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秘方,出养生联请师友赐对?
上联:春捂秋冻少得病,
下联:夏炎冬寒易伤身。
下联:冬吃萝卜夏吃姜。
下联:不用医生开药方。
养生吃什么最好?
谢邀
转
冬季养生吃什么好?现在已经进入冬季了,大家都知道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那么冬季吃什么进补呢?冬季饮食的重点是暖胃御寒,无论是蔬菜、水果、坚果、肉类、茶等都要适当多吃。具体冬季……
冬季养生吃什么好?现在已经进入冬季了,大家都知道冬季是进补的好时节,那么冬季吃什么进补呢?冬季饮食的重点是暖胃御寒,无论是蔬菜、水果、坚果、肉类、茶等都要适当多吃。具体冬季吃什么养生呢?小编为你盘点冬季养生要多吃的六大类食物。
冬季吃什么养生?
冬季吃什么养生——蔬菜类
1、冬笋:冬笋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经常吃能促进肠道蠕动、消除积食,降低胃肠道对脂肪的吸收和积蓄。冬笋不但可与肉、禽、海鲜等荤料一起烹调,也可辅以食用菌、绿叶类素菜同炒,还可以单独成菜。
2、冬菇:香菇又名冬菇,是人们冬天常吃的食用菌。香菇热量低,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还能促进体内钙的吸收,经常食用香菇对于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也有良好的效果。
3、白萝卜:萝卜分白皮、青皮、红皮等多种,既可生吃,又可熟食,其维生素C含量为梨的10倍,还含有干扰素诱生剂,具有抗病毒、抗癌作用。萝卜性味辛、甘、凉,有消除积滞、化痰解热、解毒等功效,对支气管炎和咳嗽有疗效。
4、白菜:白菜性微寒、味甘,具有解毒除热、通利肠胃的功能。凡心烦口渴、大便不畅、小便黄少者均可常食白菜。白菜中含有较多粗纤维,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白菜中的纤维素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帮助消化,防止大便干燥。
5、大蒜:冬季是感冒的多发季节,英国一项为期12周涉及164名健康成年参试者的新研究发现,服用大蒜补剂和安慰剂的两组参试者发生感冒的病例分别为24例和64例。原因在于,大蒜中的大蒜素可刺激白细胞生长,增强人体抗炎能力。
冬季吃什么养生——水果类
1、苹果:冬季是苹果丰收的季节,苹果对于保持血糖的稳定,预防胆结石有良好的作用。苹果最适宜婴幼儿和体质弱的人吃,饭后吃更好。
2、橙子:冬季是橙子的高产期,橙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柠檬酸、橙皮甙以及醛、醇、烯类等物质,历来被称为“疗疾佳果”。而且橙子中含有天然糖分,可以满足大家对甜食的欲望。橙子中含有多种纤维素,有利于消化,可以减少人体内积聚毒素。
3、冬枣:冬枣含有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较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此外,它还含有丰富的糖类以及环磷酸腺苷等,能有效保护肝脏,保护心血管。腹部胀气者、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胃炎、胃溃疡患者吃生枣时应去皮。
4、香蕉:冬季吃香蕉能达到润肺滋补的效果,因为香蕉中很有的钾、钠、镁可以预防冬季中风和高血压的产生,还能助睡眠。不过,胃胀腹泻的人不宜吃,会加重病症。
5、梨:秋冬季节,最容易唇干口渴、皮肤干涩。我国医学认为,梨性微寒味甘,能生津止渴、润燥化痰、润肠通便等。现在正是吃梨的季节,素有“百果之宗”的梨,其梨汁对秋冬干燥症更有其独特的疗效。
冬季吃什么养生——坚果类
1、核桃:核桃预防皮肤干燥皲裂。冬季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瘙痒或皲裂。核桃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由内而外预防皮肤干燥,这种脂肪酸可保持皮肤健康。
2、花生:中医认为,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经。可以醒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止咳。主治营养不良、食少体弱、燥咳少痰、咯血、皮肤紫斑、产妇乳少及大便燥结等病症。
