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参的作用和功效,女贞子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女贞子是一味很常用的中药,但是要说人体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我个人的观点还是辨证来看吧。我们先说说女贞子有什么作用,用于什么情况,然后怎么搭配效果更好,这样我们根据自身情况去看看是否适合,合适的话那对人体就能发挥它的作用。如果只是想知道它的药理作用的话,大家可自行在网站上搜,或者中国知网等进行文献查阅就知道了,但那样没有意义。好了,直接进入话题,女贞子有什么作用呢?
根据《中国药典》记载,女贞子,性味甘、苦,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乌发明目的作用。主要是滋补肝阴、肾阴,不具有补血作用,对于肝肾阴虚出现的虚热盗汗、视物模糊、腰膝酸软等比较合适,常搭配生地、地骨皮、旱莲草等一起配伍使用。
女贞子有几个经典的搭配,我们可以看看是否适合自己。
1、女贞子配旱莲草,这两个算是绝对,一起配伍叫二至丸。那为什么叫二至丸呢?旱莲草是在夏至日采收,而女贞子是在冬至日采摘,所以管它们叫二至丸。当然并不是因为这个时间采收而放在一起搭配使用,而是两者的功效比较接近。女贞子具有补肝肾阴,乌须明目作用,旱莲草具有补肝肾阴,凉血止血作用;两者一起配伍能加强补肝肾阴的作用。对于平时经常熬夜,肝肾阴虚,腰酸,虚烦失眠的人群比较合适,比例的话可以按照1:1的配比就可以了,煮水代茶喝。
2、女贞子配枸杞子,这两个搭配主要能起到养肝明目的作用,对于视物模糊,眼睛干涩或者灼热的比较合适。平时用眼比较多,眼疲劳的人可以适当的多喝点。比例的话也可以1:1,如果要最求口味的话,枸杞可以多点,女贞子适当少点。
3、女贞子配黄芪,黄芪能补气升阳,女贞子补肝肾阴,一热一凉,正好可以相互佐制,一起搭配使用能够补气养阴,对于平时体力消耗过大出现气阴两虚,疲劳乏力,口干口渴的比较合适,如果口渴明显,黄芪少点,女贞子多一些。容易疲乏明显,上火不明显,那可以黄芪适当多点,女贞子少点。
4、女贞子配地骨皮、生地,地骨皮能清虚热,清热凉血;生地能够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所以三味一起搭配使用,能够加强清虚热,滋阴凉血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人需要清热凉血呢,一般来说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人容易出现阴虚火旺的证型,所以如果出现了口干、口渴,心烦,盗汗,或者说那些平时容易上火,但不容易怕冷的人比较适合,比例的话可以按照1:1:1,如果虚热明显的话,地骨皮可以多一些;如果是阴虚明显的话,可以女贞子或生地多点。但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的人,尤其是脾虚湿盛的人不合适,吃了容易拉肚子,或者导致湿气加重。
5、女贞子配桑叶,桑叶能够润肺清肝,和女贞子搭配能够清肝养肝,明目的作用。对于平时容易口干口苦,咽干喉痛,视物模糊,容易生气的,可以适当的多喝点。比例的话,同样先按1:1来配,觉得火明显一点的,桑叶多一些;阴虚明显的,女贞子多点。
6、女贞子配蛇床子,对于蛇床子可能很多人比较陌生,或者在一些治疗皮肤疾病的时候会看到,其实蛇床子还具有补肾助阳的作用。和女贞子搭配一起能双补阴阳。那一般什么样的人适合呢,比如上了一定年龄,开始出现骨钙丢失严重,有骨质疏松倾向于的,可以考虑喝它。主要是取自“肾主骨,生髓”,所以补肾有助于壮骨。
7、女贞子配淫羊藿,淫羊藿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作用。应该很多人对它很熟悉,因为它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所以这两个搭配一起和上面的差不多,都是比较适合骨质疏松的人饮用。不过相对来说这个更适合更年期的女性饮用,有助于辅助改善更年期出现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出现的相关症状。
讲了这么多搭配,有一个前提还是需要了解的,如果脾虚,或者湿气比较重的话,都不太建议喝。尤其是本身就容易拉肚子的人,就别喝了。一般来说脾虚的人不适合吃相对滋腻的养阴药物,以免出现湿气加重。所以喝之前自己看看舌苔厚不厚吧。适合女贞子的舌头一般都是比较细小,或者比较红,或舌两边比较红,舌苔比较少。总之,什么药用对了都是好药,什么好药用错了都是“毒药”。
关注医路19秒,学习更多简单实用健康知识!
