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的副作用,三伏天能修剪葡萄树枝吗?
葡萄秧剪枝的时间是需要根据气候来决定的,冬天一般是在12月份左右进行剪枝,而夏天是在6月份左右进行剪枝。
葡萄剪枝的方法,一般主要是对于生长粗壮有结果能力的副稍留3-5个芽进行剪截,然后顺着铁丝向左右两侧绑好即可;对生长细弱无结果能能的枝条,可采用短截。若果枝较多的话,则应去弱留强,去密留稀。而且修剪的时候一定要要按照生长结果相结合,结果预备不分离的修剪原则进行修剪。
葡萄剪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到既要通风透光,又要稀密适度,始终坚持壮枝壮芽多留,细枝、萌芽少留或不留的。
葡萄在冬季修剪的话,一般可以调整树形,有目的的留枝,从而优化生产;在夏季进行修剪的话,主要是为了控制养分走向,使其主要向果实流动,增加葡萄的产量。
你的鼻炎怎样变好的?
我也说说我鼻炎变好的经历吧。我是20多岁的时候得了过敏性鼻炎的。没得过敏性鼻炎前,我的身体很好,感冒也基本很少有。
坐月子时着凉,感冒咳嗽变成成过敏性鼻炎。我生孩子是3月份,是倒春寒的时节,我在农村老家坐月子,农村气候比城市寒冷,由于半夜要起床喂奶,有时候还要上厕所,生孩子没几天就感冒了,感冒后就变成咳嗽,孩子刚出生要喂奶,不敢乱吃药过奶给孩子,硬扛着没去看病,没吃药。出了月子后,咳嗽实在太厉害了,已经有点喘了,去看了中医,喝了几副中药,咳嗽止住了。但从此之后经常会鼻塞,打喷嚏,尤其是早上起床和半夜睡醒,鼻涕纸都能用上半卷。这种情况越演越烈,天天都打喷嚏,闻点刺激的气味或者天气稍变化都会打喷嚏,有时候半夜甚至喘,连眼睛也经常会发炎发痒。看医生,医生确诊是得了过敏性鼻炎,喘和眼睛发炎都是过敏症状引起的。几年间尝试了盐水冲鼻子,吸热气,喷鼻子药,吃药,加强锻炼身体,慢慢好起来了。医生说这个过敏性鼻炎很难断根,因为怕药物有副作用,我尝试很多种物理方法,有些效果挺好,但难于坚持。盐水冲鼻子:用生理盐水冲鼻子,这个坚持了几个月,有效果,冬天实在太冷了,当时放弃了。这个补充一下,那时候我不会用温开水来冲鼻子,一直用冷水,冬天冷,所以放弃的,其实觉得冷,用温水应该可以的。吸热气:水杯装热水,口鼻靠近,吸上面的热气,这个对鼻塞,特别有用,可以说立竿见影,效果也不错。我放弃这个方法,是因为我孩子小,有一次孩子打翻了水杯烫着了,所以我不敢用。喷鼻子的药和吃药,是医生开的,特别严重情况的时候会用,有一次咨询了医生后,我坚持服用鼻炎药一个月,同时每天跳绳和做运动来锻炼身体。自从这次后,鼻炎减轻了很多,再也不会经常鼻塞,打喷嚏了,以前一点嗅觉都没有,鼻腔都是湿湿的,现在能闻得到各种各样的味道了,没有鼻塞,打喷嚏的困扰,真是一种幸福啊。我鼻炎变好的经验是去医院看医生,让医生开点鼻炎口服药,同时开点增强免疫力的药,增加运动锻炼身体,坚持一个月便看到效果了。中小学生可以睡懒觉?
对于举双手赞成的朋友,我先泼盆冷水,具体实施起来并非绝对好事。
近日,黑龙江、江苏、浙江等省教育厅先后出台措施,明文规定,从3月1日新学期开始起,小学生、初中生早晨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00,咋一看,这件事是好处多多。我国中小学生日均写作业时长为2.82小时,这个数据是全球水平的近3倍,而与此同时,全国有一亿中小学生睡眠少于国家规定的9小时,这就造成了全国近50%的小学生和近80%的初中生每天感到困乏劳累。从这个角度来说,增加学生睡眠,好事一桩。
但具体实施起来,也会有诸多弊端,第一,家长上班时间和孩子上学时间有冲突了,以前虽然提前,但刚好满足时间差,大部分家长都8.00或8.30上班了,孩子谁来送?下午提前3点放学,又有谁来接?有父母帮忙的可以,没有的怎么办?翘班还是报托管?
第二,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少了,家长会更加慌张了,以前没时间报的培训班、辅导班、才艺班,又是一顿忙乎,不能输在起跑线,这点时间怎么会浪费?
第三,学生的教材不改,老师的授课方式不改,在校减少的只是时间,学生负担依旧沉重,君不见开着奔驰宝马的老师们,多商营而少育人!
当然,好消息是国家也在打击整治课外培训机构和研究优化课程教材,帮助中小学生真真实实的减负,我们拭目以待!
为什么感觉比去年热得多?
