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痛风的偏方,痛风靠饮食调理?
如果是痛风早期,并且症状不严重的话,单纯依靠饮食调理是有可能控制病情,避免再次发作的。但是,如果痛风以及很严重,有关节明显受到累积的话,单纯靠饮食是没有作用的,并且还会延误病情。
痛风的主要表现就是突然出现的关节疼痛,一般常见疼痛部位为大脚趾关节及踝关节,主要因素为血尿酸水平升高,引起尿酸盐在关节内沉积导致关节炎性反应。大多数患者就诊是关节疼痛,通过检查发现是痛风。部分患者是在体检的时候发现的尿酸高。
痛风发病的主要因素是血尿酸高,因此,不论是药物治疗还是非药物治疗,其主要目的一方面是改善症状,另一方面就是降低血尿酸水平。
治疗痛风的药物主要分为促进尿酸代谢药物和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
饮食调理的话,主要是通过低嘌呤饮食,来减少尿酸生成,从而避免尿酸的升高。饮食调整适合于平时的预防,对于痛风急性期的人来说,依靠饮食来改善症状是不现实的。
饮食的调理不单单是指吃低嘌呤的食物这么简单,还应该注意避免喝果糖类饮料,避免吸烟、饮酒(白酒、啤酒都要避免)。
这方面主要目的是减少嘌呤的摄入,减少尿酸的生成。除了饮食外,还应该在痛风缓解期加强运动。运动的目的是加速机体的代谢,促进尿酸的代谢。
对于高尿酸还有一个小偏方,不妨一试。
车前草煮水喝
有研究证实通过喝车前草的水,可以降尿酸。方法很简单,就是采集路边的车前草清洗干净煮水然后饮用就可以了。
我是医者健康,关注我获取更多健康知识!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咨询!
怎样防治葱白叶?
谢谢邀请,木雨听风为你解答,种植的葱为何出现花白叶?如何防治?
葱又叫大葱,四季葱,青葱,事菜等名。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南北栽培均适宜,葱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之一。在古书《唐本草》,《蜀本草》,《本草图经》等书籍中都有关葱能入药的记载。葱叶,葱白均可食用,大葱耐旱不耐涝,喜阴凉,不耐炎热。进入秋季,气温逐渐下降,准备越冬储存的大葱开始进入生长活跃期,葱的管理也进入到了关键时期,有不少种植葱的农户发现,葱叶子出现白斑,形状各异。发生严重的,对大葱以后的产量形成,质量的高低都有很大的影响。种植的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症状?
1,斑潜蝇的危害,斑潜蝇害的痕迹在民间又称为“鬼画符”属于杂食性,寄主广,可危害多种蔬菜以及花卉等。比如十字花科,豆科,菊科,茄科,葫芦科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一般可减产30%左右,甚至更严重。在我国出现危害的大多是美洲斑潜蝇,繁殖力很强,世代间隔短,斑潜蝇幼虫主要危害叶片,卵孵化后,直接钻进叶片夹层内取食叶肉,外面出现各式各样的,不规则符号。失去叶绿素的植物,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受危害的叶片,后期枯黄。
2,具有刺吸口器的害虫危害,蓟马危害最为普遍,蓟马吸食大葱的心叶汁液为生,也吸食葱叶的嫩尖,在葱叶上形成灰白色班,细密而长,被蓟马吸食汁液的葱叶尖枯黄,甚至叶片枯萎,远看好像是大葱因旱情出现表现的水分缺乏。经蓟马危害的大葱叶片生食食用的口感极差,甚至不能进行生食。蓟马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生。
3,日灼病,过分干旱,在夏秋季早期,气温高,阳光照射强,容易发生强烈的阳光炙烤,葱的叶片容易出现日灼病。
4,灰霉病,大葱灰霉病初期,先是在叶片上出现灰白色的点子,继而扩大,大葱叶片容易卷曲后枯萎,空气潮湿,那灰白色的点子上,有霉状物长出,呈黑色。
5,葱疫病,葱疫病病菌喜欢高湿高温的环境,重茬种植的大葱,容易感染此病,葱种植在低洼地,夏季的雨水过多,葱地里积水,排水不良,造成涝渍出现,大葱植株生长势弱,氮肥施用过多,造成徒长,容易感染发病。大葱疫病感染初期,叶片上有水浸状,暗绿色病斑,随着病情加重,病斑扩大呈现灰白色,天气干燥,叶片上白色霉层不明显,空气潮湿,病斑处则出现白色霉层。
