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养生常识,正常人一天步行走路多少为宜?
正常人每天走多少路才好呢?这个很难界定,比如谢医生本人,每天上下班加工作,到下班的时候一看手机计步器,一般都要8000-10000步左右,忙碌一天根本感觉不到走了这么多路,相信每天因为工作需要大量行走的人更不在少数,每天走2-3万步的朋友相信也大有人在!而有些朋友因工作性质的原因,每天可能2000步都走不上,那么哪种情况更好呢?如果选择步行作为锻炼方式,走多少更好呢?今天咱们就好好的聊一聊这个问题。
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肯定是不好的!相对于每天走很多的人群来讲,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或者是工作方式,对于我们的身体影响往往是更大的。久坐的生活方式可以导致我们机体肥胖、产生胰岛素抵抗,提高我们炎性反应和血液高凝状态。
另外久坐,对于颈椎、腰椎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长时间的缺少活动会导致肌肉力量和质量的下降,整个身体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都有影响!
已经有充分而且大量的研究,显示从久坐行为向活跃的生活方式改变,如每天坚持步行,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降低腰围,降低体重指数,降低血脂水平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
每天走2-3万步,就好吗?其实过量的行走对于我们的关节刺激也是挺大的,有些朋友可能会反驳说,我每天走2万到3万步已经10多年了,没有任何的不舒服,而是觉得很健康,确实这样的人群有很多,但谢医生要说如果要加上时间呢?如果您再走10年甚至更多年,那么对于关节的磨损一定会有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一定会慢慢的衰落的,关节软骨的弹性和关节软骨的营养将会慢慢不再像年轻时或者是中年时那样健康,如果在这样的状态下仍然过量的行走,造成关节软骨损伤,就很有可能继发关节炎,导致关节的疼痛,当骨关节炎发展到晚期的时候,甚至会导致人们出现功能的障碍,无法正常行走。
所以如果您真的每天走的量比较大建议您还是适当的把量减一减,骑自行车也是很好的锻炼方式,对吧!
正常人走多少路较为合适呢?正常情况下,我们每天走6000~8000步是比较适合的一个量,当然这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有些人身体素质特别好,多走一些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有一些人年龄比较大,关节已经有问题了,那么少走几步也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建议不要走的太少,一定要超过4000步。
因为如果关节有问题的人群走的太少,关节就会变得肌肉将会变得越来越弱,关节的稳定性会变差,容易摔倒,而且会加重关节的病情。
那么如果是想通过行走锻炼身体,我们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呢?加拿大有一份研究,发现每天走1万步的运动目标是比较适合的,走这个步数,获得的收益是最大的。
请大家一定切记,这是我们想要达到一个比较好的运动目标,需要的步行量,绝对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走1万步才好。
那么这个强度应该怎么计算呢?2008年美国体力活动指南提出每个人啊都应该逐渐提高行走的能力,最好是达到每周5天,每天能步行30分钟,而且对步速有了一个要求,建议我们每分钟至少要走100步,这个速度不是特别的快,也不是特别的慢,对于达到锻炼我们心肺功能、强身健体的目的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另外在众多的指南当中,现在都推荐我们要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那么如果您选择以步行来达到锻炼的目的,建议您锻炼的步速要略微快一点,达到什么样的强度算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呢?就是您在快走的过程当中能比较舒适的与别人进行沟通,而不会感觉到明显的心慌、心悸、气促以及气短等不适的症状,这个评价指标非常简单,我们都能做到。
行走当中有那些细节要注意呢?如果您以行走当做锻炼方式,建议您一定要穿专业的健走鞋,跑步鞋也是可以的,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减少足底所承受的压力,这样对于我们的足、踝健康,膝关节健康也是有好处的。
行走的步数没有必要太快,前面已经说到了,在行走的过程当中能舒适的与他人聊天,就是很好的一个强度。
如果您以行走1万步,作为健身的目标,完全可以分次行走,没有必要强求自己一次性将这1万步走完,不知道您是否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分次行走1万步,可能并不会觉得特别累,但如果一次性以锻炼为目的走完一万步,尤其是快走的话,停下来以后会觉得关节有僵硬感,甚至有痛感,第2天也会有关节的不适,这样就得不偿失了,其实已经有研究提示我们同样的锻炼量分次进行和一次性完成,达到的锻炼效果是一样的,但对关节的刺激可完全不一样。所以如果您觉得一次性走完1万步很累,那么分次行走吧。
大家在行走锻炼的过程当中也要注意适度的休息,不要每天强求自己一定要完成一样的目标,每周锻炼5天也就够了,给自己两天休息的时间,更好的为将来的锻炼做好准备。
在日常进行行走的时候,路面一定要平,如果有林间的散步小道是最好的选择,为啥呢?因为在林间空气好,学校的塑胶跑道也是很好的一个选择,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这样的环境。
在锻炼的时候,光线一定要充足,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讲,这样对于避免摔倒导致骨折有很重要的预防作用。
总结对于正常人来讲每天行走6000~8000步是一个比较正常的量,当然如果身体素质比较好多走是没问题的,身体素质略差少走也是可以的,但建议每天行走的量不要低于4000步,因为我们必须要有适当的运动来帮助我们维持身体的机能状态。
如果您要以步行作为锻炼来说,那么建议行走量要在1万步左右,具体该怎么走,有哪些注意的事项,在文章当中已经给大家做了介绍,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另外谢医生在这里必须强调,这篇文章,我们探讨的是正常人,而不是已经有明显关节问题的朋友,如果关节已经有了疾病,那么每天行走3000~6000步,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了,没有必要强求走的过多。
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咱们大家共同探讨。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朋友也有步行这方面的困扰,不知道具体该怎么样,通过步行来锻炼我们的身体,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需要的他们吧,谢谢了!
大家怎么养生?
养生金言:干点活,流点汗;受点冻,挨点饿;食宜粗,事简约;寡言行,常处乐。有人生活优渥,营养太好,吃坏了肝藏肚肠,壮年时就难行200步。有人福气太好,有佣人,子女捧头扶脚、捶背揑腰,只可惜早早坐上轮椅。有人九十左右还整天推车,扶重而行五十里!有人吃一、二元的馒头,过得好好的,有人天天服“十全大补”仍病歪歪的。刻意追求的养生饮食并不养生,价格高昂的保健食品并不保健。大自然、上苍给你的身体筋骨不用,五谷杂粮不食,何该啊?
做人什么最重要?
做人什么最重要,我想对于我们普通人,最基本要做到下面这些:
1.培养下一代赡养上一代
生而为人不管怎么样,你都有责任去培养好下一代的小孩,赡养好上一代的父母。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自然规律。
2.爱自己爱家人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只有爱自己,爱护好自己的健康。他才有更多的精力时间,去关心照料他的妻儿父母。这也是我们做其他事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
3.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事业
作为普通人不管是谁,也只有做好自己的工作事业,才能得到应有的物质回报。有了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才能让自己的家人过上好的生活,才能更有实力去照料他们。只有这样你才能有一个重要的物质经济基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足之处欢迎大家,补充评论。
健康类国内杂志排行?
国内健康医药类杂志排行榜
TOP 1.《大众医学》

