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十二经络养生法,经络是怎样产生的?
什么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简称。经脉中流淌着血液;络脉中流溢着津液。是两条功能性不同的代谢通道,其中经脉中的载体是水,络脉中的载体是气。水和气所承载的是腑器所消化的食材之精微,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血液只在在血管中流而不外行,其中代谢废水经肾过滤后贮于膀胱而排出体外,同时带出生理垃圾;津液不仅在膜片上流,而溢行于细胞之中及全身体表,废气和废水排出体外,同时也带出生理垃圾,进气交之中。
经络也可以理解为体内两条不同质的熵的运行通道。六腑消谷揚气产出营卫二气,营血经心到肺内加氧后变赤成为荣血。荣血流行于动脉内,营血行于静脉内,形成血液循环经脉系统,血脉深不可见,只在寸口、人迎处触而可感。卫气熏于盲膜,由阴(脏)络从腹走四末,阳(腑)络从四末走头和体表。形成络脉系统。络脉有穴位可循,穴位内都有膜对应,膜上的津液内都富集有传导作用的钙等金属介质,所以络脉有固定的感传线路,前几十年对经络声、光、电等的科学实验,已证实了络脉感传线路的真实存在,也佐证了古人对络脉认知的正确。因为经脉中没有穴位,所以没有感传线路。十二经络图,应是十二络脉图。在经脉和络脉中运行的血液和卫气,都是经膜滤出的有序的负熵。排出的血管废水和废气及生理垃圾都是正熵。生命体都是引入负熵,排出正熵而存活。
经脉和络脉在体内都对应的组织结构体,经脉是血管;络脉是膜片。它们都分布在肌肉骨骼之间,,都无形显现,在体表出现的静脉血管,古人还误认为是络脉。古人认为色脉就是络脉和经脉的外象,络脉畅通在体表启动了微毛细动静脉血管的大量血液交接,使体表红润光泽,色相好。这就中医说的“气是血之帅”,和道家说的“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黄中为卫气,理是腠理。经脉的外显在寸口脉膊,脉膊必须合四时之气,五脏六腑之五行之气。观色为望诊;把脉为切诊,望切二诊融合方可知体况,方称神明。是
把经脉和络脉合为一体,就是让水和气两种载体放在一个通道内。如果在体内寻找一套水气共一体,并在体内循环无端,周而复始密封的结构体。是根本找不到的。
经脉是古哲人通过简单的解剖和长期对身体的触摸而发现的。络脉和体内卫气应该是具有可以看到红外线辉光的特异功能的巫所发现。卫气悍疾而行热气,它具有发射红外线的条件。人体辉光早已被苏联科学家发现,现代红外经络检测仪,已投入航天和医学领域的使用。
瑜伽体式中疏通胆经的有哪些?
合理饮食健康减肥!大家好我是邵梅谢谢邀请很高兴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瑜伽体式中疏通胆经的有哪些?
阅读完本文章你将获得以下三点信息
1)经络的理论
2)胆经的位置
3)堵塞的危害及疏通胆经的体式
一、经络的理论数千年来瑜伽和中医都相信内体的生存由一种活跃的能量体系注入活力,而这种能量虽然无形,却是所有外在和现在的来源,或者说是精髓所在氧气是最重要的生命力,也是一切活力的根基
我们的古人认为只有注入活力的能量通行于全身,而我们中国人认为是强身健体,而印度人则称为“气脉”它就像一个无形的通道一样,所以阴瑜伽一般都以经络为主来练习舒展的,我们上课的时候老师会说感受身体的气息,做体式疼得时候就好像有一个针在刺你一样,做的时候通过经络穿行到我们的组织、骨骼起到了润滑关节的作用,经络的力量与流通主宰着身心和平衡
当身体能量不足或者说缺乏活力的时候一般我们都称之为“气不足”能量如果以扭曲的动作则是“气不顺”一般描述每个人身体健康的时候都会比喻说这个人气血足精气神儿十足,所以说健康的气具有力量稳定且同行顺畅,当我们每天固定的去做一个对身体有利的动作的时候其实就可以消除身体上的气不足和不顺的现象
