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中期症状,肝癌来临前?
为何肝癌越来越多?医生:身体一旦出现"2红、2黄",快去检查
中国成语中有很多形容肝脏的,如:肝胆相照、心肝宝贝等。
为什么肝脏在人们的认知中处于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肝脏,是人体毒素的"中转站",80%的毒素分解需要经由肝脏分解代谢出体外。
但是肝细胞也很脆弱,一旦发生突变,肝癌就随之而来了。
临床发现,大部分的肝癌被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了。
一方面,肝脏的代谢能力非常强,就算受损2/3,依旧可以完成所有的工作。
另一方面,肝脏本身没有痛感神经,就算受损也不能及时发出"疼痛信号"。
最后,肝癌的发作进程非常快,从发现到晚期大约只需要半年时间。
这也是肝癌之所以致死率这么高的主要原因。
引发肝癌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4个因素,尽量远离。
因素1:肝炎
病毒性肝炎在医学界被称为肝癌"催化剂"。事实证明,乙型肝炎病毒是有"致癌"的作用。
特别是乙肝,有很强的复制性和传染性。如果不重视治疗,很容易发生肝功能恶化。
肝炎和人体的免疫细胞在不断的作战中,肝脏组织反复炎症坏死,肝脏在自我修复的过程中不断纤维化,最后逐渐演变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因素2:饮食不合理
1、烟熏食物、烧烤食物等
夏天到了,正是烧烤盛行的季节。
但是长期食用烧烤、烟熏类食物在制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苯并芘。
苯并芘有很强的致癌性,会加速肝脏癌变。
2、霉变食物
天气日渐炎热,食物一旦储存不当,很容易发霉变质。
很多中老年人常常担心浪费,食物烂了也舍不得扔,这是非常伤肝的行为。
霉变食物中最容易滋生一种名叫"黄曲霉素"的毒素,这种毒素的毒性比砒霜强7倍,进入人体会造成肝细胞迅速变性,诱发肝癌。
3、酗酒
长期酗酒会导致肝脏分解负担加重,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会导致肝脏纤维化,引发肝硬化,甚至肝癌。
因素3:家族遗传
直系亲属中有人患肝癌的人群,肝癌发病率是普通人的3倍。
肝癌患者的血浆中有一种封闭因子,能抑制细胞免疫,并保护肝癌细胞不受免疫细胞杀伤。
因素4:水污染
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的延续离不开水的滋养。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水源污染问题,更是加速了肝癌的爆发。
肝癌上身并非了无踪迹,当身体出现"2红、2黄"说明肝功能已经受损,需要及时就医。
2红
1、手掌红
肝脏受损,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减弱。
雌激素是非常顽皮的,没了肝脏的监管,它们会在血管中聚集,引发红色斑点,医学上称之为"肝掌"。
另外,当雌激素在毛细血管中扩张严重时,会引发一种放射状的斑点,因形似蜘蛛而被称为蜘蛛痣。
2、异常出血
流鼻血不一定是上火,还有可能是肝脏在求救。
肝功能下降,会影响凝血因子的正常运转,引发异常出血的症状。
除了流鼻血增多,牙龈出血也要重视。
2黄
巩膜发黄、尿液发黄
而胆红素具有神经系统毒性,需要经由肝脏解毒,并通过胆汁排泄到小肠。
但是肝脏生病后,代谢胆红素的能力减弱,血液中胆红素含量超标,黄疸就来了。
会引发巩膜发黄、尿液发黄的异常。
日常养肝,除了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等非药物手段也非常重要。
不想肝癌上身,补充硒元素必不可少
缺硒是肝病变的重要因素。
缺硒会导致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使肝细胞的防御力受到破坏。而一旦肝有损伤,就更容易沉积毒素,就像坑洼的路面容易积水一样。
补硒,说白了就是补充抑制肝病变的物质。
硒元素含量丰富的食物有:海产品(大红虾、龙虾、金枪鱼)、瘦肉、菌菇类蔬菜、笋等。
除了吃以外,还有一些富含硒的食材,我们可以泡水喝,像各种白茶、绿茶、乌龙茶、元芙菊等,坚持饮用,也能促进肝细胞生长、保护肝脏。
其中元芙菊中不仅含有丰富的硒元素,还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和植物甾醇等营养物质,晒干后泡水喝,有助修复受损肝细胞、抵御肝脏损伤、减轻肝脏负担。
在我国,元芙菊主要产自河南云台山,去云台旅游的,不妨带点儿回家。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定期体检尤其重要。
很多人不了解肝脏的健康状态,去医院又不知道检查什么项目,在这里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1、常规肝功能检查
这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主要通过人体进行各种生化试验方法,从而检测到肝功能代谢有关情况。
医生可以通过数据,判断出肝脏的基本情况。
但是这种检查对于肝癌等重大疾病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2、肝癌血清标志物检测
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
用来检测血液中血清甲胎蛋白的含量,一旦含量超过400μg/L,就可以考虑是否有肝癌的可能性出现。
血液酶学及其他肿瘤标志物检查:
这种检查主要是为了判断患者血清中的多种酶原,是否出现有异常情况出现。
每一个酶原都有这自己特定的指标,一旦超过一定的数值限量,就可以作为判断肝癌的"证据"。
肝癌骨转移有什么症状?
