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保健品有用吗,保健品吃久了对身体好不好呢?
这几天看了很多关于保健品的东西,也回答了不少类似的问题。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保健品没什么大用,但是却还是要买。
前面我已经说了,保健品严格地说叫保健食品,在香港和国外叫膳食补充剂。既然属于食品范畴,那么就应该具有食品的基本性质,既然是食品,也就没有时间和剂量限制!
那么现在为什么越来越多宝妈们也在给孩子买保健品吃呢?我想可能是担心孩子营养不全面,怕孩子因为缺乏营养而耽误了健康,我的孩子肠胃不太好,不去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也不去医院检查,就在微信朋友圈里买什么益生菌给孩子服用。切不说益生菌有没有用,但就说给孩子盲目服用,是个负责任的宝妈吗?
孩子处在生长发育期,各项机能都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处在一个比较弱的时期,就拿肠胃来说,有的孩子在妈妈肚子里时,因为母亲的贪凉导致宝宝出生肠胃就弱,那么后期只要大人精心点,都会好起来的,难道吃益生菌就会好吗?孩子的保健品也是花样繁多,增高的,益智的,健脾的,还有很多闻所未闻。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几乎是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期盼。家长都希望孩子有健康的体魄,美丽的外表。也许保健品正式看到了家长的心态,才买给孩子吃吧。
我觉的少儿吃保健品不好,长期吃更不好,所以不推荐。
只要好好吃饭,浑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就足以满足孩子对营养的需求了。
为什么年轻人普遍认为保健品都是骗人的?
用“骗人”这个词对生产商和推销员伤害太大,称保健品为“安慰剂”好像更准确一些——很多人使用安慰剂都有明显效果,心理使然。
对很多重症患者来说,往往没有耐心等待“病去如抽丝”的煎熬,尤其那些不可逆的“慢病”患者,总是在心理上期待奇迹的发生。既然医生的治疗效果差强人意,而保健品又被宣称无物不能改善,于是,当事者们会如黑暗中发现一道亮光,趋之若鹜。偏偏的,有些人敏感于“安慰剂”,宣称效果明显,于是,口口相传,相关厂家再推波助澜,保健品名声大噪起来。
年轻人作为旁观者,当然会觉得这事多么可笑:无数科研成果都治不好的病,你那没有科学依据的保健品如何能行?
09年911,我突发心梗。由于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在老婆的搀扶下,楞是从六楼走下来再走出小区到路边等救护车。三根血管各梗两处,整了五个支架。医生称我为奇迹中的奇迹。前年五一今年元旦,先后又发病入院,医生建议造影检查被我坚决拒绝:再也不支架了,检查有什么意义吗?
很多好朋友推荐保健“药”,我呵呵了。我心理太强大了,它们影响不了我。如果迷信保健而忽视治疗,只会是自我感觉良好而疾病会慢慢恶化。
我的观点是,适度运动,五谷杂粮,乐观心态比什么都重要,按医嘱服药也是必须途径。耳根软经常疑神疑鬼的人不妨同时使用保健品,毕竟可以让其心理感觉变好。
最后啰嗦几句,几次逃离危险仍能嬉皮笑脸,没人觉得我是英雄吗?尤其是发病的那几个日子,那是全世界都纪念的啊!——既然如此,我有没有可能成为世界名人呢?
怎么看待所谓保健品的作用?
#不交智商税常识#
关于风口浪尖上的营养品需知:
1.营养品不是“药品”所以不能治病;
2.营养品是“膳食补充剂”是“食品”
3.健康由饮食、睡眠、运动、遗传等综合因素决定,营养品是人体必需元素无法从食物中充足摄入的补充,75%亚健康人群可以考虑添加。图二作用以外的功效都不靠谱。
一边吃补品补身体能管用吗?
