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健康体操的作用,中医的优点有哪些呢?
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经过长期的实践验证,然后形成的中医理论,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难经》的成书,标志着中医理论的形成,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人与天地为一体,重视人的整体调理和个体差异,用药材的寒热温凉,来调理人体的阴阳失调,使身体阴平阳密,才会使人健康,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药,可以起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效果,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药材的副作用,并且用药都是以恢复身体的阴阳平衡为目的,所以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最小、副作用最低,中医的优点很多,下面从几个方面说一下。
一、中医方便快捷,不需要任何仪器就可以看病和治病
中医看病不需要任何的仪器,就凭医生的三个手指头,通过望闻问切,然后经过综合辩证,就可以知道疾病的病性、病位、病势,然后开方用药,很快就会取得疗效,并且中医是全科,只要长在人身上的病,大都可以用中医中药治疗,不像去医院里看病,一检查就是半天,纯粹是仪器看病,中医是以人为本、辩证论治,像一个心慌、心悸、胸闷气短的人,中医辩证论治就可以用炙甘草汤治疗,因为炙甘草汤有通阳复脉的功效,用了一千多年了,实践证明快捷有效,要去医院就麻烦多了,又要心电图、又要脑ct,中医只要有症状就可以用中药方剂治疗,并且疗效非常好,所以中医的这个优点是没法比的,即方便又快捷,又让患者免除检查的烦恼和痛苦,因此这也是中医的一大优点。
二、中医讲究天人合一,整体辩证,整体调理
中医是把人和天地作为一体来看待,人在天地之间,要顺从天地的阴阳变化,避免“六气”对人体的伤害,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疾病的发生,整体调理可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提前预防可以做到防病治病,中医以人为本,适应天地的变化,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人体与天地相应、内外相通、气血畅通,身体才会健康,通过调理心情、饮食起居、药物调理、针灸推拿等,就可以达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效果,中医治疗疾病,是以保护人体正气为目的,驱邪的同时不忘保护人体的正气,像《伤寒论》中就强调,保胃气、存津液是治疗疾病和恢复健康的根本,也是治疗疑难杂症的重要方法,所以中医历来主张整体调理、辩证论治、以人为本的治病方法,讲究治病必求本、本于阴阳、本于气血,中医的这种整体调理大于任何的局部治疗,像一些体质虚弱的人,或者重大疾病的后期,就需要整体调理、留病保命,因此这种方法,即能保护人体的正气,又能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这也是中医的治病优势。
三、因人因地因势治宜,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
中医讲究因人、因地、因势治宜,是根据病人的不同体质、不同情况进行治疗,而不同于见病治病的治疗方法,见病治病是中医之大忌,因为每一个人的体质不一样,疾病的情况也不相同,不可能用一个方子,治疗所有人的疾病,中医治疗疾病是根据病人的体质、疾病的性质、发展的情况等综合辩证论治,有症状就有方剂治疗,虽然是相同的疾病,症状不同治疗方法就不一样,就像感冒,有的发热怕冷无汗,有的则发热汗出,前者是感受风寒,用辛温散寒的方法治疗,后者是感受风热,用辛凉发散的方法治疗,所以体质的不同、症状的不同,用药也不一样,这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
四、用药材的偏性,纠正人体的阴阳失调,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
中医治病离不开中药,药有酸甜苦辣咸,其性有寒热温凉,每一种药材都有自己的偏性,中医治疗疾病就是用药材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阴阳失调,这就是说热病用凉药、寒病用热药,有些复杂的疾病可以寒热并用,其主要目的就是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所以这种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对身体的影响较小,像一个受了风寒感冒的人,可以用麻黄汤或者桂枝汤治疗,使其发汗而愈,也可以用生姜、葱白、红糖熬水喝,也有很好的效果,这种用药材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阴阳失调,所以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很小,并且疗效显著。
五、中医中药的多重功效,安全可靠