您好,肝癌患者4年,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乐观的。由于肝癌恶性度较高,生物学行为凶险,病情进展快,很多患者在诊断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且容易出现复发转移。
由于肝脏血行丰富,癌细胞进入血窦,容易发生血行转移。常见的肝癌易转移的部位主要有:骨转移、肾上腺转移、肺转移、脑转移。通过淋巴结还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如肝门淋巴结转移、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等。
那么,肝癌患者一旦发生骨转移,有哪些症状表现呢?在骨转移初期,可能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而在一些检查,如骨扫描、PET-CT中可以发现。随着骨转移的加重,多数患者会表现出疼痛、局部肿块、或者功能障碍。疼痛可能并不剧烈,表现为局部隐隐作痛,或者局部不适感,也有的患者可表现出剧烈疼痛,并随着病情的加重而疼痛逐渐加重,甚至服用止痛药后效果也不理想。还有一些患者、可表现出功能障碍,如运动受限,或者局部感到麻木,例如一些脊柱骨的转移,可能会压迫神经,从而表现出运动或感觉功能障碍。骨转移的常见部位有:脊柱、髂骨、股骨、肋骨等,病情严重者,还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一些重要位置的病理性骨折,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您提到患者目前有局部疼痛,走路时比较明显,由于有肝癌的病史,建议尽快去医院复查,骨扫描是非常常用的检查手段,费用也不太高。当然,一些其他的疾病也可能出现局部疼痛,例如关节炎,椎间盘突出,或者肌肉损伤等。是否是骨转移,还需结合相关检查来判断。
针对肝癌骨转移,全身治疗是一个方向,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PD-1免疫治疗等,此外,如果出现肝脏局部病灶的复发,射频、介入等,也是可以考虑的方向。针对骨转移,局部放疗,内科药物如唑来磷酸盐 、地诺单抗也是抑制骨转移的方法,核素治疗锶89也有一定的效果。另外,止痛药物的合理使用,对缓解病人的症状也有帮助。总之,先要明确是否是骨转移,才好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祝您的家人早日康复!
肝癌中期症状有哪些?
1. 肝痛:表现为右上腹部不适、持续性胀痛、钝痛等,可通过胃药缓解,易误诊;2. 患者会出现乏力,突然消瘦的体态特征;3.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会在右上腹部出现肿块,这是在右上腹部的一个大的、硬的、凹面的肿块。
身体会出现?
其实,早期的肝癌并没有特异性的症状或体征,等到患者有所察觉时,多半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的地步;不过,即使已经出现了些许不适感,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还存在着侥幸心理,直到症状越发严重,甚至于难以承受时,患者才会想到去医院看看,可此时却基本上已经是病入膏肓了,所以,说肝癌是"拖"出来的也不算错。
关于题中所涉及的"臭"和"粗"的说法其实也是存在的,但却没有"3"和"2"那么细致,以下就我们所知晓得内容简单解释一下:
臭:其实指的是肝功能衰竭所造成的"肝臭",因为肝脏功能严重下降时,肝细胞会失去分解清除甲基硫醇和二甲基硫化物的功能(此二者均为蛋氨酸的中间产物),而这两种物质却可以通过呼吸和尿液排出体外,从而使患者的口气和尿液充斥着一股烂苹果和臭鸡蛋的混合气味;
粗:指的是肝脏的影像学表现,比如B超检查结果中提示的"肝实质回声增粗",这其实就是肝脏早期纤维化的表现;而我们都知道,大多数的肝癌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肝硬化,而肝硬化其实就是较为严重的肝脏纤维化,所以,多数肝癌患者也会出现"肝实质回声增粗"的情况。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您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有所疑虑,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医院就医,如果总是套用网络上的"疾病公式",就算没病也会把自己吓出问题的!
脚底会出现4种标记?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脏器,男性平均肝脏的重量在1.2~1.4公斤,女性肝脏重量在1~ 1.3公斤。
中医认为肝脏是“将军之官”,主管着人体的代谢,合成,分泌等多种功能,其责任重大,也是最容易损伤的脏器。
但是肝脏是个很能“忍受”的器官,肝脏病变时也没有明显的信号,人们往往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48岁的胡女士,一直备受口臭的影响,也让胡女士变得自卑,抑郁,影响到自己的社交和家庭。
起初胡女士也四处的寻医,用一些偏方治疗口臭,但是还是没有彻底的治疗,胡女士渐渐失去信心。
可是最近胡女士人消瘦了很多,经常感觉到疲惫乏力,家人担心她,就去医院检查一下,谁都没想到胡女士被确诊为肝癌晚期,经过2个月的治疗时间,癌细胞不断恶化,胡女士最终还是离开了。
医生提醒:身体3处发臭,肝脏早已“病变”,及时检查!
