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养生法则,喝什么茶比较健康养生呢?
义芳君说茶 | 第673期原创茶说
眼下,霜降已过,大江南北秋风萧瑟,草木枯黄,落叶纷飞,不经意间已是深秋十分。风清露冷秋期半,早晚冷意侵衫;加上时年不济,年关将至,人事纷繁,让人平添了三千烦扰丝。
于是,义芳君后台关于秋冬时节怎么喝茶养生的咨询也就日渐多了起来。
前些日子,茶友“ONE”就给义芳君发来了百字长信。信中,看得出来这位小哥内心挺“纠结”。平日里喜欢喝的绿茶不敢喝,又不喜欢喝滋味醇厚的乌龙茶,又觉得喝了红茶容易上火,白茶味道又总觉得不带劲……总之,那个纠结,连义芳君看着都替他难受。
话说回来,这个“纠结症”怎么破呢?
我们知道,秋冬时节,气温渐渐转凉,人体新陈代谢变慢,加上空气湿度低,风干物燥,人体容易缺水,心情郁闷,火气郁结。所以,按照传统中医养生理论,秋冬时节通过“食补”润肺去燥、平肝理气是重点。
适当喝点茶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喝茶不仅可以补充水分,补充维生素、氨基酸等各种营养物质,润肤益肺,消脂解腻,清除体内余热;茶叶富含的各种天然香气还可以提高心情指数,一扫郁闷的心境,让自己更加心平气和。
可是,问题在于,为何很多人就如茶友“ONE”的纠结,往往不自觉地陷入了秋冬时节不知道该喝什么茶的尴尬境地呢?
实际上,内心纠结反映了自身口感的不自信。漫漫秋冬时节,最好的喝茶选择主要有两种:
其一,珍藏版老茶。
无论是普洱茶,还是乌龙茶、白茶,抑或是红茶;不论是三五年,还是十几年,甚至更久,此时品鉴老茶正当时。
经过长时间的储存后,老茶内含的多糖类、茶多酚等元素慢慢转化,青涩褪去,成就圆润,内质显得更加醇和,滋味更加平和,具有茶气充足、茶性温和、口感醇和的特点,不仅适合冲泡,还特别适合煮饮。
冷秋寒冬,喝一杯老茶,那种暖心的感觉不仅应景,而且令人十分惬意。
其二,时令茶。
秋季有哪些时令茶呢?
恐怕最具代表性的非乌龙茶莫属了。
产于秋高气爽、乍暖还寒之时的乌龙茶正迎来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收获季节之一,也是最容易出优质茶,如安溪铁观音清新脱俗之秋韵。而经过为期近十个多月“闭关静修”的当季武夷岩茶也纷纷出关上市,让人一饱口福。
此外,一些时令加工茶类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例如:桂花乌龙茶。
桂花与乌龙茶均是当季时令之物。乌龙茶的甘醇与桂花的清雅是绝配,乌龙茶可选品类较多,如铁观音、台湾高山茶等,搭配味辛性温的桂花,具有化痰止咳、暖胃驱寒等特点。茶入花香,花入茶味,浑然天成,是秋冬时令茶的必备佳品。
如此,且不说“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单看“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秋冬时节本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喝茶养生好时节。
对于爱茶之人来说,一杯香茗在手,任世事尘嚣,纵有三千烦扰丝,也不必徒增伤感与自寻烦扰,但且喝茶去,还自己一个清澈通透。
本文由义芳君原创撰写,每日分享茶文干货,欢迎爱茶的您留言交流。
了解更多茶知识,请关注私信义芳君,有问必答!
寒露如何养生?
