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水中毒症状,宝宝喝蜂蜜水便便会干结吗?
宝宝骨龄发育比实际年龄快了,带宝宝到医院内分泌科看病,医生给出诊断是疑似性早熟,可把我吓坏了。当时医生就询问平时饮食中,有没有蜂蜜以及蜂王浆、补品等食物。我们家宝宝现在三岁多,一直没有吃过蜂蜜。最后医生诊断是孩子正好遇到雌性激素分泌峰值,等半边后再观察。
总结一下,宝宝不能喝蜂蜜的原因:
1、糖分过高,宝宝饮食过甜,会导致胃口变差(饱腹感),味蕾敏感而致使宝宝比较喜欢甜食从而引起挑食,不爱喝白开水等坏毛病,另外过度的糖分还会增加内脏代谢负担。
2、肉毒杆菌感染,蜜蜂采蜜过程中或者环境控制不当造成污染,肉毒杆菌芽孢就会存活在蜂蜜当中,而且一般冲兑蜂蜜的水温不高(就算100℃也杀不死肉毒杆菌芽孢),导致宝宝胃肠肉毒杆菌滋生繁衍,引起食物中毒症状。
3、雌性激素,蜂蜜中含有一定的雌性激素,过多服用容易刺激宝宝性早熟(特别是女宝宝)。当然,蜂王浆一定要不沾,因为蜂王浆里的雌性激素含量更高。
其实孩子干便、便秘,平时多喝水,多吃含有纤维的食物就好,不用一定选择蜂蜜这种高风险的食物。
喝水喝多了中毒是什么症状?
喝水是大家每天都会做的事情,人体是需要一定水分的,这样才能维持自己正常的生命运动。但是水虽然是一种人体需要的物质。但是如果因为这样就大量喝水的话,也会出水中毒的现象。那么喝水喝多了中毒是什么症状?
喝水喝多了中毒是什么症状?一、水中毒症状
“水中毒”的发生是由于人体肾脏的持续最大利尿速度是每分钟16毫升,一旦摄取水分的速度超过了这个标准,过剩的水分会使细胞膨胀,引起脱水低钠症,一般会导致头晕眼花、呕吐、虚弱无力、心跳加快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痉挛、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由于脑细胞水肿,颅内压增高,可出现视力模糊、疲乏、淡漠,对周围环境无兴趣,头痛、恶心、呕吐、嗜睡,抽搐和昏迷,此外还有呼吸、心跳减慢、视神经乳头水肿,乃至惊厥、脑疝。由于水潴留,体重增加,细胞外液容量增加可出现水肿。可有唾液及泪液分泌增加。初期尿量增多,以后尿少甚至尿闭。重者可出现肺水肿。
1.尿液呈透明色
很多人认为,尿液呈透明色是身体健康的表现,但其实不是。正常的尿液是透明中带着淡黄色,呈现透明色的尿液,说明喝水过多,导致尿液中没有色素沉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天摄入8到10杯水就够了。当然,如果你大量运动,可以适当地增加水分的摄入量。
2.身体感到不适、呕吐
喝水喝到吐,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当喝水过多的时候,我们的肾脏无法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所以会导致身体不适,并出现恶心、呕吐,甚至是腹泻的症状。这些症状与脱水时的症状类似。
3.头痛得地厉害
你可能想不到,喝水过多也会出现头痛。过多水分会让血液中盐分含量下降,这种情况会促进细胞生长,让细胞变得膨胀。与此同时,大脑中的细胞,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并压迫头骨,引起疼痛。
4.经常感到疲惫,并出现肌肉痉挛
当体内储存大量的水分时,这些水分需要肾脏进行过滤,这将会加重肾脏的工作量,从而导致身体感到疲惫。另外,水分过多,电解质水平就会下降,很可能会导致肌肉痉挛。
二、引起水中毒的原因
1、ADH分泌过多
由于ADH是具有促进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重吸收水的作用,故各种原因引起的ADH分泌过多,均可使水分经肾排出减少,从而使机体易于发生水中毒。
2、肾排水功能不足
在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少尿期,因肾脏排水功能急剧降低,如果入水量不加限制,则可引起水在体内潴留;严重心力衰竭或肝硬变时,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和肾血流量减少,肾脏排水也明显减少,若增加水负荷亦易引起水中毒。
3、低渗性脱水晚期
由于胞外液低渗,细胞外液向细胞内转移。可造成细胞内水肿,如此时输入大量水分就可引起水中毒。
三、水中毒怎么办
1、轻症限制进水量
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使入水量少于尿量。或适当加用利尿药,以依尼酸(利尿酸)和呋塞米等抗利尿药为首选。
2、急重症水过多和水中毒
治疗要以保护心、脑功能为目标,以脱水和(或)纠正低渗为目的。
高容量综合征为主者以脱水为主,减轻心脏负荷。首选呋塞米或依他尼酸等抗利尿药,如呋塞米 20~60mg ,每天口服 3~4 次。急重者可用20~80mg,每6小时静脉注射一次;依他尼酸25~50mg,用25%葡萄糖溶液40~5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2~4小时后可重复注射。对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的患者,要注意补充有效血容量。危急病例可采取血液超滤治疗。明确为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者,可选用地美环素或碳酸铿治疗。保护心脏、减轻心负荷可用硝普钠纳、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
怎样预防水中毒1、补充盐分
在大量喝水期间适当补充盐分,这对水中毒具有很好的预防以及治疗作用。适当地喝一些淡盐水可以补充人体大量排出的汗液带走的无机盐,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在500毫升饮用水里加上1克盐适时饮用更为重要。
