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粉的功效,女性可以在备孕时喝感冒药吗?
孕娠期中药用药禁忌
培育一颗爱情结晶,是所有幸福家庭共同的梦,而且,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为家里再增新成员的想法,在广大的三口之家迅速蔓延。
那么问题来了!!!
人食五谷杂粮,难免会有个头疼脑热,孕妈妈们当然也不会例外,孕妈妈生病了,能吃药吗,选中药好还是西药好?
“中药很安全,应该选中药”,这似乎是一个民间“共识”,但果真如此吗?孕期真的可以“畅享”中药吗?
其实,在传统的中医临床用药中,对于妊娠期药物使用是有特别说明的,早在南宋朱端章编撰的《卫生家宝产科备要》中就记载了73种产前忌用药物,此后历代均对这个名单有所增加。可见,针对孕妇这个特殊群体,历朝历代的传统中医在用药时也都是极为谨慎的,所以准妈妈们绝不可掉以轻心。为什么需要如此谨慎呢,那是因为中药在进入体内后,有一个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生物过程,可能会导致各种的副作用,此外,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解决其安全性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因此孕妇在选用药物时,依然要认真谨慎。
什么中药有妊娠禁忌?
中药从毒性,归经,功效等不同角度分为很多类,中医传统将妊娠禁忌药分为两类:禁用药和慎用药。妊娠禁用药多是属于有剧毒,或者药性峻猛,堕胎作用较强的种类;而妊娠慎用药,主要是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以及部分温里药。
依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中药品种,在妊娠禁忌方面有三种明确的分类:禁用、忌用、慎用。其中的忌用、慎用药是对传统意义上慎用药部分的细化。
妊娠禁用中药:剧毒药物,或药性作用峻猛之品,或者堕胎作用较强的药物,在妊娠期处方中是应“绝对禁止”的。如丁公藤、三棱、干漆、土鳖虫、千金子、千金子霜、川乌、马钱子、马钱子粉、马兜铃、天仙子、天仙藤、巴豆、巴豆霜、水蛭、甘遂、朱砂、全蝎、红粉、芫花、两头尖、阿魏、京大戟、闹羊花、草乌、牵牛子、轻粉、洋金花、莪术、猪牙皂、商陆、斑蝥、雄黄、黑种草子、蜈蚣、罂粟壳、麝香。
妊娠忌用中药:其危害程度较“禁用”为次,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对明确,用药后产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偏大,应尽量避免使用。若确实需要使用则应遵循“利大于弊”的原则进行临床评估。如大皂角、天山雪莲。
妊娠慎用中药:主要包括活血化瘀药、祛风湿通痹药、破气行滞药、开窍药、攻下药、清热解毒药,辛热走窜及滑利药等。诸如人工牛黄、三七、大黄、川牛膝、制川乌、小驳骨、飞扬草、王不留行、天花粉、天南星、制天南星、天然冰片、木鳖子、牛黄、牛膝、片姜黄、艾片(左旋龙脑)、白附子、玄明粉、西红花、肉桂、华山参、冰片(合成龙脑)、红花、芦荟、苏木、牡丹皮、体外培育牛黄、皂矾、没药、附子、苦楝皮、郁李仁、虎杖、金铁锁、乳香、卷柏、制草乌、草乌叶、枳壳、枳实、禹州漏芦、禹余粮、急性子、穿山甲、桂枝、桃仁、凌霄花、益母草、通草、黄蜀葵花、常山、硫磺、番泻叶、蒲黄、漏芦、代赭石、薏苡仁、瞿麦、蟾蜍等,此类药物或含有这些药材的中成药和方剂应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谨慎使用,一旦出现问题应及时停止用药。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录药材,饮片、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中收录了有妊娠期用药禁忌的单味药材总计99种,包括慎用品60种,忌用品2种,禁用品37种。此外药典收录的中成药制剂中还包含妊娠期慎用药剂192种,忌用药剂112种,禁用药剂183种。占《中国药典》收载的1494个中成药品种的32.6%。可见,中药也并非供妊娠期使用的净土。
为什么有妊娠禁忌?
