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的副作用太大了,退烧止痛药布洛芬因致永久伤害紧急召回?
2019年1月29日美国FDA发布了召回Tris制药公司一款儿童用的布洛芬口服混悬滴剂。
这只是个普通的召回通知,至于召回原因,我们可以一起看看FDA官网原文:
▲ 原文网址:https://www.fda.gov/Safety/Recalls/ucm630112.htm
从原文中了解到的召回的实际原因是:
1、召回原因是因为有部分批次的布洛芬含量有可能超过了规定的10%,因此全国范围召回这些批次,部分批次药品有问题≠药物有问题。同时也告诉我们只有在超过规定剂量的700%以上才有可能产生严重影响。
2、召回是基于健康危害评估的主动召回,该公司也表示,截止到召回前并没有产生的严重不良事件,但是公司担心有问题,所以都召回了,并很负责地告诉了大家这件事情。
3、这些批次的药物并没有在国内上市销售,基本都是在国外的沃尔玛或CVS药房销售,除非你是在那段时间恰好在下面这几个地方海淘或者代购,否则不用担心。
▲ 召回批次
因此,仅仅只是这个制药公司的这些批次浓度的问题,并不是布洛芬本身出现了问题。
再者,药品在使用时,相同体积下,剂量偏大,确实有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或毒性损害。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也认为,剂量过大可能导致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肾损伤,但一般停药后都会好转,和「永久性伤害」有本质区别。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过的「布洛芬」百科词条里也说明,该药用药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大剂量时有骨髓抑制和肝功损害,也没有所谓的「永久性伤害」。
所以,不用担心,只要正常用药就可以。
最后,客观的说明一下,布洛芬到底是一种什么药:
1、布洛芬是一种WHO推荐使用的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解热镇痛药),可以缓解由炎症引起的红肿热痛,但并不是治疗感染本身。存在感染一定要及时治疗,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没有症状了,不代表感染就不存在了,还是要将感染彻底根治。
2、布洛芬这类药物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分泌以及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来止疼的,这是与阿片类药物(吗啡、杜冷丁等)最大的区别,因此,布洛芬不具有成瘾性。
3、布洛芬可以使用的领域包括:痛经、肌肉酸痛、头痛、牙痛……只要有症状就可以吃,没有症状之后就立马停服,另外有人担心药物耐受的问题,只要规范用药,基本不会存在这类问题。
4、布洛芬的使用剂量:成人400mg-600mg/次,每日最多4次,间隔时间6-8小时;儿童依据体重5mg-10mg/公斤/次,每日最多4次,每次间隔6-8小时,需要注意,不同品牌的产品可能有不同的剂型。
5、布洛芬本身对消化道有刺激,所以建议餐后服用,这样可以减少对于消化道的直接刺激。
6、布洛芬的禁忌: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消炎药过敏者对本品可有交叉过敏反应,禁用。活动性或有既往消化性溃疡史,胃肠道出血或穿孔的患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总的来说,布洛芬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但它不是抗菌性消炎药,只是用于消除红肿热痛等症状。用药前需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同时应根据年龄体重等,按照说明书的用法用量用药,或者咨询医师或药师。如果长期使用无效,比如用于解热连续超过3天,用于止痛连续超过5天,症状还未缓解就要咨询医师或药师了。
有任何其他问题都可以留言给我,或者点击关注我,我会在业余时间为大家解答。
布洛芬胶囊能长期服用吗?
布洛芬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关节痛、肌肉痛、神经痛、头痛、偏头痛、牙痛、痛经,也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布洛芬是不能长期服用的,布洛芬的药品说明书已注明“本品为对症治疗药,自我用药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用于解热不得超过3天,如症状不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布洛芬为什么不能长期服用?主要是长期服用布洛芬出现以下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
1、消化道损伤:包括胃烧灼感或轻度消化不良、胃肠道溃疡及出血等。
2、肾损害:长期使用时,通常伴有血清尿素水平升高和水肿,严重可致肾病综合征、肾乳头坏死或肾功能衰竭。
3、肝损:转氨酶升高。
布洛芬用药注意事项:
1、本品最好在餐中或餐后服用,以减轻消化道副作用。
2、过敏体质慎用。对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过敏者禁用。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4、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或严重心力衰竭者禁用。
5、正在服用其他含有布洛芬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包括服用已知是特异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药物的患者禁用。
6、勿过量服药,过量服药可引起头痛、呕吐、倦睡、低血压等。
7、第一次使用本品如出现皮疹、粘膜损伤或过敏症状,应停药并咨询医师。
8、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9、有肠胃病患者使用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0、支气管哮喘、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患者慎用。
8个月宝宝误吃了01克布洛芬怎么办?
