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有哪些忌口,胃病有什么东西不能吃?
这个问题有两个要点,一个是胃病,一个是不能吃的东西,也就是不能吃的食物。首先我们看一下胃病包括哪些?比如最常见的慢性胃炎,这里面分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还有胃溃疡,胃穿孔,还有胃癌,胃蠕动缓慢(再严重的就是胃瘫),相对少见的比如胃的间质瘤,及其他肿瘤,还有胆汁反流到胃里形成的胆汁反流性胃炎,以及胃液反流到食管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总得来说分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所谓功能性就是胃的功能出现异常,胃的功能主要是蠕动,当蠕动出现异常就是功能性病变;胃里能看到的病变,结构出现异常就是器质性病变,比如出现炎症,溃疡,肿瘤,结核等等。
首先说当胃出现蠕动缓慢,吃的食物本应该从食道到胃,从胃到小肠,从小肠到大肠这样的一个顺序,不能逆行,而且吃的食物在胃,小肠,大肠都有相对大概正常的时间段,快了,慢了都属于不正常。
对于胃来说,主要是蠕动缓慢导致食物在胃内停滞的时间长。正常食物在胃内的排空时间和食物的种类有关,比如汤,粥等流食之类的大概十五分钟到半个小时,半流食会延长一个小时,混合型食物大概4到六个小时。如果蠕动缓慢,排空时间延长,就会感觉到腹胀。最简单的我们可以做个实验,比如喝上一杯300–500毫升的水,如果半个小时后还感觉到胀,躺倒床上,用手揉一揉左上腹,还能听到胃里面“咣当咣当”的话,就像海里的浪过来冲到堤坝一样,说明胃里喝的水还在,那就是蠕动缓慢了,
这个一般和吃雪糕冰激凌冷饮,凉菜,水果过量等有关系,所以如果是胃蠕动排空缓慢引起的胃胀就不要吃冷饮,寒凉的水果等食物,如果想吃水果,可以蒸着吃。胃蠕动缓慢的人可以做做艾灸,多灸灸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或者也可以做做揉腹这些运动,促进胃蠕动,或者想吃西药可以找西医医生看看,还有其他疾病吗,如果没有,可以吃点吗丁啉等促进胃蠕动的药。
如果是胃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等要少吃麻辣刺激的食物,要少吃醋,要少吃韭菜,红薯等热性的食物,以及火炒的花生,瓜子等,这些食物吃了容易烧心,反酸;因为胃酸是盐酸,可以和胃里的食物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吃醋这样的食物或者醋调制的食物更容易诱发加重病变;
同时酸又属于中医范畴里的阳(和阴相对),所以热性,阳性的食物吃了容易反酸烧心,所以可以吃点含有小苏打的馒头或者馍片可以缓解(酸碱中和的原理)。当然酒也是不能喝的,酒精可以腐蚀胃的粘膜,所以不可以酗酒。
对于胃癌,也是一些酸菜,咸菜等腌制品尽量少吃,发霉的花生,瓜子更是不要吃,如果不小心吃到,赶紧吐了,而且漱口。剩饭剩菜过夜饭菜细菌容易繁殖,最好不要吃。
当然,胃穿孔就不要吃任何东西了,因为一吃东西通过那个烂了的孔进到腹膜腔就会引起腹膜炎,很危险的。
所以说吃也是一门学问,对于胃病来说,尽量避开那些不适合自己体质的东西。
哪些东西能稍微吃点?
