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原因,27岁网红飞机上心脏骤停离世?
继小魔仙孙侨潞之后,又有一位网红去世了。1月8日,网红“雅鲁藏布江女人”的账号突然发了一条动态,写道“2021年1月5日晚,小雅在北京飞往上海的飞机上,由于心脏骤停不幸离世。”
1月2日下午,曾出演《巴啦啦小魔仙》中主角凌美琪的知名童星孙侨潞,被母亲证实已离世,年仅25岁。孙侨潞的妈妈称,女儿是因为心梗猝死,否认了网络上爆料饮酒过量的原因。高以翔猝死带来的警示?
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我来给大家回答这个问题:心脏骤停如何急救?高以翔猝死带来的警示?
昨天早上看到高以翔老师离开的新闻,十分痛心和遗憾,希望天堂一切都好,没有伤痛。明天和意外我们不知道谁会先来,心脏骤停的惨剧时有耳闻。
有数据统计,中国每年心脏骤停人数达55万,相当于每分钟就有1人离开我们。在医学上,心脏骤停有宝贵的4分钟黄金抢救时间,当救护车无法及时赶到时,每个人都掌握一些急救技巧,就能挽回一条生命!
一起学习和掌握心肺复苏等必要的急救技能,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挽救我们爱的人,需要的时候,有我在!
大招之一:先判断秘籍:大声呼喊拍双肩,没有回应看他胸可以拍打他的双肩,大声呼喊对方看有没有反应,如没有回应则观察患者胸口有没有起伏来判断有没有呼吸,要注意哦!观察时间不要低于5秒也不要超过10秒。
大招之二:CPR(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秘籍:按压要对,节奏要会心肺复苏术(CPR)包括了两个部分: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最好做到自我保护后再实施,防止交叉感染。科学研究表明,单纯的胸外按压也能起到很大作用。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按压速度:100次~120次/min 按压位置:胸骨下半段那么胸外按压的原理是啥呢?这个时候就得放第三个大招啦!
大招之三: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秘籍:听它说,跟它做心脏骤停在很多情况下是由室颤导致的,而AED(当当当当!救命神器出场啦!)就是通过电击除颤,使心脏恢复跳动的智能机器。因此,AED除颤是院前急救的关键,大幅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活率。AED是专门为普通公众设计的设备,与医院专业除颤器不同!!!AED只需要短期的教学即可使用~嘿嘿嘿~~~打开开关,机器本身会自动判断然后决定是否需要电击。
全自动的机型甚至只要求施救者替病患贴上电极片贴片,之后它便会自行判断患者心律,决定是否电击(半自动机型则会提醒施救者去按下电击钮)。所有AED都有明确的语音指示,只要拿到AED时立即打开电源,之后根据提示操作即可。
①开启AED,根据提示进行操作(有些型号需要先按下电源);
②按电极片图示给患者贴上电极片,确认电极片插头插入AED主机插孔;
③AED开始分析心律,按照语音提示,请周围所有人远离;
④AED提示需要除颤,再次提醒所有人远离,确认无人触碰,按下除颤按钮;
⑤不要去除贴片,如果患者没有恢复意识和呼吸,继续CPR,AED会持续检测,根据指示操作。
特别注意!!!
做心肺复苏之前一定要判断反应和呼吸给一个明显有呼吸的人做心肺复苏是绝!对!不!允!许!的!记住发生心脏骤停时CPR与AED相结合能够大幅度提高患者的救活率!你就是那个救命的人赶紧将这个技能送给你关心的人,传播正确的急救知识,守护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让意外不再夺走生命!
袁隆平院士摔了一跤不幸离世?
九十多岁的老人,你知道骨头是什么样子吗?你知道内脏又是什么样子吗?
九十多岁的老人,身体已经脆弱到极致了,你以为一个很轻的摔跤,对他们来说就是致命的,要么骨折,要么内脏受损。
比如心脏,九十多岁的老人,虽然心脏还正常跳动的,但已经很脆弱了。摔跤会导致心脏震动,惊吓会导致心悸,这些刺激都可能让心脏骤停。
再比如大脑,摔一跤,震动可能会导致脑溢血,脑中卒,脑缺血等问题,这些都是会致命的。
甚至有的高龄老人,可能大限已至,摔一下虽然没有伤到骨头或内脏,但就是一个引子,就这一下,人就没了。
说句不该说的,摔跤以后短时间能去世的,都算是好事。就怕九十多岁的老人摔一跤,死不过去也过不过来,自己遭罪,儿孙也跟着遭罪。
我太奶奶,九十二岁的时候,走路腿软一下坐地上了。结果整个盆骨粉碎性骨折。送到医院三甲医院去,医生说骨头跟豆腐渣似的,全都是酥的,没法治。拉回来在床上躺了六年。幸亏我太奶奶四个儿媳两个女儿,还有七八个孙媳妇,大家轮流伺候照顾。要放在人少或子孙不太孝顺的家庭,老太太怕是要遭天大的罪了。
人究竟是怎么被冻死的?