没有问题的,不用担心,布洛芬使用是否过量与婴儿的月份和体重直接相关,一般一周岁以下的婴儿使用布洛芬不超过3ml就不会对婴儿产生影响。孩子在正常成长过程中,如果遇到发烧的情况就需要使用到布洛芬降温。但是误食药物的事情一定要敲醒家长的警钟,从古至今,无论是药物还是其他有副作用或者危害的物品被婴儿误食的例子屡见不鲜,对于这样的事情我希望作为家长的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严禁婴儿食用或使用的物品一定要锁起来或放在高处,从周围环境上尽量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2.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不能疏忽大意,上厕所或者看手机的一点点时间内都有可能闯下大祸,对自己的孩子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3.对于已经懵懂的宝宝要以身试教,言语熏陶,让宝宝知道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在做好以上行为和措施以后,如果孩子发生了类似的事件,要第一时间去医院咨询医生,在正确的指导下尽量减小对孩子的伤害,不盲目解决,以免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布洛芬缓释片的副作用?
吃这种药的副作用,可能会导致皮肤过敏,瘙痒等等过敏反应,也可能引起胃里不舒服,恶心呕吐,甚至胃溃疡等等,如果副作用比较厉害就不要继续吃药了,远离一切不良因素,不要盲目吃药,需要在当地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的,布洛芬有抗风湿的作用,也有止痛、退烧的效果。
双氯芬酸等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有什么副作用?
布洛芬,双氯芬酸等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有什么副作用?
李阿姨是我们药店的老顾客,她每个月都会来买好几次药,因为她身上的毛病太多了,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还经常全身性的各种疼痛。
阿司匹林、双氯芬酸、布洛芬、萘普生……市面上能买到的抗炎止痛药她都有尝试过,可是还是没有找到合适她的一款,因为她在吃这类药物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胃口差、恶心、有时还胃痛。
像李阿姨这种情况的人虽然不多,但确实给她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面对疼痛,很多人都会选择简单粗暴的方法——止痛药。现在的止痛药最常用的一类药物就是非甾体类。
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我们知道是相对于甾体类药物而言的,甾体类药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激素类,激素在抗炎,止痛方面确实有优势:见效快。但激素的不良反应跟它的作用一样也是非常明显的。现在除了急救基本被非甾体类药物替代。
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物有哪些?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主要是通过抑制人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起到抗炎、止痛、解热的作用。目前常见的我们按它们的结构来分类有六大类:
1、水杨酸类:水杨酸类最有代表性的药物就是阿司匹林了,现在很多人只知道阿司匹林是用来预防心脑血管病的药物,其实它也曾经广泛应用于抗炎止痛退热方面。
2、乙酰苯胺类:代表药物:对乙酰氨基酚,现在常用于感冒时退热。
3、芳基乙酸类:常见的药物有双氯芬酸、吲哚美辛。
4、芳基丙酸类:常见的有布洛芬、萘普生。
5、昔康类:这类药物名字后缀都有昔康两字,美洛昔康、吡罗昔康。
6、选择性的环氧化酶-2抑制剂:这类药物在痛风止痛时常见,塞来昔布、尼美舒利、依托考昔。尼美舒利颗粒曾经在儿童退热时广泛使用。
还有一类也是非常经典的吡唑酮类,代表药物安乃近。现在已经不再使用,但还是非常多患者找这个药。
布洛芬、双氯芬酸都有什么用途?1、布洛芬:
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来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产生镇痛、抗炎的作用。同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起到解热退烧的作用。
临床运用:轻、中度的头痛、偏头痛、关节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女性痛经,感冒引起的发热。
2、双氯芬酸:
作用机制:选择性地切断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环氧化酶的作用,阻断前列腺素E2的合成途径。
临床运用: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痛、神经痛、癌症疼痛、创伤后疼痛和各种炎症所致的发热。还可以用于眼科炎症和眼科手术术中或者术后的预防和治疗。
双氯芬酸的作用特点:镇痛作用强,剂量小,不良反应轻,个体差异小。所以运用非常广泛。
布洛芬、双氯芬酸的不良反应及禁忌症?1、布洛芬:
不良反应:
①消化系统: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胃痛、胃灼烧感。这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16%左右,一般不需要处理,治疗结束后自行消失。胃溃疡和消化道出血,这个发生率不大于1%,如果出现应及时停药。
②神经系统:常表现为头痛、眩晕、嗜睡、耳鸣等,发生率一般为1%~3%。
③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下肢水肿。
④过敏反应:皮疹、支气管哮喘等。
禁忌症:
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②严重心力衰竭者。
③对其它非甾体类药物过敏者。
④有消化道溃疡史、胃肠道出血、穿孔的患者。
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2、双氯芬酸
不良反应:
双氯芬酸的不良反应在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基本类似于布洛芬。双氯芬酸需要注意的是:
①肾功能下降,可能导致水钠潴留,表现为尿量减少,面部水肿,体重骤增。
②有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
禁忌症:布洛芬的禁忌症基本也适用于双氯芬酸。需提醒的是其它非甾体类药物诱发哮喘发作、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者也不能双氯芬酸。
双氯芬酸的剂量很多,每种剂型的使用方法可能不同,使用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或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总结:布洛芬和双氯芬酸是目前为止运用最广泛的非甾体类抗药止痛退热药,安全有效。虽然有各种不良反应,但只要合理使用,一般都是安全的。
提醒初次使用或者有同时服用其它药物的一定要咨询专业的医生或者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