柏树籽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柏树籽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柏树籽具有润肠通便、养心安神、止汗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阴血不足、失眠健忘、阴虚盗汗、惊悸、多梦、精神恍惚、肠燥便秘等。柏树籽为柏树的种仁,中医多以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种仁入药,称之为柏子仁。柏子仁配伍不同中药,产生的效果不同。
1.治疗劳欲过度,心血亏虚所致的健忘、精神恍惚等症状时,可配伍枸杞、石菖蒲、麦冬、茯神、玄参等药物,以达补肾滋阴、凝神定志的功效;
2.治疗肠燥便秘时,可配伍松子仁、火麻仁等药物一同使用。
3.配五味子,可起到养心安神、敛阴止汗的作用,常用于虚烦不寐、心悸怔忡、阴虚盗汗等。
需要注意的是,便溏及痰多者不宜使用,以免出现或加重便溏情况。
本内容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临床药学部 副主任药师 解皓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元参和红参的区别?
元参为草本植物的根,它的主要特点为:生长高度可达1米余,支根数条,纺锤形或胡萝卜状膨大,粗可达3厘米以上。茎四棱形,有浅槽,无翅或有极狭的翅,无毛或多少有白色卷毛,常分枝。
而红参是人参经蒸制后的根和根茎。红参的特点为:主根为纺锤形,表面为红棕色,半透明,部分长有不透明的、暗黄褐色的斑块,表皮长有纵向沟纹、皱纹及细根痕。
两者为不同类型的植物,所组成成分不同,作用也不一致。
生黄芪熟地黄山萸肉有什么功效作用?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在《中药学》教材中,生黄芪因具有补气作用归类于补气药,熟地具有滋阴的能力归类于补阴药,山萸肉味酸,药性收敛归类于收涩药,功效方面三种药物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例如黄芪与熟地均有补益作用,只是药性特点和应用方向有所不同,而山萸肉虽然是收涩类药物,同时也有补益肝肾的效用,三药虽然都具可补益,但功效方面差异较大。接下来,朱大夫结合中医药学理论知识和古代本草的著述,为您解答三种药物的药性作用原理,通过原理推断出功效,分析应用宜忌,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滋阴养血的熟地黄熟地全称为熟地黄,与之相对的是生地黄,二者均来源于中药“地黄”,只是加工炮制方法有所不同,生地黄经过蒸制后就是熟地黄。药用部位为玄参科植物的地下块根,主产于我国的河南省和山西省,河南焦作地区的武陟县,温县所产的熟地质量最优,为道地药材。我们来看一下它的作用原理分析:
熟地黄,假火力蒸晒,转苦为甘,为阴中之阳,故能补肾中元气——《本经逢原》
①药用部位为地下块根,块状根茎不同于条形根茎,它的质地较重,尤其是经蒸制后的熟地,它的内部水分含量极高,质地非常沉重。清代医学家吴鞠通说“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下焦指的是肝肾,意思是质地较重的药物才可以深入到下焦肝肾以发挥作用。例如肝肾失调时,一般选择质地较为沉重的药物,实现沉而走下,还要注意的是熟地外皮色黑,黑色主五行中的水,五脏中的肾,肾主水,位置在人体的最下部,根据取象比类的思维,水在大地之下,地上生长的草木需要地下水分滋润,而肝气属木,肾能养肝,好比水能生木。由此可判断,熟地黄的作用部位是人体的下焦肝肾。那么,它作用到肝肾可以发挥怎么的作用呢?滋肾水,封填骨髓,利血脉——《本草从新》
