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素的作用,如何防止痛风发作?
痛风患者最怕急性发作,一旦发作起来真的是痛的遭不住,在夜间都可以被剧烈的疼痛痛醒,难以入睡。发作时主要以关节疼痛(最常见的是大足趾第一跖趾关节)为主要表现,可伴关节红、肿、发热。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预防,避免诱发因素(如高嘌呤食物、饮酒、剧烈运动、突然受凉、作息不规律等)。同时配合药物治疗,能尽量减少发作,提高生活质量。具体如下:一、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高嘌呤食物可诱发痛风发作,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动物内脏(肝、肾等)、海鲜(尤其是带壳的贝壳、牡蛎、虾、蟹等)、肉汤(尤其是炖的时间久和浓肉汤)。
二、限酒、戒烟
饮酒可能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经常饮酒的人群(无论量的多少)比不饮酒或偶尔饮酒的人更容易出现痛风。每天的酒精的摄入量与痛风发病呈正相关。我们建议大家最好不饮酒(尤其是白酒、啤酒)。同时,吸烟者不仅出现痛风的概率更高,也与多种疾病(包括癌症)关系密切,所以我们建议大家戒烟。三、防止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运动应适量,同时要注意保暖
剧烈运动居男性和女性发生痛风诱因的第三位诱因,而突然受凉则是女性第二位和男性第五位的诱因。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和受凉,而日常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减少痛风发作的次数,同时,我们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冬季和阴雨天。
四、每日应大量饮水,但应避免饮用富含果糖的饮料
每日饮水量在2000ml以上,有助于稀释和排出尿酸,建议大家尽量饮用白水,茶水和咖啡不是痛风患者的禁忌,但应避免饮用果汁、可乐等含果糖丰富的饮料。五、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
新鲜蔬菜是痛风的保护因素,有利于痛风患者的治疗,即使是传统意义上嘌呤较高的菠菜、莴笋、蘑菇等也对尿酸和痛风发作的影响很小,相反的是植物性食物可以碱化尿液,有利于尿酸排出和治疗痛风。
六、规律饮食和作息,同时要控制体重
饮食和作息不规律的人比饮食、作息规律的人发生高尿酸和痛风的风险高1.6倍,而经常疲劳的人比偶尔或很少疲劳的人发生痛风的风险高40%~80%。所以,我们日常饮食、作息要规律。同时超重和肥胖(包括腹型肥胖)的人也是痛风高发的人群,必须要控制体重。七、正规就医,合理用药
对于痛风人群,我们要正规就医,遵医嘱用药,在痛风缓解期要合理使用降尿酸药物(包括抑制尿酸生成的别嘌醇、非布司他和促进尿酸排出的苯溴马隆),但需注意的是痛风急性发作期不能使用降尿酸药物,应以对症止痛为主,待待病情缓解后再使用。感谢阅读,祝大家身体健康。
是自己作出来的?
很多癌症其实都是我们自找的!生活里常常不注重的细节,往往是导致癌症的罪魁祸首。
“省”出来的癌症许多老年人,因为经历过艰苦岁月,现在也仍然舍不得花钱,买菜喜欢买打折的,食物吃不完长年累月喜欢冻在冰箱里,几个月后甚至半年后拿出来接着吃,米面油存着用很久,发霉的花生也不舍得丢……
其实,小不舍则患大癌。霉变的食物中常含有黄曲霉素,现已明确可直接诱发肝癌。而且,不新鲜的食物,也容易有亚硝酸盐的产生。
过期食物的霉菌,霉菌分泌黄曲霉素等等高剂量的亚硝酸盐有很大的毒性。误食了亚硝酸盐会导致亚硝酸盐类食物中毒,长期使用甚至会导致食道癌和胃癌。
而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维生素C有阻断的作用。多吃新鲜的绿菜,多吃水果,可以在胃里阻断致癌物质亚硝酸胺的形成。
“怕”出来的癌症197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米勒教授与德国医生Gromer均认为:“根据200多篇医学文献,均表明人格、情绪及应激状况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
好心情,可使大脑和身体分泌白介素及各类干扰素,这些对防病防癌非常有利,而且有杀细菌、抗病毒及排异物作用,影响免疫细胞,使其增强免疫功能,可抑制黑色素瘤、肺癌、膀胱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
精神心理致病的原因常常有“自我暗示”的作用,如同“杯弓蛇影”,无病想成有病,一分病可想成十分病,不良的心理精神刺激导致机体免疫抵抗下降,身体垮得越快,最终是自己打倒了自己。
“挑”出来的癌症现代年轻人吃饭常常挑食,常常无肉不欢、无辣不欢,但肉类却不含纤维素,纤维素可刺激肠蠕动,增加大便量,减少毒素浓度,促进肠道细菌酵解,有利于防癌。
同时辛辣食物,容易反复刺激胃肠道,出现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胃肠粘膜细胞反复修复增生,形成癌症高危疾病。
“急”出来的癌症快吃由于食物温度较高,容易烫坏食道和口腔黏膜,反复灼伤、增生而形成食管癌。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给你的亲友或有需要的人,提高国民医学素质。
细胞因子主要有哪几类?
细胞因子种类繁多,根据生物学作用,细胞因子大致分为6类:白介素(IL)、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
23轴是什么意思?
il-23轴是一个免疫调节通路。1.il-23轴是一个免疫调节通路。2.IL-23轴涉及到IL-23受体、细胞因子IL-23和信号转导分子分别与不同的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进而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其中IL-23是由树突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B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等细胞产生的,它主要作用于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 T 细胞、γδT细胞、B细胞等。3.IL-23轴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新药的研究及开发也正在针对IL-23轴,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机体的免疫调节将会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更好的治疗方法。
白介素125型和133型的区别?
白介素125型和133型是两种不同的白介素,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白介素125型是一种由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它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
而白介素133型则是一种由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因子,它在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分化,增强神经元的活性。
因此,白介素125型和133型在不同的生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