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功效,白伏苓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白伏苓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白茯苓就是中药茯苓,功效为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作用是常用于水肿尿少,痰饮(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脾虚食少,便溏(粪便稀不成形),心神不安,失眠等。
白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阴干,切去棕红色或淡红色的白色部分。用法为煎汤或研末作丸散用。
白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健脾的功效。临床如属于脾气虚者,常与党参、黄芪、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药物需要在医师辨证指导下服用,切勿自行用药,以免耽误病情。
本内容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王博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中药茯苓去皮后即为白茯苓,白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胃、宁心神的功效,有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痰饮眩悸、倦怠乏力、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宁、惊悸失眠等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白茯苓含多糖、三萜类、甾醇类、蛋白质、脂肪、卵磷脂、腺嘌呤等成分,具有调节免疫、抗移植排异、保护肝脏、降血脂、抗肿瘤、抗炎、抗病毒、抗菌、镇静催眠、改善记忆、抗衰老、抗疲劳、抗惊厥等作用。目前临床上,还用白茯苓治疗异位妊娠、子宫肌瘤、输卵管炎、慢性胃炎、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等病变。
不过,白茯苓性泄利,故肾虚者禁止服用白茯苓;阴虚而无湿热、气虚下陷、虚寒滑精者需慎用白茯苓。
本内容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临床药学部 副主任药师 解皓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黄芪和茯苓在一块起什么作用?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的作用。
而茯苓具有健脾除湿、利水消肿、除烦安神的作用,两者搭配煮水喝,作用相互协调补充,其作用明显增强。
主要用于治疗神疲乏力、气短懒言、下肢浮肿等症状。
茯苓是什么?
茯苓,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亚门,伞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茯苓属,茯苓,分布区域:大别山岳西产量最大、质量最优,湖南主供南方使用,产量居次。特征:多为不规则的块状,球形、扁形、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等,大小不一,小者如拳,大者直径达20~30厘米,或更大。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白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白茯苓具有利尿除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在临床实践中,茯苓有以下作用:一是抗癌抗肿瘤。由于茯苓含有丰富的抗癌成分,能抑制癌细胞的生成,破坏癌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因此对癌症的治疗有很大的作用。其次,可以治疗水肿。可以通过增加尿量来利尿和缓解身体水肿。第三,可以治疗日常生活中的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