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什么人不能吃人参?
人参不仅是一味中药,还要食疗方中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人参虽然有很多的功效,还是要提醒大家有8种人群是千万不能吃人参来进补的。今天,为大家来详细介绍一下是哪8类人群不宜吃人参吧。
人参的功效与作用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气雄体润,升多于降;具有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的功效。
人参主治大病、久病、失血、脱液所致元气欲脱,神疲脉微;脾气不足之食少倦怠,呕吐泄泻;肺气虚弱之气短喘促,咳嗽无力;心气虚衰之失眠多梦,惊悸健忘,体虚多汗;津亏之口渴,消渴;血虚之萎黄,眩晕
;肾虚阳萎,尿频,气虚外感。
方法/步骤8类人群不宜吃人参
1动脉硬化者。因为人参中的蛋白因子能抑制脂肪分解,从而会加重血管壁上脂肪的沉积,故血管硬化、冠心病、脉管炎等病人要忌服。另,高血压患者多因肝阳上亢,服用人参很易加重“肝阳肝火”的症状,使肝阳愈亢,肝火愈旺。
2血黏度增高者。其病情相当于中医的“瘀血”症,因为人参有促进红血球生长的作用,而红血球增多后,会使血黏度更高,有碍病情好转。
3胃病患者。据研究表明,不少的胃病是由于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而人参中的某种有效成分对这种病菌能起保护作用,影响治胃药物的杀灭效果。
4肝胆炎病人。中医认为,急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患者均为湿热旺盛,服食人参会助湿热,使病情加重。
5浮肿病人。人参中有种成分有抗利尿作用,因而浮肿病人在治疗期间不要随意服用人参,以免延误治病。
6肺结核病患者。中医认为,肺结核病人肺阴虚损,虚火旺盛,如再服食偏热的人参,则肺阴更虚、虚火更旺,从而会常常引起吐血,导致病情加重。
7妇女怀孕者。妇女怀孕期间宜进食性味温凉等食物,如服食性偏热的人参,其成分可通过血液被胎儿部分吸收,易增加胎儿火气(胎火),对胎儿生长发育不利,甚至导致难产。
8
小孩及婴幼儿。儿童为纯阳之体,本身就偏热,再服食人参大补,会对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人参含有类激素,可引起性早熟,尤其十四岁以下小孩应忌用,以避免性早熟;新生儿、婴幼儿更要禁用。人参不
仅是一味中药,还要食疗方中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人参虽然有很多的功效,还是要提醒大家有8种人群是千万不能吃人参来进补的。今天,为大家来详细介绍一下是哪8类人群不宜吃人参吧。
糖尿病肾病患者如何注意饮食?
健康是生命的保证,是幸福与快乐的源泉。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现代人染上了很多“生活方式病”,给生活带来了许多挑战,而这其中,糖尿病已然成为全球最普遍的疾病之一。
糖尿病肾病危害大,如果管不住嘴,将会引起很多并发症,严重地危害着我们的健康。
糖尿病肾病患者如何注意饮食呢?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饮食安排比较困难,既要保证热量和营养充足,又要限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根据临床工作经验,设计出2种营养方案供参考。患者最好咨询专业营养师,结合病情、饮食习惯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
方案一 根据分期而设计营养不同的饮食
1.1~2期
临床症状不明显,控制饮食比较困难。
2.3期
碳水化合物供给的量应占到总能量的50%,蛋白质为每日每千克体重0.8~1g。可选用蛋类、奶类、瘦肉、鱼类等优质蛋白质。慎用动物内脏、蛋黄等。脂肪以植物油为主,可选用花生油、玉米油、橄榄油、芝麻油等。