这些被列为妊娠禁忌的药物,主要是可能会对母体不利,或者对胎儿不利,再或者是对产程不利,对于含有这些药味的成药或汤剂,如无特殊需要,应尽量避免。当然,在使用其他药物时,也要掌握好剂量和疗程,确保用药安全。
卖萌蔬菜动图特殊用途
孕妈妈生活贴士
古人就说过是药三分毒,所以,孕妈妈也不要听信各种偏方,以及擅自烹饪所谓具有安胎或保胎作用的汤膳。此外,有些药材也常用作食物或佐料,如砂仁,豆蔻,生地,甘草,茅根,草果,丁香,姜黄等,孕妈妈在日常饮食中也要多留心避免。有疑问,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参考文献
[1] 黄兆胜, 李祖伦, 常章富,等. 中药学[M]. 2002.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2015.
[3 ]缪睿, 邬海萍, 王虹,等. 中国药典2015年版妊娠哺乳期禁忌相关中成药整理及思考[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6, 33(5):618-623.
[4] 张立群.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成药标准概述[J]. 中国药学杂志, 2015, 50(20):1754-1756.
注:文章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在此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袁中文
一审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谭湘萍
二审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华成坤
微信编辑:广东省药学会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增城院区 邹海娟
以上为“岭南药学”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并注明来源和作者及审稿人。
西游记中小钻风这个妖精名字有什么含义?
大王叫我来巡山,巡了南山巡北山;
巡完北山回洞府,我把大王钻一钻。
祭起毒龙钻,直入生死关;
钻透阴阳窍,大道一片天!
说起小钻风的名字,不得不精讲西游记里别的小妖取名大多浅显易懂,像精细鬼、伶俐虫、有来有去神马的,一看就知道什么意思,跟他们一比,小钻风这个名字首先在含义上就挺让人费脑筋。在小说原文里,孙悟空认为风字是巡山小妖的特征(梅超风表示不服),这解释了风字的由来,却没有涉及钻字。
事实上,小钻风这个名字应该来自中药,如钻地风、钻骨风、钻石风、三钻风等等,都是医书上明确记载的药材。
西游记的作者是一个知识非常渊博的人,他不仅很懂中医,还非常喜欢卖弄医药知识,在白骨精一节悟空被赶回花果山后,屠杀了众多猎户,描写战场惨况的《西江月》就由药材名集成:
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
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
在朱紫国,孙悟空玩了一手悬丝诊脉,开出的一剂药,让国王拉出了积滞三年的糯米饭块,药方里的四味药:大黄、巴豆、锅灰、白马尿,在《本草纲目》等古医书里,其作用正是主治消化积滞,可见作者对医道的通晓。
对于这样一位懂中医玩中医的作者,小钻风之名自然应和同名药材相关。
那么这些“钻风”药都有啥用呢?它们大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疗效,那就是舒筋活络、祛风活血,适合关节有毛病行动不便的人。
大家都知道,孙悟空又叫孙行者,从字面上看,行者就是走路的人,如果钻风类药材让人能更顺利的走路,那么它可以看做一味修行之药。
在孙悟空第一次看到小钻风时,他暗笑道:“他必是个铺兵,想是送公文下报帖的。”
铺兵,即古代递送公文的兵卒,相当于快递员,其从业要求就是能跑路,也可以看做是一种“行者”。
而小钻风的职责是巡山,同样也是“行者”。
孙悟空是行者,巡山的是行者,铺兵也是行者,其间有什么关系呢?
翻回去看西游记第二回,孙悟空学会了筋斗云,师兄弟们嘻嘻笑道:
”悟空造化!若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那里都寻了饭吃!”
当初的畅想,在孙悟空变成小钻风后终于实现。这两处文字之间的呼应,是不是有意为之呢?