痛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其发病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长期高尿酸血症导致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内沉积引起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形成痛风石,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及肾功能不全,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痛风的治疗有很大一部分是饮食的控制。在痛风期过后,在饮食方面仍旧要注意。下列是即使在痛风期过后也要注意的饮食。
1.饮食减重:对超重或肥胖的痛风患者,减体重为第一要素。因为减体重有非常明显的降压、降脂、降糖和降血尿酸的作用,而且这种非药物性的降尿酸才是痛风患者康复之本。饮食减重的原则是:少吃点,多动点。特别要提醒的是,减体重的速度不宜太快,否则可因脂肪代谢酸性产物堆积和蛋白质的大量分解影响血尿酸排泄而诱发急性发作。
2.控制脂肪摄入量:过量的膳食脂肪经代谢后的产物可影响尿酸的正常排泄,通常要求每公斤理想体重不超过 1 克。除了不吃脂肪丰富的肥肉外,坚果类以及油炸食物、糕点饼干等亦应严格限制,每天烹调用油应小于 25 克。
3.适量蛋白质:蛋白质是维持生命的重要营养素,但多数含蛋白质丰富的动物类食物,如畜禽肉类、鱼类水产以及豆类食物含嘌呤比较丰富,故应注意严格控制。通常以牛奶、鸡蛋作为优质蛋白来源,以除大豆及其制品以外的其他植物性食物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每天总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8~1.0 克为宜。
7.少吃盐:钠盐有保持水分、升高血压的作用,可加速痛风患者肾损害,故应尽量减少食盐的摄入。健康饮食建议每天吃盐不超过 6 克,痛风患者应少于 5 克。
8.禁止饮酒:酒能造成乳酸堆积,竞争性抑制尿酸的排出,故应禁止饮用。不管是白酒、啤酒还是红酒、黄酒甚至是甜酒以及任何含酒精饮料均应避免。
9.不宜饮茶和咖啡:虽然对茶类饮料及咖啡的饮用存在不同观点,但调查发现,中老年人茶叶(绿茶)消耗量与血尿酸水平呈正比。故建议痛风患者不宜饮茶,特别是饮用浓茶。
以上的饮食清单除了饮酒是要避免的以外,其余的食物在痛风期禁止,但是在痛风期过后可以少量或适量饮食。在痛风期过后还应注意:
1.糖类为能量的主要来源:因限制了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量,糖类的供能比例要相应增加,通常可占总能量的 60%~70%。糖类供能比例增加有防酮症、促尿酸排出作用。
2.增加饮水:水可稀释尿液,使尿量增加,有利尿酸排出和预防尿酸肾结石。正常人日饮水量约1.5 升,而痛风患者应在 2.0 升以上,甚至更多。
3.保证充足维生素:通过合理食物搭配摄取足量的维生素,以保证脂肪、碳水化物、蛋白质代谢的正常进行,有利尿酸排泄。但不提倡额外长期大量补充维生素。
参考文献:1. 唐大寒 痛风饮食不仅仅是低嘌呤[J]. 家庭医生报, 2017(5):20
2. 程苗, 陶金辉, 蒯越,等. 临床医师对痛风的认知现状分析[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7, 21(6):638-640.
多汗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多汗症状主要表现为手掌、腋下、鼻尖、腹股沟等部位出汗不正常的现象,属于多汗症。前额、胸口、脚腿、会阴等部位出汗多,多汗症患者由于平日里出汗多,衣服也湿得快,假如没有换上干湿的衣服,很容易导致皮肤发炎细菌感染。全身多汗可由其它疾病引起,如糖尿病、甲亢、内分泌失调、妊娠、绝经期、低血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水杨酸中毒、帕金森病、激素紊乱等疾病都可以导致全身性多汗症。多汗具有遗传性,而且家族中有人患上这种疾病。
全身多汗与局部多汗属于多汗症。系统性多汗是由于一些疾病造成的,比如发烧会出现全身大量的出汗,或者是甲状腺功能亢进,还有可能是由于一些疾病导致的。
手足多汗比较常见的是手足多汗症,通常表现为掌心,脚掌部位的皮肤常年潮湿,可以看到汗珠分泌,同时伴有手脚冰凉,在冬天由于局部血液循环不好,可能会生冻疮、皮肤破裂、溃疡以及疼痛。双手多汗病人往往因汗液中的有机物受到细菌作用而产生异常臭味,对病人的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主要表现为局限性多汗和全身多汗。出现局部多汗症的症状时,可用止汗剂对症治疗,可外用20%-25%的氯化铝溶液,5%的明矾溶液。系统性多汗的患者可服用镇静药进行治疗。患者应注意饮食,不要喝纯净水、瓶装水。纯净水和瓶装水过滤掉了人体所需的许多矿物质。喝矿泉水或煮沸的自来水。。与此同时,应该避免吃冷食。因为手足多汗症患者常年伴有手脚冰凉,局部血液循环功能差,在冬天可以生冻疮。你可以多吃温补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汗患者皮肤浸渍、脱皮,常并发皮炎,应尽量少吃辛辣刺激食品。
紫癜的病因是什么?
