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蝎蛇蚁胶囊,有什么意思和由来?
谷雨中的谷代表播谷,雨代表降雨,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季节,同时谷雨也在清明后,大诗人陆游曾说“山寺馈茶知谷雨,人家插柳记清明。”清明有插柳习俗、谷雨有烹茶习俗。虽然清明与谷雨相差的时间不多,但是茶也分为清明明前和谷雨前。对于谷雨的由来和习俗,下面我谈谈我的理解。谷雨代表着大地润湿,柳絮飞落,百花齐放,鸟语花香《群芳谱》:“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谷雨时节雨水相对来说多一些,这样的天气适合谷类粮食的生长。所以,有谷得雨而生的说法。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的到来也意味着气温会逐渐升高,因为温度进一步升高,许多地方都有花吐蕊、大树生枝,生机勃勃的植物告诉人们,这是时值暮春。有些南部地区甚至会有“热”感。
在天文学上,古代人认为,太阳到达黄经30°的时候就是谷雨。此时此刻,秧苗还在田里,许多庄稼也刚刚播种,需要雨水的滋润,因此民间有“春雨如油”的说法。
不仅大地湿润,还鸟语花香
人们把谷雨分成三个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戴胜降于桑。三候的意思是说,谷雨过后,雨量增加,浮萍开始生长,然后布谷鸟发出声响,在田地里提醒人们开始播种,接着又在桑树上看到了戴胜鸟,标志着蚕儿即将长大。
谷雨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说法一:有关谷雨节的起源古时候,仓颉仰望星空,俯视万物,根据鸟与兽的足迹创造了象形文字,这个故事在陕西省白水县广为流传。在仓颉造字之后,这件事触动了天帝,天帝便在地上下了一场谷雨。普天同庆,人们为了纪念仓颉造字的丰功伟绩,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把这一天定为仓颉造字的纪念日。每到谷雨节,在仓颉故里,人们都要到仓颉庙请教圣像,抬升神殿,献贡品,举行祭乐、舞蹈、扫墓等活动。流传于两汉的民间传统,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文明一脉相传,习俗流传至今,这就是谷雨节的由来。
说法二:传说,唐高宗年间,黄河下游发生洪灾,年青人下谷雨,把村民搬到城墙上,还顺带救出一朵牡丹花,并把它种在百花园里精心照料。为报恩的牡丹花仙丹化作人形,医治患有谷雨的重病母亲,不料丹凤却被秃鹰抓去,用鲜血酿酒。了解到这件事,谷雨赶到秃鹰的洞穴救丹凤,自己却不幸牺牲。为了纪念他,人们把这一天叫做“谷雨”,它是谷雨节气的起源。
这个时节有很多美食,比如香椿,小时候经常吃的一道菜就是“香椿炒鸡蛋”,这时的香椿鲜嫩爽口,营养价值较高,留下了有“雨前香椿嫩如丝”的说法。
除了雨水增多,大地湿润和美食以外,这个时节柳絮飞落,这个时候外出一定要戴口罩,防止一些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发生。
除了美食,谷雨也有很多习俗谷雨时节,农活比较忙。“谷雨莫等闲,春耕到眼前”“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谷雨时节,是种庄稼的好时候。
“清明下种,谷雨下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稻作文化,即谷雨是水稻插秧的季节,江西一般从四月上旬以后开始插秧,一直插到四月底或五月初
谷雨看牡丹
“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从宋朝开始,每年这个时候,苏州园林中所有种植牡丹的地方都要开放,吸引了无数观花人。夜幕降临,张灯结彩,文人雅士相聚赏花,谈花谈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天终将过去,一个更加繁茂的夏天即将到来。
采摘茶叶,喝雨前茶
“谷雨谷雨,采茶对雨”在谷雨前采摘的茶叶,清香细嫩,滋味最佳,故谷雨品茶,相得益彰。由于谷雨生长于温暖的春天,春季气温也适中,所以谷雨茶具有温良去火的功效特点,可用作茶疗。
此时的茶,经过寒冬的洗礼和春雨的滋润,往往格外饱满,色泽翠绿,叶片柔软,香气宜人。
谷雨祭海对经常出海的渔家来说,在谷雨天祭海是一种必要的习俗。那天海水暖和,海里的许多鱼又回到了浅水地带,这是渔夫下海捕鱼的好时机。渔夫们在龙王庙前摆上花饽饽、猪头肉等传统祭品,祭奠海神和妈祖娘娘,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顺利。
【十二十页结语】
古代人以五行对应五脏等,认为春季肝木旺,脾土弱。但是在谷雨的15天里,脾处于一个相对旺盛的时期,胃也会随之变强,因此,是时候去补身体了。谷雨大地回暖,百花争艳,常言道“心随自然”,人的心境和精神状态也会达到一年中最好的状态,日常生活按照自然节气变化来调养。谷雨是调养身体最好的时候,早睡早起。雨季过后,降雨量增加,空气湿度逐渐增大,被称为“百草回芽、旧病萌芽”。因此,每到春夏之交,就是各种疾病易发作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防病。
夏天夜里有什么小动物?