↑熟地黄原植物
②熟地味道甘甜,质地柔软滋润,富含很多汁液水分,古法炮制熟地要九次蒸,九次晒,要求熟地达到甜若饴糖,质地柔软。经过蒸制后药性温热,味甘能滋补强壮,富含水分可滋养人体的津液血液,津血属于有形的物质,归类于阴,加之它可作用到肝肾的部位,可以直接补充肝肾的阴血不足,纠正肝肾阴血不足的临床表现。我们通过作用原理可将熟地的性味功效总结为:★味甘,性温,无毒,具有滋阴养血,补益肝肾之功效。宜:先天不足,后天劳倦过度造成的肝肾阴虚不足,肝血不足证之眩晕心悸,肾阴不足之潮热腰酸,盗汗乏力,舌红苔薄脉细弱。朱大夫提醒,熟地要经准确的辨证才可使用,如药证不合的情况下,同样会发生不良反应。忌:熟地药性滋补,质地粘腻,过于滋润,如果不存在阴血不足的问题,而错误的使用,易造成滋腻脾胃,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我曾经遇到过脾胃湿热的慢性胃炎患者,未经医生指导而错误的使用了熟地,导致胃痛腹泻加重,原因是湿热最忌药性温热和粘腻生湿的熟地,所以,不可自行滥用,要经过医师给予的指导。滋培肾水,填骨髓,益真阴,专补肾中元气,兼疗藏血之经——《景岳全书》
★补气升阳的生黄芪所谓生黄芪一般指的就是未经炮制的黄芪,与之相对的是蜜炙黄芪。黄芪这种药物可谓是耳熟能详,不少人知道它是药食两用的药材,并用它养生保健,朱大夫提醒,药物不可滥用,即便是补益且无毒的黄芪,亦不可随意滋补使用,如果病证不对,同样易引起不良反应。接下来,我们谈谈它的作用原理分析:①药用部位为地下根茎,主根长,须根少,中药材外形为长条棒状,细而直长。产自内蒙的黄芪质地疏松,产自甘肃的黄芪质地较紧致。《药品化义》中说“根类主升”,根茎类药物植物,需要将地下水分,养分运送到地上,这种作用力量以下而上就决定了黄芪的药性是属于上升的,浮升属阳,阳包含着温热,生黄芪药性性温,温升之药性是它补气升阳的作用基础。②外皮色黄,黄入脾,内部色白,白入肺,加之具有温升补益的特性,可补益脾肺。脾主运化饮食,转换为精微物质,精微是气血的来源,脾气上升,气血归于肺,《内经》说“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而肺主气,司呼吸,一旦脾气虚势必肺气不足,脾主肌肉,脾虚后肌肉气血亏损,肌肉松软,感受毛囊炎,疖肿易出现气虚无力酝脓或无力托出,肺气不足不能通调水道易发生水肿,黄芪正入二脏补益气虚纠正上述问题。朱大夫提醒,中医认为疾病的病证多为复杂情况,就拿疖肿为例,疖肿为热毒引起,气足的人很快就会脓汁排出而痊愈,气虚的人容易发生疮疡不散或者不爱长肉,这种情况要辨证分析,清热,解毒,补气要配伍斟酌病情后使用,并非一味黄芪就可解决复杂的病证。我们可将黄芪的性味功效总结为:味甘,性温,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托毒之功效。宜:肺脾气虚证,脾虚疮疡不散,肺气虚之水肿。具有要经专业中医师给予辨证分析。忌:因生黄芪补气升阳,阳盛的体质慎用,例如肝火旺盛,经常头痛头热,急躁易怒;肾气虚者,禁受不住黄芪的升提,也要慎用,表现为体质虚弱,腰酸腿软,耳鸣眩晕。★补益肝肾的山萸肉山萸肉也叫“山茱萸”,它是山茱萸科植物去掉果核的果肉,外皮颜色鲜红,形似大枣的皮色,人们习惯的称为“枣皮”,主产于我国的河南,陕西等地,以河南南阳地区的山茱萸质量最好。接下来我们谈谈它的作用原理。①山萸肉是树木类植物的果肉,禀赋着木性.木主温升,药性性温。人体中肝属木,山萸肉可入肝,医学家徐灵胎认为果实类是植物的精气所在,肾主藏精,《内经》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且山萸肉的果肉具有甘味,甘能滋补,本品可补益肝肾。味酸无毒.得地东方之木味.入足厥阴肝经——《本草经解》