紫癜是一种临床上用来描述皮下出血的医学术语。皮下出血点在2mm一下称为瘀点,2-5mm称为紫癜,大于5mm称为瘀斑。皮下出血呈红色或紫红色,用手指按压不会褪色。
(皮下出血)
引起皮下出血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1.血小板缺乏
血小板是我们体内重要的止血物质,当我们的血管破损之后,血小板聚集在一起,把出血部位堵住,出血停止。但是当我们体内血小板缺乏时,身体就没有办法止血,导致皮下出血,形成紫癜或者瘀斑。比如一些遗传疾病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都可以导致这一症状。
血小板减少引起的皮下出血,往往还伴有牙龈出血、鼻子流血、颅内出血等。
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的皮下出血往往还伴有贫血和发烧。
2.血小板功能异常
血小板数量没有问题,但是功能变差了。比如有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长期吃阿司匹林这种药,这个药可以让血小板功能变差,引起皮下出血甚至是颅内、内脏出血。所以在吃这个药的时候,一旦发现身上有出血点,应该立即去医院就诊。
3.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由于血管功能异常导致的皮下出血。有特点,比如它的出血点是突出于皮肤表面的,像过敏时的荨麻疹,双侧对称出现。并且伴有关节疼痛和腹痛。多发生在儿童。
该病发病机制未明确,因此治疗主要对症治疗,给予抗过敏药物、激素,补充血小板等。
4.肝脏功能异常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如果肝脏功能受损,凝血因子缺乏,也会出现皮肤下的出血。往往还伴有黄疸,如果有黄疸,那么提示是肝脏问题引起的皮下出血。
5.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C和维生素K缺乏都可以导致皮下出血的发生。主要发生在长期不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的人身上。表现为皮下出血,出现紫癜、瘀斑,牙龈坏死出血,伤口出血后很难凝血。
常见的小儿疾病有哪些?
宝宝三岁之前体质还没有完全发育好,大多数的宝宝3岁后就会好一些,不那么爱生病了。尤其一些纯奶粉喂养的宝宝,相对于母乳的宝宝来说抵抗力上更差了一些。
那么0-3岁的宝宝都有哪些常见疾病昵?
新生儿时期一、新生儿黄疸
症状:皮肤粘膜发黄
判断方法:在光线充足处按压宝宝皮肤仔细观察是否显黄色,也可检查眼白是否染黄。
处理办法:
1、加强喂养。
2、接受日光照射或光疗。
3、定期检查,遵医嘱使用药物。
二、新生儿肺炎
症状:咳嗽、呼吸困难、气急、口周三角发青、呻吟、点头呼吸、萎靡等。
判断方法:
1、数呼吸(超过六十次)。
2、观察胸凹陷(明显内凹陷)。
处理办法:
1、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呼吸情况。
2、室内空气要新鲜,室内的湿度也要适宜,温度应在20 ℃~24℃为宜,相对湿度维持在60%,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对流,以防受凉。
3、应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热量,除注意喂奶外,可输葡萄糖液。注意补充水分、改用小勺喂。
4、要注意宝宝鼻腔内有无干痂,如有可用棉签蘸水后轻轻取出,以解决因鼻腔阻塞而引起的呼吸不畅。
4、遵医嘱使用药物或到医院治疗。
一至三个月一、湿疹
症状:干燥、增厚、鳞片样皮肤,也可能是皮肤有一些轻微的红肿,有水泡,或渗出液体。
判断方法:宝宝皮肤上有一些鳞片样、好像很痒的红斑。
处理方法:
1、患湿疹的宝宝不要洗澡过勤。
2、生活要有规律,保证睡眠,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3、婴儿的生活环境要保持清洁。
4、患湿疹严重的宝宝应避免强烈的紫外线照射 防止汗液刺激,衣被不可过厚,穿过的衣服和尿布用清水洗净、再用阳光照射后才可再次使用。
5、患了湿疹,可以到医院定期复查。
四个月内一、鹅口疮
症状: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点状或片状膜,很像奶凝块,在牙龈及颊粘膜上,容易刮去,可能会影响哺乳。
判断方法:观察宝宝有无症状
处理办法:
1、可用纱布蘸茶水轻轻揩去白膜,涂以1比10万制霉菌素甘油或1%龙胆紫溶液, 效果较好。
