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麻茶的功效,血压高喝什么茶降血压?
喝茶是一个不错的生活习惯,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喝什么茶好?
1、绿茶
绿茶中降血糖主要成分是茶多糖。茶多糖是茶叶复合多糖的简称,由糖类、果胶、蛋白质等组成,其中多糖部分包括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葡聚糖等水溶性多糖。茶多糖主要功效是降血糖,降血脂,从而达到防治糖尿病的作用。
还有,绿茶中含有的儿茶素,能延迟小肠对糖分的吸收,从而抑制餐后血糖的上升。
2、普洱茶
普洱茶,包括从普洱茶萃取的普洱茶膏,是目前对高血脂高血糖比较公认的能起辅助作用的茶类,特别是普洱茶膏中的茶多糖含量是已知茶类中含量最高的,茶多糖最明显的功效就是降低血糖浓度,还能对抗肾上腺素和四氧嘧啶导致的高血糖。
3、苦荞茶
苦荞茶医学《本草纲目》记载:苦荞麦味苦,性平寒,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有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现代临床医学观察表明,苦荞麦粉及其制品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等病人都有不错的效果。
4、玉米须茶
玉米须中含皂甙、黄酮等物质,而皂甙类物质是降低血糖、血压的主要成分。常饮用玉米须煮的茶,对身体有不错的作用。
5、苦瓜茶
苦瓜里含苦瓜皂苷,有显著的降糖效果,不光具有类似胰岛素样作用(即植物胰岛素),还具有促进胰岛素释放的作用。
6、银杏叶茶
银杏叶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并含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银杏素、萜内脂等,具有调节血脂、血压、减低血液粘稠及改善糖尿病的作用,可预防血管动脉硬化,恢复血管弹性。改善血液循环,保护心脏的作用。
7、西洋参茶
西洋参最出名的物质莫过于皂苷。西洋参皂苷是西洋参中最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也是生理活性最显著的物质,对血糖可以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所谓双向调节,就是既可以降低过高的血糖水平,又可以升高低血糖,对治疗糖尿病有一定辅助作用。
8、桑叶茶
桑叶茶以桑叶泡水当茶喝。桑叶茶中特有的成分1-脱氧野尻霉素,能抑制小肠中将多糖分解成葡萄糖的 -糖苷酶,可抑制血糖的上升。建议最好餐前喝,降糖效果更好。
此外,无果枸杞芽茶不仅能喝还可以吃,与此同时还具有茶叶和枸杞的营养。淮山药天花粉茶入口甘爽,可以起到滋补肝肾和益气生津的功效。山楂玫瑰花茯苓茶也是较为适宜三高患者的茶饮之一,由于该茶酸甜可口且开胃消食,因而具有降低胆固醇和舒张血管的作用,是较为不错的保健茶饮。
葛根煮水当茶饮,有生津止渴、降脂降糖降血压的功效。山药煮水当茶饮,有滋阴补肾、降三高的功效。三七、铁皮石槲、罗布麻茶煮水当茶饮也有很好的效果。
针对三高,首先在药物的治疗下,要结合饮食、运动、心情、同时进行,比如,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保持良好的心态。在此基础上,可以辅助喝一些可有助于降三高的茶饮。
降压茶有哪些?
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也可以喝降压茶,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降压茶的种类是很多的,比如罗布麻茶,杜仲茶,菊花茶,玉米须茶,杞里香花草茶等。高血压患者每天可以适当喝一些降压茶,能降低血压,还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罗布麻叶是什么样的草药呢?
谢谢邀请!罗布麻一名吉吉麻、泽漆麻、野茶、红麻、茶叶花。为夹竹桃科植物罗布麻的全草或叶。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等地。本品味甘、苦,凉,有小毒。有平肝降压,强心,利尿。①治高血压眩晕头痛,失眠梦多。②治急慢性心功能不全,能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之症状、体征。③治心、肝、肾性水肿腹胀。内服:煎汤,6~9克;或泡茶饮,3~6克。确忌:本品对粘膜的刺激性较强,过量易致恶心、呕吐、肠鸣、腹泻。
罗布麻茶味道微咸正常吗?
里面是含有无机盐的,对人体是有益的,一般正规的厂家会有一道去咸涩处理,买罗布麻茶最好选大品牌的。
罗布麻茶含丰富的钾盐和钙(也是能降血压的原因之一)。
高血压的病因之一是钠摄入过量,降压药虽有促进钠排泄的作用,但同时不可避免地排泄掉了身体里很重要的钾,造成体内缺钾。而敦煌的罗布麻茶能在降压的同时,很好的补充身体必须的钾,这也是罗布麻茶能在1-3天明显缓解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的原因
罗布麻的功效与作用?
罗布麻的功效与作用
罗布麻具有清热平肝、利尿、安神等功效。
罗布麻为夹竹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罗布麻的叶或全草,其味甘、苦,性凉,主入肝经。其功效与作用如下:
1.清热平肝:本品味苦性凉,专入肝经,有清泻肝热、平抑肝阳之效,主要用于头晕目眩,可单用本品煎服或开水泡服代茶饮,亦可配伍其他药物使用。如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者,可配伍牡蛎、石决明、赭石等药物;肝火上之头晕目眩者,可配伍钩藤、夏枯草、野菊花等同用。
2.利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而有热者,可单用本品或配伍车前子、猪苓、泽泻、木通等药物。
3.安神:用于神经衰弱、脑震荡后遗症所致心悸、失眠,可单用本品以开水冲服代茶饮。
需要注意的是,本品不可过量或长期服用,以免中毒。
本内容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针灸(脑病)科 副主任医师 袁盈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