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前三天症状,新冠肺炎潜伏期一般多久?
新冠状病毒它的潜伏期最长是在14天左右,但大部分在3~7天左右就会发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潜伏期也是具有传染性的,如果有接触过疑似患者或者是有去过疫区等地方的,一定要进行隔离半个月左右。如果半个月没有任何症状,这种情况才可以解除隔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它的传染性也是非常强的,人群普遍有易感性,所以尽量要少出门,少去人多的地方,室内要保持通风,可以定期进行消毒。同时在出去的时候尽量要戴上口罩,手套以及防护镜等,都可以有效的预防被传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可以用试剂盒测出吗?
目前疫情仍在蔓延,疑似病例更应该引起注意。根据我国卫健委颁布的第四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症状之一的患者,即可确诊。
1、呼吸道标本或者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2、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疑似病例是可以用核酸检测试剂盒测出的,一般在数小时内出结果。但在感染后几天测出?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字。随着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知识普及,不少人都知道,该病毒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
值得注意的是,试剂盒检测的结果收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1、病毒在取标本处暴露的量;2、核酸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3、同源病毒基因序列的区别。
非瘟猪患病五天后有什么症状?
非瘟猪患病五天后有什么症状?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是兽医小卢,希望回答对您有所帮助。非洲猪瘟是当前养猪人最头疼的问题,之前养猪人最担心的是蓝耳、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性胸膜肺炎等,但是这些常见传染病和非洲猪瘟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发病率,死亡率包括带来的危害,引起的恐慌是猪的所有传染病都不能比的,被称为养猪的1号病。非洲猪瘟患病后5天会有什么症状?像题主说的这样,非洲猪瘟的病猪已经有5天的时间了,那么从发生的类型来看,应该不属于特急性非洲猪瘟类型,今天就来聊聊非洲猪瘟不同类型的发病症状这个话题。
我国非洲猪瘟的毒株特点感染非洲猪瘟之后,生猪的存活率,主要取决于感染毒株的强弱,根据毒株的毒性分离,如果猪感染高强毒力的毒株的话,那么非洲猪瘟的致死率会达到90%-100%(1-3天),如果猪感染中等毒力毒株的话,生猪的致死率是80%以上(7天左右),如果猪感染的非洲猪瘟毒株是慢性的话,生猪的致死率是在30%以下。我国目前非洲猪瘟的流行毒株都是基因Ⅱ型,但又能细化为三个不同的毒株,第一个是白山野猪分离的毒株,与东欧最早的流行毒株相同。第二个是沈北的家猪毒株,是国内和东欧目前最主要的流行毒株。第三个是广西贵港分离的毒株,是全世界首次发现的毒株。
非洲猪瘟不同类型的特点非洲猪瘟潜伏期为4-19天。特急性和急性非洲猪瘟最开始流行时表现死亡率高、传播速度快。在一个地区大范围流行过后,则逐渐转为亚急性、慢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死亡率逐渐下降。
特急性:特征是高烧41-42℃,食欲不振和不活动,1-3天内可能发生突然死亡无任何临床表现,通常情况下,临床症状和器官病变都不明显。
急性:患有急性ASF的动物出现发热 40-42℃,食欲不振,动物看起来嗜睡而且虚弱,蜷缩在一起,呼吸频率增加,对于高毒力毒株感染,死亡常发生在6-9天之内,中等毒力毒株感染死亡通常为 11-15 天。
亚急性:猪通常在7 -20天内死亡,致死率从30%到70%不等,幸存的猪可能在一个月后恢复,主要是出血和水肿,常见不同程度的发烧,伴随着消沉和食欲不振,行走时可能会出现疼痛,关节通常会因积液和纤维化而肿胀,可能有呼吸困难和肺炎的迹象,妊娠母猪可能流产。
慢性:慢性非洲猪瘟通常死亡率低于30%,临床症状为感染后14至21天开始轻度发烧,伴随轻度呼吸困难和中度至重度关节肿胀,通常还出现皮肤红斑,凸起、坏死。
非洲猪瘟发病后如何应对目前我们国家的防控非洲猪瘟的政策法规是,现在只要发现有非洲猪瘟,必须及时的上报,由政府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做好疫情通报,疫区封锁,相关防疫措施同时启动,第一时间做好对病原的控制,防止扩散和传播。对于有些发病的猪场由于染上非洲猪瘟没有及时上报,随意丢弃病死猪的,需要及时的制止,这样会导致病毒的扩散,带来更大的发病率,很容易危害到附近或更大范围内的猪场,带来更严重的损失,有时候为了大局着想,也可以向相关部门进行举报。非洲猪瘟到现在还没有疫苗和有效的治疗药物,所以一经发现就要扑杀,并做好无害化工作。
我是兽医小卢,是一名执业兽医师,平时大家在养殖方面有任何的疑问都可以私信我,相互交流,服务三农,立足养殖,有喜欢养殖的朋友也可以关注一下,每天都会给大家分享最新的养殖资讯,实用的养殖技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非瘟的症状是什么?