天然的药材叫草药,经过中医理论指导采集、炮制、服用的药材叫中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可以发挥多重功效,治疗很多不同的疾病,药材本身的功效也是多种多样,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就可以发挥更好的疗效,像麻黄汤中的麻黄,本身有发汗的作用,单用麻黄只能解表邪,加上透邪通阳化气的桂枝,就可以解肌发表、温通经脉,使麻黄解表的力量大增,再加上杏仁辛开苦降,可以宣降肺气、平喘止咳,又有甘草的调和,能够缓和麻黄和桂枝的峻猛,使其汗出均匀而不伤正气,这样配伍用药安全、可靠,经过一千多年的实践检验,是治疗伤寒感冒的有效方剂,所以中医中药的配伍不同,就会发挥不同的功效,对于治疗疾病可以灵活辩证,用配伍的不同、剂量的不同、炮制的不同,就可以使药材发挥最好的疗效,这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所在。
六、用中医理论指导用药,能极大的降低药材的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中药材都有各自的偏性,有的其毒副作用很大,这就需要用中医的方法炮制和配伍,才能降低药材的毒副作用,增强药材的治疗效果,即使一些大毒的药材,经过中医的炮制、久煎、配伍等,都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像有毒的附子,经过久煎就会降低毒性,配伍时再加赤芍煎熬,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附子的毒性,再像有毒性的何首乌,经过中医的多次蒸馏,就会降低何首乌的毒性,使其发挥养血生发的功效,再如比较寒凉的大黄,用于活血、凉血时可以久煎,就可以去除其寒性,如果用于清热泄火,可以在煎药时后下,使其发挥清热通下的作用,所以经过中医的炮制和配伍,都可以减少药材的副作用,因此用中医的方法使用中药,是比较安全可靠的。
七、中医治疗疾病,可以标本兼顾
中医治疗疾病,即可以治主症,又可以治疗兼症,做到标本兼治,在攻邪的同时,又不忘保护人体的正气,可以做到表里兼顾、内外协同,这就像麻黄汤中,既有祛邪的麻黄,又有调个内外的桂枝,有治疗主症的麻黄、桂枝,又有治疗兼症的杏仁、甘草,所以起到内外兼顾,表里同治的效果,相比那些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治疗方法,中医要优势很多,这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就可以充分发挥药材的功效,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优点。
八、中医中药取材方便实用,可以内服外用
中医中药取材方便,农村的山上、地里,到处是药材,随时可以使用,上火了可以挖些蒲公英、苦菜子、车前草等泡水喝,如果干活时不小心划破手,就地拔些蓟菜(大小蓟),用手碾碎放到出血的地方,很快就会止血,并且没有副作用,所以草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都可以变成药材使用,这也是中医的优点。
传统养生术有治病效果吗?
科学依据,来自于科学研究。站桩、太极、打坐之中,研究最多的是太极,其次是站桩,关于打坐的研究比较少。但是相对于常规治疗方法来讲,关于太极和站桩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高质量的研究更少。
概括来讲,太极和站桩可以作为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手段。需要注意的是,首先一定要有医生的指导,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结合太极、站桩进行治疗。
关于站桩的研究,主要发表在国内,比如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在2020年发表了一篇名为《站桩功配合足阳明经络推拿治疗 62 例膝骨关节炎疗效分析 》的研究,认为站桩配合推拿比单纯的推拿更能改善膝骨关节炎。
类似的研究还有一些,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关于站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骨关节炎、改善下肢力量、改善睡眠、改善焦虑等。
而关于太极的研究,发表在国内外的都有,而外国人对太极也很感兴趣,比如就有外国人把有关太极的研究都汇总起来进行分析总结,写了这篇题目为“Health benefits of tai chi: What is the evidence?”的文章,翻译过来就是:太极拳对健康的益处:有什么证据?
文章对过去的45年里,超过500个试验和120个系统的评论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表明:
太极拳对预防跌倒、骨关节炎、帕金森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和提高老年人的认知能力有好处。
太极拳对抑郁症、心脏和中风康复以及痴呆都有好处。
太极拳改善癌症患者、纤维肌痛、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症的生活质量有好处。
太极拳对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或慢性心力衰竭没有直接益处。
对于那些身体状况不佳的人来说,太极拳改善平衡和有氧能力有很好的证据。
有很好的证据表明,太极拳可以增加下肢的力量。
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太极拳能提高幸福感和改善睡眠。
最后提醒:一定要在医生等有相关专业资质的人士指导下,练习相应的传统养生术改善促进健康。
欢迎关注张较瘦(医学硕士、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健康管理师)。做更靠谱的健康科普,专注慢性病健康管理。
太极的阴阳变化规律是什么?