谢谢邀请!“一边熬夜、一边吃补品身体能管用吗?”好纠结的一个话题,你在一边损害身体而又在另一边修补身体,哪么到底为了什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人体生物钟自然调整的结果。毫无疑问,昼夜节律颠例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代谢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偶尔或短期熬夜,适当吃些相对的补品对身体能起到帮助调节作用。如果是长期持续性熬夜,吃补品是治表不治本,沒有什么意义,从根本上起不到多大作用,反而会引起一些副作用。
因为熬夜最容易伤害心神。第二天会无精打采。心神主导全身,身体各部位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而且,如果想吃点补品或者第二天用睡一大觉来补回来,科学的说是不能完全补回来的,少则几天多则一个月才能完全恢复到神清气爽的状态。正如日月星辰运行有规律一样,人最好也按时按点入睡。古人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其中的确是有道理可循的。
人体自我修复活动大都在凌晨3点以前进行,因此23点~3点这段时间的睡眠质量尤为关键。过了这段时间,补睡再长时间,都难以弥补熬夜对身体带来的损失,何况是利用补品来弥补是微乎其微的。熬夜是迅速消耗身体内脏各器官的能量,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损坏了都是难以弥补的,吃补品是通过消化和吸收,是一个慢性的过程,而且吸收的养分是微不足道的,对于吃补品来说,适当吃点只能说对身体有健康帮助作用。
建议熬夜的人,可以适当用一用以下补救措施:
熬夜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很累,但是无论多累,中间最好不要上床休息,就像机器一样,突然开突然关的,对身体非常不好,一定要等事情忙完再休息。若困乏的时候事情还没有忙完,则可喝咖啡或茶水等有一定的刺激性的饮品来提神,但要注意应热饮,浓度不要太高,以免伤胃。熬夜时,大脑需氧量会增大,容易造成内源氧缺乏症,应时时做深呼吸。事情忙完后,一定要收心,即使不睡觉,也要坐在椅子上收心。
请记住,熬夜以后不管怎么补,都是亡羊补牢,远远不如不熬夜!晚上23点以前尽量睡觉,比吃什么补药都强!谢谢!
保健品有何神奇功效?
增强体质,但是并不是治病的!!!不要相信保健品能治病,它只能提供一些营养素之类的,并不是药。
而且保健品骗局那么多,真的要好好筛选,不要被坑了。
权健之殇未止,嗜血保健品又来,什么时候谋财害命开始合法了?前两天,“权健”刚刚落网,让好些人松了一口气。但国内的无良保健品骗子可不仅这一家。
就在最近,武汉一位王老先生也上了保健品的当。那天,王老先生看报纸的时候,发现里面夹了张传单,随后,还有人打电话过来通知,说是免费全国普查癌症,叫王老先生赶紧过去查一查。
王老先生一想,反正免费的查查也好,就带着老伴去了,却不想这一去,老伴真就被查出有癌症,“诊所”那边就说只要吃他们给的药就能好。看着老伴慌乱的样子,老先生实在不忍心拒绝,就花了两万块把药买回去了。
忧心忡忡的老先生看老伴吃了三个月的保健品,三个月后,再去复查时却发现“诊所”早就人去楼空了。索性,王老先生带着老伴去了正规医院,一查医院说老伴健健康康,啥事没有。得亏老先生的老伴没真得癌症,当花钱买个教训。但下面要讲的几位就没那么幸运,被无良的“保健品”机构耽误,错过了有效的治疗时间。
“包治百病”的保健品治病神话
2010年8月19日,患者苏某发现右乳长了疑似恶性肿瘤肿块。此后,苏某遇到了周某,周推荐自己经营的“活力宝”系列保健品。苏轻信“活力宝”等保健品对其体内肿块具有治疗作用,遂通过周购买服用。之后,苏某某病情加重,被确诊患有乳腺癌,虽经医院治疗,但病情持续恶化,最终死亡。
2016年,长沙66岁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刘女士面容憔悴的躺在病床上输液,神志也不清。刘女士的丈夫告诉记者,去年4月至今,刘女士一直在喝医达康牌复元液,今年五月病情更加恶化,现在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2018年4月,梅州48岁的杨女士怀疑自己长痔疮,但她常光顾的“康美来养生馆”的“老师”对杨女士说痔疮只是小毛病根本不用去医院,用“火疗”就能好,还教杨女士用牙膏涂抹患处。
六月,杨女士因为腹部肿大被送往医院,结果竟然被查出是直肠癌晚期,但因为就医太晚已经无法手术和化疗。随后七月,杨女士离开人世。
生病了不让去看医生,拿“火疗”当“化疗”,牙膏当药膏使,这个“康美来养生馆老师”什么来头。一查,果然是“大名鼎鼎”的能“起死回生”的“权健”下的传销套路。据杨女士女儿介绍,家中有大量保健品,应该都是在养生馆上课被洗脑后购买的。
在这一起起触目惊心的事件背后,我们不禁会发问:
为什么坑人的保健品总能肆无忌惮的出现在市场上,屡禁不止?
