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状病毒肺炎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不是法定传染病?
答:是。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法律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我国目前甲类传染病只有鼠疫和霍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基于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特点的认识,报国务院批准同意,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20年第1号公告,明确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感冒症状有什么区别?
你好,谢谢邀请!
如何区分感冒、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症状(如图所示):
很多人都不清楚这三者的表现和症状,可以参考下图对自己做个判断。如还是无法确定该上医院还是得上!
#关注新型肺炎# #武汉协和医院最新治疗方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症有哪些症状?
轻症病人有两大类,一类在中国叫做轻症,是有症状、没有肺炎的表现,主要是发烧、干咳、无力,仅有这些症状,没有肺炎的表现,我们叫做轻症。
还有一种叫普通型,是在轻症的基础上,能够通过X光或CT检测,看到肺部有炎症的表现,这种国内叫做普通型。
这两类轻型的病人占比都在40%左右,两个加在一起占到总病例数的大概80%。
出现症状以后,如果不去医院的话,康复一般会有几种感觉——不再发烧,体温恢复正常;干咳症状消失……
有这些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是比较强的,当这些症状逐渐减少以后,如果是新冠肺炎,传染性也会下降。
对于那些不能去医院隔离治疗又怀疑自己是轻症的人,居家隔离最重要的是戴口罩,自己要戴口罩,家人也要戴口罩,同时病人在自己的房间不要和其他的家人有频繁接触。
都通过什么方式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的理化特征?
1、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消毒剂均有效。
2、所以这种病毒不耐热,喜欢寒冷天气。
3、各种消毒剂对病毒有效,所以有污染的地方,可以使用这些消毒剂消毒,减少再次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途径有哪些?1、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所以患病的人佩戴口罩,健康人群用口罩可以起到很好防护作用。
2、当然病毒还可以通过气溶胶形式,进入人体呼吸道,消化道等,甚至眼睛。
3、患者痰液,分泌物,排泄物也含有病毒,所以也需要勤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我们该如何做?1、首先应该相信我们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战争。少传没有经过官方证实的消息,不添乱是这个关键时期最好的支持。
2、春节期间少走亲串友,不单单是新型冠状病毒,其实很多流感病毒还在传染,可以大大减少因为接触而发烧,增加发热门诊压力。
3、佩戴后口罩,少到人多地区,武汉回来的朋友自己居家隔离2个星期,不单单是是保护自己,还保护自己亲人。
4、同时也多洗手,减少通过手的卫生而患病。居住房间多通风。
5、有发烧或者乏力,头痛症状,干咳,呼吸费力等症状及时去发烧门诊及时排查。
B类人群何时才能全部显出原形?
大家好,我是波波医生,我来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在传染病的发生、传染和流行过程中,将病例分为很多代。新型冠状病毒由动物到人A身上,那么A称之为一代病例,A传播给B,B称之为二代病例,B传播给C,C称之为三代病例,以此类推~
像上图一样,A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传染给B,B与A素不相识,假如A发病,我们在对A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时候询问与之有过密切接触的人群也不会得到B,比如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有些感染者赶了地铁而且还换乘了,我们不可能把B找出来!这对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和挑战。
假设B在家中或者在单位与C接触,C发病了,我们可以倒推回去将B找出来,但这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如果C不发病,则B一直是自由的状态,我们也不能把他找出来,可能会传染给更多的人。
假设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潜伏期最长为14天,那么居家隔离14天后,所以的B都发病,则可以把所有的B找出来,居家隔离就是为了减少B在人群中的活动,减少人们之间的接触,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但是,我们隔离相对滞后了。比如A在武汉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他在1月23日封城前离开了武汉,在路途中第三天的时候传染给了B,而B不知道自己的感染状态,在第三天的时候传播给了C,以此类推,这个隔离期限会向后延长。
但是我们居家隔离相对容易实现,而伴随着人们返工返工的人员大规模流动,这给我们的防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护,要戴口罩、勤洗手等等!
大家如果没有出门的需求,请尽量待在家里,如果想出去活动一下,则可以选择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去户外人少的地方活动,尽量不要去人员集中且密闭的场所!
我们一起努力战胜疫情,胜利就在前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