我们小区有一个池塘,约300平方米,一到夏天,周边花木盛开,植被浓郁,池塘变得热闹起来,夜里池塘里的青蛙组织“演唱会”,这一唱就是一宿。这样亲近大自然的也很好,业主在微信群里讨论起青蛙的唱法,农村里的蛙鸣多带有乡土气息的民族唱法,小区里的蛙鸣刚带有摇滚的风格,伴奏不一样,还有舞台背景不同,农村空旷,蛙鸣悠远绵长,城市楼房林立,声音只能在楼间回荡。
除了蛙鸣还有鸟叫声……
在农村六月六又称五毒日?
题主你这个问题提的不对。因为农村根本六月六没有被称为五毒日!我也知道题主哪里的风俗,称六月六为“五毒日”。
我们当地农历五月五即是端午节又称“五毒节”。在五毒节这天,家里大人会给门楼上插艾叶,给小孩带香包,做粽子,用和有雄黄的酒水涂抹在小孩的手腕,脚踝。还有给小孩做的上面绣有五毒的肚兜。据说可以“驱虫辟邪”。我想之所以“驱虫辟邪”才称为五毒日吧。
五毒指的是“蜈蚣、毒蛇、蝎子、壁虎、蟾蜍”。
题主既然五毒日和六月六同时提出了,那下面我来看看六月六又是什么节以及由来呢?
天贶节、翻经节、姑姑节 农历六月初六,除了是“姑姑节”外。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 起源: 天贶节起源于宋真宗赵恒。某年的六月六日,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遂定是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 天贶节的民俗活动,虽然已渐渐被人们遗忘,但有些地方还有残余。江苏东台县人,在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并吃一种用面粉搀和糖油制成的糕屑,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的说法。还有“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俗谚。“红绿”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此谚的后一句,又作“家家晒龙袍”,在扬州有个解释,说乾隆皇帝在扬州巡游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湿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换,只好等待雨过天晴,将湿衣晒干再穿,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有“晒龙袍”之说。江南地区,经过了黄梅天,藏在箱底的衣物容易上霉,取出来晒一晒,可免霉烂。此外还有给猫狗洗澡的趣事,叫做“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洗浴”。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因此寺院藏经也在这一天翻检曝晒。 “六月六,请姑姑”。过去,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他是保护和跟随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国的功臣,封相后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干,晋国上下对他都很敬重。每逢六月初六狐偃过生日的时候,总有无数的人给他拜寿送礼。就这样狐偃慢慢地骄傲起来。时间一长,人们对他不满了。但狐偃权高势重,人们都对他敢怒不敢言。 狐偃的女儿亲家是当时的功臣赵衰。他对狐偃的作为很反感,就直言相劝。但狐偃听不进苦口良言,当众责骂亲家。赵衰年老体弱,不久因气而死。他的儿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心为父报仇。 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时说,六月初六一定赶回来过生日。狐偃的女婿得到这个消息,决定六月初六大闹寿筵,杀狐偃,报父仇。狐偃的女婿见到妻子。问她:“像我岳父那样的人,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狐偃的女儿对父亲的作为也很生气,顺口答道:“连你我都恨他,还用说别人?”他丈夫就把计划说出来。他妻子听了,脸一红一白,说:“我是你家的人,顾不得娘家了,你看着办吧!” 从此以后,狐偃的女儿整天心惊肉跳,她恨父亲狂妄自大,对亲家绝情。但转念想起父亲的好,亲生女儿不能见死不救。她最后在六月初五跑回娘家告诉母亲丈夫的计划。母亲大惊,急忙连夜给狐偃送信。 狐偃的女婿见妻子逃跑了,知道机密败露,闷在家里等狐偃来收拾自己。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亲自来到亲家府上,狐偃见了女婿就像没事一样,翁婿二人并马回相府去了。那年拜寿筵上,狐偃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来做事有错。今天贤婿设计害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他是为民除害,为父报仇,老夫决不怪罪。女儿救父危机,尽了大孝,理当受我一拜。并望贤婿看在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 从此以后,狐偃真心改过,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为了永远记取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这件事情张扬出去,老百姓各个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闺女,应个消仇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人们称为“姑姑节”。
我们当地六月六其实和佛教的“翻经节”,应该是一致的,到六月六那天,天气晴好的话,人们都会把被褥拿出来晒晒,据说可以一年不起虫子,对身体好。不知道各位家乡都在六月六有什么传统习俗,大家可以交流下!