3、榛子:别看榛子富含油脂,但都是对人体有益的,有助于降血压、降血脂、保护视力以及延缓衰老。而且,榛子中富含的油脂非常有利于其中脂溶性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吸收,对体弱、病后虚弱、易饥饿的人都有很好的补养作用。
4、杏仁:杏仁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的作用。胆固醇高的人每天吃74克杏仁,持续一段时间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会下降9.4%,且体重不会增加。
5、开心果:开心果中的维E可以保护肺部,降低患肺癌的风险。每天吃把开心果,患肺癌的可能性会有所降低。
冬季吃什么养生——肉类
1、羊肉:羊肉性味甘温,含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钙、磷、铁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常被人们用作冬季御寒和进补壮阳的佳品,具有暖中补肾虚、开胃健脾、御寒去湿之功效。
2、胖头鱼:胖头鱼属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鱼类,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胖头鱼富含磷脂及可改善记忆力的脑垂体后叶素,特别是其头部的脑髓含量很高,经常食用,能暖胃、祛头眩、益智商、助记忆,延缓衰老。
3、牛肉:作为最常见的肉类之一,牛肉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氨基酸组成也非常接近人体需要,有滋养脾胃、强筋健体的食效,适合作为冬季的补益食品。
4、鲫鱼:鲫鱼肉肥籽多,味道鲜美。民间有“冬鲫夏鲇”之说,指冬季鲫鱼、夏季鲇鱼相对其他季节更为肉嫩味鲜。而且,中医认为鲫鱼性味甘平,归脾胃大肠经,有健脾养胃作用,鲫鱼汤有润燥滋补作用,适合寒冷冬季食用。
5、鸡肉:鸡肉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益五脏、补虚损的功效。吃鸡进补适宜在秋冬季节,特别是冬季,不仅能更好地消化、吸收,调补机体,还可以抵御寒冷,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冬季吃什么养生——茶类
1、红茶:冬天是喝红茶的好时候。红茶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发酵时茶叶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变成红色氧化物,所以称为红茶。红茶品性温和,味道醇厚,除含多种水溶性维生素外,还富含微量元素钾,钾有增强心脏血液循环的作用,并能减少钙在体内的消耗。
2、枸杞茶:疲劳了,可以来一杯枸杞茶。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具有补肝、益肾、明目的作用。其本身有甜味,可以像葡萄干一样作零食,对解决“上班族”眼睛干涩疲劳很有功效。有些人用菊花加上枸杞一起泡来喝,这样的搭配很养生。
3、桂花茶:桂花有温中散寒、暖胃止痛、化痰散瘀的作用,对食欲不振、痰饮咳喘、痔疮、痢疾、经闭腹痛有一定疗效。很多胃病患者到了冬季就会出现冷痛的感觉,这个时候喝点桂花茶,就能够很好的缓解症状。
4、大麦茶:大麦茶具有平胃止渴,消渴除热,化谷食之功,有利于食物消化,还能益颜色、保五脏,和大麦的花语“消化酵母”无比匹配。热腾腾的大麦茶具有养胃、暖胃、健胃的作用,可以减少滚烫的食物对胃粘膜的刺激。
5、普洱茶:普洱茶被为茶中之茶,是暖胃、降脂、养气、益寿延年及品茗的圣品,所以在冬季喝它帮助暖胃再适合不过了。每餐后一杯普洱茶能够有效的刺激你的新陈代谢,加速脂肪分解,它能有效减少腹部脂肪堆积,而且不会反弹。
冬季吃什么养生——其他类
1、燕麦片:预防冬季抑郁。冬季接受阳光照射相对较少,人体血清素水平较低,容易导致冬季抑郁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项研究发现,燕麦片等全谷食物有助于保持身体血清素水平,预防抑郁。另外,糙米和水果也有助于改善情绪。
2、鸡汤:鸡汤有助缓解鼻塞。鼻子堵塞、呼吸不畅是冬天最常遇到的烦心事。鸡汤等热饮可让呼吸更舒畅,有助于缓解感冒时的不适感。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喝鸡汤还可缓解鼻子和咽喉炎症。鸡汤中加入蔬菜有助于摄入更多膳食纤维。
春季女性养生重点是什么?