防治方法:大葱上面的病虫害,主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1,平衡营养,在种植前清理上茬农作物以及周围的杂草,消灭传染源。选用抗病虫的品种,增施有机肥,是大葱所需要的营养平衡,增强抗病虫害的能力。
2,悬挂粘虫板,葱蓟马具有趋兰特性,在田间悬挂蓝色粘虫板,可诱杀消灭部分成虫。危害葱的斑潜蝇具有趋黄性,要在田间悬挂黄色板,才有诱杀的效果。
3,适当的对葱进行浇水,不使葱过分干旱,可减轻蓟马的危害。保持适当的水分,降低田间温度,对大葱日灼病有一定的防效。
4,药剂防治,防治斑潜蝇,蓟马可进行叶面喷洒1.8%虫螨克2500倍液或者是1000倍液0.3%苦参碱水剂。发生严重的可用联菊丁醚脲800倍液,对植物叶片均匀喷洒。
5,灰霉病,疫病防治,在发病初期,可用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有机硅农药增效剂。虫害和病害混合发生时,可进行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复配喷洒。
红萝卜可以作为痛风的治疗偏方吗?
早上红皮萝卜榨汁和蜂蜜空腹喝,一个萝卜一勺蜂蜜。 (在慢性期)
发痧应该怎么治疗?
它是一个常见的民间名称,相当于西医中的中暑、霍乱、急性胃肠炎等疾病。从中医角度看,认为是由于湿热郁结阻塞了毛孔和经络,导致经络阻塞,汗液排出不畅所致。因此,治疗首先要脱离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多喝水或糖盐水,促进新陈代谢。同时还可以服用藿香正气软胶囊,并在颈部和额头涂抹风精。如果上述治疗后症状无法缓解,建议立即就医。
需要注意哪些才能保持症状尽可能的缓解?
“怎么会这么痛?脚就像被‘凌迟’了一样,感受到千刀万剐的滋味。下不得地,盖不了被子,连摸一下就感觉到痛,痛得就想把脚割掉。”
这是一位痛风患者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的感受。当时他并不知道这就是痛风,痛得受不住后叫了一辆120急救车。当急诊医生将他从急诊科转到风湿免疫科后,这位痛风患者才明白:
“原来这就是痛风的痛苦症状啊!我不想再痛第二次。”
可是,他不仅第二次急性痛风发作,还有第三次、第四次痛风发作。这是因为,他只在乎自己的疼痛症状缓解,而没有真正去治疗痛风。
今天,刘医生就来和大家讲一讲,为什么痛风会突然发作?痛风发作后要注意哪些?尤其是不要急性痛风发作后才处理,不要只做消炎镇痛处理,不要尿酸降下来后就不做处理的问题。
为什么痛风会突然“吹”出来到底什么是痛风?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导致血尿酸增高、关节疼痛发作的异质性、代谢性和风湿免疫性疾病。作为疼痛程度靠前的关节炎之一,痛风通常疼痛的部位是大脚趾、脚踝、手或手肘。
通常痛风之前就是高尿酸血症。什么是尿酸?尿酸就是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正常物质,其中20%来自于饮食,80%来自于体内代谢产生。一旦尿酸产生的速度过快或者排出的速度变慢,血液中的尿酸值就可能超标而引发高尿酸血症。
当高尿酸血症持续时,血液中不再溶解的尿酸在体内结晶,结晶的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上,就会引起急性炎症反应,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几个特点:
