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低压高的原因是什么?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或二者同时升高。目前全世界范围的高血压病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普遍认为舒张压高比收缩压高更难于降低。
虽然现代人生活水平在提高,物质日渐丰富,但舒张压高的病人却越来越多,并且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其主要原因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结构的改变:由于饮食结构、饮食习惯的改变,大量的肥甘厚味导致血液里的油腻增多,致使血管外周阻力增加,从而导致舒张压升高;现代人的饮食更关注口味而忽视健康,而且对医学知识缺乏了解,从而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生活压力增大: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年期患者,在体力和耐力均趋下降的同时,社交活动和应酬更加频繁,面对多重生活压力,导致长期的精神紧张、工作时间长等多种不利健康的因素出现。这是现代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在努力拼搏的同时,却忽视了健康的重要性。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加,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从而导致中青年群体外周血管收缩增强的情况,从而增加了血流阻力,导致舒张压升高,这正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的重要一环。
代谢障碍:研究还发现,79.6%的中年高血压患者存在代谢综合征,这表明中年高血压不是单纯的血液动力学异常,而是合并肥胖、血脂紊乱、血糖升高、高尿酸血症等因素的一种综合征,而高血压只是冰山一角。研究表明青少年脂肪肝与动脉舒张压增高密切相关,青少年高血压可以发展为成人高血压,最终形成慢性病。通过通径模型效应分析发现,对舒张压的直接效应最大者是收缩压,但总胆同醇、甘油三脂、血糖对舒张压升高也有间接效应;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更加剧了身体代谢的障碍,导致发病率的上升和发病年龄的提前。
遗传因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遗传与高血压也有密切关系,发现中青年初发单纯舒张压升高的患者与家族性相关,国外研究也表明,家庭中有高血压病患者,其后代患病率为32.4%,而无高血压病患者的家庭,其后代患病率仅为9.3%;遗传在很多疾病的发生过程中,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中医认识:中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属本虚标实,阴亏于下、阳亢于上,从而引起火越于外、风动于内、瘀阻于脉所致。中医的理论对舒张压的治疗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药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中,也对中华民族的健康做了重大贡献。
舒张压升高的治疗方法虽然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而言,以舒张压增高者较多,且患病人数在不断地增加,但是目前没有单纯降低舒张压的特效药物,以下是经过临床试验总结的对舒张压有较好降低作用的治疗方法。
西药降舒张压
吲达帕胺为噻嗪样利尿药,同时具有利尿作用和钙拮抗作用,可以通过利尿,阻滞钙内流而松弛血管平滑肌,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从而产生降压效应。通过临床试验探讨氨氮地平联合吲达帕胺与单用氨氯地平对治疗舒张压升高为主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比较,可以看到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治疗组降低中青年血压明显优于单用氨氯地平组,尤以降低舒张压最为显著。
比索洛尔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β1-肾上腺受体拮抗剂,发现比索洛尔能够契合中青年高血压舒张压高的特点,有效降低舒张压,减慢心率,且治疗不良反应少,经济高效,是临床治疗的优先选择。另有试验通过把患者分为比索洛尔、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福辛普利组,每组30例患者,结果可见收缩压降低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组为佳,比索洛尔和福辛普利组相近,但是舒张压降低方面比索洛尔组显著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和福辛普利组,且比索洛尔控制舒张压基本可达到正常。
采用非洛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通过观察发现治疗组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未服药患者,非洛地平组治疗临床有效率高达94.45%,显著高于对照组。有试验研究表明,通过比较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与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结果表明,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舒张压有更好的效果,可见降血脂对降低舒张压也有一定的效果。
中药降舒张压
通过临床实践可以发现,舒张压高病机乃木郁土壅,气滞血瘀或痰湿阻滞所致,血府逐瘀汤有改善微循环,舒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在原方燥湿化痰的基础上,加入健脾燥湿的白术,平肝熄风的天麻,主要治疗由于水饮痰湿所致的头目眩晕证,并且收效较好。现代医学研究显示温阳利水、活血化瘀能有效缓解小动脉痉挛,扩张毛细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