春季女人养生重点-平衡补水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本是一句农业谚语,指春耕播种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关系到一年的收成好坏。其实在健康养生方面,也是如此。健康长寿是每个世人所祈盼的,上至2000多年前的秦皇汉武帝王将相,下至如今的文人墨客平民百姓,对养生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经验和方法:有滋阴的、有壮阳的、有补血的、有养心的、有吃药的、有泡酒的、有打拳的、有按摩的……,真是层出不穷,乐此不疲。其实不管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只要适当,就会对健康有促进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国人的平均寿命正在大幅提高,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平均寿命己经达到80岁,再也不是"人生70古来稀"的时代。古往今来,纵生方式虽千奇百怪,千变万化,但唯一亘古不变、也是最根本、最基础的养生真理只有一条,那就是“平衡补水",只有先"平衡补水",打好基础,养生才会事半功倍。
生命起源于海洋,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且无可替代的营养物质。一个人如果没有食物,可以生存3周;没有水,则只可以生存3天。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喝水?水对人的健康究竟有什么影响?每天应该喝多少水?我们又如何正确饮水呢?下面我们就对水做一个全面的了解:
1.水和人体的关系:水不仅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生命的基本构成,成年人机体组成成分中,60%为水。也就是说人体体重的2/3是水,人体中的水分因年龄、性别及肥胖程度不同而有变化。肥肥者体内水分只占体重的50%左右;由于女性体内脂肪较多,含水量比男性少5%,人们总说“女人是水做的",其实应该说"男人是水做的"更贴切呢!随着人体的不断衰老,体内水分也将减少,因而年龄越大,越需要水,水分不足也会加速人体衰老。人体内的水每18天更新一次。
体内的水有三个来源:日常饮水占50%,食物中含的水为40%左右,体内代谢产生的水占10%左右。人体每天平圴从食物中获得1000毫升的水,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代谢可供给300毫升代谢水。此外的水(约1200ml),必须以液态食物和白开水来补充,才能保证体内水的平衡。体内水的排出主要是通过肾脏,以尿液的形式排出,约占60%(约1500ml),其次是经肺呼出(约350ml)、经皮肤蒸发及排汗(约500ml)和随粪便(约150ml)排出。一般来说,水的摄取量和排出量每日维持在2500毫升左右,喝进去的水和排出来的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成年人每天直接饮用水为1500~1700毫升(相当于8杯水)。而且千万不要等到口渴了才想到补水。因为当人体逐渐成长并走向衰老时,对缺水的敏感度日益降低,"口渴"其实是缺水的最后征兆。 正确的饮水方法应当是:少量多次,每次200毫升左右,时间可分配在每天任何时段。提醒注意的是,在高温和运动状况下,饮水量需相应增加。
一般食物进入人体消化系统之后,都会进行复杂的化学反应。但对水的吸收要简单直接的多,喝水之后,水大部分被小肠和大肠直接吸收,通过肠黏膜吸收至肠道毛细血管或淋巴管,成为血液的一部分流入心脏,最后由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在水的分配中,大脑处于领导的地位。大脑仅占人体重量的1/50,却接收了全部循环血液的18%~20%,水的比例也与之相同。当身体缺水时,身体的"干旱管理机制"就会发出警报,人就会感到口渴,然而,不可思议的是,人们往往会犯最简单的错误:当身体缺水时,我们却随意饮用咖啡、酒或工业化生产的饮料,而不是便宜、安全的天然水。不可否认,这些饮品都是以水为基础制成的,而且也含有一些对身体的有益成分。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这些饮品里含有过多的糖和其他脱水因子,进入人体后不但让身体的水迅速排出,而且还会带走体内储备的水。也就会越喝越渴。如果长期用饮料代替饮用水,水的新陈代谢功能紊乱,身体的"干旱管理机制"发出的信号就可能不是口渴,而是口干、唇裂、皮肤干燥等更多、更严重的症状。
2.水中的营养:科学研究发现,人体血液中的矿物质分布曲线与所在地的土壤、水源中的矿物元素在含量上高度一致。人体必需的矿物质有5%~20%是从饮用水里获得的。水是矿物质最好的载体,而矿物质的多少又决定了水的硬度,一般来说,"水总硬度"是指水中钙离子、镁离子的总量。硬度是水质的重要指标,一个地区水的硬度越高,当地居民心血管的发病率就越低。其原因是镁、钙等矿物元素是保证和维持心脏与血管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成分。事实上,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诸多卫生健康机构均认为,不管饮食结构如何丰富,人体都需要从饮用水中摄取一部分矿物元素。如果长期饮用不含矿物元素的饮用水,就会带来健康风险。
人体最重要的液体-血液,在健康状态下的PH值为7.35~7.45,呈弱碱性。人体这种PH值恒定的现象,叫做酸碱平衡。水对调节人体酸碱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喝与人体接近的天然弱碱性水不仅能补充矿物元素,而且对人体健康也有帮助。世界卫生组织就把弱碱性作为健康水的主要标准之一。我国的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饮用水的PH值为6.5~8.5。一般来说,纯净水和矿物质水PH值低于7.0,而天然水在7.0以上。所以,我们要尽可能饮用PH值接近人体血液pH值的水,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人体平衡系统的负担,人就会不生病,少生病,生命活得有长度、有质量。所以,春季养生,"平衡补水“是一切任何养生方式的基础和根本,也是唯一正确打开方式。
3.如何正确选择饮用水:
