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治皮肤病外用秘方大全,苦参有哪些形态特征和功效?
苦参又名苦骨,地槐,一般高1.5-3米,根为圆柱形状,外皮呈黄白色。
晒干后,味苦、断面黄白、条匀。
在中医理论里,苦参具有清热祛湿,利尿祛风,杀虫的功效。常在我们皮肤科用在瘙痒性皮肤病,如外阴瘙痒、湿疹等。煎水外洗,一天一次或多次。
现代药理药理认为其主要药理活性物质为苦参生物碱,对肝炎、病毒性心肌炎、肿瘤具有抑制作用。
苦参如何外用?
应邀作答:
苦参为豆科多年生落叶灌木苦参的根。全国各地均产,以干燥根入药,可内服和外用。读者咨询苦参如何外用?今特介绍苦参外用特点及疾病外用方法。
特点:苦参极苦味浓,其燥尤烈,上清下泄,清燥为最,能祛风毒、清湿热、化虫䘌、消肿毒、杀疥虫,常外用于以下疾病:
1、风疹块、白秃疮、肥水疮(肝经郁热、蕴毒客于肌腠所致)用苦参研细末调香油搽患处。
2、疥癣:苦参加蛇床子、黄柏、白芷、雄黄、冰片、硫磺等共研细末,调凡士林搽患处。
3、内外阴瘙痒、阴道滴虫病:苦参与蛇床子、黄柏、白芷、苍术、丹皮、土茯苓、荆芥、冰片、夜交藤、白矾、硫磺煎浓汁熏洗或湿敷。阴道滴虫病可坐浴。
4、瘰疬:苦参、牛膝煎水口服,药渣加热湿敷。
5、烫火伤:用苦参研末调香油外搽患处。
6、痔疮:用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白芷、芒硝、黄柏、白矾煎浓汁熏洗患处。
7、阴囊炎及湿疹:苦参、蝉衣、黄柏、白癣皮、土茯苓、白芷、防风、生甘草、忍冬藤、丹皮,水煎浓汁熏洗湿敷患处。
8、毛囊炎:苦参、土茯苓、硫磺、白芷、丹皮、荊芥、防风、黄柏、白矾、芒硝,煎水洗患处。
9、皮肤瘙痒:用苦参、大枫子、苍耳子研细末调香油外搽。
10、脓疱疮、皮肤疮毒:用苦参、白芷、荊芥、防风、黄柏、白矾、芒硝、蛇床子,煎水洗并湿敷。
明白了吗?欲知更多相关知识,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一叶轻舟85将为你的咨询解答,感谢阅读和热心赞评。未经允许,不得搬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