2、口腔粘膜千万不可挑破,以免细菌侵入,造成局部化脓,引起败血症。
一到三岁一、哮喘
症状: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少数患者伴有胸痛现象。
判断方法:哮喘反复发作可导致慢性阻塞性疾病、肺气肿、肺心病、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并症。症状通常是发作性的,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但严重时如果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哮喘可能致命。
处理方法:
1、选择适宜自身体质的体育锻炼活动。
2、呼吸调整,可经常唱歌,做呼吸操。
3、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4、饮食调养。忌食过咸食物,忌酒。多吃高蛋白食物。多吃含有维生素A和C及钙质的食物
二、感冒
是指鼻咽部发炎。大部分患儿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轻重程度可相差很大。轻者表现鼻塞流涕,喷嚏,微咳,有的有发热。婴幼儿易引起呕吐,腹泻。重者起病时既有高热,伴头痛,乏力,食欲锐减,频繁咳嗽等表现,有时炎症波及咽部,扁桃体,鼻窦,中耳或气管,则发生其他症状,全身症状也较严重。
孩子感冒期间,护理时应做到:
1 、鼓励孩子多饮水,如孩子便秘应适当通便。
2 、饮食宜清淡,营养好,易消化。
3 、体温超过38.5时可适当应用退热药以防惊厥。
4、症状重需要到医院检查,遵医嘱治疗。
三、肺炎
是小儿的一种主要常见病。可有不同病原体及不同因素引起,一般以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为多。肺炎亦可因吸入羊水活动植物油等引起,还可因过敏引起。
肺炎的临床表现较复杂,一般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轻者可以不发热,仅表现咳嗽,重者咳嗽较重,伴喘,可有呼吸急促,口唇轻紫等缺氧表现。过敏引起的可表现为喘憋。有时肺炎还可发生合并症,甚者危及生命。
护理患儿是要做到:
1 、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约18-20摄氏度,并保持一定温度以保证有足够氧气。
2 、饮食上要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不要吃太多的鱼,肉和较咸的食品。
3 、小儿的穿着要适当,不宜太多,也不要太紧,以免影响呼吸。
4 、同时要让宝宝注意休息和变换体位,给小而轻拍后背以利于痰液咳出,可促进新肺部血液循环,利于炎症吸收。
5、定期检查,遵医嘱使用药物或治疗。
四、腹泻
是小儿的常见病。可有饮食不当和肠道内或肠道外(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同时有性状的改变:水分增加,可含有不消化食物,粘液或脓血,腹泻严重可引起脱水。
对于腹泻患儿的护理要注意:
1、 让其卧床休息,注意腹部保暖,少量多次喂水。
2 、根据病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
3 、频繁腹泻时应注意肛门护理,可在肛周围涂少量油剂。
4 、对于菌痢患儿注意用药一个疗程,不要腹泻停止后自行停药。
5 、对于秋季腹泻的患儿不要擅自使用抗生素,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综上所述,0-3岁的宝宝常见疾病挺多的,这只是一部分,家长如何来增强孩子的抵抗力而抵御这些疾病的侵袭呢?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充分利用大自然给予的优越条件,经常合理的进行三浴活动(空气浴,日光浴,水浴),就定能增强宝宝抵抗力,锻炼出健壮的身体,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文明的生活卫生习惯,合理喂养,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防止交叉感染,让宝宝健康茁壮成长。我是基层医生阿坤、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支持,如果你有好的建议或意见、请在评论区留言或给予指导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