起居养生
饮食多滋阴天凉后,很多人本能地喜温喜热,容易出现内热上火的情况,对养阴不利。深秋季节寒冷而干燥,应该以保养阴精为主,正如中医四时养生所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饮食上,要适当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谨慎喝凉茶进入秋季由于天气干燥,一些忙碌的上班族可能会和粗线口舌干燥、牙龈肿痛等上火的症状,这时候千万别盲目喝凉茶想要降火。寒露时节,上火往往是因为气阴两虚或者气不化阴,盲目喝凉茶可能会加重秋燥,耗气伤阴。
穿着别露脚古语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意思是寒露后,天气由凉爽转为寒冷,“秋冻”的日子已经结束,防寒保暖有助于防止秋季疾病的发生,尤其要注意足部的保暖。
早睡不熬夜中医认为,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利养阴,因为睡眠不足容易损耗阴血。因此,睡好觉、避免熬夜要常记心头。寒露起居原则是早起早睡,早起能顺应阳气舒张,早睡有利阴精收藏。
情绪莫焦虑寒露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另外,深秋季节,草木槁枯,寒风萧瑟,人们容易情绪低落,有些人甚至出现季节性抑郁。中医认为,易发怒、脾气暴躁、焦虑情绪都会大动肝火,对养阴不利。此时要学会潜藏情志,当出现紧张、激动、抑郁时,学会及时调整。
运动别过度运动锻炼可以强健体魄,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赶走秋乏,但如果运动强度太大,反而会加重人体的疲惫感。在寒露时节,由于秋高气爽,应该做一些贴近大自然的舒缓运动,如快步走、爬山等,既能收敛心神看,也可达到锻炼的目的。
一般而言,秋天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于烦躁或悲愁伤感,特别是身临花木凋零,秋风萧瑟的深秋,常在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心中引起苦闷与垂暮之感。因此,秋季养生以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为首要。
以上内容源自百度百科
我们该怎样养生?
秋季养生,要以养收为总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下面几个方面:
1、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但是,秋天养“收”的时候,不宜做运动量较大的运动,尤其是老年人、小儿和体质虚弱者。
2、秋季进补、调养保健身体是十分必要的,进补宜“清补”。所谓“清补”主要是指补而不腻,具体而言就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
3、秋季运动还要特别注意防秋燥,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若出汗较多,可适量补充些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
4、中医理论认为,秋天对应的脏器是肺,悲伤容易伤肺。反过来,肺气虚了,机体的耐受能力下降,也易产生悲伤的情绪。所以,秋天自我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舒畅,切忌悲观伤感。
5、秋季多干燥,人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等不适。所以,要经常舌头在嘴里搅动,以刺激唾液的产生,然后分成3次咽下,并有意识地将其送入丹田。
6、秋天的饮食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白萝卜、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的食物,以益胃生津;也可熬生地粥,以滋阴润燥。另外,吃百合、秋梨等也可润肺。
7、酸味能收敛肺气,辛味则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辣食物,适当多吃酸味的果蔬。
秋季养生误区
1、无病乱补要不得
无病乱补,不仅增加金钱的使用,又使自身身体受到损害,得不偿失。
2、虚实不分不可行
“虚者补之”是中医的治疗原则,如果不是虚症病人,却用补药,就有可能会伤害身体,甚至危害生命。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若不分辨寒热,直接乱投药膳,就容易导致“雪上加霜”。
3、多多益善不科学
一般人的观点是:“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但这是不科学的,因为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如服用过量维生素C,可能导致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的症状。
4、凡补必肉行不通
动物性食物不仅味美可口,而且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这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然而,肉类不易被消化、吸收。如果老年人吃多了肉,就会不堪重负。其实,饮食清淡也可以补,蔬菜类尤其重要。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秋季养生4大误区 让你养生不成反受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秋季养生要做好的3件事 男人入秋有4个饮食禁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秋季养生6要诀千万别忘了
大家好,我是咕咚健康咨询师,头条关注咕咚健康,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和运动饮食干货!。私信回复:"食谱" 。即可免费领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发现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白露后应该怎样养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展示了一幅白露节气的苍朦美。
