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泡水喝的功效,黄芪泡水有什么好处?
南方大妈特别喜欢做药膳,养生口诀都是一套一套的“若要皮肤好,多放两颗枣”、“润肺又止咳,粥里加百合”……但要说到最深入人心的一句还是:“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
深入人心到什么程度?只要一有疲劳、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气血虚”的症状,就想到用黄芪煮水,美其名曰,有病治病,没病强身。这不上周天,陈大妈就喝完黄芪水之后头晕大作来门诊看诊。
事情是这样的,陈大妈今年60岁整,体质很好,高血压、高血脂都没有,每天固定晚饭后去跳广场舞。周六跟老姐妹儿跳嗨了,多跳了半个小时,回到家感到有点气短、疲乏,想起可以喝黄芪水补气,就煮了一大碗喝。
喝完之后没有什么感觉,就去睡觉了。谁知,随后就出现头晕、心慌、胸闷、咽干、冒虚汗等症状,一会儿起来喝水,一会儿起来擦汗,反反复复折腾到快凌晨2点才昏昏沉沉地睡过去。第二天起来,出现头晕加重、“嗓子冒火”、心悸胸闷等症,赶紧来看医生。
陈大妈的症状和发病过程已经很清楚了,号了下脉:右脉浮弦大,左脉弦,舌象是这样的:
陈大妈的舌象照片
舌质紫,舌尖红,苔黄腻厚,有肝郁线,津液丰富。
问题再清楚不过了,陈大妈体质状态偏实性,属于痰湿、瘀血、气滞以及心火旺间杂的情况,此时再误服过量的黄芪水,就会出现“实上加实,堵上添堵”的情况。
如何用好黄芪?黄芪味甘,性微温,气薄而味浓,有补气固表、利水、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
在保健养生方面,黄芪特别适合气虚和阳虚体质状态的患者。
气虚体质是指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以人体之气的虚弱,机体、脏腑功能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阳虚体质是指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脏腑功能活力不足、温煦功能减退,以恶寒喜暖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通过下图我们可以简单判断是否为气虚阳虚体质。
除了母亲怀孕时营养不良、早产,或父母为心肺气虚(阳虚)状态等先天禀赋的原因外,大病久病之后的元气大伤、长期重体力劳动或过量运动、减肥期间节食过度营养不良,爱吹空调电扇不注意保护以及过食生冷等都是形成气虚阳虚体质的原因。
气虚阳虚体质多出现在爱吃冰淇淋的小朋友、正在减肥的“胖友”、马拉松网球爱好者、饱受公司中央空调摧残的上班族们以及工作完回家就要“葛优瘫”的朋友。
在临床应用上,黄芪这味补气药对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小便不利、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贫血萎黄等均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服用黄芪有哪些需要注意的?①药量不宜过大,症状消失即止
黄芪性微温,味甘,过用易出现“上火”症状,如面红、心烦、睡眠差、咽痛、血压升高或头晕等。使用黄芪进补,剂量要逐渐增加,边服边观察有无上述表现,一旦有,则应停用或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
②阴虚体质状态者慎服
有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舌红无苔、脉细数等肾阴虚表现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
③湿热体质状态者慎服
有口苦、口干、舌苔黄腻厚等湿热表现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
④实热体质状态者慎服
体内有热毒炽盛表现者,如满面通红、咽疼口苦、唇舌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等,服用黄芪应慎重。
⑤气郁体质状态者慎服
对于由于长期工作生活压力较大、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的以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为主要表现的朋友,服用黄芪要慎重,最好配伍疏肝解郁药使用。
⑥血压异常者慎服
黄芪是升阳之药,轻用可升压。纠正低血压常用补中益气汤,其中黄芪用量不超过15克;在纠正高血压时,剂量要酌情处理。
最后李医生认为,不论是中医诊疗还是中医药养生调理,都需要辨证施治,辨清体质状态。
黄芪枸杞泡水有什么功效?
枸杞和黄芪在水中浸泡的效果主要如下:1 .提高睡眠质量,有效治疗睡眠质量差和难以入睡的问题。2.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益气固精、滋补肝肾的作用。能温暖身体,防止衰老。3.能降低血压,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肝脏。促进肝细胞再生。4.有效缓解头晕和视觉疲劳症状。
金银花跟黄芪泡水有什么功效?
欢迎点击右上角的“关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们生活中对于金银花和黄芪都不陌生,在生活中也是比较常见问题,很多人都会拿来泡茶喝,泡茶是能起到降火解毒、明目补气的目的。
先来说说说黄芪吧。黄芪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体免疫能力的药材,对我们的肝脏、肾脏都有保健作用,有很好的滋养补气作用,甚至过去人们都有一个说法,就是经常喝黄芪汤,可以预防日常的小病小灾,也就是体现他的保健作用。
金银花清香怡人,在日常服用的感冒药中,一般都含有它的成分,它可以快速的抑菌抗病毒,是一种天然的抗生素植物,没有副作用。 所以,把这两种中药材放到一起,当做茶叶来泡茶喝,自然是对身体大有好处,除了能够清热解毒,提高肌体的免疫力,还可以清除我们身体中的垃圾毒素,起到美容的功效,对于现在工作生活压力比较大的年轻人来说,经常熬到深夜才休息,经常加班,用它们来泡水喝,不仅可以调节身体状态,还可以延缓衰老,让身体变得强壮。
再加上我们饮食习惯的问题,经常吃油腻食品、垃圾食品,用它们泡水喝还可以降低胆固醇,清理血管中的垃圾物质,是一种非常好的日常必备饮品。
最后说一句,就像那句广告词里说的,好东西虽然好,但也要注意控制数量,老祖先告诉过我们,过犹不及,所以自己在生活中也要适可而止哟。
喝黄芪水都有哪些好处和坏处?