1、口臭
生活中很多人都口臭的症状,尤其是早上起床的时候,口又干又臭,即使刷牙也很难消除。
引起口臭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口腔问题,牙齿问题,胃脏疾病,但是也不要忽视肝脏的健康,严重口臭的患者及时检查肝功能。
2、汗臭
天气热的时候有些人就会出现一种汗臭味,我们也称为是“狐臭”,狐臭一方面的原因就是肝脏的代谢和排毒功能下降导致的。
临床显示,大部分的肝癌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狐臭,尤其是乙肝患者,如发现自己汗臭的味道越来越重,可以查一下肝功能,及时做好预防。
3、尿臭
健康的尿液是淡黄色,没有严重异味的。
但当肝脏功能损伤,身体有毒物质不断堆积,就会从汗液,尿液中代谢出去,同时影响胆红素的分泌。
在排尿的时候就会出现尿液颜色加深,尿臭的表现。
养护肝脏,预防肝癌,做好五件事!
1、多吃养肝食物
枸杞,中医讲,枸杞有清肝明目,养血益气,抗衰老等多种的作用功效,经常食用枸杞可预防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并且促进肝脏的再生能力,修复肝脏损伤,可适当的食用。
枸杞的叶子、果实、根皮中都含有丰富的甜茶硷,可以抑制脂肪在肝脏中沉积,有养肝护肝的作用。
韭菜,李时珍把韭菜描述为“肝之菜”,韭菜是温性食物,可提升肝脏的升发作用,有疏肝理气,避免肝脏淤堵引起的一系不良症状。
韭菜含有的挥发性精油及硫化物等特殊成分,可促进食欲,促进消化,疏通肝脏,促进有毒物质的代谢。
2、补硒元素
硒,是人体必需元素,需要从食物中摄取。
我国卫生部2017年指出,成年人推荐硒每日摄取量60微克,最高可摄入400微克。
硒是肝脏的“天敌”,有抵御肝炎,预防肝脏疾病的作用。
研究发现,肝病患者普遍缺硒。
硒进入体内,可保护肝细胞健康完整、加速脂质过氧化物分解、提高肝脏自身抗病能力,被称为“强效免疫调节剂”。
有效的调节脂质代谢,打击肝炎病毒,降低肝癌、纤维化等发生率。
主要来源,元芙菊、秋麻籽等天然植物,其中,元芙菊为药用菊,硒含量可达67%左右,常喝可养护肝脏,减少肝病。
3、合理控制情绪
《黄帝内经》记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肝主疏泄,主调畅情志,说明肝与情志方面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生活中焦虑,紧张,压力,生气等一些情绪都是我们不能避免的,但是要合理的控制,情绪过度对五脏六腑都会带来损伤。
肝脏最怕的就是“大怒”,怒伤肝,怒气会造成肝气不舒,肝火过旺,不加以控制,肝火过旺会引起炎症,伤及胃脏,肺脏等组织器官。
不良的情绪不能避免,但是我们要合理的控制,尽量减少对肝脏的损伤。
4、敲打肝胆经
肝经的位置简单地说就是大腿内侧,大腿根部到膝盖附近。
每天晚上睡觉前,用手掌从大腿根部推到膝盖附近,沿着肝经的位置推300下。
或是经常的敲打,按摩都可以,通过按摩可刺进肝经的代谢和排毒功能。
胆经的位置大致在手臂下垂时的裤线上的手指部位,大腿外侧胆经有一个天然的标志。
适当的敲打胆经,可以促进我们血液的循环,我们常说肝胆相照,经常刺激胆经,也有助于身体的代谢,预防一些肝脏疾病的发生。
5、定期的检查
胃脏是“喇叭”,肝脏是“哑巴”,意思就是胃脏出现损伤时,会出现明显的疼痛,而肝脏则没有明显的表现,因为肝脏没有痛觉神经。
因此,在临床上,大部分肝脏疾病在发现的时候多是中晚期,降低患者的生存率。
生活中警惕肝脏损伤的“信号”,提高警惕的同时,也要做好积极的检查预防。
乙肝患者吗,或是患有肝脏疾病的人,最好3个月检查一下肝功能,而40岁以上的人,每天最好做一次体检,随着医疗水平不断的升高,现在可发现早期的癌前病变,及时的进行治疗,预防疾病的恶化,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