初次疼痛,痛风有70%是“吹”在脚拇指根部:在初次痛风发作中,约70%的脚拇指根部(脚第一跖趾关节)疼痛。痛风容易发生的地方特征主要是体温低、酸度强、蛋白质少、活动良好、容易承受负担的关节。大约90%的痛风是“吹”到膝盖及下肢关节:除了第一跖趾关节,容易“刮”痛风的地方还包括脚跟、脚根、脚踝、脚背、跟腱、膝盖等,这些关节体温也低,容易承受负荷;10%的痛风发生在手指、手腕、肘部和肩膀。痛风几乎只会在一个关节发病:初次痛风后,未经处理痛风会继续发作,许多次的痛风会持续在一个关节发作。当痛风进入到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后,会出现多关节发作的症状,但一般不会超过四个关节。痛风容易在半夜或凌晨“吹”来:痛风发作的时间一般是从半夜到黎明的时间段。这是因为副交感神经在睡觉时发挥了作用,血压下降、血流恶化,体温下降,导致尿酸盐晶体更容易产生,以及刺激人体免疫系统。痛风往往会突然发生,很少会有预感。这种疼痛的剧烈,有男性患者形容是“不亚于生孩子的疼痛”。行走困难,轻轻触摸也疼痛,而且发红和发肿,疼痛和肿胀在发病后24小时内达到顶峰。此后虽然疼痛还在继续,但会一点点缓解。
不要急性痛风发作才处理痛风并不是无缘无故地出现,它是基于尿酸长期居高不下,高于420μmol/L以上导致的。但是出现痛风性关节炎,还是有诱发因素的,主要包括:
鞋不合脚、长途步行等导致的关节受伤,酗酒导致的血尿酸浓度飙高,高嘌呤食物一次摄入过多导致的尿酸生成过多,含糖饮料、含糖果汁、甜点等摄入过多导致的尿酸合成增多和排泄减少,肥胖导致的尿酸增高和关节受累,压力过大、长时间工作、过度疲劳导致的人体自主神经调节紊乱,尿酸排泄减少等。
临床显示,不同的诱因所导致的痛风临床特点有所不同。比如暴饮暴食所诱发的痛风,一般发生在饮食后4~6小时,病情1~2周能缓解;扭伤引起的痛风发生快,疼痛程度重,疼痛持续时间长,一般超过2周。
其实,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生前,在没有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时,我们还是可以在高尿酸血症期就能预防痛风。
当一杯水内放入过量的盐其实并不会溶于水,反而会保持为固体(结晶体),痛风的原理也是如此。预防痛风可以从其诱因着手,但主要还是从生活调节降尿酸。
增加饮水量:成年人平均每天需要饮水在2000~2500毫升左右,可以饮用白开水、淡茶水等,通过饮水促进尿酸排泄,也能避免尿酸性肾结石的发生。避免高嘌呤:避免摄入富含高嘌呤的食物,比如动物内脏、甲壳类海鲜、浓肉汤、肉脯、鱼干等;一些富含嘌呤的蔬菜比如蘑菇、菜花、莴笋、木耳等与痛风发病率的增加没有明显相关性,可以适量食用。避免高果糖:对含果糖量丰富的甜食、饮料等要避开,可以选择西瓜、樱桃、车厘子、菠萝、草莓等果糖含量低的水果。避开酒精:饮用过量的酒精能诱发急性痛风发作,尤其是含有嘌呤的啤酒和黄酒。谨慎的做法是避开喝酒,如果需要喝酒只能适量饮用,不要超过每周21个单位(每个单位等于75毫升3~4%啤酒,25毫升白酒、50毫升红酒)。适当做运动:可以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慢跑、散步、游泳、慢骑自行车、跳坝坝舞、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降低体重:肥胖是让痛风发作的强大风险因素,需要安全及循序渐进的体重管理,健康饮食而不是节食过度,平缓的减肥方式而不是突然降低体重。在急性痛风关节炎出现前,学会控制尿酸值,这样不仅可以避免痛风发作,也能避免长期尿酸居高不下引起的关节损害、肾脏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
不要只做消炎镇痛的处理因为尿酸没有得到及时控制,痛风急性发作的几率增加。终于有一天痛风开始发作。那么,痛风“吹”过来后,该怎么办呢?刘医生的认为是,有两种处理方式:
如果你能去医院:您应该尽量在急性痛风发作后的24小时内去医院痛风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代谢科、肾内科或骨科就诊,这些科目都可以对痛风进行及时的处理。如果你不能去医院:您应该保持安静,尽量不要移动或者按摩疼痛部位;抬高患肢,将其搁在比心脏高的地方;不要用冰敷或热敷,这可以刺激皮肤导致炎症加剧;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每日嘌呤摄入总量控制在150mg以内。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还是建议立即要医院就诊,空腹抽血查血尿酸,进行相关的治疗。主要治疗方法包括:
