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症状及表现,如何通过饮食来控制高血压?
脑出血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最常见病因就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绝大部分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在基底核的壳核及内囊区。
脑出血常见于50岁以上,男性稍多于女性,多在情绪激动或活动中突然发病,发病后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多有血压明显升高,由于颅内压升高,常有头痛、呕吐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或昏迷等。
平时控制血压当然要靠坚持服用降压药物,不能停药,把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避免波动太大。饮食方面注意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避免情绪波动。
我是心血管专科医师,欢迎大家咨询心血管相关问题。
会发生哪几种迹象?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急性脑血管意外。脑溢血其实在前期也会出现一些症状,如果我们可以掌握这些征兆,及时进行干预,那么可能就不会有悲剧发生。
脑溢血疾病的发病速度非常迅速,超过一半的患者其实都会有一些先兆症状,大多数人都是在冬季发病,他们会表现为一侧麻木或者是瘫痪,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手里拿的东西突然掉落在地上,严重的话就会有意识障碍以及大小便失禁。脑出血来临前一般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 一般突发感觉头晕,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并发。出现头晕,有的时候是因为颅内压过高,从而造成间接性脑供血不足而形成。
二 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偏瘫以及言语功能障碍等相应残疾情况,在临床上更加常见,所以一定要给予重视。
三 言语障碍:如果脑出血累及到额下回或是颞上回,出现运动性语言中枢或感觉性语言中枢出血,患者可能出现语言功能障碍的前兆。
四 脸部皱纹变了。脑溢血病变的位置其实也是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会影响到人体所有的肌肉功能。在有疾病发生之后,脸部肌肉控制能力就会发生变化,皱纹可能会突然变轻,但是人们可能会吹不成口哨。
在与其他人交流的时候出现吐字模糊不清,口不对心的症状,还有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嘴歪,流口水等各种症状表现。
五 患者可能会出现眼部胀痛,视力模糊,同时还会出现鼻出血等症状。
脑出血是一种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70%的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造成的,大部分患者为急性起病,病情发展迅速,患者可能会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癫痫等症状。
因此,当患者出现上述征兆表现时,需要尽早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不可擅自进行处理而延误治疗时机。
脑出血会有哪些症状?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又叫脑溢血,是指脑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一般特指非外伤性的。
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比如血糖、血压、血脂皆高的“三高”患者容易脑出血,吸烟、喝酒的人群中也有很高的发病率。专家指出,所有的疾病在发病前都会有预兆,了解到这些预示,就能提前预防!
脑出血的5大预兆:1、嗜睡:突然不明原因的觉得脑袋昏沉。容易瞌睡,睡觉时间比以前明显增多。.
2、麻木:突然感到一侧手指发麻,情况严重的整条胳膊都会麻木,手握重物的会脱落,出现嘴角歪斜、流口水等症状。
3、口齿不清:与人交谈时会有点“大舌头”,吐字含糊不清,有的还会出现神情淡漠。
4、一过性黑蒙: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的情况,休息片刻恢复正常,严重的也可能失明。
5、晕倒:会觉得头重脚轻,不明原因突然晕倒。
做到以下3点,能预防脑出血:一、经常运动:经调查,运动半小时可以有效减少血液中的脂肪含量。
运动不一定要剧烈,可以选择在晚上散会步,散步能增强体质,平衡心态,防治疾病。它属于全身运动,能调动人身体的很多器官,而且还安全易行。
睡前不适合做剧烈的运动,散步半小时既可以清除血液中的“垃圾”,又对睡眠很有帮助。
二、饮食多样化:我们都知道患心脑血管病的人要饮食清淡,但饮食清淡并不代表只吃素。
鱼、虾、牛肉等含有优质蛋白、低脂肪的肉类都可以吃,只有不是太过油腻即可。
蔬菜也要多样化,豆腐、芹菜、洋葱、木耳等等,常吃可以保护血管,预防脑溢血。
三、保持心情愉悦:积极乐观的心情很重要。生气只有两个结果,性格急躁的可能会暴跳如雷,性格内向的肯定是生闷气。但不论哪种结果,生气都对身体有很大的危害。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积极向上的心态不但能预防疾病,还能使人精神饱满,变得更年轻有活力。
其实预防脑溢血并不难,最难的是坚持。希望看到文章的朋友,能一直健康!
脑出血怎么办?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约80%的出血部位发生在大脑半球,约20%的出血发生在脑干和小脑,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可分为,基底节区出血,丘脑出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小脑出血和脑室出血七种。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脑出血和继发性脑出血。根据出血量多少不同,临床症状轻重不同,严重者可昏迷,危及生命,一般脑出血症状表现有头疼,头晕,恶心,呕吐,言语不利,视物模糊,肢体活动障碍,意识改变,出现上述症状高度怀疑脑出血,尤其是平时血压高,和年龄大的患者,需要迅速到医院就诊,进行脑CT检查,当确诊脑出血后,立即住院治疗,住院后常规给予稳定血压,脑脱水降低颅内压和相关治疗。比较严重的脑出血是脑干出血,脑室出血,和出血量大患者,
死亡率比较高,大部分脑出血患者在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出血量比较大的脑出血,脑室出血,需要外科开颅手术,或者颅穿引流,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脑出血预后,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多少以及是否有合并症相关。一般急性期七天,两周后病情逐步稳定,经过积极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可以好转出院。脑出血康复和预防,要特别注意血压,控制血压在正常水平,要戒烟戒酒,清淡饮食,避免劳累,控制体重,规律休息,适当运动,稳定血糖血脂。
哪些人更容易发生脑出血?