从中医辨证的角度,高血压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的范畴,有虚实并存的病机,实者多为肝火亢盛,病久而伤阴,则肝肾阴虚,阴虚阳亢,两者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病情迁延不愈,虚实夹杂。清肝降压胶囊在清热平肝的同时,具有补肝肾,泄实治本,标本兼治的效果。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效果和美托洛尔对比具有明显优势。
西药的治疗,一方面可以通过利尿,调节跨膜离子转运机制,来削弱血容量和平滑肌的收缩,来降低血管的阻力,从而降低舒张压,这方面相当于通过血流动力学原理来降低舒张压;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拮抗肾上腺素受体来降低血压,这方面主要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来降低血压。
中药的治疗,一方面是通过活血化痰来降低血管的阻力;另一方面是通过降肝火补肾阴来降低血压。中医认为活血化痰可以解决血淤问题,且肝与人的情志相关,可以看出中西医在降低舒张压原理方面具有相似之处。
总之,中医重视气血、阴阳平衡,西医可迅速改善血压,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率,两种方法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增加疗效,使临床效果更佳。针对舒张压升高,可以通过改变血管血行的阻力,从而达到降低舒张压的作用。
心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心脏不好者,谨记:饭后3事少做,这2事坚持1月,胜吃一把溶栓药
心脏从我们出生就开始工作,直到我们停止呼吸那一刻它才会停止。它一天可以为身体泵送8吨的血液,别看心脏这么强大其实心脏是非常容易出问题的。
尤其是人至中年,心脏开始变得脆弱,容易出现一些心血管疾病,像常见的心梗、心脏病、冠心病等。
心血管疾病来临前虽然有征兆,但是,有时并不典型,人们不能及时发现,进而错过最佳的救治时间,所以我们平时要善待心脏。
心脏不好的人,饭后少做3件事,防止突发心血管疾病
1、饭后抽烟
香烟中含有3000多种有害物质,其中尼古丁、焦油等物质,进入体内,会使得中枢神经兴奋,是造成香烟成瘾的主要物质。
此外,尼古丁还会导致心跳速率加快,使得血压升高、引起末梢血管的收缩,长期以往,易致心血管疾病。
而香烟中的一氧化碳,则会阻碍氧气和血红素的正常结合,造成体内缺氧,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
2、饭后洗澡
心脏不好的人,禁忌饱餐后沐浴。
饭后血脂也会增高,血黏度增加,引起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聚集性增强,易导致血栓形成,而且饱餐后会使胃膨胀,横膈上移,影响心功能。
饱餐后洗澡,会使得全身小血管扩张,部分血液被重新分布到全身体表和四肢,使心脏和大脑处于缺氧状态,极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3、饭后情绪激动
生气、发火、暴躁会使心跳加快。
此时血压急剧上升,耗氧量成倍增加,最容易使大脑、心脏缺血、缺氧,特别是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会使脑卒中、心梗的发生率升高。
心脏不好的人,身体常有4个异常,注意警惕
异常1、手脚总是冰冷
心主血脉,因此当血脉不通或者受阻时,气血就无法供养人体的重要器官,四肢等微循环通道就会出现障碍,导致四肢冰冷。
可能大家普遍认为"手脚总是冰冷"是因为气血供应不足造成的,但实际上也有可能是心脏病发出来的信号。
异常2、胸闷、胸痛
胸闷、胸痛也是心脏病特有的症状之一。
心脏不好的人经常会出现胸痛的症状,特别没走几分钟路,就会呼吸急促,胸口发闷不上气,同时还伴有心慌、半夜经常惊醒等情况。
异常3、晚上失眠
心主神志,心脏好的话,则精神振作,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而正常。
若心脏发生问题,则可能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如失眠多梦,神志不宁,或出现反应迟钝、健忘,甚至昏迷等临床表现。
这是因为心脏不好的人,很容易引起大脑缺血,从而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引起睡眠不好的情况。
异常4、舌心发红
心有病变,可以由舌质变化反映出来。
舌的主要功能是主味觉和表达语言,其功能正常要依靠心主血脉和神志的生理功能。心的功能正常时,则舌质红润、运动自如、味觉正常、语言流利。
而心火上炎则舌尖红赤而痛,甚至糜烂;心的阴血不足,则舌质红绛瘦瘪。神志异常则舌强不灵活,舌卷、失语。
养护心脏,预防心血管疾病,做好2件事
1、控制情绪
悲伤,可以说是心脏病人的天敌。在美国心身医学学会年会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显示,悲观的心脏病患者,死亡率是乐观患者的2倍。
生活中,要尽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心情经常的"大起大落"。平时可以外出走走、散散心,或者听听音乐放松一下心情。
2、少熬夜
长期熬夜,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脏自然的节律,会被打破。长此以往,易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早搏等,引起心脏不舒服。
一项调查显示,每天睡眠小于6.5小时,冠心病的发病率上升23%。每天睡眠超过9小时,且睡眠质量较差的人,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上升63%。保证足够的休息,给心脏一个休息的时间,减少压力,不要让自己太累。
心肌梗死是慢性病还是急性病?
心肌梗死是一个急性的心血管事件,而且因为如果处理不及时正确,会危及到我们的生命安全和以后的生活质量。所以心肌梗死被大家所熟知,但你知道为什么心肌梗死只有急性的,没有慢性的吗?
一、心肌梗死为什么没有慢性的?
