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必得的作用,甲硝唑芬布芬胶囊起什么作用?
甲硝唑芬布芬胶囊是由甲硝唑和芬布芬所组成的复方制剂,甲硝唑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属于快速杀菌剂,而芬布芬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属于长效解热镇痛抗炎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牙周炎、牙龈炎,以及口腔炎和舌炎等口腔感染性疾病。甲硝唑结构中的硝基可在无氧环境下被厌氧菌还原成具有细胞毒的活性产物,从而干扰细菌遗传物质DNA的代谢与合成,促使细菌死亡,甲硝唑对拟杆菌属、梭形杆菌、产气梭状芽孢杆菌、消化链球菌等大多数厌氧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而对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无活性。芬布芬主要通过抑制环氧酶的活性,干扰致炎、致痛物质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发挥抗炎、镇痛的作用。
牙周炎是牙周病的一种,是发生于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性、破坏性、慢性疾病,大部分牙周炎是不重视口腔卫生所造成的,细菌在牙齿上堆积形成牙菌斑,是牙周炎的主要病因,而牙牙龈炎是指牙龈受到细菌的感染发生的炎症反应,引起局部血管扩张和充血。我们的口腔是一个厌氧环境,其中99%的细菌都是厌氧菌,因此无论是牙周炎还是牙龈炎,厌氧菌都是引起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甲硝唑可有效杀灭厌氧菌,而当我们的牙周或牙龈感染时,会引起炎症反应,局部可产生和释放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质,导致疼痛,芬布芬则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效缓解疼痛,因此,甲硝唑的作用是杀灭病原菌,是针对病因治疗,而芬布芬的作用是缓解疼痛,是对症治疗。
总之,甲硝唑芬布芬胶囊是一种复方制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牙周炎和牙龈炎等口腔感染,甲硝唑具有杀灭口腔厌氧菌的作用,是对病因的治疗,而芬布芬可抑制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具有镇痛作用,是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甲硝唑芬布芬胶囊说明书
布洛芬为什么可以退热又可以缓解疼痛呢?
布洛芬为何既能退热又能镇痛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理解为发热与痛觉过敏两者有何联系。我们分别讨论:
发热常见的感染性发热机制简单说是
感染激活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在感染灶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随血流入脑→细胞因子结合脑血管内皮受体→受体激活使花生四烯酸(ARA)在2型环氧化酶(COⅩ-2)作用下生成前列腺素H2(PGH2)→PGH2进一步生成其他前列腺素(PGD2、PGE2、PGF2等)和血栓素→其中的前列腺素E2(PGE2)被释放出脑血管内皮→PGE2到达邻近的下丘脑并结合那里的PGE2受体→于是下丘脑上调体温调定点→全身开始系统性升温。
而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作用就抑制上面COX-2的活性,从而使这一步后面的全都生理过程受抑制,因此可以退热。
痛觉过敏和异常性疼痛痛觉过敏是本来不太疼的刺激变得很疼,异常性疼痛指根本不该疼的轻微刺激也变得疼起来。
以外周部位为例,痛觉产生的正常机制大致是这样的:
外周刺激强过一定阈值→危害感受器神经纤维末梢离子通道开放→阳离子内流入细胞行成动作电势→电冲动延神经纤维上传至脊髓背根神经节→通过突触交换给脊髓二级神经元→继续延脊髓上传到丘脑→丘脑分发给相关脑皮层对疼痛作出反应。
当发生炎症时,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细胞会到发炎部位合成分泌前列腺素(PGE2, PGF等),PGE2作用在痛觉感受器神经末稍的受体上,造成离子通道提前开放,痛觉阈值降低,提早产生动作电势向上传导,产生痛觉过敏。于是有了炎症红、肿、热、痛四大症状的痛。
因此,布洛芬在外周的镇痛作用还是通过抑制产生PGE2为代表的前列腺素,使痛觉阈值恢复原水平实现的。当然,PGE2在中枢神经也对痛觉有调控作用,这里不再累述了。
总而言之,布洛芬具有双重作用的原因是体内的前列腺素(PGE2为主)具有双重作用,布洛芬控制住了PGE2也就控制住了两种症状。【小常识:】前列腺素在人体很多细胞中都可产生,无论何种性别,女士们一样有前列腺素的,只是没有前列腺而已。学院派民科,体制外秀才。
有学士雅正,无德者勿扰。
阿司匹林的作用都有哪些?
