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的早期症状,临床上如何发现早期肠癌?
肠癌发现的晚,只能说,是自己对健康关注的不够啊。筛查,定期筛查,必需坚持!
尽管人类在与肿瘤抗争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无数骄人的战果,但不得不说,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无法扼住肿瘤的喉咙,做到真正意义、绝对意义上的预防。就像不吸烟并不意味着一定不会得肺癌,不食用腌渍烧烤类食物并不意味着一定不会得胃癌一样,我们的预防“赌”的是一种概率,而很难做到彻底隔绝。但是,有这么一种癌症,只要你做对了一件事,就可以有效避免它的发生。它的名字叫做结直肠癌,而这件事就是筛查。
虽然同属癌症家族,但各个成员性格脾气迥异,结直肠癌就属于简单迟钝的那一型。简单是指发展套路单纯,迟钝是指发展速度缓慢,这两者结合起来为我们的有效预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直白简单的前世今生
结直肠癌最容易预防的根本原因是:发病机理明确。和其他很多肿瘤扑朔迷离的形成演化进程相比,结直肠癌的发展套路简单,前世今生可谓一目了然——90%以上的结肠癌都是由肠息肉发展而来的。这就意味着,只要及时发现并切除掉息肉,就可以阻断其日后恶变的可能性,进而做到与肠癌绝缘。是不是简单到想哭?
我们先来看看肠息肉是个什么样存在?通俗地说,肠息肉就是肠黏膜表面长了一个突起的肉疙瘩。这个肉疙瘩小至芝麻、绿豆,大至核桃,数量可从1个至数百上千个不等。
肠息肉按照其病理性质,可分为腺瘤、增生性息肉、错构瘤、炎性息肉几种。这当中只有腺瘤会恶变,但遗憾的是腺瘤在肠息肉中占了绝大多数。研究显示,直径超过2cm的腺瘤近半数会恶变成癌。对于家族性肠息肉患者来说,如果放任不管,70岁以后腺瘤性息肉几乎100%会癌变!
这组数据固然让人不寒而栗,但只要在癌变前及时处理掉这些息肉、腺瘤,就相当于拆掉了这颗定时炸弹。因此,结直肠癌的预防是简单易行且卓有成效的。
迟疑缓慢的发展历程
不要以为这就是事情的全部真相,结直肠癌容易预防不单单是因为我们把清了它发展演变的脉,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发展非常缓慢。一般来讲,结肠腺瘤的发生到演变为结肠癌需要10年至15年的时间,这个漫长的过程为我们及时发现并阻断它的进一步演变恶化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这么说来,结直肠癌在“恶贯满盈”的肿瘤家族,真的算是良心典范了。
尴尬但有效的筛查方式
几乎各种肿瘤都有相应的筛查方式,但多数时候筛查无法实现预防的目的,其意义更大程度上在于第一时间内发现并治疗已经存在的肿瘤。
但是,对于结直肠癌来说,筛查同时也是一种预防。这种神奇的筛查方式就是经肛门探及肠道的结直肠镜。在内窥镜检查下发现息肉并及时切除,就可以有效避免肠癌的发生。因此,结直肠镜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结直肠癌的筛查和预防手段。
遗憾的是,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这种尴尬且略痛苦的检查保持着一种本能的抗拒和拖延。正是因此,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惨剧一步步变成血淋林的现实。换句话说,结直肠癌患者其实是世界上最冤最屈的癌症患者。患上这样的疾病,多半要归结于自己的拖延或无知。想到这里,总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这个令人望而生畏的肠镜检查吧。结直肠镜检查虽然有一定的痛苦,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医生操作水平的提高,正常的成年人都可以耐受。一次肠镜检查,从进镜到退镜,一般不会超过十分钟。
以下八类人群应及时做好结肠镜筛查:
1、40岁以上人群;
2、有痔疮和长期便血的人群;
3、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的人群;
4、有慢性腹泻,持续超过3个月的人群;
5、经常发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的人群;
6、有慢性阑尾炎、胆囊炎或已切除阑尾和胆囊者;
7、长期精神抑郁、近三个月体重明显下降的人群;
8、肥胖者患肠癌的风险高于体重正常者。
如果肠镜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可以后每5年再做一次。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的病人,应做好复查。单发息肉切除、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说明这个人息肉复发的概率小,之后可以改为每5-10年查一次。
一个有点痛、有点害羞、有点不太“体面”的检查,却可以换来5年左右的肠道安全,何乐而不为?希望今天这篇文章能够引起大家对于结直肠癌筛查的足够重视,千万不要等到噩运已经降临再说后悔!