脑出血是脑卒中的一种,一般情况下我们将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也就脑梗塞。脑出血主要是指由脑动脉破裂而导致的周围脑组织内局限性的出血。一旦发生脑出血,往往会有很多后遗症,严重者甚至可能会终生瘫痪。而脑出血的发病率现在也是越来越高,相信很多朋友身边都有脑出血的患者,所以,全面了解脑出血相关知识, 积极预防脑出血,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做的事情。今天刘医生就和大家详细聊一聊。
脑出血来临时,身体有什么症状?实际上,脑出血的症状是比较复杂多样的,这是因为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出血量的多少,出血的快慢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有关,同样的出血量,可能因为患者一般身体情况的不同,表现都有比较大的差异。常见的症状主要包括有:
症状一:突发剧烈头痛。
一般情况下,脑出血发生都比较快,也就是脑动脉突然破裂,进而导致血液突然进行脑组织内,导致颅内压力突然增高,进而引起患者突发剧烈头痛。这种头痛常常是不能缓解的剧烈头痛,患者非常难受,所以如果一个人出现了突发的剧烈头痛,而且不能缓解,要想到脑出血的可能性。
症状二:突发一侧肢体无力、偏瘫。
这也是脑出血来临时比较常见的一个症状,患者身体的一侧突出出现无力、麻木、没有知觉、行动不听使唤等表现,有的患者甚至还可能出现舌头僵硬,说话表达困难;这是因为脑出血后影响了脑组织的功能,造成肢体的偏瘫现象。据刘医生了解,有很多自发的脑出血患者,常常是在半夜或者是早上起床后突然就出现了一侧肢体无力,有的甚至还会摔倒在地,一到医院检查,就是脑出血。所以总的来说,一侧肢体无力是脑出血患者非常典型的症状之一。
症状三:昏迷。
昏迷是脑出血相对比较严重的症状。如果患者出血量比较大,或者出血位置比较深,特别是如果出血发生在脑干的时候,患者时可能迅速的昏迷的,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很快死亡。所以,如果是脑出血患者出现了昏迷症状,那么证明已经是非常严重了,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症状四:呕吐。
呕吐也是很多高血压患者会伴随的症状。当然这里需要和大家强调的是,呕吐这一症状一般不会单独出现,它常常是和其他症状并发存在,特别是和剧烈头痛并存。所以,如果仅仅是单纯的呕吐,很可能是消化道的一些疾病。而脑出血造成呕吐的原因,常常和出现造成颅内压力升高、脑膜受到刺激等有关系。
脑出血的高危人群有哪些呢?想要全面了解脑出血,一定要知道哪些是脑出血的高危人群,这样有助于这一类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重视预防,从而远离脑出血。脑出血的高危人群常包括以下几类:
1、高血压人群。
高血压可以说是导致脑出血最主要的因素。所以,高血压人群毫无疑问是脑出血最高危的人群。在医院里面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当中,超过90%的人都有高血压的病史,这足以看出高血压的危险性之高。
高血压患者如果平时没有规范有效的控制血压,血压波动较大,就非常容易导致动脉管壁的硬化,时间长了之后,如果患者受到了某些刺激或者在突然改变体位的时候,大量血液突然进入颅内血管,这导致本来就硬化、脆弱的血管直接破裂,从而出现脑出血。
所以,对于高血压人群,控制血压是重中之重,只有平时有效的控制住血压,才能尽量避免脑出血的发生。
2、高血脂人群。
为什么说高血脂的人群也是脑出血的高危人群呢?可能很多人不是特别理解,这其实主要是因为高血脂非常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脑出血非常常见的原因。所以,高血脂人群也是高危人群,如果一个人长期高血脂,血液粘稠度增高,这是非常危险的,一定要积极降血脂,只有积极控制血脂,才能降低脑出血的风险。
3、脑血管畸形人群。
如果一个人存在脑血管畸形,比如动静脉畸形,这个时候,他们发生脑出血的几率也是比普通人群明显要高的。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存在脑血管畸形呢?一般可以通过CT或MRI血管成像检查,明确有无脑血管畸形。
4、糖尿病人群。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和血管没有关系,不会导致脑出血,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糖尿病同样可能引起血管的改变,进而导致脑出血。所以,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也是尤为关键和重要的。
以上四类人群就是脑出血最高危的几类人,当然,其他一些人群,比如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滥用药物的人、久坐不动长期高强度工作的人,同样也是脑出血的高危人群,只是总的来说,这些人群出现脑出血的几率相对上面四类人是要低一些的,所以刘医生在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讲解。
总的来说,对于以上高危人群,平时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提高警惕,多多注意预防,除了控制好原发疾病之外,平时还应该避免情绪不佳,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过度劳累,气候变化时注意保暖等。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同时注意控制原发病,才能远离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