3.4期
蛋白质供给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0.8g,应选择优质蛋白质食物。有高血压和水肿的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2~3g。当每日尿量小于500mL时,要严格控制钠盐,同时要限制水分的摄入。每日摄入量要小于等于1000mL。
4.5期
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可食用一周连续6天低蛋白饮食(每日每千克体重0.6~0.7g),第7天正常饮食。这样既避免了低蛋白血症,又可以减少氮质潴留。必须限盐限水,如有高血钾,则不选含钾高的食物,比如豆类及其制品、麦麸、小麦胚芽、菌类、马铃薯、香蕉、苦瓜等。可选含钾低的食物,比如蛋类、藕粉等。5期如果需要血液透析者,总能量和蛋白质的供给比例可提高,蛋白质达到每日每千克1g,选择鸡蛋、牛奶、瘦肉、鱼等动物蛋白,注意补充铁、水溶性维生素,可选软食和低磷食物。
方案二 针对营养素供给而设计的方案
1.蛋白质
长期高蛋白膳食摄入可能加重肾负担,同时增加体内有毒代谢产物的产生和潴留,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损害。因此主张适量限制膳食中的蛋白质,以减轻对肾的损害。一般建议膳食中蛋白质每日每千克体重(以标准体重计算)0.6~0.8g。对于3~4期的患者,在坚持糖尿病营养治疗原则的同时,每日蛋白质摄入要出入平衡,有利于肾功能恢复。当发展到晚期肾病时,蛋白质应严格限制,一般采用麦淀粉饮食。就是用含蛋白质低的部分麦淀粉,代替大米和面粉。这样可以节约植物蛋白数量,并用动物蛋白进行补充,更有利于满足体内生理需要。目前市场销售的有玉米淀粉、红薯淀粉。
2.能量
在低蛋白膳食时,能量供给必须充足,以满足正常生理需要。可选择一些能量高而蛋白质含量低的主食类食物,如藕粉、粉丝、山药、南瓜、芋头、菱角粉等,使膳食总能量达到标准要求,同时,相应减去这些食物作为主食所含的能量,保证供需平衡。
3.脂肪
晚期肾病常合并脂质代谢障碍,需要低脂膳食。
4.钠盐
当患者出现高血压、水肿时,要限制食盐。但如果伴有呕吐、腹泻时,限制食盐不能过严,甚至还需要补充。
5.水分
当患者出现少尿或者无尿时,如何摄入水分就非常重要了,摄入水分太多,会加重肾负担,使病情恶化。一般每日入液量为前一日尿量加500mL。如果患者合并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补充液体。这时需要了解食物含水量(见附录2),要出入平衡。
6.矿物质
(1)钾如果每日尿量大于1000mL,实验室检查血钾值正常,则不需要限制钾的摄入,可自由选择水果和蔬菜。当出现高血钾时,常对身体造成危害,应适当限制含钾高的食物如口蘑、菠菜、土豆、香蕉等,选择含钾低的蔬菜、水果,如冬瓜、西葫芦、南瓜、苹果、梨、西瓜、葡萄、菠萝等。
(2)钙
肾损害时,血中钙的浓度降低,应提高钙的摄入量。
(3)磷
肾受损时,对磷的排泄减少导致血磷升高。研究发现,高血磷对肾功能有损害。一般要求膳食磷每天控制在800mg以内即可。
母乳妈妈不能吃什么食物?
很荣幸能回答你这个问题。
记得刚生完孩子的时候,老婆属于吃货类型的,看着什么都想吃。不过经常被家里老人说,母乳妈妈要忌口,你吃什么东西孩子就吃什么。你要吃的营养一点,什么鱼汤啊,补血气的啊都要吃,辛辣的,高油的这些就不要了。
让我这个做老公的一度在怀疑,母乳妈妈真的是有很多东西不能吃吗??后来我去网上查了一番,也是很多文章写着母乳期的妈妈这些不能吃,那些不能吃,会影响到孩子。
可是我依然觉得这不符合逻辑,然后我就去问了在妇产科的朋友,结果得到的答案却和网上截然不同。
母乳妈妈不能吃什么食物?网络上很多专家不是说着,辛辣的不能吃,寒凉的不能吃,海鲜不能吃,高热量的不能吃。
其实事实上,母乳妈妈没有什么要忌口的,也不会因为吃了什么就直接影响到孩子,除了以下几种不能吃。
1,香烟
吸烟这东西无论是什么时间段,都是不利于健康的,几乎损害人体全部的重要器官。而对宝宝来说,危害更好。