单从文字上来看,小钻风三字里最关键的是这个“钻”字。如果将目光不只局限在狮驼岭,而是将小钻风放在整本书的架构里来看时,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前后脉络。
在狮驼岭前,唐僧四众刚经过黄花观,在与多目怪的大战中,孙悟空招架不住金光,变作一只穿山甲逃走,“四只铁爪,钻山碎石如挝粉”,一钻就是二十多里。书里说了:”药中有性穿山甲,俗语呼为鲮鲤鳞。“穿山甲第一会钻,第二也是药材,像不像是下一回书里小钻风的预演?
在接下来和狮驼岭三怪的大战中,孙悟空也是每一个妖怪都用到了“钻”字大法:
和老大青狮精打,孙悟空钻了他的肚子;
和老二象精打,孙悟空用金箍棒钻了他的鼻子;
老三大鹏的法宝是阴阳二气瓶,孙悟空用救命毫毛将其钻漏了气。
由此来看,狮驼岭这一节,简直就是一个花样钻法大全嘛。
过了狮驼岭,还有一个现象:以前妖怪的巢穴多种多样,比如多目怪住的就是道观,万圣龙王一家住在水底。而一过狮驼岭,妖怪们都住在了洞里,像比丘国,国丈鹿妖的老巢是清华洞;老鼠精一节,悟空探的是无底洞;隐雾山,豹子精住的是折岳连环洞;玉华县,偷钉耙的黄狮精来自豹头山虎口洞;金平府,三只犀牛精家在青龙山玄英洞;天竺国,玉兔精逃跑钻的是毛颖山的兔子洞。
每一处妖怪都在洞里,而洞都是用来钻的,要钻进去才能擒住魔头,由此来看,后二十五回完全就可以叫钻游记了嘛。
这只是巧合吗?
钻字为什么如此重要?
钻字到底有什么奥妙?这里先请出一位高人,他就是武当派的开山祖师、《倚天屠龙记》里的绝世高手——张三丰,他对“钻”正有着独到的研究。
在其《道言浅近说》中,张三丰讲到了修道中非常重要的调息:”调息者,调度阴蹻之息,与吾心中之气,相会于气穴中也。“当凝神调息到一定境界时,就要用到”钻字诀“,
体验虚空状态下的道之境界,从而发现“玄关”,得证大道。
清代还有位著名道士李涵虚,在其著作中也强调道:”凡做功夫,钻杳冥是第一桩难事。“修道者要能一切放下,钻入杳冥,才能真正有所进境。
所以说,“钻”乃是修行中极其重要的方法。要想真正得道,必须会钻!
所以七十五回的名字叫《心猿钻透阴阳窍,魔王还归大道真》,说得明明白白,钻透了阴阳之窍,才能回归大道之真!
由此我们来看狮驼岭中被悟空钻透的那个法宝——阴阳二气瓶。七十五回中是这么说的:
你说那瓶有多大?只得二尺四寸高。怎么用得三十六个人抬?那瓶乃阴阳二气之宝,内有七宝八卦、二十四气,要三十六人,按天罡之数,才抬得动。
这些数据有没有让你想起另一个东西?那就是生出悟空的仙石,小说第一回里这么说的: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
三丈六尺对应三十六人,二丈四尺对应二尺四寸,九宫八卦对应七宝八卦。这个阴阳二气瓶,为何与孕育悟空的仙石如此相像?
孙悟空被关进阴阳二气瓶后,想要出来,把身子不停变大又变小,而阴阳二气瓶也随着他的变化,一样能够变大变小。
这里的描写,为何与黄眉怪的金铙如出一辙?
六十五回里是这样写金铙的:
却说行者合在金铙里,黑洞洞的,燥得满身流汗,左拱右撞,不能得出。急得他使铁棒乱打,莫想得动分毫。他心里没了算计,将身往外一挣,却要挣破那金铙;遂捻着一个诀,就长有千百丈高,那金铙也随他身长,全无一些瑕缝光明。却又捻诀把身子往下一小,小如芥菜子儿,那铙也就随身小了,更没些些孔窍。
在《万万没想到,西游记最淫荡妖怪原来是他!》一文中,我曾分析过,金铙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而诞生孙悟空的仙石,也可以看做孕育他的子宫。那么阴阳二气瓶是否也有此寓意呢?