易生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三生万物,和气合而生万物。万物之变化,不过是太极生阴阳,一阴一阳生出四象,即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象代表天地阴阳二气在自然界中的变化,在一年中代表春夏秋冬四季,《易.系辞传》说:“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
四象再各自生阴生阳,生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从八卦的爻位来看,八卦是由三个阳爻或三个阴父,及一阳爻与两个阴爻,两个阳爻与一个阴爻的不同排列组成,最早用来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物质,并表示健顺动入陷丽止说八种不同性质。《易.系辞传》说:“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八卦中每一卦可以为太极,以本气相推,与八卦相叠加,形成八八六十四卦,用来反映天地万物不同的复杂变化。我们看太极图是一个静态的图案,如果以动态的视角观看太极图的话,那么我们还能看出阴阳互补这样生动而有趣的动态变化。由于图中阴阳的变化,太极图中阴性物质的空位,被阳性物质补充,而阳性物质的空位同时被阴性物质补充。这样也就形成了所谓负阴抱阳,负阳抱阴,阴消阳长,阳消阴长这样的运动方式,致使整个太极图周而复始逆时针的不停运转。当然,从宇宙的自然现象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到星球的运动变化规律。地球是围绕太阳逆时针的转动。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的转动。所以太极图所作的逆时针旋转是符合天道之理的。还有物极必反的思想理论。这个理论在太极图中的体现是物质的量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发生质的变化。所以道家的思想是中和。而儒家的理论是“中庸之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物极必反的道理。
一个足一个寿念什么?
踌[踌]拼音:chóu繁体:踌五笔:khdf部首:足部首笔画:7字意五行:火简体笔画:14台湾笔画:未知康熙笔画:21拼音输入:chou五笔输入:KHDF吉凶寓意:凶笔顺:竖折横竖横竖横横横横撇横竖捺详细解释踌(1)踌chóu(2)(形声。从足,夀声。本义:踌躇;徘徊)踌躇chóuchú(1)[hesitate]∶犹豫不决操欲立后嗣,踌躇不定。――《三国演义》(2)[think;consider]∶思量,考虑他两个眉来眼去,不由我暗暗踌躇,似这般哑谜儿怎猜做?――元·关汉卿《鲁斋郎》(3)[hangabout;paceupanddown]∶停留;徘徊不前蹇淹留而踌躇。――宋玉《九辩》(4)[beperfectlycontent;toone'sheartcontent]∶得意的样子踌躇满志(5)[heartbroken;distressed]∶痛心;心情不愉快望西都,意踌躇。――张养浩《山坡羊》踌躇满志chóuchú-mǎnzhì[enormouslyproudofone'ssuccess]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庄子·养生主》踌(踌)chóu ㄔㄡˊ〔~躇〕a.犹豫,拿不定主意,如“他~~了半天才决定去一趟”;b.从容自得,如“~~满志”。〔~伫〕踌躇不前。郑码:JICD,U:8E0C,GBK:B3EC笔画数:14,部首:足,笔顺编号:25121211113124康熙字典解释【酉集中】【足字部】康熙笔画:21部外笔画:14【广韵】直由切【集韵】??留切,??音俦。【玉篇】踌躇也。详躇字注。【类篇】或从??作??。沉不下心的八字成语有哪些?
没有形容“做事急于求成,沉不下心的”八字成语。形容“做事急于求成,沉不下心的”成语有: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操之过急、急于事功。
急功近利[ jí gōng jìn lì ] :功:成功;近:眼前的。 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出 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九·对胶西王》:“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急于求成[ jí yú qiú chéng ] :急:急切。急着要取得成功。 出 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拔苗助长[ bá miáo zhù zhǎng ]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 处:郭沫若《雄鸡集·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槁了。”
操之过急[ cāo zhī guò jí ] :操:做,从事。处理事情,解决问题过于急躁。 出 处:《汉书·五行地志中之下》:“匹马觭轮无的反者;操之急矣。”
急于事功[ jí yú shì gōng ] :事:事业;工:功绩。 指做事急于求成。 出 处: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我疑心她有点罗曼缔克,急于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