为什么要把香烟拿出来说,因为现在吸烟的妈妈也不在少数,也很少人会提到妈妈吸烟这事上,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拿出来说。
另外产后妈妈吸烟不仅可以使乳汁变少,还可以使烟草的有毒物质随乳汁带到宝宝体内。
另外为了宝宝的健康,不仅是妈妈不要吸烟,也要防止二手烟和三手烟的污染,那些有吸烟习惯的爸爸或者家人最好就是自动远离宝宝。
2,酒
因为宝宝对酒精可是“零容忍”,哪怕是一滴酒精进入了宝宝体内,那也不是绝对安全的。
宝宝如果摄入大量酒精会出现睡眠紊乱、异常的兴奋或躁动,甚至导致生长发育落后。
对母乳妈妈来说,酒精还会抑制泌乳反射,减少泌乳量。
妈妈在饮酒后30~60分钟,酒精就会进入母乳中。就算你把这波母乳挤出来了,酒精也会再次通过血液进入下一波乳汁。
其中有一些地方的习俗是习惯喝月子酒,包括米酒,黄酒等酒酿,其实这些都是不建议喝的。
不过有时候迫不得已,我建议是在喝酒前先给宝宝喂奶(酒后挤掉乳汁是没用的哦~)。
血液的酒精只能通过时间使其代谢掉!因此饮酒后需等待8小时再喂奶,且期间要多喝水。
还有许多容易忽视且含有酒精的食物:米酒,醪糟,果酒,酒心巧克力等都要避开哦~
3,限量摄入咖啡因
很多人都会让妈妈不要喝咖啡,茶或者可乐。
一天喝1-2杯咖啡、茶或可乐 (咖啡因摄入量不能超过200mg/天),一般是不会影响宝宝的。有研究表明,即使哺乳妈妈喝了咖啡,也只有极少量的咖啡因能通过母乳进入宝宝体内,爱咖啡的妈妈们无需担心。
不过也要注意个体差异,毕竟每个宝宝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发现喝了咖啡后,母乳喂养的宝宝显得烦躁不安,下次还是少喝点或选择低咖啡因的咖啡吧。
PS:新生儿和早产儿对咖啡因更加敏感,建议哺乳妈妈少吃含有咖啡因的食物。
4,高汞鱼类
母乳妈妈汞摄入量过高会损伤宝宝的神经系统,所以母乳妈妈应当要避免摄入高汞鱼类。
汞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水银。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中提出,哺乳期的妈妈最好不要吃高汞鱼。
如鲨鱼(包括鱼翅)、蓝鳍金枪鱼、方头鱼、旗鱼等大型高汞鱼类
但是如果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不小心吃了,也不用紧张,一次两次也不要紧。记得不要将这些鱼作为日常饮食主力食用鱼就好。
5,奇怪的催奶汤/茶
有一些妈妈因为没什么奶很麻烦,然后就会有一些朋友拿着祖传秘方的催奶汤或下奶茶介绍给你。
其实从科学的角度,目前还没有任何一款茶或汤是被验证有催奶或下奶这样神奇功效的。而这些汤和茶,往往也没有严格的质量或安全的监督与监管,因此不要去尝试。
其实有没有奶水是和乳腺有关系,只要不断的刺激乳腺,再小的乳房也能给宝宝提供充足的奶水
关于吃了这些食物会导致回奶?之前在查母乳妈妈需要忌口的时候,很多专家文章都会提到这么一回事——回奶。
可以说奶水是哺乳期妈妈非常关注的事情,如果听到某些食物会回奶,妈妈们立刻就会感到恐慌,因为你只要上网查一下【回奶食物】,里面的名单几乎长到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妈妈们吃的了。
比如大麦,燕麦,韭菜,山楂,豆浆等等。
可是事实上,不存在什么常见的食物是可以有效的回奶的。
所以,妈妈们想吃就吃啥,而想通过食物来回奶的妈妈,你们恐怕要失望了。
说到最后母乳妈妈并没有什么需要特别忌口的,除了烟和酒,以及奇奇怪怪的偏方外,不管是辛辣刺激还是生猛海鲜,都是可以吃的,而咖啡只要注意量就可以了。
我们要明白,食物进入妈妈体内不会直接化成乳汁,喂给孩子这么简单的。它会先后经历消化-代谢-吸收-利用等过程,最后才会合成乳汁给宝宝。
另外如果妈妈饮食多样化,乳汁里面也会有各种食物的味道,会让宝宝能够早期熟悉这些食物的口味,有利于他将来的辅食添加。
母乳妈妈本来就很辛苦了,一定要对自己好一些,真的没有必要忌口。
所以,开心快乐的吃吧,吃的好吃的全面才能保证宝宝的乳汁营养丰富!
