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作用,艾草茶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艾草茶苦燥辛散,能调气血,温经,经寒湿,止寒痛,用于妇科用药,搅拌木炭止血,可用来治疗寒性月经过多、漏血、妊娠漏胎等不足。还可以将艾草茶捣碎,使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气血。水煎洗剂能治疗湿性疥疮,清除湿性瘙痒,还可以抗菌抗病毒。
艾叶功效作用?
艾叶是我国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用途十分广泛的中药材。早在《诗经》中就有艾的记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本草纲目》中则有:“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合。”
《中国药典》载,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作用,外用可祛湿止痒。宋代《尔雅翼》云:“庶草治病,各有所宜,惟艾可用灸百疾,故名医草。”根据古书记载,艾叶最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伤寒杂病论》中的“胶艾汤”,取艾叶之暖宫止血之功,至今还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实,在发现艾叶的药用价值之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主要用它来辟邪。在我国很多地区现仍然有端午节悬挂艾叶以辟邪的习俗。
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也提出中医可以试用如艾灸神阙、关元、气海、胃脘、足三里等穴位,能温阳散寒除湿,调理脾胃,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熏艾草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熏艾草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熏艾草的功效是温经止血、散寒止痛、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引热外行,作用是治疗月经不调、带下、胎动不安、心腹冷痛、泄泻久痢、疮疡等病。
艾草味辛、微苦,性温热,临床上药用多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胎动不安、心腹冷痛、泄泻久痢、疮疡、疥癣等病。艾草气味芳香,具纯阳之性,其叶片艾叶是中医艾灸治疗的施灸材料,熏艾草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引热外行、祛湿止痒等功效。熏艾草要采用正确方法,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免发生烫伤或引发火灾。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艾草可以抑制心肌收缩力,延长凝血时间,抑菌,镇咳祛痰平喘,加强子宫收缩。艾草有小毒,自行服用可能发生中毒;孕妇不可自行贴敷艾草,以免因子宫收缩引发危害。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脑病科 副主任医师 马大勇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艾草熏蒸的功效与作用?
艾叶熏蒸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促进面色红润,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祛风除湿功效:艾叶具有良好的体内除湿效果。艾叶熏蒸能增强祛风除湿的功效,可用于缓解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骨痛等由外源性风湿病引起的疾病。
艾和艾草有什么区别?
1,艾和艾草都是一家,只不过地域的称呼不同罢了。
艾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我们东北称为艾蒿,也有称为香艾,传统艾以湖北蕲州为佳,称为“蕲艾”。还有处方用名称为:艾叶,鲜艾叶,炒艾叶,艾叶炭等。
2,艾叶,气香味辛,溫能去寒,暖气血,通经脉,是溫经止血的良药,用于虚寒性出血病,尤其是“崩漏”症。
3,艾叶专入三阴经直走下焦,能温经脉,散宮寒而止痛,尤善于调经,常被用于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带下清稀等症,可以同香附,吳茱萸,当归等药共用,如《艾附暖宫丸》。
4,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用艾捣成绒,制成艾条,艾柱,以用熏炙体表穴位,能溫气血,透经达络,是传承巳久的温炙主要原料,物美价廉而深受人们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