(1)、天然水:直接取自天然水源(地表或地下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工艺净化消毒后的水,应为首选。
(2)、矿泉水:是指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人工开采所得到的未受污染的天然地下水,经过过滤,灭菌灌装而成。矿泉水含有一定的矿物质,其中的矿化物多呈离子状态,容易被人体吸收,不同水源的水中矿物质含量也不同,应注意选用。
(3)、纯净水:一般以城市自来水为水源,通过多层过滤,可将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去除,但同时也去除了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少选为佳。
(4)、人造矿化水:又称矿物质水,通过人工添加矿物质来改善水的矿物质含量,但是添加的矿物质被人体吸收、利用的情况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何,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应慎重选用。
孙思邈在食疗方面很有造诣?
孙思邈(药王,541年-682年,存在争议,详见正文“年龄争议”目录),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隋开皇元年(581年),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他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并记录,,终于完成了《千金要方》。唐初,孙思邈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享年142岁,这在人类长寿史上来说都是个奇迹。
其实孙思邈做医生只是个副业,他的主业是个道士,他的长寿,应该与他的道士职业是分不开的,一般道士都是整天生活在大山之中,每天都是清心寡欲的,加上他医术又高明,自己又总结了一套完整的养生理论,所以就创纪录的活到了142岁。
都说农村谚语比较多?
1 夜夜防贼,岁岁防饥。
2、骂人别揭短,打人别打脸。
3、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4、早茶夜酒黎明色,害己伤身是三灾。
5、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6、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7、雨种谷子晴种棉,栽菜宜选连阴天。
8、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9、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10、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11、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12、夜入民宅,非奸即盗。
13、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14、吃饭在牙口,种地在茬口。
15、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16、弱敌不可轻,劲敌不可畏。
17、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能叫磨推鬼。
18、人穷断六亲、人坏家要败。
19、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20、不可不算,不可全算。
21、长兄如父,老嫂比母。
22、清晨凉中午热,要想下雨得半月。
2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4、蚕老一时,麦熟一晌。
25、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26、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27、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28、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29、无事嫌夜长,有事嫌日短。
30、马有漏蹄,人有失脚。
31、好汉护三村,好狗护三邻。
32、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33、挤疮不留脓,免受二回痛。
34、色是刮骨钢刀,无色人段路稀。
35、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36、寒门出才子,深山出俊鸟。
37、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
38、深栽实砸,铁树发芽。
39、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
40、饥饭甜如蜜,饱饭蜜不甜。
41、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42、有志不在年高,无志枉长百岁。
43、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44、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
45、病好不谢医,下次无人医。
46、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
47、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48、病急乱投医,逢庙就烧香。
49、一代做官九代绝,一家发财九家贫。
50、寸草铡三刀,料少也长膘。
51、千里不贩青,货到地头死。
52、见死不救,心肠发臭。
53、家鸡打得堂前转,野鸡不打自己飞。
54、鸟多不怕鹰,人多把山平。
55、立秋处暑云打草,白露秋分正割田。
56、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
57、偏方治大病,久病变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