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头米的营养价值,芡实的作用有哪些?
芡实是一种中药材和食用中药材,临床常用。具有补肾收敛、健脾止泻的功效。可治疗肾虚早泄、遗精、小便不畅、大便腹泻、伴有疾病。芡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钙、铁、锌、硒含量较高,具有良好的抗癌、抗肿瘤作用。同时,由于淀粉含量高,也可食用。对于肾虚等,可与樱桃、菟丝子配伍。用于脾虚腹泻,常与莲子、薏苡仁、山药配伍。
鸡头米可以直接生吃么?
鸡头米可以适量的生吃
但是不能够大量的食用。鸡头米里面含有比较多的淀粉,因为人体胃肠对没有加热熟的淀粉不能够及时的进行消化,所以生鸡头米是不能够大量的食用的,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的情况。鸡头米具有益肾固精和补脾的功效,对于去燥润肤也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一定要正确的食用。
芡实对环境条件的的要求有哪些?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芡实的种植,这个芡实呢,又叫鸡头米、鸡头等,它原产中国和东南亚,在中国栽培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芡实的种子(俗称“芡米”)是主要的食用部分。芡实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芡实性味甘涩,有补中益气、健脾强精、收敛镇静作用。另外,芡实叶柄和花梗(统称芡实梗,俗称鸡头苞梗)亦为重要的时令蔬菜,炒食口感清脆,风味独特。目前,我国芡实主产区在长江中下游鄱阳湖、太湖等浅水沼泽地区,以江苏、浙江、安徽、湖南、广东等省栽培面积较大。
在种植之前呢,咱们要弄明白它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芡实喜欢温暖的环境,必须在无霜期内生长,温度在15℃以上种子发芽,20~30℃最适于营养生长和开花结果,最高能耐35℃左右高温,低于15℃则基本停止生长,种子休眠期能耐1~5℃低温。
芡实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均需充足水分,栽培上不同时期要求水深不同。发芽期宜3~6厘米,种苗期宜10~20厘米,幼苗期宜30~40厘米,营养生长旺盛期宜由30~40厘米渐增至80~100厘米,开花结果期宜稳定在80厘米左右。芡实要求光照充足,不耐遮阴。短日照植物,日照由长转短时有利于开花结实。栽培品种对日照长短已不甚敏感。芡实要求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营养方面要求氮、磷、钾并重,开花结实期需较多磷、钾,要多施肥。
好了,下面呢,瑶瑶我就个大家讲一讲这个芡实的栽培技术吧,南芡一般育苗移栽,春季播种,夏季定植,秋季多次采收;刺芡一般直播,春季播种,秋季一次性采收。瑶瑶我将具体的步骤都归结了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1)种苗准备。①催芽:长江流域,早熟品种紫花南芡于3月上中旬、晚熟品种白花南芡于4月上中旬催芽。取出贮藏越冬的种子,漂洗干净,置浅盆中,清水浸泡。水深以浸没种子为度,经常换水。保持昼温20~25℃,夜温15℃以上。10天左右,大部分种子发芽(露白)后便可播种。②播种育苗:播种苗床要求地面平整,无杂草,且避风向阳。将已催芽的种子均匀撒播,每平方米300粒。灌水10厘米,随芡苗生长逐渐加深至15厘米。
(2)移苗假植。播种后30~40天,至5月中下旬,幼苗具2~3张小叶时,移苗假植。假植苗床要求平整、肥沃、无杂草,瘦田可施适量基肥。从播种苗床将幼苗带籽掘起,轻洗附泥,小心分理,顺齐根系。假植行、株距均为50~60厘米,深度以种子、根系及发芽根入泥为度,切勿埋没心叶。初期保水15厘米,后逐渐加深至40~50厘米。
(3)整地定植。选水位平稳,流速小,肥土层厚达20厘米以上,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且N、P、K三营养元素并重,水深易于控制的田块。深耕2~3次,耙平。定植前按2.3米左右见方的行株距开穴,每亩120~140穴,每穴直径1米以上,深15~20厘米,呈锅底形,同时清除穴内外杂草。
按每亩50千克均匀穴施腐熟饼肥。6月中下旬当芡实秧苗长到4张圆叶,大叶直径25~30厘米时即可定植。从假植苗床起苗时,尽量少伤根、叶,勿使泥污叶片,顺齐摆放,并保湿、遮阴防晒。要随起苗随栽入穴,并防止定植过深,泥土“窝心”,影响植株生长。
(4)田间管理。定植时水深约30厘米,成活后逐渐加深至40~50厘米,及至旺盛生长期和开花结果初期,加水深至80~100厘米。若遇涨水,应控制在1.2米以下。开花结果后期,水深降至50~70厘米。定植后7~10天查苗,补齐缺株。之后,除草、培土3~4次。