进入白露后,气温开始降低,一般在早晚的时候气候会比较凉,容易引发感冒的发生,或者是引起一些旧伤的复发,所以白露养生我们应该记住以下几个要点:
1.调理饮食,润肺减燥
白露是典型的秋季节气,气候特点就是“燥”,秋燥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因此人们常会出现口咽干苦、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的现象,甚至引起燥咳,经久不愈。
所以此时饮食应以健脾、润肺、养肾为主,多吃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水果蔬菜,比如梨、香蕉、山楂、银耳、萝卜、南瓜、菠菜、豆制品等等,尽量少吃鱼、蟹、虾类、生冷和辛辣油腻的食物。
2.秋吃早粥,调理脾胃
白露节气,人容易出现脾胃虚弱、消化差的症状,抵抗力也有所下降。
这个时节多吃点温热的、有补养作用的粥食,既能治秋凉,又能防秋燥,对健康大有裨益。
俗语说“秋粥宜人”,如银耳粥、莲米粥、芝麻粥、红枣粥、红薯粥、玉米粥、百合粥等,都是很不错的“白露粥”,不但易消化吸收,还能养阴润燥。
另外,若口燥咽干、干咳痰少,除了多喝水之外,可用麦冬、菊花、沙参泡茶喝,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早睡早起,秋冻适度
随着天气的转凉,天亮也越来越迟,因此起居也要顺应这种变化,尽量做到早睡早起,并且在起床后进行适当的活动,能够帮助肺气的宣发。
白露以后,天气时冷时热,“秋八月,乱穿衣”的现象非常突出。
虽然民间流传“春捂秋冻”之说,讲究“秋冻”,但早晚温差较大,根据个人体质应该及时添衣加被,不要因“秋冻”过度而导致生病。特别是年老弱者和身体虚寒的人群,应随外界气温冷暖及时增减衣服,护好腹部、脚部和肩膀等关键部位。
4.温水泡脚,补养肾气
从白露开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有些人会出现手脚冰凉、畏寒、乏力等等症状,这些都是肾气不足的表现。
因此,这个时候更应该补肾气,晚上坚持用温水泡脚15到30分钟,水没过脚腕,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方法。
5.运动调养,动静结合
秋天气候宜人,是一年中锻炼身体的好季节。
运动项目因人而异并持之以恒,中青年人可以选择跑步、爬山、打球等运动量稍大的项目,老年人可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等运动量适宜的项目,以汗出但不疲倦为度,这样有助于机体内气血调畅。
在进行以上运动锻炼的同时,还可配合一些“静功”,如呼气、闭目养神,做到动静结合。
6.宁神定志,保持微笑
白露时节,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容易出现低沉甚至抑郁的情绪,故应注意心理养生,保持愉悦的心情。
中医认为,笑能宣发肺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调节人体机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所以,记得常常绽放笑脸哦。
获取更多健康养生小技巧,请关注大妈聊养生!秋季养生该从哪方面入手?
【君氧堂养生小课堂】一阵秋雨一阵寒,秋季养生篇
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气象节律,我国古代医学家在实践中发现,节气的变化,直接影响人体生命节律的调节。
倘若自然变化违反常度,必将影响人体正常的气血运转,造成功能节律紊乱、正气下降、阴阳失调,极易感邪致病。所以,中医学常将节气与人体生理、疾病的诊断和转归,以及养生等方面密切联系起来。
秋分到了,标志着我们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季节——干季。这个季节的特点以干燥为主,前两个节气是暖燥,后两个节气是冷燥,而且天气是逐渐变冷的。这时的养生功课就是调整睡眠、滋阴润燥。
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同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
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除了在饮食上保持清淡,还可做做穴位保健操哟!
第一步,叩头梳头,双手十指分开,用指腹轻轻敲打头皮2~3分钟,然后以指代梳,从前向后梳头1~2分钟。
第二步,按揉安眠穴1~2分钟(安眠穴是经外奇穴,位于耳后凹陷处和枕骨下凹陷处的连线中点)。
第三步,搓揉耳廓1~2分钟(耳朵上有很多穴位,按揉到有疼痛的地方可以多按几下)。
第四步,按揉手腕(内关、神门穴)和手心劳宫穴1~2分钟。
第五步,按揉下肢三阴交、照海、涌泉等穴,每穴1~2分钟。
第六步,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摩腹3~5分钟。
第七步,平卧放松,深长呼吸,自然入睡。
补肺
由于肺喜润恶燥,而秋季又是一个干燥的气节,人体特别容易受到燥邪的侵害,因此补肺也是秋分时节必不可少的事情。
怎么养肺呢?以下三条养肺方法来帮您:
养肺三法
1情绪开朗
当人情绪悲伤时,就会直接影响到肺宣发和肃将功能,从而引发一系列病变。而秋季又恰好是一个容易令人悲秋的时节,所以,应特别注意保持内心平静,以保养肺气。
2注意呼吸
肺是主全身呼吸的器官,反过来,正确的呼吸方法也可以养肺,那如何呼吸才能养肺呢?
《黄帝内经》里介绍了一种“闭气法”的呼吸方法,它就是养肺的绝佳选择之一。首先闭气,尽量闭到您不能忍受的时候,再呼出来,如此反复七次。是不是超级简单省事儿?
3饮食调养
秋季饮食应“少辛增酸”,适当多吃些蜂蜜、核桃、百合、银耳、萝卜、梨、香蕉等食物。
养生的关键是习惯,秋季养生格外要求人们在起居上做到早睡早起勤锻炼。从中医角度讲,“早睡以利养阴,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鲜空气,能够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加强防寒锻炼,可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文章来源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