好端端的一个人当然不可能被轻易地冻死,人体有很强的维持体温的能力,但是当环境温度过低的时候,人的体温最终无法维持,结果就是正常的生理功能无法实现导致死亡。
人是恒温动物,所谓的恒温其实是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产热靠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和人体的运动,而散热却是靠对流、接触、辐射、蒸发等散热,除了蒸发散热,其它几种散热方式在环境温度低于人体的时候更容易发生。在环境温度比较低的时候,人体生理功能会有相应的变化,以减少人体散热,具体的表现是全身血液流动的重新分配,贴近皮肤的血管血流量大更利于带走热量;立毛肌收缩是汗毛支起来,减缓人体体表的气流速度,也能减少散热;而人体会不自主地战栗,肌肉的活动有所增强,结果是使人体产热增加。在多种产热和散热作用下,人体温度趋向于平衡,但是这种能力当然是有限的,环境温度过低的时候,会造成人体核心温度降低,而细胞中与新陈代谢有关的酶都有最适的活动温度,一般是接近体温也就是37℃左右的环境,核心温度过低将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功能。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大脑,主要是靠调节全身的各组织器官的血流量来实现的,这一过程本身就会影响很多器官的生理作用,皮肤血管血流量的较少会造成体表组织血液灌注的不足,带来的结果是氧气、养分供应的不足,会导致体表组织细胞的死亡,导致冻疮的出现,这是较短时间内会发生的;而一旦在低温环境中待的时间太长,人体会逐渐丧失体温调节功能,皮肤血流量反而增加,结果使得人体热量损失加速,更不利于人体的存活。而导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脏,前文也说了,人体的各组织器官都有最适宜的温度,当核心温度降低的时候,心脏的正常搏动可能会被改变,发生心室纤颤等不良反应,直至心脏骤停,那结果就是人体再也无法维持体温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大脑甚至产生幻觉,皮肤感受到热而不是冷,所以很多被冻死的人最后主动地将自己的衣服扒掉。
综上,人被冻死主要是环境温度低而且人在低温环境中待的时间太长,导致人体的体温调节失衡,失衡的体温又影响到呼吸心跳等性命攸关的最重要的生命活动,结果就是个死。
窒息后刚停止呼吸的人用人工呼吸能救活吗?
掐死在法医学里又被称为“扼死”,扼死导致心脏骤停有如下两种机制:
一、直接导致机械性窒息、使得机体不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造成缺氧、继而心跳停止;
二、也有可能因强烈压迫喉头部位,刺激颈动脉窦导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停止,继而呼吸停止,这种情况则可无窒息过程。
以上两种机制,抢救者往往无法判断究竟是哪一种机制导致的心脏骤停。
如果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救活的几率还是很大的。但是要注意,不止是单纯人工呼吸,还要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通常,绝大多数患者发生心脏骤停的原因都是急性心肌梗塞,心脏骤停后按照时间顺序表现为:
即刻:心音、脉搏及血压消失。
3~4秒:出现头晕、眼花、恶心。
10~20秒:突然丧失意识,可伴有全身性、一过性、痉孪性抽搐,双侧眼球上吊、固定,面色、口唇青紫。
30~40秒: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40~60秒:呼吸停止或喘息样呼吸,可伴大小便失禁。
但如果是由于哮喘、溺水、扼死等引起的少数窒息性心脏骤停,则恰恰相反,呼吸先停止,心跳后停止。
如果心跳、呼吸停止的时间超过了4~6分钟,脑组织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就算人救活了,难免留下后遗症,轻的以后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严重的变成植物人。
如果心跳、呼吸停止的时间超过10分钟,则会发生脑死亡,人就无可挽救了。
因此,必须要抢在4-6分钟之内开始进行抢救。记住,抢救开始得越早,复苏成功率就越高,后遗症就越少。每延误1分钟,抢救成功率则下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