结肠癌有哪些早期症状?
结肠癌有哪些早期症状?
结肠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随着肿瘤不断增长,可引起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腹痛等症状。晚期肿瘤可能会发生转移,随着转移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症状。
(1)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的改变: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腹泻或者便秘,里急后重,大便变细,粪便中带血、脓液或黏液。
(2)腹痛:常为定位不确切的持续性隐痛,或仅为腹部不适或腹胀感,出现肠梗阻时则腹痛加重或为阵发性绞痛。
(3)腹部肿块:肿块大多坚硬,呈结节状,肿块固定,且可有明显压痛。
(4)肠梗阻症状:主要表现是腹胀和便秘,腹部胀痛或阵发性绞痛。
(5)全身症状: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
(6)转移症状:①出现肝转移时,晚期患者可出现肝区疼痛、黄疸、水肿、肝昏迷等症状;②出现骨转移时,可以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累及胸腰椎时可能发生脊髓压迫,出现排尿排便障碍和截瘫;③出现腹膜转移时,可能出现腹腔积液引起腹胀,或腹部可扪及肿块。
本内容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肿瘤科 副主任医师 吕铮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肠癌早期有什么症状?
临床上,将直肠癌诊断为痔疮的病例时有发生,大部分情况是出现便血后,患者自行判断为痔疮,或者有痔疮史,出现便血理所应当认为是“痔疮犯了”,最后却诊断为直肠癌。
痔疮是指?是常见的肛周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多见于久站、久坐者、便秘、妊娠期,若作息不规律、喜食辛辣刺激食物也会增加痔疮风险。
痔疮根据其所在位置和肛门齿状线的关系,可分为内痔(齿状线以上)、外痔(齿状线以下)、混合痔(跨越齿状线),其中混合痔最为常见,当内痔不断发展长大可能会跨越齿状线向下延伸,也就是痔核脱出肛门,如果痔核经常脱出且无法复位,可能会出现糜烂、坏死,形成嵌顿出现剧烈疼痛。
痔疮初期可通过改变饮食、清洗肛门、保持大便通畅、提肛运动、坐浴等方式来缓解症状,当痔疮便血明显、肛门不适可通过口服、涂抹药物来缓解症状,如果痔疮严重可通过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肠癌是指?肠癌也就是结直肠癌,因癌肿所谓部位不同,常分为结肠癌、直肠癌及小肠肿瘤,其中最易与痔疮混淆的就是直肠癌,其发病率高于结肠癌。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到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的癌,简单说就是发生在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根据癌肿距肛门位置,可分为低位(距肛缘5cm以下)、中位(距肛缘5-10cm)、高位(距肛缘10cm以上)直肠癌,其中低位直肠癌发病率较高,大多可在肛门指检时触及,也可通过肛门镜、结肠镜来明确。
肠癌属于恶性肿瘤,Ⅰ期可通过根治性手术,5年生存率能达到90%以上,当肠癌发展到中晚期,5年生存率会随之下降,只要早发现就能有较好的疗效。
如何从症状表现上区分痔疮和直肠癌?两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便血,之所以出现误诊,也多是因为便血症状相似,但除了便血外,直肠癌还有其他异常症状,因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常易被忽略,当出现明显异常症状后,直肠癌大多已发展到中晚期。
1、便血
痔疮:间歇性便后出血,多呈点滴状、喷射状,或手纸上带血,颜色较为鲜红,血液和粪便不混合,无黏液。
直肠癌:因肿瘤破溃导致出血,出血量较少偶尔发生,大便常与血液混合,且附有黏液(类似鼻涕样),有时仅为大便表面附着血迹,出血颜色较暗,如果癌肿距肛门较近,便血颜色可呈鲜红色。
注:除了痔疮和结直肠癌会引起便血,肛裂、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家族腺瘤性息肉病、阿米巴痢疾等也会导致便血,建议就诊明确。
2、大便性状改变
痔疮:无。
直肠癌:随着直肠癌肿不断生长,堵塞肠腔,可能会出现大便变细、变扁、有血痕凹槽等症状。
3、大便习惯改变
痔疮:无。
直肠癌:癌肿会刺激直肠神经,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拉不干净、腹泻便秘交替、黏液血便等症状。
注:不过当痔疮痔核较大时,可能会造成肛门、直肠堵塞,出现排便困难的情况。
4、肛门异常
痔疮:处于发作期,或出现血栓、感染、嵌顿时会出现肛门疼痛或剧痛,且伴有肛门瘙痒、潮湿、肿块等症状。
直肠癌:低位直肠癌发展到中晚期,可能会出现肛门下坠胀痛或肿物脱出等症状。
4、其他伴随症状
痔疮:无。