《大众医学》是中国办刊历史最悠久的医学科普杂志,1948年8月创刊于上海。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时分别在台湾、新加坡发行台湾版、新加坡版,并与中国盲文书社共同发行盲文版。丰富多彩的栏目和内容,不但帮助人们及早发现一些疑难疾病的前期预兆,并且提供人们合理的卫生保健常识,其内容生动浅显,贴近大众,可行性强,是极受欢迎的科普杂志。
TOP 2.《家庭健康》

《家庭健康》1981年创刊,杂志系山东省卫生厅主办、山东卫生报刊社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的科普类杂志。30年来,以时尚、健康、科学、实用的特色,丰富多彩的内容,活泼新颖的板式,精美的的装帧设计,极强的可阅读性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卫生刊期、华东地区优秀刊期、山东省十佳期刊、两次获得国家重点期刊讲。《家庭健康》杂志紧跟时代步伐,紧扣医学发展脉搏,积极关注社会,关爱家庭,贴近家人。
TOP 3.《家庭用药》

杂志以“依靠专家,面向百姓,普及科学合理的用药知识”为办刊宗旨,针对不同人群开辟相应栏目。内容以权威性、科学性、实用性而著称,在专家和读者中有很好的口碑,被誉为我国大众健康科普刊期的后起之秀。《家庭用药》针对性很强,是一本背靠专家、面向老百姓专门谈科学合理用药的科普杂志,是投放各类医药、保健品、理疗功能器械的理想大众媒介。
TOP 4.《医食参考》

