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四大症状,帕金森病是什么症状?
帕金森病的症状主要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主要运动症状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和肌肉张力增高。非运动症状可能发生在运动症状开始前几十年。非运动症状包括快速非运动障碍(RBD)、胃肠道症状(便秘、胃肠道菌群紊乱)、疼痛和感觉异常。每个病人的症状都不完全一样,根据每个人的症状在具体的治疗方案中。
帕金森都有哪些症状呢?
主要是震颤。
帕金森疾病为什么在各种时间都会抖?
【第25期】出现肢体抖动,就一定是帕金森吗?
提示:全文539个字,大概阅读时间为1.5分钟。
本期嘉宾:
高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博士)
知识点:肢体抖动在很多人当中都会有这个症状,是不是所有的肢体抖动都是帕金森病呢?并不是。
前两期讲到帕金森病,首先就必须要提到一个静止性震颤,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肢体抖动。那么肢体抖动在很多人当中都会有这个症状,是不是所有的肢体抖动都是帕金森病呢?并不是。
帕金森病的肢体抖动具有一定的特点。这个抖动往往是在安静的状态下出现,在紧张和激动的时候加重,睡眠的时候消失,是一个不自主的搓丸样的动作,我们临床上又称为数钞票手,仿佛在点钞票一样的不自主的抖动。
有的甲亢的患者也会出现肢体抖动,区别点主要在于,甲亢患者可能在某一个姿势,或者是在某一个位置出现肢体抖动,与帕金森病的静止性震颤是不一样的。
有一些小脑病变的患者,也会出现肢体抖动,它的肢体抖动又表现为意向性的震颤,往往是解除杯子,或者是拿笔的时候出现一个手抖,不具备静止状态下抖动的特点。
这就是不同的肢体抖动之间的区别。与帕金森病相关的主要就是静止性震颤,安静时明显,紧张激动时加重,睡眠时消失。
医识分子,你不需要懂太多,会用就行!
帕金森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帕金森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对于病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运动功能、生活自理等方面。在治疗上主要也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帕金森病属于一种综合治理的疾病,所以在治疗上不单纯是药物或者手术,病人的日常生活也需要注意规范许多内容。
一、帕金森病人要牢记以下三点
1.明确诊断,规范治疗:确诊不难,但是往往很多病人都是被误诊耽误治疗。所以一定要找这方面的专家进行明确诊断,接受规范治疗。
2.坚持康复锻炼:不管是在患病的早期还是晚期都需要适时的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康复锻炼,对于治疗效果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3.在一定时期考虑外科手术:对于中晚期的病人,适时的介入手术治疗,可以最大程度的改善病人运动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帕金森病人生活中的几点注意
1.首先应该考虑的是饮食,需要特别注意蛋白的摄入,蛋白会影响多巴胺类药物的吸收,但是也不能一味的追求药物治疗忽略病人的饮食健康。可以把吃饭和服药间隔开来,适度的摄取蛋白是病人必须的。
2.促进交流,帕金森病很容易引起情绪抑郁,影响治疗效果,加快疾病进展。促进交流不管是和家人还是朋友以及病人,扩大自己的交流范围丰富自己的生活。
3.多说话,帕金森病可引起语言障碍,多说话可以预防语言功能的退化。
4.多喝水,便秘也是大部分帕金森病人的烦恼,对于此问题没有什么直接解诀的方式,可以通过生活的细节来调节。首先就应该多喝水。
5.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要依赖家人,如果一次依赖家人,可能会次次依赖。原本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反而因为自己的恐惧心理,过分的依赖家人而受到影响。
6.定期复诊,只有定期复诊,医生了解自己的情况才能给予适当的建议。很多病人确诊之后,开了药就再也不去医院,只是一味的加药。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自己病情发展的一个台阶,医生应该给予调整用药或者手术治疗,因此而耽误。
7.预防并发症,帕金森病不会影响人的寿命,但是期带来的并发症例如肺炎、尿路感染等往往对于病人是致命的。
联合治疗,药物、心理、康复锻炼、外科手术、家人的护理、坚持自理等等,都必须综合起来,不能依赖某一种方式。这样才能实现现代医学所提出的治疗帕金森病的理念,延缓病情的发展,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平时注意哪些饮食方面的问题呢?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运动和非运动症状为临床特征,以广泛分布于中枢、自主神经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为病理特征的多系统疾病,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有研究显示,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为15-328/10万人口,>65岁人群约1%;发病率为10-21/10万人口/年。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帕金森病的发病率和患病人数急剧增加。本病发病机制不清, 基因突变、环境因素、神经系统老化、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紊乱、蛋白酶体功能障碍、炎性和(或)免疫反应,钙稳态失衡、细胞凋落死亡、兴奋性毒性等机制均与帕金森的发病有关。临床症状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以嗅觉减退、大便秘结、睡眠异常、抑郁等为主要表现。本病隐匿起病,缓慢进展。帕金森患者大脑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致密部、蓝斑神经元色素脱失,黑质色素变淡及出现路易小体。帕金森患者神经生化改变为:中脑黑质致密部、蓝斑神经元脱失致上述部位及其神经末梢处多巴胺减少,而黑质纹状体系统中与多巴胺功能拮抗的乙酰胆碱作用相对亢进,两者间平衡失调。
帕金森病的平均发病年龄约60-65岁。前1-2年起病隐袭,患者通常需要足够时间才能确诊。首次症状和体征出现后平均约延迟2年才能诊断疾病。多数患者确诊后12个月内需要对症治疗,现代药物治疗水平下的平均病程为12-14年。
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震颤:典型表现为静止性震颤,震颤频率缓慢、中等幅度或粗大的震颤。静止时存在,情绪激动、疲劳、紧张、焦虑时加重;睡着后停止。震颤多由一侧上肢远端开始,下颌、口唇、舌头及头部受累较少。
(2)强直:被动运动的弹性阻力增高,主动肌和拮抗肌都受影响。肌肉强直主要影响躯干和肢体近端肌肉。
(3)运动迟缓:包括自发性运动、联合运动和主动运动障碍;随意运动减少,动作迟缓、笨拙。早期以手指精细运动(解或扣纽扣、系鞋带)动作缓慢,逐渐发展为全面性随意运动减少、迟钝,晚期会出现起床、翻身困难。
(4)姿势反射丧失和平衡障碍:常发生摔倒,最终导致独立站立不能。
治疗:
疾病一旦发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进性加重,有证据提示在疾病早期阶段的病程进展较后期阶段要快;一旦早期诊断,即应尽早开始治疗。争取掌握疾病的修饰时机。
应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的治疗;药物治疗作为首选,是整个过程的主要治疗手段;治疗不仅要立足当前,并且需要长期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帕金森治疗应该采取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和护理。药物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的有效补充,现阶段的治疗手段只能改善症状,不能有效地阻止病情的发展,更无法治愈
帕金森患者后期会出现吞咽空难、睡眠障碍和胃肠道功能紊乱等症状,因此,对于出现这类症状的患者应注意进食流质性食物或便于吞咽的食物、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等影响睡眠的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