②山茱萸味道特别酸,药性性温,酸性收敛,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收敛肝肾欲脱的气,一般指元气,多属于危重证候;二是收敛人体不能固摄的汗,尿,以及涩精气的作用。山萸肉,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医学衷中参西录》
山萸肉的性味功效可总结为:味酸甘,性温,补益肝肾,涩精止汗。宜:肝肾不足证,元气欲脱证。忌:味酸入肝,药性温热,可补益肝肾,但是湿热腰痛忌用山萸肉,表现为腰膝酸痛,得热则加重,同时也有遗精表现,大便粘腻,舌苔厚腻,脉数;朱大夫提醒,病证复杂伴有外邪不除的情况下,使用山萸肉要综合分析,科学配伍,一般讲,山萸肉收敛固涩,易闭阻湿热外邪。例如慢性心功能不全的问题,易出现咳喘无力,多汗等元气虚脱的表现,但同时也多伴有周身疼痛,头痛等风寒外邪,一定要谨慎的配伍,权衡用量,收敛和发散要配合得到,方能安全有效。★专业总结生黄芪,熟地,山萸肉是中医临床较为常用的中药,功效方面要结合它们各自的作用原理,虽然都具有滋补功效,其作用部位,补益方向也有不同。黄芪补气升阳,多用于气虚乏力,气陷无力托毒生肌的情况,但也要注意黄芪升阳太过,肝火旺盛的人群使用易发生头胀头痛,山萸肉,补益肝肾,收涩作用较强,可收汗涩精,但也要注意容易收敛湿热邪气,熟地黄滋阴养血,针对阴血不足证。例如心悸头晕,月经量少等,但滋腻的特点易壅滞脾胃,引起消化不良。朱大夫提醒,中医学以辨证论治为核心,掌握药物的作用原理才是核心和关键,通过原理掌握功效应用,再学习如何配伍,使理,法,药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最后,希望朱大夫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本文的文字内容为原创,参考了中药学,古代本草著作以及个人的应用经验,喜欢的朋友可以评论学习!
花旗参功效与作用?
花旗参功效与作用
花旗参又名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干燥根,其性甘、微苦,归心、肺、肾经。花旗参为补气药,可补气养阴,清热生津,主要用于治疗气虚证。
一、功效与作用
1.可用于肺虚久咳,干咳少痰者。肺虚久咳,耗伤气阴,阴虚火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者,多配伍生地、麦冬、玄参等药物;燥热伤阴,咽干咳血者,多配伍桑叶、枇杷叶、杏仁、贝母等药物。
2.可用于热伤气阴,烦倦口渴者。外感热病,热伤气阴,肺胃津枯见烦渴少气、体倦多汗者,可配伍西瓜翠衣、石斛、麦冬、知母等药物;热伤气阴,津液耗伤,心脉虚微者,可与麦冬、五味子等药物同用。
3.可用于肠燥津枯,便秘下血者,可配伍龙眼肉同用。
二、注意事项
本品不宜与藜芦同用。
本内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药剂科 主管药师 朱盛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