高血压、心肌梗死、脂肪肝之人、急性乳腺炎者食用。禁忌人群气虚体燥、阴虚燥咳、吐血及内有实热者慎服。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图片内容素材来自网络)
决明子泡水有什么味道呢?
决明子,性味,甘,苦,咸,微寒。
所以泡水后口味甘苦。
喝起来像大麦茶,越泡颜色越红,很有益肝肾。
生的决明子有微微草香味,生决明子味道不重。泡水试试炒的决明子。香气较好。
据说质量差的泡出有糊的味道。
如果哂得太干,又变成无色无味,喝不出味道。
我这里推荐一道决明子山楂减肥茶。对男女性都适用。取三种原料决明子,山楂干,绿茶,各十五克,冰糖少许,混合泡茶,可以一试,仅供参考。
案上铺满龙树论,盒中虚捻决明丸。唐代诗人白居易对决明子都情有独钟。
决明子具有清肝明目之功。
决明子做枕头也有独特功效,枕囊代曲肱,甘寝听芳芘,这就是宋代黄庭坚的诗句。
是药三分毒,别把决明子当万能神药,只要适当地利用它的功效,一定能给你的健康带来很多益处。
陈皮大枣干姜一起泡水喝有什么功效?
陈皮、大枣、干姜一起泡水喝有什么功效
陈皮、大枣、干姜一起泡水喝,有行气祛痰、补血驱寒的作用,但不适合所有人服用。
陈皮,归脾经与肺经。因为其辛温通行,能够调畅脾胃之气,也能够去除痰湿。治疗脾胃寒湿气滞所致胸腹部胀痛、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等证。
大枣性味甘且温,具有补中益气(通过补脾的方法治疗气虚),养血安神(通过滋养血液来安定神志,舒缓情绪)的功效,适用于脾虚证,脏躁(心烦抑郁,无故悲伤想哭),失眠证。
干姜,药性为热与辛。治疗脾胃寒冷所致腹部疼痛、呕吐、泄泻等证。主治脘腹冷痛(胃脘和腹部感到寒冷疼痛),呕吐,泄泻,亡阳厥逆(不省人事,伴四肢冰冷,甚至冷至手肘和膝盖以上),寒饮喘咳,寒湿痹痛。
三药共用,较为温燥,有一定的行气祛痰、补血驱寒的功效。但是三者一起泡水的有效剂量有限,难以达到以上作用,因此建议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的治疗。
应注意,身有热或者阴虚有热者,不宜使用,否则可致口鼻干燥、出血等不适。
请在医师指导下正确使用。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
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快块根,经过加工炮制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加工而成。药性甘、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的功效。临床应用于血虚诸证,肝肾阴虚证。此外,熟地黄炭能够止血,可用于崩漏等血虚出血证。禁忌证:本品性质粘腻,较生地黄更盛甚,有碍消化,凡是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砂仁等同用,以免粘腻碍胃。
黄芪人参枸杞同食?
刚巧,今天笔者也弄来点枸杞,准备泡茶。大家可能好奇,会问:“你怎么也要喝枸杞了”?因为最近笔者晚上写科普时,感觉到眼干,眼涩,视力减弱,并且还足跟痛。于是,决定也喝点枸杞来滋补滋补肝肾。但我不会搭配黄芪与人参一起喝,为什么呢?
因为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虽说其不是很燥热,但补气力却很强,号称补气强身的要药;而黄芪也味甘,微温,可谓是补气之王;枸杞味甘,也是滋补药。三者都 是甘味,并且都是补虚药。而甘味大多能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再加上人参与黄芪都是补气之品,这样三药合用,只补气却不行气,我们想象可能产生的结果如何?
结果可能因气“盛”而壅滞在中焦,并且“多余的气”会把脾胃脏器给熏“睡着了”,从而妨碍到脾胃的正常运化。而一旦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初期会出现口臭,大便黏腻等易被忽视的症状。但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脏腑气血津液失调!这样一来,就弄巧成拙了不是?
所以,笔者建议,大家有养生意识固然好,但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使用中药。对于一些药性平和,药力较弱的或者药食同源的东西,我们倒可以自行简单地搭配服用。比如:山楂、大枣、桂圆、枸杞等等。但对于药性较偏的,药力峻猛的中药,一定要在医师与药师指导下合理使用。就拿大家普遍钟爱的黄芪来说,似乎我们都知道黄芪能补气。动不动有的朋友就弄点黄芪来“补一补”身体。但殊不知,黄芪是一味典型的药理药性复杂并且注意事项也多的中药。比如:表实邪盛、气滞湿阻、实积内停、阴虚阳亢、疮痈毒盛等都不宜服用黄芪,只因它能助火敛邪。
话说回来,笔者不建议将黄芪、人参与枸杞三药同食。当然,如果有的朋友非要将这三药合用,那么建议再加一味陈皮。这样,人参可以尽情地发挥补气之功,黄芪也可尽情地显现补气之力。而陈皮有辛散苦降的特点,黄芪有甘温升补的特点。两者一升一降完美配伍,同时陈皮发挥行气醒脾的功用,这样补气就不至于壅滞了。至此,诸药组合的弊端就避开了,可它们到底有哪些功效呢?
人参与黄芪都能补脾肺之气。如果人参投量大,那么可视其为“君”药,从而在方中发挥主攻作用。如:治疗脾气虚弱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肺气虚弱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等以及发挥人参特有的安神益智功效;而黄芪为“臣”药,在方中则发挥兼治的作用。如:中气下陷,自汗、盗汗,气虚不足所致的疮痈不溃,气虚水肿等。枸杞为“佐”药,在方中也起次要作用,除能帮助君臣两药起润肺作用外,还能起些滋补肝肾及明目的作用。而陈皮就扮演了调和药性的“使”药角色了。如果黄芪投料量大,那么其就是方中的“老大”,从而整方中发挥主药作用的就是黄芪了。
为了不使大家有凌乱感,我总结一下:
如果人参是君药,整药的主要功效是治脾肺气虚诸症(具体文中横线处看)与安神益智;并兼起托毒生肌,利水消肿,滋补肝肾的功效。(具体文中横线处看)。
如果黄芪是君药,整药的主要功效也是治脾肺气虚诸症(具体文中横线处看)以及能升举清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并且兼起安神益智与滋补肝肾等功效。
以上是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关注执业中药师“药文汇”,分享客观严谨的医药健康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