阿司匹林一经问世就风靡世界,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阿司匹林华丽转身,其作用页更加广泛和强大。
阿司匹林的作用1、解热镇痛:这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作用,也是用得最多的领域。阿司匹林通过扩张血管,短期内可以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压痛、神经痛、月经痛等。但也仅能起到缓解作用,不能根治疼痛的原因。
2、消炎抗风湿:阿司匹林是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它可以通过解热、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得到好转。同样的道理,阿司匹林也只是能对症处理,不能去除病因。
3、治疗关节炎:阿司匹林可以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4、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用于预防心脑血管意外有着很大的作用。
5、抗血栓形成:因阿司匹林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对于预防心肌梗塞、脑梗塞、心房颤动等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6、预防和延缓白内障:研究表明,每日口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延迟和抑制晶状体蛋白变性,从而预防和延缓白内障的形成。
7、抗肿瘤:经科学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可分泌大量的前列腺素,组织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从而诱发肿瘤。而阿司匹林可抑制肿瘤细胞分泌,并阻滞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能减低肿瘤的发生率、延缓恶性肿瘤病程、减少肿瘤远处转移发生风险并降低肿瘤的死亡率。
8、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最近一项研究发现:低剂量阿司匹林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浆血小板微粒的水平,减轻肾小球内皮细胞的损伤,保护肾小球内皮的完整性,从而防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9、去头屑:将阿司匹林捣碎放入洗发水中,能有效地减少头皮屑。
10、保持插花的新鲜:在花瓶中放入两片阿司匹林,便可以保持插花长期开放,延迟插花凋零的时间。
服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1、要掌握好阿司匹林的适应症:阿司匹林虽然应用广泛,但也并不是对每个人都适合,要综合评估服用的收益和风险,一般只有心血管高危人群才建议服用。没有阿司匹林的适应症时切勿盲目服用。
2、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阿司匹林与某些药物不能同时服用。如与苯巴比妥合用会加快阿司匹林的代谢,使其作用减弱;与钙通道阻滞剂合用,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与布洛芬合用会影响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与呋塞米合用会抑制呋塞米的血流动力作用,从而减轻呋塞米的利尿作用;与阿昔洛韦合用会加重肾毒性等。
3、要警惕阿司匹林的常见副作用:是药三分毒,阿司匹林也不例外。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大剂量服用时还可出现消化道出血情况。因此服用阿司匹林时应注意观察消化道症状,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少数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剥脱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已经发现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切不可延误病情,以免引起能加严重的后果。
4、服用适宜的剂量,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经大量资料研究表明,每日服用50~100毫克,长期服用,既能达到最佳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又能使药物的毒副作用降到最低。阿司匹林肠溶片或缓释片最好在空腹服用。因为阿司匹林肠溶片或缓释片有一层耐酸包衣,保护其通过胃内酸性环境不被溶解,到达小肠碱性环境才缓慢释放。这样不仅能减少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还有利于药物吸收,提高生物利用率。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洛芬待因片是什么药?
洛芬待因片,是布洛芬和可待因两种药物形成的新产品,布洛芬是解热镇痛药,可待因是镇痛药,因此,两者混合后,主要其镇痛作用。主要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中等程度疼痛的镇痛,如:癌症疼痛、手术后疼痛、关节痛、神经痛、肌肉痛、偏头痛、头痛、痛经、牙痛等。可有胃肠道不适,偶有头晕、恶心、呕吐、便秘,皮肤瘙痒和皮疹。磷酸可待因:偶见幻想;呼吸微弱:心率异常等。
芬必得有什么副作用吗?
芬必得就是布洛芬的商品名,目前市场上的芬必得产品有布洛芬咀嚼片,布洛芬乳膏、布洛芬缓释制剂等各种不同剂型。
虽然剂型不同,但作用机理都是一样的。布洛芬为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是通过抑制体内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镇痛、解热和抗炎的作用。
口服制剂适应症为用于治疗各种疼痛比如关节痛,头痛,肌肉痛,牙痛等,也用于退热。
外用乳膏制剂用于缓解局部软组织疼痛,比如腰背痛,软组织痛,拉伤,扭伤等引起的疼痛。
需要注意的是,口服制剂布洛芬最大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胃痛,胃出血等不良反应,对于有胃肠溃疡患者是不能使用的。使用期间需要注意是否有大便出血等情况,或者胃部不适,如果出现不适,应该停药,及时就医。
另外使用较长时间可能引起肾损害,虽然发生率较低,但还是应该注意。这个原因主要是因为抑制了前列腺素,而前列腺素对维持肾血流量有重要作用。布洛芬也有可能引起肝损害,短期,小剂量一般不会有问题,如果长期剂量过大,需要注意,特别是老年人,肝肾功能本身不全的患者。
芬必得的外用乳膏剂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比如发红、发痒,出现皮疹、烧灼感或者皮肤刺激等症,如果外用有不适也是需要停药。
我是无名药师,点击关注,我会与您分享更多的药物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