《医食参考》杂志创刊于2007年,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注册的正式公开出版物。是以传播健康理念、提供医食新资讯、保持健康愉悦身心、提升家庭生活质量为宗旨的健康型杂志。《医食参考》是一本将“医食同理”理念贯穿始终的月刊,面向中老年朋友,关爱全家人健康。内容涵盖了营养美食、安全用药、食疗保健、长寿养生等方面。
TOP 5.《家庭中医药》

《家庭中医药》杂志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丰富多彩的栏目,把中医药内容贯穿其中,有采访名老中医的当代名医栏目;介绍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祖国医学长廊栏目;介绍中医基础知识和理论的中医小常识、中医原生态等栏目;介绍中医药预防疾病的专家门诊、常见病防治、肿瘤防治、糖尿病防治、医生的故事、编读往来等栏目;介绍中医药养生方法的颐年有道栏目;介绍中药典故知识和功效应用的药苑天地、老药新用、家庭药箱等栏目;还有颇具特色的心理卫生、性与健康、美容天地、家庭食疗、衣食住行、科学育儿、漫画与幽默等栏目。以充实而实用的内容,低廉的价格使读者受益,
泡脚有什么注意事项?
最常见的注意事项不应该是:水别太烫吗?
人人都觉得泡脚爽,但是能把泡脚为什么爽说清楚的没多少。
如果仅仅认为这种舒服的感觉是来自热水烫皮肤烫出来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毕竟猪被开水脱毛时,也没见它舒服到哪去。
其实泡脚带给人的舒爽感和人体下肢血管有关:
动脉中富含营养和氧分的血液从心脏出发,向下到达腿脚。经过毛细血管后,血液带着代谢产物(垃圾)通过静脉血液,回流到心脏。如果动脉扩张,动脉血流量增加;如果静脉扩张,携带垃圾的静脉血就淤滞。
人的大腿遍布犹如分叉树枝的血管,泡脚的时候,局部温度增加,会导致动脉扩张,尤其是腿部的皮肤血管,而有营养的动脉血流量就增加,那种舒爽感就是这么来的。
所谓的泡脚可以「活血化瘀」的说法也大致来源于此。
然而问题来了。
泡脚时的动脉血流量增加可让普通人 high。
但是对于有一些人,则会有 high 过头的风险了。
首先是静脉曲张/血栓患者。
热水泡脚时,下肢动脉扩张,更多的动脉血液进入下肢,然而,静脉的回流能力并不会因此增加。
于是,热水泡脚对于本来回流不畅或阻塞的静脉病患者来讲,会加重血液淤积。
此外热水泡脚还可以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形成色素沉着,小腿颜色变黑,如果静脉血栓病人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则出血情况会更严重。
所以对于静脉曲张/血栓患者来说,经常热水泡脚,很容易加重病情导致:
其次是下肢动脉闭塞的患者。
下肢动脉闭塞的表现是下肢缺血,虽然热水泡脚可以增加动脉血流量,但并不能扩张闭塞的血管。
热水泡脚会让缺血组织可能因为「盗血」现象,更加缺血。此外医学研究表明周围温度的升高,可以增加组织的耗氧量,加重缺血。
所以对于下肢动脉闭塞的患者来说,经常热水泡脚,很容易加重病情导致:
最后是糖尿病足患者。
糖尿病足分为三类:「神经病变型」「缺血型」和「混合型」。
「缺血型糖尿病足」患者面临的问题,则与上面提到的「动脉闭塞症」相似。
「神经病变型」的部分患者,经常会感觉到腿足冰冷,因此会非常热衷于泡脚。
但问题在于「神经病变」一旦存在,患者对痛觉、水温的感觉反馈机制失灵。
因此患者往往会不断加热水,哪怕已经严重烫伤,也浑然不知。
所以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来说,高温泡脚就不仅仅是扑街了,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
所以对于泡脚爱好者来说,最大的注意事项就是在泡脚前确定自己是否有上述疾病,没有的话就可以随意泡了。
当然泡脚时试温是非常重要的了。
千万别抱着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态去泡脚。
至于题主最后所说的「泡脚加醋」的问题。
其实民间传说的「花式泡脚」不仅有加醋还有加生姜加大蒜加茶叶等等......
让我一度怀疑这是在泡脚,还是打算在泡脚的时候用余温顺带腌个酱猪蹄或者茶叶蛋。
其实「花式泡脚」的目的是去除脚臭。
但脚臭的源头是细菌和脚汗,所以控制细菌繁殖和保持足部干爽才是防治脚臭的核心所在。
这种酱油醋什么的,还是省下来做几顿宫保鸡丁来的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