非瘟的症状是什么?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100%,临床表现为发热(达40~42℃),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部分咳嗽,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脓性分泌物,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猪瘟症状相似,只能依靠实验室监测确诊。[1]2018年8月3日我国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一、非瘟病毒的基本特征
1.非常复杂的分子结构,双股线性DNA病毒。
2.基因变异性高,蛋白多,功能复杂不清。
3.巨噬细胞内复制,逃避机体免疫、产生中和抗体慢。
4.灭活苗作用有限、活疫苗有效、安全性存疑。
5.对环境的耐受力非常强,但病毒不耐热。
6.环境带毒时间长,但病毒不耐消毒剂。
7.传播速度很慢 (严格接触传播)。
8.遗传易感性存在差异。
9.临床上存在多毒株、弱毒株、毒株之间存在交叉保护。
二、非瘟的临床表现类型非瘟病毒毒力分为高等、中等、低等,对应超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等不同的临床表现。
1.超急性型
通过鼻咽部传染,8小时可显初次病毒血症,肝、肾、淋巴结、肺,15-20小时可达第二次病毒血症,30-72小时广泛蔓延。
2.急性型
si亡时间:7-20天,外部临床症状:明显;内部病理变化:明显。
3.亚急性型
si亡时间:15-45 天 ,si亡率 30-70%;不太典型的症状;病程 5-30 天;怀孕母猪流产。
4.慢性型
慢性感染猪通常瘦弱,矮小, 被毛粗乱;可伴有肺炎症状, 关节处皮肤溃疡;容易细菌的二次感染;可存活数月或数年,但不可完全康复,可能终生带毒(据报道,通过人工干预可以转为阴性)。
三、临床表现与经济损失由以下因素决定1.病毒的毒力
2.感染的剂量
3.感染的途径
4.流行(流行区、地方流行和非流行区)
5.养猪场的管理水平
四、非瘟病毒毒力分类高等毒力临床过程小于7天,si亡率高达90-100%,中等毒力临床过程7-20天,大猪si亡率20-40%,小猪si亡率70%-80%;低毒力临床过程大于30天,si亡率在10-30%左右。
五、非瘟临床症状自然感染潜伏期5~9天,往往更短,临床实验感染则为2~5天,发病时体温升高至41℃ ,约持续四天,直到si前四十八小时,体温始下降为其特征,同时临床症状直到体温下降才显示出来,故与猪瘟体温升高时症状出现不同。
最初三至四日发热期间,猪只之食欲,显出极度脆弱,猪只躺在舍角,强迫赶起要它走动,则显示出极度累弱,尤其后肢更甚,脉搏动快,咳嗽,呼吸快约三分之一,显呼吸困难,浆液或粘液脓性结膜炎,有些毒株会引起带血之下痢,呕吐,血液变化似猪瘟。
非瘟如何预防?2018年8月初至今,非洲猪瘟席卷大江南北,养猪人备受打击,养猪业一片惨淡,侵入我国近一年的时间仍未有疫苗可防,未有药物可治,不过非洲猪瘟是“百年老病”,全球内也无行之有效的方案,既然短期内无法攻克这个难题,那么养猪人怎么办?因为非瘟目前未有预防疫苗和治疗药物,只能加强预防为主,非洲猪瘟属于高接触感染疾病,从升级猪场生物安全所有措施、加强饲料营养及增强猪只免疫力两方面尽到最大努力。
1.生物安全
升级生物安全等级,阻断所有可能带非瘟病毒进入猪场的所有环节、因素,从人、猪、物、饲料、有害生物等五大因素逐一展开、细化,并做长期坚守的心理准备。
比如饲料禁止使用同源原料(血浆蛋白粉、肉粉等);禁止外购同源肉制品;外出人员归场后的具体措施;蚊蝇、老鼠、飞鸟等能够接触猪只的防范措施;猪舍长期定时消毒等等。
2.饲料
检查饲料配方或原料,保证猪只的基本营养需求,满足营养需求是保证猪只健康的基础;间歇性使用中草药制剂、功能性添加剂提高猪只抵抗力;长期使用益生菌,促进猪只肠胃道健康和对饲料消化吸收利用率。
预防非瘟只能从升级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加强饲料对猪只营养和抵抗力的保证,直接点说,就是找对方法,花钱跟进不懈怠。草木七舍欢迎留言讨论、指正,谢谢!为何今天确诊肺炎患者突然增加?