消炎镇痛药物治疗: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糖皮质激素及生物制剂等,根据病情不同进行不同的药物选择和剂量选择。碱化尿液药物治疗: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与尿液pH值有关,为了利于尿酸的溶解从尿液排泄,可以采用碳酸氢钠、枸橼酸氢钾钠等进行碱化尿液治疗。中药药物治疗:根据急性发作期的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和热毒夹湿证等不同证候,采用清热利湿止痛、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清热解毒和化湿通络等中药治疗。中医治疗:可以采用体针、火针放血、耳针、银质针、穴位注射等针灸治疗进行镇痛处理;可以采用点按、指揉、空掌等推拿治疗缓解急性痛风症状和促进血液循环。一般经过治疗后,痛风的疼痛会减轻,症状也会尽可能地缓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已经痊愈了。如果尿酸值继续高,那么它还会复发。从初次痛风发作后,62%的患者1年内不发作,但1~2年不发作的患者仅占16%,2~5年不发作的患者11%,5~10年不发作的患者仅为6%。
此外,引起关节疼痛还不是痛风的主要危害,缓解期持续的高尿酸也会不断危害健康。所以就需要在消炎止痛处理后,采用持续的降尿酸治疗。
不要尿酸降了就停止用药治疗痛风的关键,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消炎止痛是必要的,但是降尿酸治疗才是关键所在。如果不及时开始降尿酸治疗,那么痛风的间隔时间会越来越短,疼痛的部位也会越来越多,进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后,肾脏也会出现尿酸盐结晶沉积,皮下也会出现痛风石。
降尿酸治疗才能让痛风的症状尽可能缓解,消除掉痛风疼痛发作和其他伴发疾病的手段。如何进行降尿酸治疗呢?
非药物治疗:在痛风间歇期,适量运动物理治疗,比如紫外线、红外线、蒸汽浴、针灸、推拿等,可以让关节功能恢复;适当进行生活习惯的调整,在避免痛风发作诱因的同时保持一日三餐营养均衡,每日心情开心快乐。药物治疗:对于痛风患者,应该将血尿酸控制在360μmol/L以下;对于痛风石患者,应该控制在300μmol/L以下,血尿酸水平持续达标是治疗痊愈的关键。一般来说足剂量的降尿酸药物很重要,但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根据尿酸生成过多还是尿酸排泄减少合适选择降尿酸药物;借助同时具备降尿酸功能的降压、降糖、降脂药物“一箭双雕”;降尿酸治疗的同时预防急性发作。其他治疗:通过免疫吸附、自体血等治疗可以将血液中尿酸盐晶体清除,避免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和降低血尿酸水平;通过针刀镜等微创手术治疗可以将关节沉积的尿酸盐结晶清除,从而让急性痛风发作失去“生长环境”。痛风经过规范、积极和长期的降尿酸治疗,一般来说进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能性会消失,痛风石只会有1%左右的患者会出现。
但是,不少人服用降尿酸药物后,仍然会有痛风发作,于是选择了停药。刘医生认为,其实这时候发作痛风,不是药物治疗没有效果,而是因为降尿酸较快,血尿酸浓度降低,那么关节和组织液中的尿酸盐结晶析出,导致了“溶晶痛”。
也有一部分痛风患者在发现尿酸降低后,就选择了停药。其实这也是不妥的,因为痛风属于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用药。突然停药可能导致尿酸重新飙升,从而出现病情反复。如果尿酸持续达标在一定的时间,根据情况可以逐步减停药;有部分痛风患者可能一直需要维持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