2、少量多次
不管你有多么的口渴,在喝水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掌握正确的方法,否则的话很有可能会因此而引起水中毒。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很多人外归后经常是直奔冰箱,取出冰水后就是一顿的狂饮,这样的饮水方式是导致水中毒的主要原因。
3、冰水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喝冰水的习惯,在夏季人的体温也较高,如果这个时候大量并且经常性的喝冷水的话,很有可能会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并且还有引起水中毒的危险。
4、水质量
很多人在喝水的时候从来不关心水的质量,甚至部分人群经常直接饮用自来水中的生水,专家提醒这样很容易引起水中毒。
结语:一般而言,人体每天通过尿液、流汗或皮肤蒸发等流失的水分,大约是1800―2000毫升,因而人们一直认为,每天需要补充2000毫升左右的水分。但这2000毫升水分不一定都由喝水获得,我们每天吃的各种食物内含有很多水分,应该一并算进去。因此,扣除三餐中由食物摄取的1000―1200毫升水分,我们每天只要再喝1500毫升水,也就足够了。总原则是:一天不能少于500毫升,但也不要超过3000毫升。食物中毒有哪些症状?
食物中毒是指患者所进食物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或食物含有毒素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食物中毒的特点是潜伏期短,发病快,多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食物中毒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既有个人中毒,也有群体中毒(如发生在食堂及宴会上),为食用了同一种食物而发病,未食用者不发病。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症状是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腹痛。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等,甚至休克。
导致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肉毒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机磷农药、亚硝酸盐)、动植物性(如河豚、扁豆、发芽的土豆)和真菌性食物中毒(毒蘑菇)。
变质的肉类含有肉毒杆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误食了会引起食物中毒。如果发现肉类罐头胀盖,绝对不能食用。夏天天气炎热,食物极易变质,食用后会引起葡萄菌性食物中毒,常见食品主要有淀粉类(如剩饭、粥、米面等)、牛乳及乳制品、鱼肉、蛋类等。海鲜类中毒是副溶血性弧菌造成的,这种细菌广泛生存于近岸海水和鱼贝类食物中,以墨鱼、虾、贝类最多见,食用的海鲜一定要新鲜,烹饪时要煮熟再食用。有机磷农药中毒特征性症状为瞳孔针尖大小、流口水、恶心、呕吐、腹痛、多汗、流泪、流涕等。亚硝酸盐中毒表现为口唇青紫、发绀、胸闷、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头晕、头痛、心悸等。亚硝酸盐多存在于腌制的咸菜、肉类、不洁井水和变质腐败蔬菜等。不要食用腌制小于7天的咸菜,不要吃隔夜的剩饭剩菜等,以防亚硝酸盐中毒。四季豆一般不引起中毒,但食用没彻底熟透的豆角就会中毒。主要为胃肠炎症状,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痛等。预防措施主要是炒煮时要将四季豆烧熟煮透, 至原有的生绿色消失,食用时无生味和苦硬感,不能用开水焯一下就凉拌,更不能用盐拌生食,炒食不应过于贪图脆嫩,要充分加热使之彻底熟透。
一旦发现有人疑似食物中毒症状,要及时送医。另外,要保存导致中毒的食物样本,以提供给医院进行检测。如果身边没有食物样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医生确诊和救治。
水中毒是怎么引起的?
水中毒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导致肾功能不全,肾排泄水量减少,导致机体积水引起的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主要原因是细胞肿胀导致体内钠离子浓度降低,从而导致脑水肿等多器官功能障碍及一系列病理表现。可有头痛、乏力、嗜睡、惊慌、气短、心律不齐、烦躁易怒等。临床常见的水中毒是由于服用摇头丸或其他药物损害肾脏,导致肾脏引流功能下降和水中毒症状。对于一些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饮水或输液时,一定要控制进入体内的总水量,并作为输入量进行测量。
水中毒的症状?
水中毒是指各种原因导致体内水分潴留,使的细胞内水含量过多,水摄入过多会导致低钠血症,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紊乱。短时间内造成的低钠血症会导致患者出现抽搐,同时严重者会出现脑疝的形成。严重的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胃肠道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乏力、淡漠等情况。