施肥的话,每亩追施50~100千克腐熟粪肥、10千克尿素、10千克过磷酸钙和10千克氯化钾或硫酸钾肥,以株为单位施于新叶下。开花结果期,于晴天傍晚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和0.1%硼酸混合液,共2~3次。病虫害防治的话,芡实主要病害为炭疽病、芡实斑腐病和叶瘤病。瑶瑶我建议大家应优先选择农业措施,主要措施为合理轮作,不偏施氮肥,这个嘛,大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瑶瑶我这里就不多讲了哈。
除了那个南芡之外,瑶瑶再给大家多啰嗦一下刺芡的栽培技术吧,刺芡的栽培比较粗放,多在水面大、劳力紧的情况下种植。一般在春季当地平均气温10℃以上时播种,长江流域常在4月上旬条播或点播。直播水面应预先对水下土面略加平整,播种时水深多在50厘米以下,划小船或木盆进行条播,行距2.5米,落好距0.5~1米。如水深在30厘米以下,也可进行点播,每亩用种量1.5~2.0千克。
最后,就是采收,芡实可以分一次性采收和多次采收两种方法。刺芡果柄、果实均有刺,采收不便,一般一次性采收。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在9月下旬,即当地日平均气温已降到20℃以下时采收。已有少数早结的果实自然成熟爆裂,散出种子,漂浮水面,且多数果实果皮发红,则表示已到采收适期,可立即采收。
栽培芡均进行多次采收,一般在开花后35~55天采收。气温高、水浅时,35天左右即可采收;气温低,水深时,55天左右采收。成熟标志为果梗发软,果皮发红,光滑无腺毛,无或极少黏液,果形饱满并已发软。也可从果实顶部剥出1粒种子检查,如假种皮肥厚、有红斑,外种皮呈橙黄到棕黄色,则为成熟适度。
早熟种在8月下旬、晚熟种在9月上旬开始采收,隔4~7天采收一次,7~10次采收完毕。一般第一次和第二次采收间隔7天,第二次和第三次采收间隔6天,第三次采收后隔5天,以后每次间隔4天,每次每株采收1~3只果实。芡实每株共有果实18~20只,其中80%左右的果实可完全成熟,每亩可收干芡米20~25千克。
采收时,先在每隔2行之间划出一条条走道,即用竹刀将发黄老叶边缘划破,不伤大的叶脉,使水面上出现一条条小的通道,然后沿走道向左右两边水面上下查找适度成熟的芡果。南芡果实无刺,去皮比较方便,可用手剥开果皮或用刀剖开果实,从中取出种子。
刺芡果实有刺,去皮比较困难,一般用两种方法去皮:一是挤压法,即用小刀从果实基部插入,置于木凳上,上放小木板,用脚踩紧,用小刀撬开果实基部,即将种子挤出。此法比较费工,但所得种子质量较好。另一为沤洗法,即将采收的果实堆放在水泥池或土坑内,厚80厘米左右上盖稻草,浇水沤闷,每隔5天左右翻动一次。
10多天后,果皮沤烂,即可分批装入箩筐内,用清水淘洗干净。将脱粒的种子移放木盆或木桶内,双脚穿胶鞋不停踩踏,使包在种子外面的一层薄膜,即假种皮破碎脱去,再行装入箩筐中冲洗干净,然后置阳光下摊晒,至充分干燥为止。
每100千克湿种子晒成干种子,苏芡约为50~55千克,刺芡约为60~65千克。对充分晒干或烘干的种子,要再除去种皮,通称脱壳。这时种皮已很坚硬,必须用芡剪剪开脱壳,或采用脱壳机脱壳。脱壳后的干种仁通称干芡米,每100千克干种子可获干芡米量分别为苏芡36~40千克、刺芡45~50千克。
茨实的功效与作用?
茨实的功效与作用?
芡实又称鸡头米,是睡莲科芡属植物芡实的种仁,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等。现代研究表明,芡实含有丰富的淀粉,可以为人体提供热能。芡实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可加强小肠吸收能力,提高木糖排泄率,可增加血清胡萝卜素浓度,降低肺癌、胃癌发病率。目前,芡实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肠炎等。芡实与老鸭同炖后食用,可以防治糖尿病;芡实与莲子一同熬粥喝,可以治疗心肾不交造成的失眠、不安、虚烦等;芡实和薏苡仁、大枣一起熬煮后服用,可以益肾健脾、固肾,可用于治疗成人夜尿繁多或儿童尿频。
本内容由中日友好医院 药剂科 副主任药师 赫军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鸡头米要20元一斤贵吗?
不贵。
鸡头米,即新鲜芡实,又名鸡头肉,俗称鸡头,是一类睡莲科被子植物,植物形态 一年生水生草本,全株多刺。地下茎粗短。初生叶沉水,箭形而小,后生叶漂浮水面,圆盾形或盾状心形,直径可达130cm,上面多皱折,下面带紫色,叶柄及叶脉均多刺,果实呈圆球形,尖端突起,状如鸡头,芡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碳物质,保证体内营养所需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