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冬三月此谓闭藏原文?
皇帝经,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
中医阴阳五行,同中草药无任何关联,中草药同人的病症无任何关联。传统中医就是胡扯的迷信文化。吹嘘包治百病,一旦客观检验,全面崩溃。毒性检测损肝损肾,糊涂用药缩短寿命,这就是古人平均寿命30岁的根源。治病实质是犯罪,危害五千多年了…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现代医学,完全取代了原始落后愚昧的中医,确保了14亿国民的健康长寿:平均寿命提高到78岁…
有人说春夏秋冬对应的应该是少阳老阳少阴和老阴?
阴阳,古体,陰陽。阴阳,原意为照到日光的一面为阳,照不到日光的一面为阴。
《诗经.大雅.公刘》:“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阴阳,与太阳有关,与月亮无关,与天地无关,与男女无关。
《诗经.国风.齐风》,日,月,都比喻美丽的女人:“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易经》即《周易》无阴阳也无五行。是《易传》论阴阳,但无五行。
《易经》直画“一”形爻称九,断画“- -”形爻称六。《易传》解说《易经》,奇数阳、偶数阴。九为阳数,六为阴数。
《易传》“大衍之数五十”演算八卦,奇数七、九,为阳爻,偶数六、八为阴爻。
后世易学,称九、六为变爻,老阳、老阴;称七、八为,少阳、少阴。老阳、老阴是变爻,必须变为相反的爻,即,老阳变阴爻,老阴变阳爻。这叫做,变卦。
后世阴阳之说,医易同源,源即阴阳五行。《黄帝内经》论阴阳五行,但是《易经》却没阴阳五行。把《易经》和《黄帝内经》扯到一起的是后世易学,用阴阳五行解说《易经》。
《黄帝内经》的少阳、少阴、老阳、少阳,说秋和冬为老阴和少阴,与易学的老阳变阴、老阴变阳,发生矛盾,因为四季春、夏、秋、冬,都是变的。
黄帝内经的四气调神大论启发我们应该怎样养生?
《黄帝内经》卷一,有四气调神大论篇。被称为大论,可见本篇的地位多么高,多么重要,它揭示了养生之道的根本思想和原则。
四气,指春夏秋冬四时的气候。是人类活动的外部环境。调神,指调节自己的身体,与外部环境相适应。中医思想就是如此奇妙,有道家道法自然的味道。皇帝本来就是道家的创始人之一,一直被后人称为黄老学说。他们崇尚自然,强调在大自然面前,人类还是小学生,要多多向大自然学习。
人出生以后,要慢慢培养理性思维,古代把大脑的智慧,把人的精神意志称为神。用此来根据四季的气候变化,安排自己的起居作息,安排自己的日常劳作,控制自己的精神情绪。
适应四季,要灵活应对。 小孩阳气正旺盛,天气一变,我们给宝宝穿的太厚,不利于提高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老年人阳气已经衰弱,对四季气候的变化要更敏感一些,穿暖和些以守固阳气。
中医上为什么讲,早上吃姜,赛如参汤,晚上吃姜,赛似砒霜。这也是根据四气调神的思想而确定的。早上,阳气初生,用生姜可以生发阳气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到了晚上,天气下降,人也到了休息,潜藏的时刻,这时就不能喝浓茶,吃姜来生发阳气了。
长长的一生有童年,少年,壮年,老年,如春夏秋冬四季一样,如果我们前两个阶段透支了身体,过于疲劳,消耗太多阳气,后来的阶段就会阳气不密,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出现晚上不能安睡等症状。
我遇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中年妇人,带着十五岁的儿子去看中医。儿子脸上长了很多斑疮。中医询问一番后指出,孩子现在的病与你十五年前的饮食习惯有关。这位妇人惊奇的说,是啊,那年夏天,怀着孩子的时候,我总喜欢吃烧烤。你看,做母亲的不懂养生,违背自然之道,过度吃了烧烤,危害竟表现在儿子身上。
我们要警惕,眼下吃点垃圾食品没问题,不等于永远没有问题,每一次毒素的积累,都为我们今后的身体埋下隐患。
这篇大论指导我们一年四季应注意什么呢?
经书上说,春,叫发陈之季,万物潜藏一个冬天,开始恢复生气。天气变暖,大地欣欣向荣。人要夜卧早起,散步庭院,放松身心。使精神安定。不要杀罚,以应春气,如果违逆,少阳就不生发,以致肝气内郁。不要杀罚,告诫打猎的,春季就不要再出猎了。现在,我们家乡的捕鱼的,在春季也要出去,看来是不合大道的。
夏,叫蕃秀之季。天地气交,草木繁茂,依次开花结果,人要夜卧早起,不厌于日,不轻易发怒,使自己心情愉快,气机畅通,通泄自如。如果违逆,太阳不盛长,以致心气内虚。它启发我们,夏天使用空调,温度不能调的太低,也不能在空调间呆的时间过长。
秋,叫容平之季。此时万物开始收敛,变的平和。天高风急,地气肃清。人应早睡早起,闻鸡而起,收敛神气,不过度思虑,神思外驰。以保持心志安闲,肺气清肃。如果违逆,太阴不收,肺气就会热焦胀满。
冬,谓闭藏之季,此时水寒成冰,大地皲裂,万物潜伏,蜇藏。人,应早睡早起,以待日光。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如果违逆,则少阴不能潜藏,以致损失肾气。
皇帝内经启发我们,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不同的季节,做不同的事,生命的节奏要和大自然的节拍符合一致。
是酸多酸少的不同吗?
春天对应的是肝,肝对应的是木,春天万物生发,树木经春光的沐浴而生长,此时人体的天气——阳气经过了冬季的收藏而生发出来,此时的阳气好比树木,从人的下焦生发到人体的上焦,所以说春天是阳气——少阳生发的季节。
而酸对应的是药物的性味,酸味的药具有收敛、固涩等作用。一般带有酸味的药物,大都具有止汗、止渴等作用。不是说酸味收敛阳气,所以春天可以进食有酸味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