为什么要带上盐巴和石灰粉?
一位居住在深山的老人告诉我:在深山里一旦遇到狼,石灰粉就是最好的武器,关键时刻能救人一命,盐巴和石灰粉在大山里的妙处是99%的人所意想不到的,多了解没有坏处!
几年前我们自驾去碾子山游玩,作为黑龙江省比较有名的风景区,碾子山附近的山林众多,比较出名的有蛇洞山。在我们上山前,与我们同行的当地朋友送给我们一个手工缝制的荷包,说是特意在家亲手缝制的,并嘱咐我们一定要保管好,特别是在山上,一旦遇到特殊情况,这个荷包能帮到我们大忙。
当时我们以为这荷包里装的可能是平安F一类的东西,在山上游玩时也没有当回事,所幸这蛇洞山风景区环境比较好,也没有任何危险的东西,一趟下来平安无事。
下山后我们一行人找了家农家乐吃饭,在饭桌上我好奇地拿出那小荷包,想看看里面到底装的什么,谁知打开一看里面装的竟然是类似面粉的东西,朋友告诉我们,这其实是里面掺了食盐的石灰粉。
爬山带盐和石灰粉是要干什么?难不成是用来当调料的?
朋友告诉我们,进山带盐和石灰是老一辈传下来的生活经验,在他小时候,他爷爷上山打野兔时,都会在腰上挂一大袋石灰粉和盐。山里其实暗藏着很多未知的危险,一旦意外发生,这些东西可比金钱的用处还大。
一、深山老林里到底隐藏着什么危险?在大城市里生活的很多人总是会厌烦城市的成水马龙的喧嚣,总是向往着山里的田园生活。近些年来户外旅游成了最火爆的旅行方式,很多人会趁着假期跑到山上露营,享受自然生活。
山里自然风光确实美好,但也隐藏着很多未知的危险,近些年来网上曝出了很多在大山里失联的新闻,特别是对于那些第一次进山经验不足的人,一不小心就会发生意外事故。
在今年5月12日时,由7名外地人和6名本地向导组织的旅游团队在未经当地允许的情况下,绕开值守检查点擅自进入云南大理苍山,随后13人全部失联。
在云贵川地区,像这样的深山老林有许多,而苍山洱海作为我国自然保护区,近些年来由于森林防火等原因,早就不对外开放了,同时当地人也担心外地游客不了解地势地貌误入山里发生意外,所以对外禁止村民及游客随意进入。
幸运的是,当地成立救援专班,全力在山里开展搜救工作,终于找到了这13人,而值得一提的是这13人中有6人都是有野外经验的,其中一名还是蓝天救援队的人员。
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进入深山都不能保证全身而退,更不用提那些没有任何户外经验和野外生存经验的普通人,只因为深山里的隐藏着这些危险:
1、生态越好的大山深处,隐藏的蛇虫属于和野生动物越多。
生态越好的大山里,自然环境保护的越好,山里的一些野生动物自然也就越多,比如狼、野猪、老虎和熊,这些凶猛的野生动物仍以出现一种,孤身进山都难逃一劫。
除了这些大型野生动物外,山里的蛇虫鼠蚁也多,特别的蛇类,大山安静的环境和茂盛的植被可以说是毒蛇的乐园,一旦进山不小心踩到了蜷缩在树叶下的蛇被咬伤,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那后果会非常严重,哪怕是被大山里的一些蚊虫所叮咬,情况都会十分危险。
2、没有向导带领,冒然进山很容易迷路。
要是没有当地向导带领或者山上没有任何路标,也不了解山里的环境,那么进山很容易出现方位错乱。很多人进入深山里失联都是因为手机没有信号,然后身上也没有辨别方向的工具,山里放眼望去一片绿色,走着走着就转向了,然后就被困在山里。
一旦困得时间久了,身上的食物被吃完后还是走不出深山,那后果可想而知,而且普通人很少去了解野外知识,更是不会去特别学习辨认各种野果野菜,一旦误食了有毒的果蔬,那就真没命了。
3、山中的迷雾看似温柔,实则蕴含着致命的毒气。
老一辈人总说:没有虫叫的深山,千万不能去徒步。这是因为这种深山里有很多毒气和瘴气,特别是岭南一带的原始森林里,里面有一个庞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山里的植被、动物腐烂死亡之后就会在山里留下残骸,山里植被覆盖面积广,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增多,自然就会形成一股无形的有毒气。
