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鼻炎症状,宝宝对奶粉过敏的症状有哪些?
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肠炎
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肠炎的发生是由于摄入外源蛋白所致的免疫介导反应,以直肠、结肠炎性改变为特征,临床症状包括多种,如呕吐、腹泻、腹痛、便血等,重症患儿会出现失蛋白性肠病、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
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肠炎容易误诊为感染性疾病而发生抗生素滥用发达国家流行病学显示,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率为1.8%~7.5%。我国重庆学者统计0~1岁婴儿牛奶蛋白过敏发病率为3.8%。由于不同医疗机构对该病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对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肠炎首发症状的认识,在临床实践中发生误诊误治率高,其中又以过敏性直肠结肠炎被误诊为感染性腹泻、细菌性肠炎最为常见,导致临床中滥用抗生素比例较高。分析原因如下:
1、婴儿牛奶蛋白过敏在胃肠道症状缺乏特异性,症状轻重不一,在疾病不同阶段胃肠道表现多样,目前缺乏客观有效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容易造成疾病的误诊和漏诊;
2、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与乳糖不耐受、功能性便秘、婴儿肠绞痛、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具有重叠性、但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症状可通过回避食物过敏原和(或)使用氨基酸奶粉而得到缓解;
3、患儿家长缺乏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喂养知识,婴儿牛奶蛋白过敏胃肠道症状的出现多在进食牛奶20h甚至数天后出现,患儿家长容易忽视其致敏因素,造成病史提供不完全;
4、临床医师往往局限于单一症状,忽略了病史和伴随体征,反复给予抗生素治疗,造成抗生素的滥用(在多个研究中滥用率高达50~ 60%)和家长的心理负担及家庭经济负担。
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肠炎诊断的金标准牛奶蛋白回避/激发试验是诊断的金标准。母乳喂养患儿母亲饮食回避(牛奶、鸡蛋、鱼、虾);人工喂养患儿直接改用深度水解/游离氨基酸奶粉喂养;混合喂养患儿母亲饮食回避(牛奶、鸡蛋、鱼、虾)同时,患儿更换为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喂养。由患儿家长记录饮食日记,分别于2~4周、2个月、3个月、4个月、6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临床医师指导症状改善患儿母亲逐渐恢复饮食,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喂养患儿尝试向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普通配方奶粉过渡。
牛奶蛋白过敏致下婴儿下消化道出血治疗迄今为止,严格回避牛奶蛋白的摄入是治疗牛奶蛋白过敏导致婴儿下消化道出血(便血)有效的方法。母乳喂养婴儿建议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应回避牛奶蛋白。非人乳喂养的牛奶过敏婴儿可选用低敏配方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氨基酸配方。深圳市儿童医院消化内科的医生建议轻-中度表现的牛奶蛋白过敏致下消化道出血患儿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重度表现者建议予氨基酸配方奶喂养,6个月后再逐渐过渡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如不再出现过敏症状 再逐渐过渡为部分水解配方奶喂养及普通配方奶粉喂养。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烦请亲们点个赞加个关注哈!!!
参考文献
[1]潘秋莎,金玉.婴儿牛奶蛋白过敏在胃肠道表现的临床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16,22(09):10-13.
[2]苏华泽.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肠炎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03):132-133.
[3]程勇卫,周少明,周建利,蔡华波.牛奶蛋白过敏致婴儿下消化道出血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25(06):618-620.
孩子感冒了还有鼻炎的症状?
首先要知道,感冒多是病毒感染,一般是自限性疾病,不用药一般一个星期也能自己痊愈的,不用太担心。
感冒本来就是鼻部症状为主,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还会有咳嗽、咽喉痛、发热等。
如果是鼻塞,那么使用伪麻黄碱口服比较好,效果很好,伪麻黄碱能够收缩鼻部粘膜,从而通常鼻腔,减轻鼻塞,但是伪麻黄碱一般不适合连续用过1个星期。
如果是有打喷嚏、流鼻涕,那就使用抗组胺药物为主,比如氯苯那敏、氯雷他定等,这些药物是抗过敏药物,能够减少鼻涕的产生,缓解打喷嚏这个症状。很多感冒药都含有氯苯那敏这个成分,所以能止住喷嚏、流鼻涕。
一般来说,通过上述药物治疗,都能缓解症状的,不需担心。记得要多喝水。如果孩子精神好,肯吃喝,肯玩耍,说明病情不严重,可以边用药边观察,如果治疗一个星期都不好,甚至更严重了,要及时去医院看。
儿童过敏性鼻炎症状的表现?
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等为其主要特点。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其次是鼻塞和鼻痒。部分患者有嗅觉减退,但多为暂时性。
过敏性鼻炎会咳嗽吗?
过敏性鼻炎易引起咳嗽。过敏性鼻炎是由于机体对外界物质过敏产生鼻部炎症,是一种速发型过敏性炎症。过敏性鼻炎发病过程中产生物质叫白三烯,白三烯刺激产生咳嗽,过敏性鼻炎如果继续发展,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可引起过敏性咽炎、过敏性喉炎及哮喘。
抽动症会有鼻炎症状吗?
你好!这个问题北京天使儿童医院儿科主任王东记来回答,期待您的关注~首先我们先了解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症,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症。通常在3至15岁间发病,男性比女性的发病率高。
抽动症的诱发因素1.围产期因素:母体孕期精神紧张、高热、难产、生后窒息史、新生儿黄疸、剖腹产等。
2.感染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鼻炎、咽炎、水痘、各型脑炎等。
3.精神因素:惊吓、情感激动、忧伤、看惊险电视、过度打电子游戏等。
4.家庭因素:父母关系紧张、离异、训斥或打骂孩子等。
5.其他因素:癫痫、外伤、中毒性消化不良、过敏等。
因此只能说鼻炎会引起抽动症,但抽动症患者不一定有鼻炎症状,影响大脑发育、神经递质分泌都会引发抽动症的可能。而且过敏性鼻炎不是抽动症的直接病因,但如果过敏性鼻炎治疗不及时,孩子因为过敏性鼻炎反复揉鼻子揉眼睛被家长和老师等身边人指责、打骂,造成儿童精神紧张,则可能诱发抽动症。
温馨提示:若家长发现孩子有抽动症的症状表现时,应及时带孩子去正规的医院检查,判明病因,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