許多大師都主張詻理論’如本山博博士(Dr. Hiroshi Motoyama)和他的學生保羅·葛瑞理。這個理論滐僵體內相連的組織包含一個流動性且高度敏感的能量體系·且此體系受到身體如何被對待的影響。許多智慧傳铳的修行,如瑜伽、太極、氣功、禮拜( prostration)、觀想( visualization)和念咒( mantra)等,都包含強化氣的訓練,以使身心更有活力。如果我們探査這些不同的修行方式有什麼共通點·就可看岀一種具有四個特定方法的模式·以協助氣的通行二、胆经的位置👇胆经足少阳胆经的简称,它是人体的12经脉之一,一般来说胆经它介于阴阳明之间。足少阳胆经起于外眼角,向上达到额角部,下行至耳后外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复返向耳后,再沿颈部侧面行于手三阳三焦经之前,至肩上退后,交出于手少阳三焦经之后,向下进入缺盆部
它还包括了几个分支,比如说耳部分支,眼外角分支,缺盆部直行分支,足背分支等。因此对于人体来说可以适当的在胆经循行的位置进行相关的治疗,从而取得相关的效果
在人体里面有一个像西医样的神经系统血管系统一样四通八达的像网一样的系统,中医则称之为经络系统。人体的经络纵横交错,相互网络的遍布全身,起着运行气血,联系全身内脏体表的作用。
经和络构成了一个系统,使体内所有脏器和体表的一切组织密切的结合在一起,靠经气循行形成多种复杂的功能和活动,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相互协调的统一整体。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有十五络脉、浮络、孙络等
三、胆经堵塞的危害及疏通的体式危害
胆经不通,主要有疟疾,恶寒,有汗,头痛,颌痛,目痛,口苦,锁骨部及腋窝部肿痛,胸及侧胸部疼痛,使身体转侧困难,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等症状和病症,以及在本经循行部位的局部症状
体式
动作一活动颈部两侧👇
1、坐到垫子上自己舒服的姿势
2、吸气背部挺直
3、呼气向右侧倒让耳朵找肩膀(但 是并触碰不到肩膀的位置)
4、吸气收回来再倒向左侧的方向可 以做10次的练习
动作二瑜伽的蜻蜓式👇
1、它和瑜伽的束角式有点相同但是 区别在于一个脚靠近会阴处一个 脚离会阴处稍微远点
2、坐到垫子上将双腿弯曲脚心相对 (让腿成棱形状)
3、吸气背部挺直
4、呼气双膝向下颤动,吸气起来这 样反复的练习
5、也可以缓慢的让头去找脚心的位 置保持一分钟的时间练习
动作三瑜伽的胯天鹅👇
1、四角型跪到垫子上,将双脚踩住 垫子臀部带动身体向上起来成一 个倒立的三角形
2、吸气左腿弯曲向前胯一步(膝盖 和脚踝尽量的垂直)
3、呼气落地调整腿部尽量的成直 角,不可以的就将腿向里收👇
4、然后呼气身体向前趴下去伸展背部
5、保持一分钟的时间,然后做另外 一侧的练习(两侧的臀髋需要在 一条直线上)
动作四瑜伽手臂前侧伸展👇
1、保持站立的姿势
2、吸气双手向前伸直
3、左腿在上右手在下两个手肘重叠 到一起
4、吸气向里拉进手臂保持左侧的手 和肩膀在一条直线上
5、呼气放松双肩保持一分钟的手臂 外侧的伸展然后做另外一侧的练习
动作五瑜伽的单腿侧伸展练习👇
1、坐到垫子上双手向前伸直
2、吸气左腿向外侧打开和髋部成一 条直线
3、弯曲右腿脚心抵到大腿内侧
4、再次吸气右手向上举过头顶呼气 向左侧倒可以的话双手抓脚趾
5、抬头向上看伸展侧腰保持八个呼 吸然后换另外一侧的练习
胆经分布在人体的外侧部位,那么你经常的做一些拉伸外侧的体式就可以了,平时如果在办公室或者家里还可以坐着伸展练习👇
1、坐到椅子上将左腿弯曲脚踝搭到 右膝盖的上面
2、右腿弯曲垂直(膝盖和脚踝保持 在一条直线上)
3、吸气背部挺直
4、呼气身体向前向下受力要均匀这 样一侧做3分钟再换另外一侧的练 习就可以了
说明
以上的体式都是对于胆经的练习,平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多练习
【总结】胆经是人体的重要经络,没有时间练习的时候经常抹去敲打大腿的外侧位置也可以得到缓解的症状
那今天的邵梅瑜伽小课堂就先分享到这里了我们下次再见
喜欢我关注我,每天教你不同的瑜伽知识和正确的练习方法
古代中国人是如何发现遍布全身的经络并绘制出来的?