比如云南有一个叫做扯鸟湖的地方,鸟从湖上空飞过就会掉下来,挣扎几下后就死亡了,很可能就是因为吸入了有毒气体导致的。
所以一旦进入深山里遇到了意外,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而且山上几乎是没有信号的,有手机也无法向外求救,就算寻求到了救援,等待救援人员到达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如果不小心受伤,很可能撑不到救援到达。
二、进入深山为什么要带上盐巴和石灰粉?老一辈人进山都会携带很多东西,做好充足的准备,有时候还会带上一条猎狗,其中有两个必备之物:盐巴和石灰粉。
为什么进深山一定要带这两样东西呢?背后有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呢?我们来详细了解下。
盐巴在深山里有什么用途?盐巴就是我们生活种所说的食盐,各大超市里都能买到,有户外旅行经验的驴友们出行时都会在背包里带上几包盐。
盐不仅仅是厨房调味品,其实也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物质,人体摄取的食盐太多太少都会影响身体健康,但是在深山老林里,一点点食盐在关键时刻就能救我们一命。
1、当身体破损受伤时,食盐可以临时充当“消毒工具”。
在大山中行走,身边树林茂盛,要是不穿防护衣很容易被刮伤,再加上山里地形崎岖,危险重重,容易遭到野生动物的袭击。
要是身上出现流血破损的情况,在没有办法下山就医的情况下,身上也没有携带酒精碘伏之类的消毒药品,食盐就可以暂时充当一下杀菌消毒、消炎的作用。
食盐本身就具有消炎和凝血的功效,用稀释过的食盐来清洗伤口就能防止伤口发炎,避免二次感染。这种传统的消毒方式其实在古代就存在,《礼记.内则》就有相关的记载:“鸡初鸣,咸盥嗽”!
古代人没有牙膏和牙刷,为了保持口腔清洁,都是用食盐漱口,要么就直接把食盐抹在牙齿上。
古代战争很多,士兵在战场上受伤后也都是以用盐水进行消毒防止伤口感染,在《神农本草经》里有记载描述,盐除了抗菌、消毒,还可“解毒”。
2、在山中体力不支时,盐巴可以补充体力。
很多有户外经验的人爬山时会随身携带几罐功能饮料,比如红牛,也会随身携带一些巧克力,当体力不支时这些食品可以帮助人短暂性恢复力气。
要是没有这些食品,盐水也是能补充体力的。人在大山里行走,山路崎岖,人体活动量会非常大,要是再碰到太阳旺盛时,就会出现流出来的水分太多,补充的水分太少,这样很容易造成脱水情况,严重了会引发生命危险,所以这时喝几口盐水,能补充补充体力。
3、盐巴可以作为一种调味料,也能防止食物变质。
要是常年待在山中生活,那盐巴可以说是必备物品,因为盐巴不但可以作为调味料,也能防止食物腐烂变质,比如想要在山里烤肉,没有孜然辣椒,稍微来一点食盐也能给食物提提味道。
除此之外,把盐巴抹在食物上,比如肉上,能防止肉出现腐烂变质,腌制过的肉类在山中更好保存。
石灰粉在深山里有什么用途?1、当遇到野生动物时,撒一把石灰粉出去能保命。
深山里有很多野生动物,不管是老虎、还是狼,蛇,面对哪一种动物对人来说都是致命的。当在山中不幸遇到这些动物时,要是身上没有任何防身武器,紧要关头可以朝它们撒一把石灰粉。
石灰粉要是进入眼睛里会灼伤眼睛,动物要是眼睛被石灰粉灼伤很肯定会吃痛跑开,就算撒不中眼睛,也能吓跑它们,这时我们就能趁机逃跑。
2、在山里露营时,石灰粉能够驱蛇防蛇。
山中多蛇,特别是一些有毒的蛇,如果不小心被蛇咬伤在山中会特别麻烦。这是如果包里带有石灰粉就能起到一定的驱蛇作用。