黄芪不仅是补气的王牌药,还是日常生活中温补的食材,不管是煲汤还是泡茶,人们经常会用到它。
我身边就有一个人每天以黄芪、西洋参须、枸杞、菊花四样东西泡在一起,用以补中益气、滋阴生津、清热解表...
说起来黄芪的名称和功效,还有一段特有意思的传说——
黄芪之名称意义黄芪中的芪,本义指的是一种根须深入地底的草本植物,特指黄芪。
黄芪的芪,在古代写作耆。
这个耆是什么意思呢?
《礼记·曲礼》中规定,人年五十叫“艾”,年六十叫“耆”,七十叫“老”,八九十叫“耄”,百岁为“期”。耆在这里指的就是六十。意思就是说,人到了六十岁年龄,很多事情就不用自己动手做,就有资格指使别人去做了,换到当下社会,上了公交车,就有资格享受让别人让座的待遇了。
关于耆的意思,到了明代的李时珍时期,他在《本草纲目》里,还曾经专门述及了耆字的意思。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也许,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耆,为长的目的,估计有两层意思。一个指的是黄耆根的特点,黄芪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茎匍匐在地面上,但它的根须却深入地下,最长的可达两米长,所以第一个长应该说的是作为根类药物中,没有比黄芪长的了。而第二个意思就是黄芪作为补药,黄耆色黄,黄为脾的颜色,是温的颜色,脾属土,所以李时珍在当时说:“黄耆为补药之长。”
黄芪之名称的传说黄芪或者黄耆,作为中药,最早记载于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托名“神农”所做的《神农本草经》,但是也不叫做黄耆,而叫做“戴糁”。
相传,在很久以前的古代,有一个名叫戴糁的年六十左右的民间老中医,精通针灸医术,本性善良,为人厚道,待人谦和,长得瘦高瘦高,面色有点黄。
但因为在以为了救助一个坠崖的儿童不幸身亡。
这个老中医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坟墓边长出的一种味甜,可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依据老者瘦高身体面色发黄的特点,就把这种药叫做黄耆,也就是现在的黄芪。
黄芪的别名——王孙的由来因为黄芪色黄,高大挺直,有皇族王者之像,所以人们又叫黄芪为“王孙”。
唐朝大诗人、盛唐山水诗派代表,中国水墨山水画派创始人王维曾有一首诗《送别》,诗中写道:“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有人说,这里的王孙,指的就是黄芪。
黄芪之效用黄芪,是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
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经、肺经。经书中有七大功效,总结为补脾肺气、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补血、活血。
正是因为黄芪为药温和,可用于各类人群,所以清代名医黄宫绣在《本草求真》一书中推崇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
五类人可以喝黄芪茶因为上面提到的黄芪七大效用,作为补气诸药之最,所以以下五类人可以适度喝点黄芪水——
高血压者:喝黄芪水可以解决气虚高血压老者的下体浮肿症状,用的是黄芪补气、利水消肿的效用。
糖尿病人:糖尿病人的浮肿、面色黄等可以喝黄芪水调理。
银屑病人:这是一种慢性炎症,如果把黄芪和当归、生地等按比例水煎服,早晚两次效果比较好。
脾气虚之人:对于精神倦怠、气短、痰多等脾气虚的人,喝点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水煎液,也可达到改善。
心血管疾病:对于心血管疾病人,将黄芪、枸杞、党参等一起泡茶喝,可以调理心血管疾病。
四种人建议慎喝黄芪茶尽管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二经,那就由不适合的人饮用黄芪茶。
譬如——
肾阴虚、体内湿毒热毒炽盛的人:肾阴虚的人服用黄芪水会助热伤阴动血;而湿毒、热毒聚集的人饮用后反而使湿热滞留,病情加重。
经期女性:经期女性喝的话,会带来不利影响。
感冒发烧之人:外感初起,无汗的人喝了会加重病情,阻止或延缓发热症状缓解。
孕期女性不喝:原因就不说了。
以上观点为个人观点,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采用。
最后感谢邀请回答。
黄芪泡水喝功效?
黄芪泡水喝功效
黄芪泡水喝具有提高免疫力、保护心血管、抗菌消炎等功效。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有研究表明,黄芪含有皂苷、多糖、黄铜等多种化学成分。黄芪泡水喝具有以下功效:
1.提高免疫力:黄芪中的多糖成分能促进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2.保护心血管:黄芪含有的皂苷具有扩张血管、抗心肌缺血、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的作用。
3.抗菌消炎:黄芪中的多糖和皂苷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的作用。
本内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药剂科 主管药师 朱盛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