再回到张三丰的钻字诀,他说到了调度“阴蹻”之息,阴蹻即会阴穴,丹道修炼称之为生死根、归根窍、复命关,是任、督、冲三脉所起之处,又是奇经八脉的总源。
因此可以认为,阴阳二气瓶也正是西游记里又一个生殖系统的象征,它有着交感阴阳二气、孕育世间生灵的作用,它就是心猿钻透的那个“阴阳窍”。
所以悟一子陈士斌的点评是:宝瓶合阴阳二气,即修炼家认为玄牝,凝神结胎之处,所谓白玉连环也。人身有天地而此穴象太极,原无二理。
这里说的明白,阴阳二气瓶象征玄牝。
“阴蹻”是会阴,玄牝又在哪里呢?
《道德经》有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玄,指玄妙,也可指黑色;牝,指女性生殖器,在古代被用来象征大道,指其能化生万物而不见所以生。
在后来的修行理论中,玄牝渐渐不再专指女性生殖系统,男性修道者身上也可以有玄牝,就在肚脐下对应肾精之处。
从张三丰到悟一子,有道之士总是能不谋而合。
话说阴阳二气瓶既然是玄牝,自然珍贵无比,为什么还要被孙悟空钻破呢?
这里再请出悟一子,他认为,宝瓶固然是宝瓶,但世人修炼方法不对,“凝神此穴,用意封固”,把自己思维固守玄牝不动,这是错误的方法。玄牝不仅要意守,还要会钻破,要学会打通消息,不要执念于此脐下三寸。
这就是小钻风引出的修道正法,后二十五回“钻游记”的精髓所在!
小钻风在书里的地位是什么,大家现在应该理解了吧?
再说一些闲话,按照这个思路往下走,狮驼岭的众多情节马上变得耐人寻味了:
七十五回的题目《心猿钻透阴阳窍,魔王还归大道真》——孙悟空钻透了魔王的阴阳之窍,这画面瞬间就基了起来。
在和魔王们战斗时,孙悟空先是吹嘘自己的“灵阳棒”是“粗如南岳细如针,长短随吾心意变”。后来又说:“但只是你这洞口窄逼,不好使家火,须往宽处去。”这也让人没法不往三俗了想啊!
由此继续发散,唐僧最后一次被抓住时,妖怪们为了不让孙悟空找到,把他锁在了铁柜子里——最后被揪出来时,这不就成出柜了么……
最后再提一点,小雷音寺孙悟空被关金铙时,也用了钻:
他又把铁棒吹口仙气,叫:“变!”即变做幡竿一样,撑住金铙。他却把脑后毫毛,选长的,拔下两根,叫“变!”即变做梅花头五瓣钻儿,挨着棒下,钻有千百下,只钻得苍苍响亮,再不钻动一些。
小雷音处还怎么都钻不动,狮驼岭就发现了救命毫毛的妙用,飕飕一顿就钻了个孔,泄掉了瓶中的阴阳之气。两处的差别,反映的正是从小雷音到狮驼岭这一路上,修行的功夫有了进境。西游记书中很多有前后照应之处,有的人对此大加批判,说是雷同重复,其实是没学会看出其中的细微差别。
轻粉是什么?
注意再服用任何药物之前要查清楚症状,再医生的指导下对症下药,一般来说轻粉是一种白色有光泽的鳞片状或雪花状结晶,一般作用是外用杀虫,攻毒,敛疮,内服的话具有祛痰消积,逐水通便。如果是一般的药,那么外治是用于疥疮,顽癣,臁疮,梅毒,疮疡,湿疹,内服是用于痰涎积滞,水肿膨胀,二便不利。
牵牛子有什么药效?