感谢邀请:
感谢提问者对传统中医进行的关注和思考,这里就传统中医的相关常识我谈点个人的观点,供传统中医临床研究人员参考:
1,传统中医是什么?
人的肉身是实体,但又不是个体,受万物滋润,受百草之恩,他(她)是一个灵魂综合体。古人讲万物皆有灵,如何破译"人"这个灵魂综合体(或称生命密码)一直是五千年来智慧先人追寻的目标,人体的经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何得来要问祖宗。但先人告诉我“练功不练药等于没有学,练药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似乎在告诉我们要破译人的生命密码不是靠想象而来,而是靠无数代的智慧先人们在大自然中摸爬滚打亲身体验感受而来。先人们由一病一症一现象一方发展到一病多症多现象综合用方都是无数先人们辛苦和智慧的结晶。因此,传统中医实际是一种破译人类生命密码的临床过程。
2,传统中医的诊治原则是什么?
先人告诉我“大河涨水小河满”。这似乎在告诉我们,大河涨水了我们并不知道也不会理会,但连接大河的屋前的小河涨水了我们立马知道并且会马上采取措施防止淹到自家。作为传统中医的医者就是这大小河流的综合管理者,没涨水叫管理,涨水了叫治理。一般小河涨水有两种情况,一是小河自身某段堵塞造成涨水,这只需疏通堵塞便可解决问题;二是大河满了反灌小河导致涨水,这种情况治理小河永远无效且劳命伤财。给身体治病原理一样,头痛医头要视情况而为。作为传统中医临床研究者要冷静观察,根据现象综合查找病源(身体的多数疾病都与五脏六腑综合关联),并对症果断处置才是正道。
3,什么叫是药三分毒?
传统中医百草皆为药,对症对人对时辰对方对量是药能治好病皆无毒。否之不对症不对人(不同体质年龄)不对时辰不对方不对量不但治不好病是药皆有毒。
饭也是药,饭吃多了还撑坏人的。所以不是中药有毒而是不会用的人拿药就有毒。是对中药使用者的一种警示:百草皆为药,乱用药伤身。
几点唠叨供国人参考,我相信传统中医一定能为人类的健康创造奇迹。
株洲古佛堂传统中医研究院
古佛堂老曾
2019.2.18
人体中有多少个穴位和经络?
针灸治疗的基础就是经络和腧穴,那么,人体有多少穴位呢?
这个问题要分三种情况来解答,从人体的十二正经来说,目前有366个正经穴位,而目前还有奇穴,阿是穴,尤其是阿是穴根据痛点定位,遍布全身。阿是穴最早记载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中,阿是穴是没有数量统计的,无法统计出来。
人体有12条正经,有奇经八脉,有15条络脉,还有很多细小的浮络、孙络等等。
其中十二条正经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共12条,首尾连续,循环不断。
其中的奇经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八条哦。
其中15条络脉分别是12正经加任脉,督脉各有一条络脉,再加脾之大络共计15条。
其实,穴位从黄帝内经开始一直在不断增加,经络却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穴位还会增加,还会完善的。
脉经的主要成就?
回答如下:脉经是中医经典之一,主要成就如下:
1. 奠定了中医重视脉象诊断的基础,提出了脉证并重的诊断思想;
2. 对脉象的分类、描述和判断提供了系统化的理论基础,为临床脉诊奠定了基础;
3. 脉经中提出了“脏腑之气通于经脉,经脉之气行于肢节”的理论,展示了中医经络理论的基本框架;
4. 脉经中提出的“脏腑之气”、“经脉之气”等概念,为中医脏腑学和经络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5. 脉经中提出的“六经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经脉概念,为经络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