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厚白是什么原因,舌苔发白而且厚腻?
舌苔发白而且厚腻,是怎么回事?
舌苔发白而且厚腻,一般反映脾胃虚弱,脾胃有积滞,积滞过剩,情致过剩,就会出现舌苔厚腻。一般认为脾虚体内有积食,或者痰湿较重。那么这种情况到底怎么调理呢?
(1)痰湿重痰湿重的人,舌苔满布,厚腻,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是气虚的表现,胆最重要的即是,舌苔满布,厚腻,上面唾液多;平时大便不成形,体型多肥胖,肚腩较大,身体容易困倦。
痰湿重的人,尤其是女性,平时月经黏腻如痰,同时伴有带下量多,色白,质粘腻。大家可以通过看自己舌头的厚腻成都,来判断是否属于痰湿重。
调理方法:二陈丸二陈丸是治疗痰湿证最典型的药物,可以燥湿化痰,理气和胃,尤其舌苔厚腻的人,那么在服药期间也要记住饮食清淡一些,什么辛辣,油腻,甜味的食物还有滋补性的中药都不要再吃了,因为这些食物都可以大量助湿生痰。
(2)脾虚有积食长期消化不良,积食,舌苔厚腻,用保和丸;如果是长期工作压力大,心情压抑引起的消化不了,气都气饱了,这种就要用“越鞠保和丸”。在服药期间,和上面一样,饮食一定要清淡,不要吃生痰生湿的食物,肥甘油腻的肉类等等。
关注我!带您正确养生,改善脾虚问题!分享养脾干货!舌苔白厚是什么原因?
舌苔白厚,大多是脾虚湿盛的原因导致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脾虚,建议最好是服用健脾丸或参苓白术散调理,有益气,健脾利湿的功效,平时也要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像山药等,还要戒烟戒酒,避免熬夜,生活有规律才能使身体更健康,所以一定有良好的作息习惯。
舌苔厚是怎么回事?
舌头是外露的脏器,五脏六腑的变化在舌头上都有反映,内里脏腑的寒热虚实都能在舌体和舌苔上看出来,所以中医有:症状有假凭其脉象,脉象有假凭其舌象,中医治病非常重视舌诊,可以为疾病的辩证治疗提供依据,通过这种整体上的辩证就能准确的知道疾病的病性、病位、病势,然后确定治疗的方法。这是一种由表知里、由外看内的辩证方法,充分说明人体的整体性和疾病的个体差异,可以说舌头是身体健康的一面镜子。
舌苔是长在舌体上的,舌体一般都是红色的,紫暗或者淡白都是有疾病的表现,正常人的舌苔是白里透红、平滑滋润有光泽、并且表面无芒刺、裂纹是说明身体健康,舌苔厚腻说明体内湿气较重,舌体的后部舌苔厚腻是下焦湿气重,中间厚腻是中焦湿重。舌苔厚白腻是湿寒较重,黄厚腻是体内湿热较重,舌体上无苔是阴虚火旺或者胃热炽盛,是体内津液减少形成的。舌体上有横纹或者竖纹是脾胃不和或者肝气犯胃造成的,舌苔还有真假之分,假的舌苔无根容易脱落,是脏器衰败的表现,真的舌苔有根不容易脱落。从舌苔的真假可以辨别疾病的深浅和脏腑的衰败情况,所以中医在治疗疾病时特别注意舌诊的辨别。
舌苔厚是怎么回事呢?舌苔厚腻可以分为白厚腻、黄厚腻和干厚腻,舌苔白厚腻是舌苔发白而厚,是内里虚寒或者寒湿过重造成的,治疗的方法是升阳散寒、温阳化湿,可以用四君子汤治疗,也或者用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茯苓、生姜治疗,如果舌苔黄厚是内里有热,干厚是热盛伤津,治疗方法是清热养阴,可以用大柴胡汤治疗,也可以用大黄、枳实、黄芩、蒲公英、麦冬、生地、玄参等治疗,这种舌苔厚腻大多都是脾胃虚寒或者脾胃热盛造成,也有肾的湿寒造成的舌苔厚,可以用健肾祛湿、利尿的方法治疗。
舌苔有齿印,是脾虚或者体内湿气重造成,可以用健脾祛湿的四君子汤,也可以熬生薏仁、山药、红豆粥喝,也有较好的祛湿作用。
舌苔厚白是什么病的预兆?
舌苔厚白是什么病前预兆
舌苔厚白一般情况下辨证提示湿浊、痰饮停留在体内;或饮食积滞在胃肠里;或寒湿引起血液运行不畅。
舌诊中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质者,称为厚苔,又称不见底苔。厚苔多提示邪气太旺盛,从体表进入体内,或体内有痰饮、食积。
白苔为舌苔的本色,是大多数人的苔色,其他苔色均由白苔转化而来。白苔而厚,舌体被遮盖而无法透见者,称为厚白苔。苔白厚腻,多为湿浊停滞在体内,或为痰饮、食积。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厚白苔也提示热证。如苔白如积粉,用手刮之不燥,称为积粉苔。见于瘟疫和内痈等疾病。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舌头上有厚白色舌苔是什么原因?
舌苔上一层厚厚的白色是什么原因
舌苔上出现一层厚厚的白色,原因可能是体内湿盛、水湿内停,或是小儿疳积等。但具体病因,还需结合其他证候表现分析。
中医认为,舌苔出现一层厚厚白色为舌苔白厚,可以是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感湿邪、劳逸过度等原因引起的脾阳肾阳虚弱,水湿运化不利,造成水饮内停,甚则日久水湿化浊,重者湿浊内停,形成痰饮。
痰饮停于胸膈、中焦、下焦,而痰湿积滞上泛于舌体,即可表现为舌苔白厚。舌苔白厚也有可能是由食积造成。
舌苔可反应机体体质或病症的性质,同时需结合其他证候表现,进行辨证分析病因。如伴有大便溏而不成形、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多为脾虚。
若伴有全身乏力、嗜睡等,多为脾阳中气不足;若伴有水肿,或有腰膝酸软、腰背酸痛,多为肾阳虚衰;若伴有私处瘙痒、潮湿异味,多为肝经湿热(肝经感受湿热邪气)。
建议出现不适症状,请及时就医。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