兰州天气炎热,尤其是三伏以来气温持续增高,资料显示,兰州今年创近4年以来的最高温度。但很多中老年人觉得,今年是兰州30年以来3最热的一年。
兰州今年非常热的原因兰州最近的温度一直持续在三十七八度,天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大地,热量的聚集,使得兰州更加炎热。
兰州地处西北地区,日照的时间长,太阳的辐射量大,加上气候干燥,本身干旱少雨,多风沙,降雨量小,植被不如南方茂盛,所以给人的体感感觉上更加炎热。
今年真正最热的不是北方,而是南方。但兰州地处西北,占了一个“北”字,气温比南方好得太多了。
今年全国最热的是重庆和上海,重庆这一个星期的温度,已经达到了41度,上海这一周也非常火热,每天都是三十七八度的高温。
除了重庆和上海,武汉、南京、杭州、成都、广州、长沙、合肥、南昌、内蒙古、新疆、陕西等省市都处在橙色高温预警之下,人人都叫苦不迭。
地球上真正热的地方并不在中国,全球都感受到了地球变暖带来的巨大影响。利比亚热到57.5度,另外还有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苏丹、印度、索马里、尼日尔、马里等国家,气温都已经超过了50度。我们简直无法想象,在这样的温度下怎么生存。
除去这些传统的热带雨林气候国家,就连英国、法国也热得无法忍受。
英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因为气温普遍较低,英国居民一般不装空调,但是今年英国的温度也显著上升,最高温度居然达到42度。新闻说英国有养猪户,为了怕猪被晒伤,给猪涂上防晒霜。
多家媒体报道,席卷欧洲的热浪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已经造成1027人死亡。法国、希腊、土耳其、克罗地亚等国也发生森林大火。
今年异常的高温可能是地球运行和人类对地球环境破坏的双重结果,冰川融化、环境破坏、森林大火、战争等等因素聚集到一定程度,对地球造成了巨大伤害。
人人都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只有所有的人都行动起来,才能形成一股巨大的保护力量,地球才能山清水秀,风调雨顺!
老人说处暑节气有3怕?
“暑气渐消”,北京时间2022年8月23日11点15分59秒将迎来处暑节气,处暑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这时三伏天已过或者接近尾声。
处暑过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虽然白天可能会感到很热,但是早晚会明显感到凉爽。处暑分为三候,每5天一候,一候鹰乃祭鸟,说的是老鹰开始大量捕杀鸟类;二候天地始萧,说的是到了处暑中期,万物开始凋零;三候禾乃登,说的是到了处暑节气后期农作物开始成熟。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粮仓”,处暑后昼夜温差进一步加大,非常有助于有机物的积累,粮食成熟得很快,家家都在忙着修理粮仓。进入处暑节气后,说明庄稼很快可以收获了,因此农民对处暑很重视,这关系到粮食是否高产,老人说处暑节气有“3怕”,分别怕什么?
农村老人说“处暑节气有3怕”,怕什么?一、处暑怕连阴天
处暑时节虽然太阳高度在继续降低,但是副热带高压在南移的过程中可能会突然北抬,会带来短期的回热天,这就是所谓的秋老虎天气。老话说“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正常情况下处暑时节白天温度依然会很高,人们会感到很炎热,但是如果处暑时节多阴雨天,对农民来说可不是好事。
处暑时间秋收作物籽粒开始变黄,籽粒在快速积累营养物质,在此期间如果多阴雨天,那么植株的光合作用就会降低,光合作用弱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农作物会出现“贪青晚熟、籽粒不饱满”的现象。
正如农谚说“处暑凉飕飕,纵然有籽也难鼓”,处暑时节如果出现连阴的天气,势必气温会很低,不利于籽粒积累干物质,粮食的产量会降低。农谚还说“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由此可见处暑时节出现连续的阴雨天不利于粮食丰富,也不利于粮食收获(道路泥泞),处暑时节多晴天有利于粮食丰收。
二、处暑怕冰雹
处暑时节瓜果和粮食即将成熟,像中稻已经可以收获,此时如果下冰雹就会严重危害农作物生长。
处暑节气虽然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但是依然会出现强对流天气。冰雹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其会毁坏大片的农田或者果园,庄稼会被打毁,严重的会损坏房屋、砸死牲畜,因此在农作物成熟的季节农民最怕“冰雹”,冰雹会给农作物造成严重减产。
进入9月,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的雨季结束,但是我国华南、华西地区热带气旋依然很活跃,雨水依然会很多,可能会出现冰雹;此外我国西南山区,受地势以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秋雨会相对比较多,这些地区要注意防范冰雹,农作物成熟后要抢抓农时。
三、处暑怕刮大风
老话说“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处暑时节农作物即将成熟,农作物往往处于“头重脚轻”的状态,此时如果刮大风,就很容易导致农作物倒伏。
农作物倒伏不利于光合作用,会导致籽粒的“千粒重”降低,其次倒伏的庄稼还容易出现发霉腐烂、发芽等现象,会导致粮食严重减产。此外,倒伏的庄稼不利于机器收获,会大大增加种植的人工成本。
在农村有句老话叫“处暑不出伏,必定是灾年”,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话来说,如果到了处暑节气时三伏天(末伏)依然还没有结束,那么粮食就会减产。那么有没有道理?“处暑不出伏”意味着三伏天和处暑节气重叠了,这就会导致炎热天气缩短,炎热天气缩短了就会导致农作物生长积温不够。但是重叠的时间一般只有两三天,“必定是灾年”很明显夸张了。
今年8月23号处暑,8月25号出伏,很明显今年是“处暑不出伏”,但是我们不能说它是荒年。粮食是否丰收,首先要看是否风调雨顺,其次还与施肥、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等田间管理有关,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总结,处暑的气候特征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雨水少、空气湿度低,处暑时节天气热对农作物生长是好事,非常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反之,如果处暑时节天气冷、多阴雨天或者下冰雹,那么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希望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