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感染者是否具有传染性,无症状感染者就不会传染吗?
根据中国卫健委第6版最新指南推荐,无症状的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具备有人传人的情况。新冠状病毒的感染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以及潜伏期的患者都具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也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同时粪口传播以及消化道传播尚待确认,因为在患病者的粪便当中已经可以明确的分离出了新冠病毒,所以目前不能排除上述两种传播的途径。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欢迎一起交流学习!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无症状感染者也会传染冠状病毒吗?
昨天,也就是2月5日,国家卫建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这版诊疗方案中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更新,那就是传染源改成了: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而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这条诊疗原则一出,可能很多人都担心,“以前,还能躲开那些发热、咳嗽、没精神的人,现在怎么办啊?没有症状也会传染,那我还怎么躲开啊,是不是连开工也不能去了!”
前两天大家的朋友圈一定也传过这个图说《为什么现在还不能出门?》
看了这个图,相信谁也不想成为“2B”,在春节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大迁徙”的假期,公共交通工具上,商场超市里,确实有让大家成为“2B“的可能的。有一些病例的发病轨迹不也说明了这一点吗?
但是想成为“2B”其实真有那么简单吗?
如上所说,有接触史的“A”,最容易筛出来,而不知情的B有可能成为二代传染源。这个理论很大程度基于B可能是个无症状感染者,不然在现在的形式下,如果B有了可疑症状,B可能很快会去做检查,而大家看到B有症状,也会尽量远远躲着的。
当然,“躲不胜躲”,今天不是还有个消息,“去买菜没戴口罩15秒,感染冠状病毒”的报道吗?
言归正传,我们不说那些有症状的感染者,他们肯定是传染源,那无症状感染者究竟能不能传染别人呢?传染的机会大不大呢?
到目前为止,中国、日本、德国都有报道无症状者传染他人的报道,尽管德国那个病例后来因为报道不够严谨,造到了质疑(作者没有直接访问患者,而只访问几个被感染者,从而没有了解到患者当时其实已经出现了症状)。
德国的病例遭到质疑,并不代表否定了无症状者可以传染这个途径。
大家可能都知道感冒病毒,在潜伏期也是可以传染的,在感冒病人出现症状的前24小时,就可以传染其他人了。
基于这次的冠状病毒发病的病例资料,这个新型冠状病毒也可能在患者没有出现症状的时候感染他人。但是,究竟感染的机会大不大呢?个人认为受到无症状感染者感染的几率不会太大,毕竟,病毒要从一个个体到另一个个体是需要传播途径的,不论是空气传播还是接触传播,如果没有空气中的病原体、物体表面的病原体(与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不在讨论范围),是不可能接触到病毒被传染的。
有症状的病人之所以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正是因为人体靠咳嗽、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在排出病毒。而无症状者排出病毒的途径就十分有限了!所以传染的机会一定相对比较小的。
不过,不管无症状感染者传染的可能性有多大,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仍然要做好自我防护,人口密集处尽量不去,出门要是到相对密闭的空间里,一定要戴好口罩,最好还戴是眼镜和手套,手不乱摸,回家洗手换衣服。
保护好自己,就是在为减少疾病的传播做贡献!
无症状新冠病毒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吗?
美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主任Robert Redfield指出,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人中有25%可能没有症状,但这部分人仍会传播这种病毒。与此同时,CDC还发布了一份追踪传播群的新报告,报告显示,受感染的人可能在出现任何症状前1至3天就有了传染性。
Robert Redfield(右)
通常情况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症状会比较明显,诸如干咳、发烧等,但现在出现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即有多少人感染病毒之后却没有症状?
美CDC主任Robert Redfield在最近接受NPR采访时指出,CDC相信,近1/4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可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隐形携带者极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具有传染性且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传播病毒。“我们现在已经基本确认的信息之一是,相当数量的感染者实际上仍没有症状。这比例可能高达25%。这很重要,因为现在有些人可能没有任何可能导致传播的症状,而我们已经了解到,实际上他们确实会导致传播。”
如果没有大规模的非随意检测,几乎不可能清楚地知道有多少无症状新冠病毒病例可能正在社区中传播。Redfield称CDC正在考虑促使人们呼吁普遍戴口罩的建议。
“……你可以从两方面来看待口罩……口罩是用来保护我的还是…如果我戴上口罩,那么它能保护别人不受我伤害吗?”Redfield说道,“我可以告诉你,就在我们说话的时候,这些数据和它是否有助于(预防)的问题正在被积极地评估。”
虽然无症状传播被证明是具有挑战性的量化,但美CDC的研究人员对有关症状前传播问题的了解正在变多。症状前传播主要包括一个人在开始表现症状之前可能具有传染性的时期。
来自新加坡卫生部的一份由CDC发布的新报告显示,症状前源患者在症状出现前1至3天就会出现症状前传播。报告总结称:“SARS-CoV-2出现症状前传播的可能性增加了新冠病毒控制措施的挑战,这些措施则都是基于对有症状者的早期发现和隔离。这种影响的程度取决于传播的范围和持续时间,而患者是症状前的,这一点迄今为止还没有得到明确证实。”
在无症状携带者的未知数量和明显的症状前传播潜力之间,Redfield强调了社会距离作为人们对抗新冠病毒传播的最有力武器的重要性。除非人们能够明确地确定谁感染了新冠病毒以及他们什么时候可能最具传染性,否则保持社会距离是目前遏制该种病毒的最佳策略。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没有传染性?
只要他们感染了艾滋病毒,他们就是有传染性的。重要的是,当感染者刚刚感染艾滋病毒时,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感染。艾滋病毒感染是指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后的感染状态。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初始阶段,感染者的免疫功能没有受到严重损害,因此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这就是所谓的艾滋病毒感染。
新冠肺炎潜伏期?
新冠肺炎潜伏期(无发热症状)的人,在发病的前两日,是有可能会感染他人的。1、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在诊疗方案第六版中指出,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密闭的空间中,也有可能会通过气溶胶传播。这是跟第五版诊疗方案有所不同的地方。说明密切接触的人传播的可能性比较大,气溶胶传播是需要一定的浓度的。
2、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一定的潜伏性,在感染后的1-14天之内都有可能发病,这也是病毒的狡猾之处,就是感染后不一定会什么时间发病。昨天,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研究员向妮娟表示,在感染者发病前两天,有可能具有传染性,原本将患者发病后的密切接触的人员定位密切接触者,现在需要将发病前两日密切接触过的人都定为密切接触者,同样需要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
3、所以知道了这些,与确诊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就需要隔离14天,因为有可能已经携带病毒,在隔离期间每天进行体温检测,如有发热、干咳、咽痛、乏力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在隔离期间也不要密切接触自己的家人,这也是在保护他们避免感染。
4、现在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复工返岗了,这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乘车乘飞机的时候要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不要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轻易摘下口罩吃东西。打喷嚏或者咳嗽的时候一定要用手肘掩住口鼻,擦拭鼻涕的纸巾要及时丢进垃圾桶,并及时清洗双手。
总结:大家为了疫情的早日结束,出门都要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大家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