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营养价值,养泥鳅家养能食用么?
人工饲养的泥鳅能吃,而且更加营养丰富,没有任何细菌的携带,对于人体也安全。
泥鳅(学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属鳅科泥鳅属。形体小,细长,只有3~4寸。且它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
为什么小泥鳅比大泥鳅贵?
一般是因为体型较大的泥鳅基本上都是人工养殖的,其口感和营养通常都要比野生泥鳅差一些。而较小的一般都是野生的。
由于人工养殖的泥鳅一般都是投喂鱼饲料,而且泥鳅的活动范围小,导致活动量少,水质也比较差,所以肉质和味道都要差一点,再加上人工养殖的泥鳅其产量较多,在市场上供大于求,因此价格相对便宜。
生长在河流中的野生泥鳅缺少食物,但它自身的活动量又比较大,导致生长速度较慢,而这类泥鳅的肉质紧致,味道鲜美,因此价格一般相对较贵
人工养殖泥鳅与天然泥鳅?
野生泥鳅与养殖泥鳅营养价值是一样的,不过养殖和野生的区别在于肉质不如野生的泥鳅美味,因为野生的泥鳅运动健将肌肉发达 比较好吃。
拓展资料
泥鳅(学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是鳅科、泥鳅属鳅类。体长形,呈圆柱状,尾柄侧扁而薄。头小。吻尖。口下位,呈马蹄形。
习性:泥鳅在底泥中或水的底层淤泥中活动,且喜昼伏夜出,长期在黑暗环境使其视力退化。但触须、侧线等却十分敏感,在避敌和觅食活动中起到关键作用。泥鳅除了用鳃呼吸外,还能进行肠呼吸,所以它对低溶氧的忍耐力很强。在缺水的环境中,只要泥土保持湿润,泥鳅仍可存活很长时间。泥鳅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因而在鳅科100余种鱼类中,唯独泥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油炸的泥鳅有营养还是煮的有营养?
油炸有营养
油炸泥鳅是一种美味的食品,它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首先,油炸泥鳅可以增加人体的蛋白质摄入量,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泥鳅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而经过油炸后,泥鳅的蛋白质含量更加丰富,摄入后可以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你见过最大的泥鳅多大?
乡居小菜老家是山区农村的,我们那边有水库、水塘、湖泊、水田、河渠等等,小时候生态环境好,这些有水的地方都是有泥鳅的,是自然生长的,而且有些地方还很多泥鳅呢,乡居小菜下田干活、野外放牛的时候也曾抓过泥鳅,但抓到的泥鳅都是比较小条的,无名指那么大,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泥鳅不到一两大,而见到的最大的野生的泥鳅有4两重这样。
一、野生泥鳅个体小
为什么野生的泥鳅就那么小条,不能像其他的鱼一样长到几斤大呢?其实泥鳅本身就是小型的鱼类,成年泥鳅体长一般在10-15cm这样,个体生长有限,而且是野外自然生长的,没有人为刻意的喂食食物给它们吃,它们生活在水体的底层,所吃的食物是浮游生物、水生昆虫、植物碎屑、水底腐植质等等,跟水里其他的鱼类所吃的食物是差不多的,所以是存在竞争的,一个范围内的水体,有泥鳅有其他的鱼,而可以吃的食物就那么多,竞争着吃,有时候吃得不饱也是很正常的。
二、泥鳅寿命短,生长期3-6年
而且泥鳅的寿命也是比较短的,生长期限一般在3~6年这样,本来就是个体小的鱼类,寿命又不长,生活的水体环境也要跟其他的鱼类争吃的食物,想要长得特别的大条也是无比的难了,能超过半斤大的也是罕见了,反正乡居小菜没有见过;就像本土野生的鲫鱼一样,个体也是比较小的,而且自然的生长,长得非常的慢,寿命一般也就10年这样,野生鲫鱼能长到一斤的算是很少见的了,1-2斤的更是罕见,小时候在野外河里钓到的鲫鱼都是不到半斤大的,2-3两大的比较多,要是野生的泥鳅都能比更长寿的野生鲫鱼长得大条,那这条泥鳅可以称得上是“泥鳅王”了,了不起。
当然了,虽然泥鳅是比较小条,但是相对大条的还是有的;像我们村里的水塘是几年才清塘一次的,平时里面都是很多水的,人们会去那里洗菜、挑水浇菜,要是比较干旱的话也会放水给附近的田稍微灌溉一下;水塘是属于村里人共有的,每次清塘都是大家一起忙乎着,排水、抓鱼然后分鱼。
三、见过最大的野生泥鳅,四两大,放生了
小时候清塘,人们就有抓到过一条最大条的泥鳅,重量在4两左右,大家也是有些惊讶啊,这么大的泥鳅也是第一次见了,跟条鲫鱼那么大了,真是成精了,平时大家在自家池塘、水田或者河渠里挖泥鳅,都没有遇到过这么大条的呢。
村里的水塘有这么大的一条泥鳅,拿去吃了也是不好的,因为在老人们看来,水塘可以供水给人们平时洗菜、浇菜,塘里的鱼清塘了大家每户都有份分吃,每一年都这样,而现在惊现这么大的“泥鳅王”可能是一种美好的预兆,留着它在塘里作为“镇塘之宝”吧。
后面那条大泥鳅被放回了水塘里,也不知道后来它怎么样了,反正水塘里的水可不浅呢,而且泥鳅是底栖生活的,要说有人把它钓出来吃了,感觉不太可能,到几年后再次清塘的时候淤泥里也有挖出泥鳅的,但是再也没有遇到像那条那么大的了。
现在化肥、农药等的使用,泥鳅跟其他的一些本土野生鱼类一样,数量越来越少了,加上人们捕抓来吃,能自然生长到稍微大点的泥鳅很少了,更别说长到半斤以上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