牵牛子的功效是: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入肺、肾、大肠经。
功能:泻下去积,逐水退肿,杀虫。
主治:热结便秘,水肿,蛔虫,绦虫。
(白丑)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逐水消肿,但只适宜于水肿实症,有胀满、便秘,病人体质尚可者。
1、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配大黄、芒硝、枳实,如消水方,此方去水较满意,泻三、四次后,腹水显著消退。
2、用于治疗肾性水肿。慢性肾炎肾变性期的水肿,可用黑丑30~60g(成人量)与其它泻水、温肾药同用;或用舟车丸(黑丑、甘遂、芫花、大戟、大黄、青皮、陈皮、木香、槟榔、轻粉)逐水。
此外,也可用于治疗虫积(由蛔虫病所致的便秘等症状),舌上有碎米样的红点,口苦苔黄,小便黄短,用黑丑9g(炒),槟榔15g,研成细末,每服6g,开水冲服,或在其它驱蛔方剂内酌加黑丑亦可,但要慎用。
(黑丑)
使用注意:1、逐水消胆时如使用牵牛子,要注意攻补兼施,或攻后即补。凡体质虚弱、老人或孕妇,均忌用牵牛子;腹不胀满,或无便秒者也不要轻易使用。
2、牵牛子在常用量下不致中毒,但如过量(例如儿童子用30g以上)可中毒,出现神经症状、血尿、大便有粘液、剧烈腹痛、呕吐。
用量:常用量粉剂1.5~4.5g,大剂量酌情用至12~15g。入汤剂量可稍大,用至24~30g。
处方举例:消水方:黑牵牛24g(研末,冲),大黄15g(后下),元明粉12g(冲),枳实9g,水煎服。如体质虚弱,或服后泻下太历害,可用枣汤调服(大枣30g煎汤)。又此方不可久服,得效便止。
注:
1、开白花者种子为白丑;开红紫色花者种子为黑丑。
2、裂叶牵牛的种子一般较圆叶牵牛的种子稍大,且三棱明显。
有没有什么简单有效的方法抑制一下呢?
腋臭又称狐臭,是由于病人腋窝部分泌的一种特殊黄褐色糊状汗液,并产生一种特异性臭味为特征。主要发生于青壮年男女,在医学上称“臭汗症”。男女都会发生,但妇女较多,尤其青春期少女,大汗腺开始旺盛起来,也是狐臭容易发生的时候。汗腺受皮肤表面的腐生杆菌等作用而产生令人烦恼的狐臭味。狐臭的臭味多数是从腋窝发生,有时乳房、阴部、肛门等部位亦可散发出此种特殊气味,到老年时期可减轻,甚至消失。狐臭有遗传性。祖国医学认为是湿郁而气血不和所致。 自疗注意事项 :
(1) 要注意清洁,经常淋浴,勤换衣服。
(2) 保持皮肤干燥,保持腋窝、乳房等部位的清洁。 (3) 每天用肥皂水清洗几次,甚至将腋毛剃除,不让细菌有藏身之处。
(4) 在治疗中,要保持心情开朗,且不宜做剧烈活动。
(5) 戒烟酒,少吃强烈刺激的食物。
(6) 本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外治为主。
自治疗法 :(1)取一块生姜,切片搽患处,每日1-2次。
(2)取山药适量,切片搽患处,每日1-2次。
(3)取密陀僧、枯矾粉适量搽于患处。
(4)取滑石,陈石灰各30克,研成细末后搽于患处,每日1次。
(5)鲜滇香薷适量,捣烂后敷于患处,每日1次。 (6)石灰粉与醋各适量,将其调匀,敷于患处,每日2-3次,连续使用。
(7) 取500毫升西红柿汁放于浴盆中,将患处浸泡水中15分钟左右,每星期2次, 连续数星期即可见效。 (8) 生姜适量,磺酒适量,先用热水洗净腋窝,接着用生姜擦腋窝,擦至皮肤轻度 充血,后涂磺酒。每天2次,连擦15天为1疗程。用生姜擦腋窝时,注意不要擦破 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