以上是问题的相关回答,希望能给到你帮助。
喜欢我的文章记得点赞、转发和收藏
有什么想说、想问的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我是立志成为相妇教子,出厅堂入厨房的男人,左手锅铲右手笔,一半生活一半灵魂,只想分享日常不完美的育儿想法,喜欢可以点赞关注我。
中老年人喝三七粉真的能预防心脑血管病吗?
感谢邀请!
因为不是中医,对三七粉的作用及其应用也缺乏深入的研究,但是根据迄今预防心脑血管病的研究报告,可以这样回答说,目前尚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来证明服用三七粉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病。
我们服药为了防病治病,既要有效,又要安全。
现在临床推荐的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病药物,比如常用的抗血小板药、降胆固醇药、降血压药、降糖药,等等,都是经过循证医学研究证实疗效和安全性的。所谓循证医学,就是要用临床证据说话,要用临床应用的研究结果(证据)来证明这些药确实有效和安全。这当中要设计研究方案,采取多种方法排除主观因素和一些混杂因素的干扰,再用医学统计学的方法来检验结果。经过循证医学研究证实有效的药物,再推荐到临床应用。
一般来说,循证研究采用的是多中心(多家医院或研究中心,多个地区甚至多个国家参加)、随机(病例分组)、双盲(医生和患者都不知道服用的是治疗药还是安慰剂,防止主观因素干扰)、安慰剂(或阳性药与研究药物)对照的方法,制定研究对象的纳入、排除标准和研究需要观察、监测的指标,研究期一般在5年甚至更长(如果结果特别好或者特别不好会提前结束),这样来研究证实药物在人群中的普遍疗效和安全性,以供推荐临床应用,具体病人用药时还要根据个体化原则。
按照我国第15版《新编药物学》介绍,三七生品散瘀止血,熟品补血和血。三七提取物有多种皂甙和少量黄酮。动物实验研究三七有抗衰老、促进蛋白质合成、扩张冠脉、减慢心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压等作用,降血脂作用结果不一。三七也有不良反应,如消化道症状、出血倾向、房室传导阻滞、过敏、白细胞降低等。
很多中成药里都有三七的成分,但那是作为组方中的成分,与其药物配伍使用。中药讲究君臣佐使配伍,不同的组方会有不同的疗效;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同样的病不同的人用药不同,所谓“同病异治”。所以各种含有三七的中成药也都有各自的适应证、禁忌证,哪些人、什么情况下适合喝三七粉也有区别。
我国一些含有三七成分的中成药经过了一定的临床应用研究和疗效观察,但由于缺乏大规模循证医学的证据,目前属于临床辅助用药。喝三七粉预防心脑血管病也是一样,疗效和安全性都还缺乏研究证据支持。预防心脑血管病是长期的事,预防也需要长期,三七粉从什么时候开始服、服多大剂量、服多长时间有效、长期服用的安全性、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都还有待研究。
因此,个人适不适合服三七粉、服用剂量和疗程,需要中医辨证确定;长期服用三七粉预防心脑血管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有待研究证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参的禁忌有哪些?
谢邀。
人参为百草之王,是临床常用药物。出自《本草》。形长而黄,状如防风,多润实而甘,俗用不入服,乃重百济者,形细而坚白,气味薄于上党。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可以大补元气,为补虚之第一要药。
人参虽好,也有其禁忌之处。俗话说:“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
1药效限制。人参与一些药物相反相畏。诸参辛芍叛藜芦。也就是说,人参在用药过程中不适宜与藜芦,以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此外,还不宜以莱菔子(萝卜子)同用,以免降低药效。
2体质限制。人参是补虚的药物,所以身体不虚的人不能使用人参,否则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引起疾病。曾有报道正常人长期吃人参造成身体损伤的。属于热性体质更需慎重考虑使用。
3证候限制。即便是体虚,也要分清寒热,归经,病位等。同样是虚,阴虚就不宜使用,气虚就适于使用。还要看是否有阳气亢盛,即便是本虚,但是标实明显也不宜使用。一定要辩证用药,要认准肺脾气虚,不能因为是补药就使用。
4药量限制。同样是气虚,患者状况也可以使用人参,也要考虑病和药的关系,既不能病重药轻,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也不能病轻药重,治疗过度,出现变数。当然,这一条也包括用药时间,举一反三。
我是中医随感,如果您喜欢,请关注我,谢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