直肠癌:当直肠癌发展到中晚期,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同时还会伴有消瘦、乏力等恶病质表现;如果癌肿侵犯邻近器官,会出现排尿困难、骶部会阴疼痛等;如果癌肿转移肝肺,可能会出现黄疸、咳血胸闷等症状。
痔疮和直肠癌如何预防?1、痔疮预防
①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无憋便勿蹲厕过久,尽量在3-5分钟内完成排便,同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②勿久坐、久站,控制体重勿超重,备孕女性可事先处理一下痔疮,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③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勿过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勿便秘。
2、直肠癌预防
①保持健康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勿过食红肉、高脂肪、高动物蛋白、煎炸烧烤、腌制加工类食物,同时也要控制体重,勿久坐多运动,保持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②积极治疗肠道疾病,如肠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对于肠癌家族史、肠息肉病史、长期阑尾炎胆囊炎等人群要做好肠道检查。
③定期做肠道检查,如肛门指检、粪隐血试验、肛门镜、结肠镜等,可有效发现肠道肿瘤。
总的来说,当出现便血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做个肛门指检,可有效鉴别痔疮和直肠癌,以免耽误后续治疗。
了解更多“结直肠癌”“肿瘤”相关问题,点击关注【肿瘤专家姜争】。
直肠癌前期有什么症状?
结直肠癌是比较多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人到40岁以后发病率开始升高,60~75岁时达到发病高峰。
大约70%的结直肠癌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病理类型95%为腺癌。
结直肠癌中,结肠癌以女性为常见,而直肠癌好发于男性。大约5%的患者,同时罹患有结肠癌和直肠癌。
所以,这两个癌在一些专业的期刊和书籍上,常合起来来称呼,叫做“结直肠癌”。
直肠癌的易感因素结直肠癌大多数源于腺瘤样息肉,这个可以通过肠镜发现。其中,锯齿状腺瘤恶变的几率最高,要特别引起重视。
20%的结直肠癌患者有遗传背景;
跟结直肠癌有关的易感因素包括: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肉芽肿性结肠炎和家族性息肉病等;病程越长,癌变的风险越高。有这些疾病或者相关情况的患者,要注意定期复查。
相关的不良生活习惯低纤维、高动物蛋白、高动物脂肪、精细碳水化合物膳食摄入的人群,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增高。
虽然致癌物质可以通过饮食摄入,但发生癌症的原因,更可能源于细菌对摄入食物、胆汁和小肠分泌物的分解作用,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到肠道菌群的作用,成了当下肠道恶性肿瘤的热门研究领域。
不过,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是十分明确。
癌症的转移和症状结直肠癌可以穿过肠壁而直接蔓延,也可以通过血液、局部淋巴结、周围神经和肠腔内扩散而转移到其他地方。
直肠癌前期由于癌肿生长缓慢,在增大到产生症状之前,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因此,大多数症状不明显,或者有大便改变但患者并不认为这是个问题。
症状的产生,取决于肿瘤的位置、类型、范围和并发症等。
结肠癌的患者,由于可能有长期的隐性出血,严重贫血导致的疲乏和虚弱可能是仅有有的症状。
直肠癌最常见的症状是大便带血。出现直肠出血的患者,即使平时存在明显的痔疮或者憩室病,仍必须除外可能同时存在肿瘤,做肛门直肠指检,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有些患者可能并没有看到粪便中的出血,可以做个大便常规和潜血检查初步筛查。
直肠癌患者也可以出现里急后重或者排便不尽感,这是一部分直肠癌的主要症状。如果癌症累及直肠周围组织,可出现疼痛的症状。
所以,结合以上对直肠癌的基本描述,对于那些
1.有家族史;
2.大便性状长期改变,如大便变细的;
3.40岁以上的中年人,特别是男性;
4.出现大便带血、里急后重感或者排便不尽的症状者;
建议有必要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我是热爱科普的龙大夫,想了解更多的感染科和肝病知识,请关注我!
欢迎评论、点赞、转发!
肠癌的早期症状与表现?
肠癌的早期症状与表现主要有腹痛,肛门排气次数增多且气味较臭,表现为排便次数及排便习惯的异常,有粪便不成形,排便疼痛,排便出血,黑便,贫血和消瘦等,建议病人进行肠镜检查,肠镜是发现肠道早期癌症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