生石灰粉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在野外露营时如果担心蛇钻进帐篷里,可以在帐篷四周撒上一圈石灰粉,而且生石灰遇到水后会产生一定化学反应,会散发出很多热,严重时还会烧伤人的皮肤,所以把石灰粉撒在帐篷周围,晚上山中有露水,露水和石灰发生反应后,又能增加一圈防御,蛇虫鼠蚁就不敢靠近帐篷了。
而且把石灰粉涂在鞋上,石灰粉自带的刺激气味,能让隐藏在草丛里、树丛里的蛇自动避开,防止被它们咬伤。
3、石灰粉一定具有杀毒消菌的作用。
石灰其实也算是一种中药了,不管是生石灰还是熟石灰在中医上都能做药,当在深山中,一旦受到重伤得不到及时治疗,就容易导致伤口感染,严重了可能还会危机生命。石灰粉本就具有一定的杀毒消菌的作用,在中医上说是把石灰粉和某种中药混合后,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所以石灰粉和盐巴在山中搭配使用,在特殊情况下真的可以保命。
4、石灰粉可以当作路标,指引迷路的人走出深山。
在山中行走最怕的就是迷失方向,新闻中哪些在大山里失联的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山里失去了方向,在山里来回打转就是走不出去,等食物和水吃完后,要么被饿死,要么被野兽袭击。
经常进山的人带着石灰粉,在一些岔路口比较多的地方撒一些做成路标,这样不容易迷路。而且就算迷路了,沿途留下的石灰粉路标,也能给搜救人员提供一个搜索的方向,以便尽快找到失联的人。
三、除了盐巴和石灰粉,户外登山还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如今户外运动作为最流行的娱乐活动之一,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进山旅行并非难事,很多背包客都喜欢去偏远山区爬山野营。
山里虽然风景优美,但也潜藏着一定危险,特别是对于野外经验不足的人,就更应该多注意了,除了包里要带上石灰粉和盐巴“保命”外,还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1、进入深山里除了带石灰粉和盐巴外,还应该带上一两个防身武器和一些急救药品,以便在发生摔伤、碰伤或被野生动物咬伤时派上用场。
2、上文中提到石灰粉在山里可以做标记,但有一个弊端就是一旦山中下雨,雨水就会把石灰粉冲散,所以可以在包里带上一个喷射型的便捷式油漆,如果担心在山中迷路,就在每个分叉路口的大树上或石头上喷上标记,效果会比石灰粉更有好。
3、在深山里一旦遇到野生动物,一定要先保持冷静,在动物没有先发动攻击前先不要大喊大叫,不要发出任何奇怪的声音和举动,有些动物看到人类并不会主动咬人,比如蛇类,很少主动攻击人的,通常看到人类不会给自己造成威胁就会自行离开。
4、在野外火也是很重要的存在,除了做饭还能驱赶野生动物。所以外出时背包里一定要多带几个打火机,要是没有就要想办法用最原始的钻木取火来获取到火源。
5、独自一人千万不要去深山里旅行,最少两人以上出行,一个人去登山遇到意外根本没法自救,比如摔伤、骨折等,没有信号时非常危险。
6、进山时可以带上一只狗或者受过特殊训练的猎犬。因为狗的五感特别灵敏,带狗上山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狗狗会立刻警觉起来,就算遇到了野生动物狗也会保护主人,帮着主人跟野兽搏斗。而且晚上露营时狗在帐篷外守着,要是有什么特殊情况,狗也会通过嚎叫来提醒主人。
写到最后。总而言之,老人进深山带上盐巴和石灰粉是智慧的表现,也是累积下的生活经验,更重要是这两样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关键时能救人一命,说明这种做法并非谬论,而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为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