从心肌梗死的发生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心肌梗死是因为心脏冠状动脉内的斑块突然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以后,导致血小板等突然聚集产生血栓而形成的。而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动脉系统的血栓都是急性形成的,没有慢性形成的血栓,这也就是心肌梗死没有慢性的真正原因。在临床中也有血管逐渐狭窄加重的过程,我们也称之为慢性闭塞,但慢性闭塞到最后血管闭塞时,也是一个急性突然的出现。所以我们可以把心肌梗死理解为一个心肌缺血缺氧开始坏死的时间节点,这个节点无论何时出现,都是急性的心血管事件,也就是心肌梗死。
二、心肌梗死前却有一个慢性过程
其实心肌梗死的急性发生,也是在经历了一个慢性的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以后才发生的。这个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则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我们经常说所有的心肌梗死都是蓄谋已久。这个蓄谋已久的过程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当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发生以后,日积月累的导致了斑块的出现,严重者出现狭窄。当斑块出现不稳定的时候,便是心肌梗死出现的时候。
三、心肌梗死没有慢性,却有陈旧性
当心肌梗死发生以后,我们的机体重新进入到心肌梗死后的稳态的时候,我们就把心肌梗死称之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用来标记一下这个人曾经发生过心肌梗死的特征。所以心肌梗死虽然没有慢性心肌梗死,但却有一个陈旧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其实是一种状态,是所有发生过心肌梗死以后的患者,只要没有要命又活了下来,就都称之为陈旧性心梗。
心肌梗死之所以没有慢性的,现在明白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心肌梗死最早最突出有哪些症状?
心肌梗死最早最突出有哪些症状?
心肌梗死最早最突出的症状为剧烈胸痛、胸闷、憋气症状,同时还常伴有出冷汗、烦躁不安、恐惧、面色苍白等症状。
老年人,尤其是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身材较肥胖、长期熬夜工作的人群,如果出现下面的症状,可能为心梗发作,应及时就医。
原来在相同情况下才出现的胸痛、胸闷症状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势,或者某一天突然加重且不能通过常规的休息、服药缓解时就要引起注意。 相同的诱发因素引起的胸痛发作频率增加,或者疼痛程度加剧、持续时间延长,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诱因不明显,在安静休息时发作胸痛症状伴大汗。 胸痛伴有大汗、恶心、呕吐、心慌、低血压状态。 胸痛伴突然出现憋闷、乏力、运动时心慌气短、端坐呼吸,夜间不能平卧等。 与病变不相关的咽痛、牙痛、恶心呕吐等。 老年人还可表现为精神状态差、不明原因的嗜睡、血压波动明显,脉搏减弱等。本内容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李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急性心肌梗死最早的症状有哪些?
实际上,题目这种问法是不准确的。并没有“最早的症状”这一说,要么是先兆,要么是症状。题目所问,应该就是先兆了。
心肌梗死,就算是急性的,也并非一下彻底梗塞住。从血管血栓形成到心肌完全坏死大约需要6—12个小时。这段时间称为“先兆”。
下壁心梗患者,上腹部不适,并伴见类似恶心、呕吐、反酸等反应。若病人无消化道疾病史,应警惕下壁心梗。另有部分患者胸微痛,主诉在颈部、咽喉、下颌处有痛感,也是下壁心梗的信号。
无痛心梗患者,仅表现为面色苍白、神志淡漠、食欲减退等,多见于高龄及糖尿病患者。但由于心肌突然大块坏死,也不会引起疼痛,所以高龄患者的主诉自觉症状是不可靠的,因此这需要家属多加注意,一旦出现可疑表现,应送医院做心电图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以其它症状表现的心梗,最常见的表现是胸闷、心慌、气短、咳嗽。这主要是因为心肌大面积坏死时,导致心功能障碍。凡是冠心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且持续的胸闷、心慌、气短、咳嗽,需怀疑心梗的可能。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者及中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慌气短、不能平卧、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出冷汗、血压降低、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困倦乏力、胃部不适、胀满恶心、脉搏细弱不规则等征象时,应考虑到这属于急性心梗的先兆。患者及家属应有心理准备,一旦发现可疑,就立即就医,做心电图检查。
急性心梗的抢救具有很大的时限性,发病4~6小时内的急性心梗可采取溶栓治疗,虽然部分病人超过了这个时间也可采取溶栓治疗,但溶栓再通率则明显降低,难以缩小梗死范围,且远其效果不好。
发病时的症状,最常见的是突发性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剧痛,可放射至左颈根部、背部或左上肢,持续半小时以上,休息和舌下或口服硝酸甘油无效,常伴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烦躁不安、恐惧或有濒死感。如果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开通梗死的血管,就有可能挽救部分尚未坏死的心肌。发现越早,希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