大家好,我是一名内科医生,这场疫情的到来,给很多人都来了一个措手不及,目前正处于一线防疫人员还在战斗着,非常惋惜的是已经有好几个很好的同志因为这场疫情去世,这种场景不免让人想起电视剧中外战争年代革命者为了早日建立新中国英勇牺牲的画面,此时此刻疫情的变化可牵动着数亿国人的心,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早上起来都习惯性的看看最新的数据变化,而2月13这一天和往常有点不同,因为新增确诊人数达15153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疫情变严重了?不慌不慌,下面我就来为大家解读。
肺炎患者突然增加,是因为感染的人在这一天内迅速增加了吗?首先声明一下,这种理解方法是错误的,过于片面,根源在于确诊条件放宽了。
①如果最近这段时间都有关心疫情发展的朋友应该有这个印象,在武汉刚刚封城那会,核酸检测能力有限,像市里几个定点医院每天只能做几百个检测,而实际上发热门诊的长队已经不见尾了,很多人连就诊的机会都没有,曾经有医生提出以肺部的影像学表现暂时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患者的确诊依据,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②大家应该都清楚,医生看病,那是非常严谨的,必须要有证据,用事实说法,因为这是人命关天的事情,此次新冠肺炎也是一样,目前一切诊断、治疗都是围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5版.修正版》而展开的,针对于确诊标准上,在2月12之前,是要求所有疑似病例还需要符合核酸检测阳性才可确诊,由于核酸检测有时候有假阳性,有时候需要多次复查,这就造成了一个严重的滞后性,很多疑似病人都在家里或者隔离安置房留观得不到有效治疗,为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在充分尊重科学依据的情况下,对确诊条件稍微进行了改动,即疑似病人只需肺部CT有新冠肺炎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双肺斑片样影、肺间质改变或者双肺磨玻璃影、浸润影)即可。
③在没有必须核酸检测阳性条件的约束下,大量疑似病人得到确诊,这些确诊数据通过上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进行综合统计,所以数据看起来新增确诊病例突然增加。
为什么要对确诊标准进行更改,是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①对于这一措施的改进,我是非常支持的,说实在话,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武汉、黄冈、黄石等地,实际感染的人数是非常多的,而且疫情发展迅猛,虽然国家经过协调,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还是满足不了疫情对更多医疗资源的需求,有的人确诊了几天却无床可住,有的疑似病人还要在家中敲锣打鼓才能引起关注,为了尽早让疑似病人得到确诊以及治疗,确诊标准更改是疫情发展所需要。
②其实感染的人数就摆在这里,任凭你怎么遮遮掩掩实际人数是不会变的,那不妨掀开这层遮羞布,让他暴露在阳光下面,这样也有利于后续各种防疫措施的制定,医院的建设、医疗资源的投入,很多事情也是一样,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才能更好的来改进,通过大量收治因疑似确诊的病人,避免他们在家中交叉感染,更好的切断传染源,在全国人民的支持、努力、配合下,一定会更早的打赢这场防疫战,让广大老百姓过上没有新冠肺炎的正常生活。
作者寄语:疫情来临,很多普通人由于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不了解这种病毒,也不懂怎么去保护自己。所以每天我都会抽出一点时间为大家进行健康科普,而且最近我都会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科普内容为主,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如果有帮助,就帮我点个赞,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