为什么癌症患者宁可相信这些三无的保健品也不愿意相信正规医院?
为什么老人们从被骗、花钱、用药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家人、子女却都没有劝阻制止?
保健品的的定义仍然是食物,不可能治病,更不可能救命!!!
“花言巧语”的保健品销售奇迹
“2017年1月至今,小付让(我)瞒着家人,把原协议款及‘爱福家’存的一万元共计3万多元取走,至今未开票给我。前段时间我到旅游公司问,有我的9万多元钱,到他们说的地方去来回游三次也够了。今天(他们)又说去领高端会员产品,讲发手机的事,我再也不去上当了。眼看着我与老伴几十年来勤俭节约的近10万元基本泡汤,内心很难过,非常非常地抱欠(歉)……的的确确地对不起大家……”
难以想象,上面这段文字竟然出自被骗老人的一封遗书。
2017年3月,陈女士发布了一条寻人启事,寻找的是陈女士60岁的父亲。那天傍晚6点,本该是一家人吃饭的时间,但陈女士迟迟等不到父亲,连忙赶去父亲的住所一看,竟然发现了一封遗书。陈女士心想不好,赶紧报警,发布寻人消息。难过的是,找到陈女士父亲时,老人已经身亡了。
在海边发现已经身亡的老人(图片注释)
为什么在我们看来非常荒谬的骗局,老人却屡次上当呢?
中国保健协会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调查显示,超过65%的老年人使用过保健品。
没错,老人们已经被盯上了!这些无良保健品机构的定位很明确,就是要卖给老人!
保健产品通常会通过“包装”讨老人欢心,一些文化水平不高,没有判断力的老人就很容易会被骗。行骗的手段大致分为三种:
第一招:诱
多数以免费送鸡蛋、免费量血压、邀请参加免费体检的名义接触老人,并声称自己是公益活动,来增加权威度。借机询问电话号码家庭地址等个人信息,然后进一步纠缠。
第二招:吓
用或真或假的数据,恐吓老人加剧对自己身体状况担忧,然后介绍自己推销的产品,夸大虚构治病效果。
第三招:哄
组织老人免费体检、旅游,打亲情牌,嘘寒问暖,在情感的感召下,让老人上当。有的平素节俭的老人碍于面子,最后只能购买价值不菲的保健品。
“攻心为上”的保健品销售绝招
不少老人也不糊涂,只是“心甘情愿”的受骗。
有这样一位王阿姨,对记者说“我不傻,只是无奈”。
王阿姨讲述了自己这两年自己买保健品将近花费20万,也知道有些买来的保健品有问题,但还是要买。因为早年丈夫离世,儿子现在又远在日本,平日里根本没人来关心自己,但不少推销员比自己儿子都亲,定期回打电话问候,有时候还带礼物,陪王阿姨吃饭。可自己的儿子,每年也不过只能见一面,有时候见了面连话都说不上两句。
王阿姨说虽然知道是骗局,但是有人能“关心,问候,陪伴”她,花这些钱也值了。
听了王阿姨的故事,小编不禁反省
什么时候“关心、问候、陪伴”是需要骗子去给老人的了?这些难道不是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做的吗?
如果我们都没有买保健品的了解爸妈,又怎么能有资格说自己是个孝顺的孩子呢?
也许我们人在外地忙于工作,忙到没能常回家看看,常用视频聊天工具嘘寒问暖、分享生活又何尝不是一个办法呢?
最后,小编想说,如果发现老人已经被骗了,我们也不要一味地责备,应该尽可能的和他们讲骗子的行骗手段是专门针对老人设计的,减少老人被骗后自责的心理负担,避免出现抑郁、焦虑甚至自杀的悲惨后果。
希望子女们都能给父母多一些陪伴和关心,让父母们在老有所依、老有所享、老有所乐的过程中,多感受到一些家庭的温馨,不给恶人欺骗伤害的机会。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我们,小熙每日为你带来最新鲜、最热门、最有趣的要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